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31
    上一期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29(10):  0-0. 
    摘要 ( 46 )   PDF (1364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慢加急性肝衰竭人工肝、肝移植的分水岭在哪里?
    徐曼曼, 陈煜
    2024, 29(10):  1163-1166. 
    摘要 ( 29 )   PDF (63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去除诱因、并发症的内科综合治疗,以及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肝移植治疗的应用受限于肝源紧缺、费用昂贵等因素,肝移植最佳适用人群的选择一直是ACLF治疗策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工肝治疗可以作为ACLF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前的桥架治疗方式,但是其是否会使ACLF患者生存获益一直存在争议,人工肝治疗的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同样是ACLF治疗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ACLF患者的人工肝治疗、肝移植治疗决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重视肝硬化的非急性失代偿
    王雅之, 杨松
    2024, 29(10):  1166-1168. 
    摘要 ( 21 )   PDF (37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引起肝脏损伤的最终途径。我国肝硬化发病呈上升趋势。肝硬化并非单一的疾病实体,可以分为与预后相关的不同临床阶段。通常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近期发现肝硬化失代偿事件可进一步细化为急性失代偿期事件与非急性失代偿事件。对于非急性失代偿事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自然史病程,并细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管理。
    多组学技术在脂肪性肝病不同阶段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蒋晶晶, 李青, 谢青, 赖荣陶
    2024, 29(10):  1169-1172. 
    摘要 ( 19 )   PDF (55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性肝病(SLD)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向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等晚期肝病的进展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现有临床诊断手段难以准确区分SLD不同疾病阶段,阻碍了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多组学技术的兴起为揭示SLD发病机制、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综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病毒组学和真菌组学等组学技术在SLD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多组学研究在识别SLD不同疾病阶段中的作用。通过对海量组学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深入了解SLD的发病机制,发现不同阶段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实现SLD的精准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瘦型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王辉, 边娜娜, 孙荣荣, 张心怡, 王梓依, 郝帅, 张粉娜, 贺娜
    2024, 29(10):  1172-1175. 
    摘要 ( 30 )   PDF (42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20%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指数相对正常,这种情况通常被描述为瘦型脂肪性肝病(瘦型SLD)。基于肝组织学和非侵入性纤维化试验的研究表明,瘦型SLD患者也可能像我们在肥胖患者中看到的那样发展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和晚期纤维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型SLD拥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发展及更差的预后,而缺乏相应的诊断策略及有效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瘦型 SLD相关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于“HBV DNA 定量检测结果评价”相关问题商榷:也谈证据、证据、还是证据
    肖丽, 杨秀珍, 汪波, 王欣茹, 薛荣荣, 咸建春
    2024, 29(10):  1176-1179. 
    摘要 ( 17 )   PDF (74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下限(LLOD)与定量下限(LLOQ)是HBV DNA 检测两个重要的技术参数,但临床使用混乱的现象普遍。为了早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中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于《中华肝脏病杂志》第6期发布了《加速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扩大预防和治疗专家建议》,其中,有关“HBV DNA 定量检测结果评价”的建议为:“启动抗病毒治疗、自然史分期、功能性(临床)治愈和部分治愈、完全病毒学应答和维持病毒学应答的 HBV DNA 值,应以LLOQ而不是以 LLOD为标准”,“HBV DNA 阳性是指其水平> 10 IU/mL 或 20 IU/mL”。笔者学习后,觉得此建议可能存在与扩大治疗理念及高灵敏检测推荐相悖、不利于更好的疗效监测、成本效益欠佳、混淆概念等问题,以致影响HBV 感染管理的正确决策与相关信息的有效、准确传播;同时为此建议提供的证据并不真实,可能影响建议的可信度,故提出商榷。
    肝癌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对HBV相关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影响
    苗慧, 时良慧, 万迁迁, 杨子玉, 孙保木, 万旭英
    2024, 29(10):  1180-1183. 
    摘要 ( 20 )   PDF (55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对HBV相关肝内胆管癌(ICC)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HBV相关ICC患者96例,其中口服TDF者25例,口服ETV者71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OS)和疾病无进展期(PFS)。结果 TDF组中位OS为38个月,ETV中位OS为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TDF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2%、30.8%,ETV组分别为94.1%、39.9%、13.5%。TDF组中位PFS为25个月,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8%、38.0%、12.7%;ETV组中位PFS为20个月,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1%、30.0%、12.9%。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根治性手术、淋巴结转移、HBV DNA>104 IU/mL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TV和TDF对HBV相关ICC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尚待更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基于TumorFisher CTC检测探讨PD-1/PD-L1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
    徐静, 丁哲, 徐颖
    2024, 29(10):  1184-1188. 
    摘要 ( 16 )   PDF (6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TumorFisher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 选取盐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中晚期HCC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观察组加用PD-1/PD-L1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反应、TumorFisher CTC检测结果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不良反应,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6%(43/60)比53.33%(32/60)、81.67%(49/60)比63.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CTC数、总PD-L1+CTC数和血清VEGF、MMP-9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Ⅱ级、Ⅲ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8.26个月比5.81个月)、中位OS(19.51个月比14.43个月)均更长(P<0.05)。结论 PD-1/PD-L1免疫抑制剂能够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肿瘤治疗反应,降低总CTC数、总PD-L1+CTC数和血清VEGF、MMP-9水平,延长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雷莫芦单抗联合索拉非尼对HCC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尹星, 许健, 杨涛, 董丽, 高丽丽
    2024, 29(10):  1189-1193. 
    摘要 ( 11 )   PDF (5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雷莫卢单抗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生存状况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的102例HCC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与双药治疗组,每组51例。单药治疗组应用索拉非尼口服治疗,双药治疗组联合应用雷莫芦单抗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细胞比例、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双药治疗组患者血清Alb、ALT、AST、TBil均低于单药治疗组,分别为(41.87±8.96比46.00±6.52)g/L、(105.42±26.08比92.24±18.19)U/L、 (108.63±24.32比96.75±20.29)U/L和 (61.07±6.11比53.54±6.7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940、2.962、5.929,P<0.05)。CD4+T淋巴细胞(42.15±6.61比36.24±6.15)、CD4+/ CD8+(1.79±0.37比1.45±0.39)比例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21.56±4.97比26.58±4.59)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t=4.677、5.299、4.607,P<0.05);血清AFP (52.96±13.80比74.40±20.26)、糖类抗原242 (36.72±9.94比44.82±12.47)等肿瘤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t=6.245、3.627,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62.78±6.59比59.04±5.81)及客观缓解率(ORR) (80.39%比60.78%)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t=3.043、χ2=4.722,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80%比1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莫芦单抗联合索拉非尼可提高HCC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肝功能损伤程度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
    基于CalliSpheres○R新型载药微球的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郑亚璐, 熊恺, 石青, 杨慧, 郑雄
    2024, 29(10):  1194-1199. 
    摘要 ( 18 )   PDF (120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基于CalliSpheres○R(CSM)载药微球的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中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应答、生存获益、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基于CSM的DEB-TACE治疗的HCC患者66例。收集患者基线期信息,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的治疗应答、术后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指标,评估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OS)。结果 DEB-TACE术后1个月,患者完全缓解率、总体应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8.2%,75.8%和93.9%。亚组分析显示, Child-Pugh分级较高(B级50.0% vs. A级80.4%,P=0.039)和BCLC分期较高(C期40.0% vs. B期82.4% vs. A期94.1%,P=0.001)的患者ORR更低。中位DFS和OS分别为6.0个月和20.0个月,亚组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以及BCLC 分期较高的患者DFS较差(P=0.015和P=0.009),OS也较差(P=0.018和P=0.002);此外,多病灶的患者DFS较差(P=0.007)。术后1个月患者的Alb(中位值34.7 g/L比37.7 g/L,P<0.001)和Scr水平(中位值66.7 μmol/L比70.7 μmol/L,P=0.016)与基线期相比降低,TBil水平与基线期相比升高(中位值20.4 μmol/L比16.8 μmol/L,P=0.025),而其他生化指标无差异。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47.0%发生率)。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CSM的DEB-TACE治疗中国HCC患者实现了较好的治疗应答、较长的生存获益以及较好的安全性,且病灶数、Child-Pugh 分级以及BCLC分期可作为DEB-TACE治疗HCC患者的预后因素。
    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对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微环境和疗效影响
    江微, 张燕, 陆滢滢
    2024, 29(10):  1200-1204. 
    摘要 ( 12 )   PDF (57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不可切除中晚期HC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口服仑伐替尼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DEB-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内环境和肝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ORR、DC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91.43%和57.14%,高于对照组的54.29%、71.43%和37.14%;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 3.695, 3.369, 4.879, 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为(308.47±32.65)pg/mL、(54.36±5.81)U/mL和(4.37±0.83) μg/L,低于对照组的(382.45±38.39) pg/mL、(63.49±6.34) U/mL和(5.08±0.9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6, 8.342, 8.754, 均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为(58.83±6.73) U/L和(21.69±3.12) 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2.56±7.45) U/L和(23.25±3.18)μmol/L,白蛋白(Alb)为(34.56±2.37)g/L,高于对照组的(32.89±2.29)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63, 4.746, 3.725, 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中晚期HCC,能改善肿瘤病灶内环境降,减轻肝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王会哲, 卢双动, 王谦, 刘龙艳, 汪明泉
    2024, 29(10):  1205-1208. 
    摘要 ( 16 )   PDF (84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42-3p和miR-493-5p的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8月期间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PHC患者(PHC组),并选取同期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良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对PHC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 PHC组血清中miR-142-3p(0.79±0.21)、miR-493-5p表达水平(0.83±0.22)显著低于良性组[(0.89±0.11)、(0.92±0.10)]和对照组[(1.01±0.12)、(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中miR-142-3p、miR-493-5p水平在肿瘤直径≥3 cm显著低于<3 cm、有门静脉血管侵犯显著低于无门静脉血管侵犯、有远处转移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PHC患者血清中miR-142-3p[(0.76±0.06)、(0.67±0.05)]、miR-493-5p表达水平[(0.81±0.09)、(0.70±0.06)]显著低于Ⅰ~Ⅱ期[(0.89±0.09)、(0.93±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对PHC早期诊断的ROC结果显示,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联合对PHC早期诊断的AUC为0.910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3.184、2.739,均P<0.05)。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联合对病情评估的AUC为0.940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评估(Z=1.994、2.470,均P<0.05)。结论 miR-142-3p和miR-493-5p在PHC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可作为诊断PHC及病情评估的血清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PHC诊断及病情评估效能。
    肝脏炎性病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及廓清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李凯, 石波, 张竞
    2024, 29(10):  1209-1213. 
    摘要 ( 12 )   PDF (6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脏炎性病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及廓清时间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2022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0例肝脏炎性病灶患者和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比较两种疾病的超声造影表现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肝脏炎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炎性病灶动脉相增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门脉相低增强占比分别为60.0%、80.0%、80.0%,与原发性肝细胞癌(16.0%、6.0%、4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炎性病灶下降时间、平均通行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31.7±3.4)s、(18.2±2.1)s、(63.4±7.1)s,与原发性肝细胞癌(46.1±5.2)s、(34.3±3.7)s、(35.1±3.8)s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下降时间、平均通行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在鉴别诊断肝脏炎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具有较高价值。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在鉴别诊断肝脏炎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具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客观显示肝脏炎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血流灌注特征,进而阐明二者廓清时间差异原因。
    钆塞酸二钠增强检查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陈延霞, 徐旋, 阿妮, 白荣, 刘小治, 贺晓芳
    2024, 29(10):  1214-1216. 
    摘要 ( 13 )   PDF (5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检查肝硬化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均进行Gd-EOB-DTPA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的图像特征,比较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用于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72例患者经病理活检,共检出肝脏局灶性结节87个,其中良性结节50个(57.47%),恶性结节37个(42.53%);恶性组T1W1低信号、DWI高信号、T2W1高信号、肝胆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占比均高于良性组(P<0.05)。Gd-EOB-DTPA MRI增强诊断良性结节51个(58.62%),恶性结节36个(41.38%)。Gd-EOB-DTPA增强MRI鉴别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为89.66%、敏感度为86.49%、特异度为92.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8.89%、Kappa值=0.788。结论 Gd-EOB-DTPA增强检查用于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吴爱强, 游仁芳, 杨倩, 喻瑾, 于海霞
    2024, 29(10):  1217-1220. 
    摘要 ( 10 )   PDF (56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56例,无肝硬化背景的肝细胞癌患者67例。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RI多模态参数、CEUS参数,分析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各参数联合对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信号增强率(SER)、快速扩散成分占比(f)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增生组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快速扩散成分占比(f)、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值均高于肝癌组(P<0.05)。结节增生组峰值强度(PI)低于肝癌组(P<0.05),而达峰时间(TTP)与开始增强时间(AT)高于肝癌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D(OR=3.943,95%CI:1.733~8.970)、TTP(OR=4.162,95%CI:1.830~9.468)、AT(OR=4.536,95%CI:1.994~10.318)、ADC(OR=3.333,95%CI:1.465~7.583)是影响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因素(P<0.05)。 MSD、TTP、AT、ADC及4项参数联合诊断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04、0.822、0.793、0.901(P<0.05)。结论 MSD、TTP、AT、ADC在诊断无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具有重要价值,且4项指标联合的诊断价值更高。
    TACE术后320排容积CT扫描灌注参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何玉, 张学剑, 张磊
    2024, 29(10):  1221-1224. 
    摘要 ( 11 )   PDF (45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扫描灌注参数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TACE手术,依据术后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有效组(n=88)和无效组(n=32)。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侵透肝被膜、肿瘤分化程度、AFP、门脉癌栓、术中出血量、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TACE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HAP、HBF及HPI对肝癌TACE治疗无效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扫描灌注参数与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侵透肝被膜为45.45%比68.75%(χ2=5.100,P=0.024)、合并门脉癌栓为43.18%比65.63%(χ2=4.729,P=0.030);而HAP(8.89±1.78比13.04±2.86,t=9.493,P<0.01)、HBF(101.24±16.83比118.08±19.66,t=4.630,P<0.01)及HPI(28.15±4.69比37.48±6.47,t=8.664,P<0.01)显著低于有效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侵透肝被膜、门脉癌栓、HAP、HBF、HPI均是影响肝癌TACE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96(95%CI:1.017~5.644)、2.308(95%CI:1.030~5.632)、1.542(95%CI:1.127~2.057)、1.696(95%CI:1.026~1.804)和2.011(95%CI:1.211~2.339)。经ROC分析证实,CT扫描灌注参数HAP、HBF及HPI可用于预测肝癌TACE术治疗效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740、0.90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825 mL/(min·100 mL)、112.437 mL/(min·100 mL)、31.5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T扫描灌注参数HAP、HBF及HPI与肝癌TACE治疗效果呈负相关(r=-0.553、-0.312、-0.448,P<0.05)。结论 CT扫描灌注参数与肝癌TACE治疗效果呈负相关,且侵透肝被膜、门脉癌栓、HAP>10.825 mL/(min·100 mL)、HBF>112.437 mL/(min·100 mL)、HPI>31.542%均是影响肝癌TACE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标志物。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门静脉流速、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牛丽娜, 宋贺卫, 赵金库, 李鑫贺, 钟浩义, 徐强, 王晓忠
    2024, 29(10):  1225-1229. 
    摘要 ( 16 )   PDF (76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流速(PVV)、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并行电子胃镜、肝胆脾+门静脉彩超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127例,按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为EGV组75例和无EGV组52例。对EGV组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再以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EGV的无创预测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EGV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截断值以及相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EGV组与无EGV组的PVV(t=-4.421)、PC(Z=-5.654)、SD(t=-5.163)、PC/SD(Z=5.585)、AST(Z=-4.005)、CHE(t=6.864)、Alb(t=7.248)、TBil(t=-6.668)、INR(t=-8.889)、APRI指数(Z=-6.372)、肝硬化分期(χ2=52.307)、腹水(χ2=26.057)、肝性脑病(χ2=7.435)、Child-Pugh分级(χ2=83.9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V(OR:1.426, 95%CI:1.172~1.735)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的独立危险因素;PC/SD(OR:0.148,95%CI:0.065~0.337)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的保护因素[1];PVV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的AUC为0.718,截断值为21.5时,其预测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44.2%,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57.5%;PC/SD预测EGV的AUC为0.812,截断值为0.721时,其预测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57.7%,阳性预测值为74.1%,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PVV、PC/SD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联合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党苗苗, 杜苗苗, 高艳梅
    2024, 29(10):  1230-1234. 
    摘要 ( 15 )   PDF (90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硬度值(LSM)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均进行肝活检、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其肝纤维化情况、LSM、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静息状态下门静脉最大流速(Vmax)及平均流速(Vmean),根据患者Metavir纤维化评分系统将其分为无肝纤维化组(F0期)、轻度肝纤维化组(F1~F2期)和显著肝纤维组(≥F3期),对比三组LSM、PVD、Vmax及Vmean,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LSM、PVD、Vmax及Vmean与Metavir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LSM、PVD、Vmax及Vmean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理活检显示,本次99例患者中F0期16例,F1期30例,F2期24例,F3期20例,F4期9例。LSM、PVD:显著肝纤维化组[(13.67±1.95)kPa、(13.35±1.32)mm]>轻度肝纤维化组[(6.81±0.97)kPa、(11.77±1.15)mm]>无肝纤维化组[(5.12±0.84)kPa、(10.84±1.04)mm](P<0.05),Vmax、Vmean:显著肝纤维化组[(29.04±2.11)cm/s、(24.58±1.93)cm/s]<轻度肝纤维化组[(33.26±2.04)cm/s、(27.10±1.86)cm/s]<无肝纤维化组[(37.18±1.67)cm/s、(32.67±1.75)cm/s](P<0.05)。CHB患者LSM、PVD与Metavir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649,r=0.477,P<0.05),Vmax、Vmean与Metavir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561,r=-0.538,P<0.05)。CHB患者LSM、PVD、Vmax、Vmean及其联合检测评估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938、0.886、0.800、0.867、0.983,敏感度分别为82.76%、89.66%、82.76%、79.31%、96.55%,特异度分别为91.43%、80.00%、64.29%、77.14%、90.00%,联合检测对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LSM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HB患者肝纤维化有关,LSM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对CHB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
    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修智, 邹智超, 张颖琳, 安鑫, 向以四
    2024, 29(10):  1235-1238. 
    摘要 ( 11 )   PDF (62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查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与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42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17例,占40.48%,B级患者18例,占42.86%,C级患者7例,占16.67%;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叶体积、左内叶体积分别为(1040.31±224.51)、(521.37±105.52)、(150.85±45.18)cm3,低于正常组[分别为(1408.62±158.57)、(932.27±165.64)、(224.19±43.67)cm3],尾状叶体积为(39.60±9.69)cm3,高于正常组[(20.96±12.18)cm3, P<0.05);A级患者全肝体积、右叶体积、左内叶体积分别为(1233.85±192.65)、(624.67±76.11)、(179.51±47.96)cm3,高于B级和C级患者[B级分别为(1028.52±164.61)、(517.53±66.17)、(154.96±33.77)cm3,C级分别为(899.33±141.55)、(472.21±57.21)、(129.91±31.12)cm3],尾状叶体积为(30.30±6.15)cm3, 低于B级和C级患者[分别为(39.47±6.02)和(46.11±6.12)cm3,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多层螺旋CT全肝体积、右叶体积、左内叶体积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325、0.329、0.256,P<0.05),多层螺旋CT尾状叶体积测量值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396,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全肝体积、右叶体积、左内叶体积、尾状叶体积以及联合测量值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AUC均>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 多层螺旋CT测量全肝体积、右叶体积、左内叶体积、尾状叶体积值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血栓弹力图血块形成时间和最大振幅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有效性
    张莉, 王梦杰, 孙梦秋
    2024, 29(10):  1239-1242. 
    摘要 ( 11 )   PDF (50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血块形成时间(K值)、最大振幅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1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45)与未出血组(n=121)。所有患者予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凝固时间(K)、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大振幅(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时间≥3.05 min、INR≥2.6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5.613、5.703,P<0.05),MA≥48.8 m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0.87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MA、INR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0.858、0.854,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血栓弹力图血块形成时间(K值)、最大振幅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价值较高,K时间≥3.05 min、INR≥2.6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MA≥48.8 m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病毒性肝炎
    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RNA的检测意义
    孙梅, 谈国蕾, 徐露露, 时瑞, 倪俊明, 吴旭平
    2024, 29(10):  1243-1246. 
    摘要 ( 18 )   PDF (45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核苷类药物治疗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检测HBV R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26例慢乙肝和13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不同病种、HBsAg、HBeAg等因素与HBV RNA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肝硬化组HBV RNA检出率(97.5%)显著高于HBsAg阳性CHB组(87%)(P<0.01),检出浓度显著低于后者(2.37±1.99)比(3.86±1.46)(P<0.01);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的HBV RNA检出率(25.5%)高于HBeAg阴性CHB组(10.7%)(P<0.05),两组HBV 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肝硬化组HBV RNA检出率和水平与HBeAg阳性CH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种、HBsAg、HBeAg等因素对HBV RNA水平有影响。CHB组和肝硬化组中的HBV RNA与HBsAg均相关(r=0.382、0.304,P<0.05)。CHB组HBV RNA与HBeAg相关(r=0.607,P<0.01),肝硬化组中HBV RNA与HBeAg不相关。结论 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或检测不出的情况下,病种、HBsAg、HBeAg均显著影响HBV RNA水平,HBV RNA检测可替代HBV DNA做为持续监测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状态的生物学指标。
    替诺福韦酯治疗阻断妊娠晚期HBV携带孕妇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樊慧杰, 姜国伟
    2024, 29(10):  1247-1250. 
    摘要 ( 20 )   PDF (40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替诺福韦酯对妊娠晚期HBV携带孕妇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治的HBV携带孕妇112例。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孕26~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分娩后停止用药。对照组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婴儿出生24 h均给予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0、1、6个月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孕妇和新生儿的ALT、HBV DNA、HBsAg和HBeAg、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孕妇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和分娩后12周的HBV DNA分别为(7.3±0.6)log10 IU/mL和(7.1±0.8)log10 IU/mL,观察组治疗前和分娩后12周的HBV DNA分别为(7.4±0.3)log10 IU/mL和(6.9±0.9)log10 IU/mL(P>0.05),分娩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分别为(3.2±0.7)log10 IU/mL 和(7.2±0.4) 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时、6月龄和12月龄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的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胎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阻断妊娠晚期HBV携带孕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在兼具安全性的同时,母婴传播率也降低明显。
    肝功能衰竭
    儿童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伴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临床分析
    陈敏霞, 龚宗容, 古怡玲, 房春晓, 杨花梅, 何登敏, 王艳玲, 徐翼
    2024, 29(10):  1251-1255. 
    摘要 ( 13 )   PDF (66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伴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类重症患儿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6例确诊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伴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初,男4例、女2例,平均就诊年龄4岁9月龄,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肺部损伤不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发病24 h内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随后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中白细胞、葡萄糖水平正常,仅微量蛋白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侧脑室旁、桥脑、双侧丘脑、小脑、脑白质等部位对称性损伤。48 h内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并在3天内达峰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值分别为2629.33 U/L、7054 U/L,同时伴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均值达5810.33 U/L,γ-GT、胆红素、胆汁酸无明显升高,血糖、血氨大多正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所有患儿均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给予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行血浆置换和连续肾替代治疗,3例(50%)患儿最终死亡。结论 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伴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肝酶明显升高,胆酶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需引起高度重视。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付鲁渝, 熊志强, 刘兰侠, 刘杜先, 熊清芳, 张杰东
    2024, 29(10):  1256-1259. 
    摘要 ( 19 )   PDF (60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抗FH自身抗体(抗FH抗体)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清中的表达,并确定其是否可作为评估HBV-ACLF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 诊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3例、乙肝相关肝硬化(HBV-LC)40例和HBV-ACLF患者46例,比较CHB、HBV-LC、HBV-ACLF抗FH抗体及一般资料,随访观察,将HBV-ACLF患者分为好转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抗FH抗体、实验室指标、MELD评分,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抗FH抗体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ACLF组ALT、AST、TBil和DBil为72(36.5,103.7)U/L、88(43.1,145.6)U/L、145.8(100.2,223.8)μmol/L和101.9(88.2,163.9)μmol/L,分别显著高于HBV-LC组[32(27.2,58.4)U/L、33(25.3,44.3)U/L、35.4(20.3,51.6)μmol/L和17.1(14.9,30.7)μmol/L]、CHB组[17(19.3,31.6)U/L、15(18.8,32.4)U/L、20.1(9.4,32.1)μmol/L和12.9(10.5,26.3)μmol/L]。HBV-ACLF组ALB、PLT为26.1(14.2,38.7)g/L、(90.3±4.6)×109/L,分别显著低于HBV-LC组[38.2(19.8,60.2)g/L、(104.4±1.4)×109/L]、CHB组[40.1(21.4,56.8)g/L、(146.6±0.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HBV-LC组和HBV-ACLF组血清抗FH抗体含量为(3.5±1.2)mg/L、(25.3±12.5)mg/L及(53.7±11.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V-ACLF组患者随访结束的结局分为好转组(n=31)和死亡组(n=15)。好转组抗FH抗体、ALT、AST、Alb、TBil、DBil、PT、AFP和MELD评分为(13.6±6.8)mg/L、69.4(30.6,80.3)U/L、79.1(38.5,97.8)U/L、29.3(23.7,33.4)g/L、146.6(124.7,200.9)μmol/L、63.5(52.2,93.2)μmol/L、14.3(12.0,26.8)s、29(21.2,30.4)ng/mL及1.0(0.0,2.4)分,与死亡组[(50.8±25.5)mg/L、109.9(68.9,163.1)U/L、143.8(70.3,193.9)U/L、16.7(9.85,30.4)g/L、297.4(208.7,374.2)μmol/L、86.7(53.7,99.4)μmol/L、26.8(20.6,45.5)s、3.5(2.1,7.3)ng/mL及14.2(6.03,20.4)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FH抗体预测HBV-ACLF患者死亡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最佳截断值29.8 mg/L(P<0.0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67.7%。结论 抗FH抗体在HBV-ACLF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超声声衰减成像定量参数联合RC/HDL-C诊断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及与脂代谢的相关性
    胡丽军, 连倩倩
    2024, 29(10):  1260-1264. 
    摘要 ( 13 )   PDF (54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声衰减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C/HDL-C)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及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邯郸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146例M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AFLD肝脂肪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比较各组间声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AC)、RC/HDL-C水平,分析AC与RC/HDL-C的相关性,以及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影响因素,评估AC、RC/HDL-C对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46例MAFLD患者中,肝脂肪变轻度36例(24.66%)、中度58例(39.73%)、重度52例(35.62%)。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AC分别为(0.71±0.22)、(0.80±0.25)、(0.93±0.28)dB/(cm·MHz),RC/HDL-C分别为(0.18±0.04)、(0.22±0.05)、(0.2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R=3.677,95%CI:1.085~12.453)、RC/HDL-C(OR=4.133,95%CI:1.221~13.998)是MAFLD患者中重度肝脂肪变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AC、RC/HDL-C单一及联合诊断中重度肝脂肪变程度的灵敏度分别为0.61、0.68、0.77,特异度分别为0.87、0.79、0.87,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738、0.829。结论 AC、RC/HDL-C可用于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辅助诊断,且诊断效能良好。
    慢性HBV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ROS及糖脂代谢特征
    董丹丹, 邱利, 胡毅
    2024, 29(10):  1265-1268. 
    摘要 ( 11 )   PDF (5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反应性氧化物(ROS)及糖脂代谢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024年4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HBV组,61例)、NAFLD(NAFLD 组,26例)、慢性HBV感染合并NAFLD(HBV+ NAFLD 组,85例)患者共计17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血清APN、ROS、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变化。结果 NAFLD组FINS、HOMA-IR、TC、TG分别为(16.31±2.64)μIU/L、(4.08±0.69)、(5.22±1.23)mmol/L、(2.05±0.73)mmol/L,HBV+NAFLD组分别为(16.14±2.58)μIU/L、(4.09±0.71)、(4.72±1.21)mmol/L、(1.76±0.38)mmol/L,均显著高于HBV组的(9.03±1.25)μIU/L、(2.18±0.33)、(4.31±0.82)mmol/L、(1.16±0.32)mmol/L(P<0.05),但NAFLD组与HBV+NAFLD组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ALT、AST、HA、LN、PⅢP和C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HBV+NAFLD组的ROS分别为(2.05±0.43)U/mL、(1.89±0.38)U/mL,显著高于HBV组的(0.91±0.24)U/mL(P<0.05);NAFLD组、HBV+NAFLD组的APN分别为(8.02±1.15)ng/mL、(8.47±1.26)ng/mL,均显著低于HBV组的(10.14±2.33)ng/mL(P<0.05),但HBV+NAFLD组的ROS、APN与NAFL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低表达、ROS过表达和糖脂代谢异常可能参与慢性HBV感染合并NAFLD的病程进展。
    其他肝病
    2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与胆囊癌影像学表现的鉴别
    王斌, 华星, 周陈
    2024, 29(10):  1269-1273. 
    摘要 ( 17 )   PDF (55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与胆囊癌影像学表现的鉴别。方法 2019年5月—2023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35例胆囊癌患者,分为胆囊炎组和胆囊癌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像学表现在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及胆囊癌中的价值。结果 胆囊炎组体质量指数下降幅度、食欲下降占比分别为(14.1±0.4)kg/m2、36.0%,均低于胆囊癌组[(16.2±0.1)kg/m2、80.0%, P<0.05];胆囊炎组胆囊结石、胆囊壁弥漫性增厚、黏膜线连续完整性、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72.0%、60.0%、80.0%、76.0%,均高于胆囊癌组[分别为28.6%、28.6%、34.3%、42.9%,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弥漫性增厚、黏膜线连续完整性、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在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及胆囊癌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常表现为体质量、食欲下降,胆囊结石、胆囊壁弥漫性增厚、黏膜线连续完整性、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在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及胆囊癌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ICG显像引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
    赵杰, 周建刚, 杨勇, 邵荣
    2024, 29(10):  1274-1276. 
    摘要 ( 14 )   PDF (140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吲哚青绿(ICG)显像引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使用白光模式肝外胆管显影25例,用ICG模式肝外胆管显影35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CG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占比分别为(75.1±12.8)min、(17.6±6.6)mL、(2.8±1.2)d、(10 125.2±902.3)元、28.6%,均低于白光组(105.6±18.9)min、(23.7±8.6)mL、(3.6±1.8)d、(10 859.6±1405.3)元、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0、7.015、6.837、2.557、χ2=15.429,均P<0.05)。术后ICG组发生出血、肺部感染、胆瘘、胆管损伤分别为0、1、0及0例,白光组分别为1例、2例、1例及2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6,P=0.012)。结论 ICG的荧光成像可清晰显示胆管结构,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避免胆管损伤。
    血清PTX-3及PAF联合预测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卿小松, 陈杰, 何晓非, 郑英俊
    2024, 29(10):  1277-1280. 
    摘要 ( 15 )   PDF (45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穿透素(PTX-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联合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行ERCP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48 h未发生胰腺炎95例,发生胰腺炎25例。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淀粉酶、PAF、PTX-3、TPS-2联合检测胰腺炎的效能。结果 胰腺炎组血清PTX-3(13.52±0.85)ng/mL、淀粉酶(166.80±13.52)U/L、PAF(65.32±3.52)μg/L、CRP(44.63±3.74)mg/L、TPS-2(189.26±4.56)μg/L水平高于无胰腺炎组(1.89±0.41)ng/mL、(63.52±4.78)U/L、(4.26±0.85)μg/L、(7.20±2.06)mg/L、(37.52±4.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TX-3、淀粉酶、PAF、TPS-2指标可作为预测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主要因素。PTX-3、PAF、血清淀粉酶、TPS-2和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AUC分别为0.763、0.756、0.788、0.706和0.924。结论 PTX-3、PAF、TPS-2、血清淀粉酶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价值较高。
    综述
    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进展   佘政荣 张耀明
    佘政荣, 张耀明
    2024, 29(10):  1281-1285. 
    摘要 ( 15 )   PDF (66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肝囊肿是一种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引发的先天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抽吸硬化术、开窗引流术、部分肝切除术、肝动脉栓塞术、肝移植术及药物治疗等。然而,临床上对于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仍然存在分歧。因此,本文就最新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相同类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体医融合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刘春兰, 张伟, 张鹏炜, 周润, 孔婷婷, 傅洁, 施军平
    2024, 29(10):  1285-1288. 
    摘要 ( 13 )   PDF (5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治疗与管理应当引起重视。基于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NAFLD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NAFLD运动疗法的评估与干预的规范。基于体医融合的运动疗法为NAFLD患者提供科学的运动管理策略。本文从体医融合的概念、体医融合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NAFLD患者构建科学和个性化的运动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新思路
    尚敏, 陈平, 金志健, 张铭麟, 王珏, 侯叶廷
    2024, 29(10):  1289-1291. 
    摘要 ( 11 )   PDF (60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随着患病率的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了NAFL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但仍没有经批准的绝对有效的措施,目前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NASH的最新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减缓疾病进展提供参考。
    病例报道
    2例隐源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分析
    曹梦, 张燕, 梁栋
    2024, 29(10):  1292-1293. 
    摘要 ( 16 )   PDF (109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亢进引起的肝衰竭合并Evans综合征1例
    徐静, 熊熙, 董源, 范晔, 盛云峰, 王寿明, 于乐成
    2024, 29(10):  1293-1294. 
    摘要 ( 10 )   PDF (37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病理诊断肝肉瘤样癌1例
    谢毅, 于菲菲
    2024, 29(10):  1295-1296. 
    摘要 ( 12 )   PDF (326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KHD1基因变异相关的儿童Caroli综合征合并多囊肾1例
    罗艳红, 赵旭晶, 席紫欣
    2024, 29(10):  1297-1299. 
    摘要 ( 8 )   PDF (4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