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30
    前沿、探索与争鸣
    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葛启超, 陆伦根
    2023, 28(11):  1261-1263. 
    摘要 ( 162 )   PDF (441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在肝内蓄积导致肝胆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核受体(NR)是调控包括肝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能量消耗和胆汁酸(BA)体内平衡的关键转录因子,而这些过程的失调是胆汁淤积以及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致病机制。既往基于NR已经开发了靶向的高亲和力治疗配体,包括法尼醇-X受体(FX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激动剂。除此之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XR-19)的类似物,以及肝细胞和肠细胞的BA摄取抑制剂也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有良好的治疗潜力。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靶向药物研究做一综述。
    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在肝纤维化进展及逆转中的作用
    王晓凡, 丛敏, 贾继东
    2023, 28(11):  1264-1268. 
    摘要 ( 132 )   PDF (641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肝病的进程常涉及慢性实质损伤、炎症反应的持续激活以及纤维生成和伤口愈合反应的持续激活。其中,巨噬细胞是肝脏的关键细胞,对于响应肝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维持组织稳态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过程中具有异质性,其可以根据组织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表型转换。巨噬细胞不仅在肝纤维化进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其还可以在逆转阶段通过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胶原纤维水解,促进肝纤维化逆转。本文就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在肝纤维化进展及逆转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肝病治疗的数字因素
    林俊
    2023, 28(11):  1269-1270. 
    摘要 ( 74 )   PDF (27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肝病治疗的数字因素主要包括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远程医疗已被确定为治疗晚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使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应制定几种互补的策略来解决在患者/家庭、卫生系统和国家政策层面上肝病远程医疗的障碍。此外,随着预训练和指导微调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肝病治疗应用中的效果显著提高。其中LiverGPT是一个为肝病医疗和临床应用量身定制的大型语言模型。
    高灵敏 HBV DNA 试剂定量下限与检测下限误用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的正确诊疗
    肖丽, 彭海林, 王蔚, 薛荣荣, 官正喜, 咸建春
    2023, 28(11):  1271-1274. 
    摘要 ( 62 )   PDF (585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灵敏 HBV DNA 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血浆或血清中HBV DNA检测灵敏度与定量水平,为进一步有效管理HBV感染、降低其危害提供了可能。在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中,错误或模糊应用HBV DNA 检测相关术语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最突出的是将HBV DNA 定量下限(LLOQ)误用为检测下限(LLOD),从而不仅明显降低HBV感染的诊断率与治疗率,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一致性,也给文献学习者获取知识带来巨大障碍。本文从高灵敏检测技术特点、检测结果的报告类型及误用对临床诊治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其正确应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指南介绍
    2023年国际肝移植学会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 预防指南
    熊号峰, 孙丽莹
    2023, 28(11):  1275-1279. 
    摘要 ( 83 )   PDF (780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肝移植学会近期在Transplantation上发表了预防活体肝移植中的“小肝综合征”指南。这份指南为活体肝移植术中小肝综合征的预防提供了数据为支撑的临床路径,对小肝综合征预防的各种因素,包括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术中和术后管理等进行了广泛探讨。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王双双, 熊清芳, 胡一帆, 陈妙洋, 杨永峰
    2023, 28(11):  1280-1284. 
    摘要 ( 63 )   PDF (512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RUCAM>6分且行肝脏穿刺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史、出入院时间、肝功能指标及病理等资料。结果 纳入148例患者,年龄为49.5岁,男女比例为1∶1.96。可疑肝伤损药物分别为中药、西药、中西药混合,所占比例分别为45.3%(67/148)、43.9%(65/148)、10.8%(16/148)。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60例(40.5%)。轻、中度肝损伤患者以炎症坏死型为主,重度及急性肝衰竭患者以胆汁淤积型为主。DILI的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Cramer’s V值为0.264(P<0.05)。结论 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等相关。
    自身免疫性样表现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
    吴金陵, 高敏
    2023, 28(11):  1285-1288. 
    摘要 ( 43 )   PDF (38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样表现的药物性肝损伤(AL-DILI)患者的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入院诊治DILI患者75例,根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样表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3),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血清学特征以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观察组女性患者29例(87.9%),高于对照组26例(61.9%)(P<0.05)。观察组AST、GGT、球蛋白、IgG以及IgA水平分别为220.0(79.9,398.9)U/L、187.5(105.8,299.5)U/L、30.6(27.9,34.1)g/L、14.9(12.8,18.2)g/L和2.9(2.3,3.4)g/L,高于对照组的95.1(60.3,276.5)U/L、104.5(51.5,205.5)U/L、26.3(24.4,28.0)g/L、10.1(8.7,12.6)g/L和2.0(1.5,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E水平为5626(4812,7356)U/L,低于对照组的6981(5328,809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比例为54.8%(23/42),高于对照组的15.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的不同有助于区分AL-DILI和单纯DILI。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价值
    陈勇良, 李若旭, 闫伟静, 王永莎, 王晓静, 李秋雨, 李振燕
    2023, 28(11):  1289-1292. 
    摘要 ( 52 )   PDF (53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肝脏检查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频谱波形,M型超声测量心率。将频谱图像及心率上传至杭州精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肝脏血流动力检测软件系统内,计算出肝纤维化值,与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148例患者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0期32例,1期39例,2期24例,3期12例,4期41例。根据肝血流动力学软件诊断值,将148例患者分为4组,其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91(95% 可信区间0.867~0.959)、0.962(95% 可信区间0.938~0.987)、0.975(95% 可信区间0.956~0.994)、0.966(95% 可信区间0.940~0.993)。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肝血流动力学软件诊断≥S1、S2、S3、S4期的截断值分别为1.27、3.78、3.98、5.85。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在评估有无严重纤维化、肝硬化时评估准确性较高,各期AUC均大于0.9,其中S3>S4>S2>S1期。结论 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测肝纤维化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病理改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较准确地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超声造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血流灌注的诊断
    张晓丹, 袁莹莹
    2023, 28(11):  1293-1295. 
    摘要 ( 74 )   PDF (41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肝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TIPS术前、术后采用CEUS检查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51.0±7.5)岁。同时对56例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CEUS和CDUS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CEUS对患者TIPS术前、术后肝血流灌注的诊断结果比较显示,HAP及HPI术后均上升[(28.9±13.4)min·100 mL、(64.2±11.2)%],与术前[(20.0±9.3)min·100 mL、(54.4±1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及TLP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DUS和CEUS的诊断结果比较显示,在绝大多数病例中,CEUS和CDUS的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89.3%;CEUS诊断灵敏性有98.2%。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相比较CDUS,CEUS可以提供额外的检查信息。结论 CEUS为TIPS术后的随访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成像手段。对比CDUS,CEUS还能够以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动态显示单个微泡,从而能够对支架病理和支架功能障碍进行具体评估。由于CEUS使用造影剂的不良事件很少,且对ePTFE支架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CEUS可以应用于非常广泛的患者群体。
    血栓弹力图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意义
    陈慧园, 陈苒, 刘波, 石雪梅, 原霞, 郭清江, 张琼
    2023, 28(11):  1296-1300. 
    摘要 ( 57 )   PDF (50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参数(TEG)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意义。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20例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健康体检人群纳为对照组,根据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为依据,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n=20)和未出血组(n=20)。根据是否应用血凝酶将出血组分为治疗组(n=10)和非治疗组(n=10)。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检验结果,比较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凝酶治疗组与非治疗组TEG参数,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EG对指导血凝酶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出血组分别为(67.1±33.2)×109/L、(1.4±0.4)g/L;未出血组分别为(84.2±29.4)×109/L、(1.9±0.5)g/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90.6±47.3)×109/L、(2.9±0.5)g/L,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出血组分别为(15.3±3.4)s、(1.3±0.3)、(38.1±5.0)s;非出血组分别为(15.4±3.5)s、(1.3±0.2)、(36.4±5.2)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10.4±0.8)s、(0.9±0.1)、(26.4±3.1)s,P<0.05];出血组的PLT及FIB水平显著小于未出血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血凝块形成时间(K)[分别为(3.3±0.5)min、(3.4±0.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2.2±1.4)min,P<0.05],凝固角(α)、最大振辐(MA)水平[出血组为(45.4±5.7)deg、(40.7±5.2)mm;未出血组为(51.3±5.1)deg、(48.4±6.0)mm]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3±6.7)deg、(58.6±7.3)mm,P<0.05];肝硬化出血患者治疗组K值为(7.4±3.0)min,显著大于非治疗组的(3.0±1.0)min(P<0.05),治疗组α角和MA值[分别为(46.2±5.8)deg、(32.8±8.0)mm]显著小于非治疗组[分别为(58.4±7.3)deg、(42.3±6.8)mm,P<0.05];TEG检验结果中,α角、R、K及MA均是肝硬化出血患者应用血凝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TEG凝血测试比标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常规凝血测试更能指导患者输血管理,并可指导临床血凝酶止血药物的应用。
    TEG/ROTEM对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出血量预测及指导备血的价值
    魏鹂娴, 邵晨, 罗蕾蕾, 何红梅, 徐姝嫣, 施玲灵, 顾浩然, 朱陈, 陈建, 卞兆连
    2023, 28(11):  1301-1305. 
    摘要 ( 72 )   PDF (555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TEG/ROTEM对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出血量预测及指导备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100例,依随机分组软件随机均匀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人数各50例。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传统凝血指标(CCTs)指导输血和血栓弹力图参数(TEG)指导输血。观察输血前后凝血指标的差异、血液制品用量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红细胞悬液(CRC)使用量的差异较小(t=3.244,P>0.05);实验组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悬液(PC)和冷沉淀(CRYO)的输入量均显著小于常规组(t=6.866, 8.335, 10.256, P<0.05);常规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输2种血液制品的患者的人数显著高于实验组(χ2=12.245, P<0.05),并且常规组在治疗过程中无需输注相关血制品的患者的人数显著小于实验组(χ2=8.051, P<0.05)。另外,常规组在执行治疗的阶段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实验组(χ2=9.256, P<0.05),所有患者的输血反应为轻微输血反应,未发生心功能衰竭、溶血、休克等严重输血反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凝血指标相关表现更良好,指标前后改善水平明显(P<0.05)。常规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数值较实验组更低,表明实验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P<0.05)。而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肝性脑病和腹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762, 0.271, 1.010, 0.211, 0.298, P<0.05)。结论 与常规凝血指导输血相比,TEG/ROTEM指导的输血方案可显著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且不会降低止血成功率和升高再出血率、死亡率、肝性脑病及腹水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外周血Th9细胞联合MELD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何晓荣, 田尧, 葛桂萍
    2023, 28(11):  1306-1309. 
    摘要 ( 68 )   PDF (36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外周血Th9细胞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C)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消化科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7例失代偿期H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并进行MELD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ELD评分及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logistic回归分析失代偿期HBC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联合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HBC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失代偿期HBC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存活81例,死亡26例。死亡组MELD评分为(23.87±4.16)分,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为(3.16±0.34)%,均高于生存组的(16.95±3.35)分和(1.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MELD评分(OR=3.651,95%CI:1.656~6.001,P<0.01)、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OR=3.846,95%CI:1.691~5.646,P<0.01)为失代偿期HB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分析显示,MELD评分、外周血Th9细胞百分率评估失代偿期HBC预后的AUC分别为0.744,0.779,95%CI:0.651~0.824,0.688~0.853,联合预测的AUC为0.913(95%CI:0.843~0.959)。结论 外周血Th9细胞联合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HBC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参考。
    肝癌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合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刘洋洋, 杨星星, 葛舒
    2023, 28(11):  1310-1313. 
    摘要 ( 47 )   PDF (41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结合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MRI-DWI、超声造影及病理检查,比较肝脏良性病变与肝脏恶性病变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病灶的超声造影参数。分析3.0TMRI-DWI、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检查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6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脏良性病变38例(55.07%,共有47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31例(44.93%,共有38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比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低(P<0.05)。肝脏恶性病灶峰值强度比肝脏良性病灶高(P<0.05),肝脏恶性病灶始消时间、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均比肝脏良性病灶短(P<0.05)。3.0TMRI-DW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2.61%、68.12%、94.20%,灵敏度分别为88.87%、70.97%、93.55%、特异度分别为81.57%、65.79%、94.74%,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727、0.87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3.0TMRI-DWI检查可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MRI及MSCT用于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的效能分析
    程丽, 李江山, 孙小伶
    2023, 28(11):  1314-1318. 
    摘要 ( 75 )   PDF (1946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患者均接受MRI和MSCT检查,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穿刺活检为金标准,MRI、MSCT联合诊断时任意一种方法诊断为ICC即判定为ICC,评估MRI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ICC的效能。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为ICC、47例为肝细胞癌(HCC)。MRI诊断结果显示,70例原发性肝癌中20例为ICC、50例为HCC。MRI诊断ICC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1.5%、准确率为84.3%、Kappa值为0.632。MSCT诊断结果显示,70例原发性肝癌中22例为ICC、48例为HCC。MSCT诊断ICC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85.1%、准确率为78.6%、Kappa值为0.509。MRI联合MSCT诊断结果显示,70例原发性肝癌中21例为ICC、49例为HCC。MRI联合MSCT诊断ICC的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1.4%、Kappa值为0.801。MRI、MSCT诊断ICC的准确率分别为59例(84.3%)、54例(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MSCT诊断的准确率67例(95.7%)明显高于MRI、MSCT单独诊断(P<0.05)。结论 MRI、MSCT用于诊断ICC准确率均较高,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价值。
    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血清GP73、FOXP3表达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LEE EUNJI, 刘博, 袁响林
    2023, 28(11):  1319-1322. 
    摘要 ( 34 )   PDF (52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98例。按照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22)、无效组(n=76),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GP73及FOXP3水平;分析GP73、FOXP3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104)及预后不良组(n=94)。多元logistic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ROC评估GP73、FOXP3联合检测对HCC患者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 有效组患者TACE治疗后的GP73、FOXP3表达显著低于无效组分别为158.67±69.53比179.73±61.35、0.65±0.18比0.77±0.20(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GP73、FOXP3表达与临床疗效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662、-0.688,P<0.05);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GP73、FOXP3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联合GP73、FOXP3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显著高于单一检测的0.653、0.597(Z=4.415、5.660,均P<0.01),敏感度为87.23%、特异度为85.58%。结论 血清GP73、FOXP3表达与HCC患者TACE的疗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关联,联合GP73、FOXP3检测可提高对HCC患者预后的评估。
    COMPASS-CAT、Khorana评分及D-D、FDP预测肝癌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价值观察
    储庆云, 高艳, 刘艳, 李承慧
    2023, 28(11):  1323-1327. 
    摘要 ( 67 )   PDF (43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COMPASS-CAT、Khorana评分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预测肝癌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 d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情况分为VTE组27例和非VTE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OMPASS-CAT和Khorana评分,检测两组血清D-D、FDP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D-D、FDP单独及联合COMPASS-CAT评分预测肝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VTE组有VTE史5例(18.52%)、高血压11例(40.74%)、中心静脉导管应用9例(33.33%)、COMPASS-CAT评分≥7分的患者19例(70.37%)、血清D-D水平为(21.04±7.81)mg/L、血清FDP水平为(62.55±20.48)μg/mL,均高于非VTE组的0例、7例(14.00%)、4例(8.00%)、15例(30.00%)、(6.65±2.19)mg/L、(17.96±5.82)μg/mL(P<0.05)。经ROC分析,血清D-D、FDP单独及联合预测肝癌患者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95%CI:0.842~0.980)、0.883(95%CI:0.792~0.973)、0.949(95%CI:0.900~0.9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TE史、高血压、中心静脉导管应用、COMPASS-CAT评分、血清D-D及FDP是肝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MPASS-CAT评分、血清D-D及FDP可用于预测肝癌患者是否发生VTE,血清D-D、FDP和COMPASS-CAT评分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张小玉, 徐春阳, 姚煜, 戴峰, 臧志栋
    2023, 28(11):  1328-1330. 
    摘要 ( 66 )   PDF (47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近2年单发性原发性肝癌96例,其中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46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50例(治疗组),比较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甲胎蛋白(AFP)等变化,以及1年内的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学指标AFP明显下降(t=34.06, P<0.05),1年内治疗组肝癌复发率18.00%,对照组1年内肝癌复发率89.13%(χ2=48.56, P<0.05),两组血清TBil(t=0.065, P>0.05),ALT(t=0.079, P>0.05),AST(t=0.076, P>0.05)在保肝治疗下总体平稳,差异不大。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疗效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功能影响不大,但病例选择很重要,应尽量一次性彻底消融干净,否则有肝内外转移风险。
    IL-33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赵盈, 田明
    2023, 28(11):  1331-1334. 
    摘要 ( 66 )   PDF (399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IL-33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调控,对肝癌HepG2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IL-33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33对HepG2 细胞NF-κB信号通路激活相关蛋白(NF-κB、p-NF-κB、IKB、p-IKB)的调控,ELISA检测IL-33对HepG2细胞中IL-1α、IL-1β、IL-6、IL-18等炎症因子释放的调控,EdU增殖实验检测IL-33对HepG2 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IL-33对HepG2细胞24 h和48 h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IL-33对HepG2 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IL-33 mRNA表达分别为LO2(1.01±0.01)、MHCC97H(1.08±0.05)、LM3(1.76±0.21)、HepG2(3.88±0.35)、SMCC7721(2.24±0.43)和Hep3B(2.1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21,P=0.001)。IL-33处理24 h组中IL-1α(3185.25±194.67)、IL-1β(2103.69±124.75)、IL-6(446.58±36.82)、IL-18(1492.60±180.31),高于对照组的1001.58±18.65、1642.81±45.66、151.34±20.13、915.48±3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处理24 h组中NF-κB磷酸化蛋白(4.53±0.36)及IKB磷酸化蛋白(2.76±0.28)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5±0.23、0.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处理24 h组细胞增殖(1.41±0.08)、24 h细胞活力(135.69±6.88)%、48 h细胞活力(176.34±25.69)%,高于对照组的(0.86±0.04)、(98.65±1.05)%、(119.89±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50,P<0.01;t=9.218,P<0.01;t=3.506,P=0.017)。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结果发现,IL-33处理24 h组细胞侵袭数量(256.38±10.11)个、迁移相对距离(0.74±0.05),高于对照组的(185.63±23.54)个、(0.4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3,P=0.005;t=3.864,P=0.012)。结论 IL-33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等的分泌,进而促进肝癌HepG2 细胞增殖和迁移。
    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
    孙瑞花, 郝文杰, 张跃军, 张长菊
    2023, 28(11):  1335-1338. 
    摘要 ( 58 )   PDF (34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在监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武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7例。比较PEG-IFN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临床生化指标、HBV血清学指标以及细胞因子。结果 117例患者中,血清HBeAg应答46例,未应答71例。应答组中HBsAg转阴23例,未应答组中HBsAg转阴17例。应答组和未应答组病毒学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相近,在24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分别为(43.1±12.9)U/L、(56.58±8.2)U/L、(20.4±2.9)pg/mL、(3279±960.8)pg/mL,下降幅度均小于应答组的(33.4±7.4)U/L、(41.6±8.3)U/L、(15.4±2.8)pg/mL、(2610.8±705.6)pg/mL(均P<0.05)。治疗48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IL-10分别为(35.2±7.7)U/L、(33.2±9.5)U/L、(16.6±3.7)pg/mL、(3180.6±1040.9)pg/mL、(4.4±2.7)pg/mL,下降幅度均小于应答组的(27.2±6.9)U/L、(29.1±8.1)U/L、(13.8±2.5)pg/mL、(1975.0±474.0)pg/mL、(3.0±0.9)pg/mL(均P<0.05),而应答组IFN-γ为(530.9±146.5)pg/mL,高于未应答组(467.8±147.8)pg/mL(P<0.05)。结论 TNF-α、TGF-β在治疗前后均与血清HBeAg具有相关性,有成为预测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指标的潜在可能性,IFN在早期治疗不具有相关性,治疗48周后呈中度正相关,提示IFN可能是预测晚期疗效的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赵成燕, , 周欣怡, 高冉冉, 韩丹, 郑嵘炅, 鲁晓擘
    2023, 28(11):  1339-1345. 
    摘要 ( 92 )   PDF (4966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菌群间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2020年2—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专科收治的133例肝病患者粪便,包括HBV携带者(HBV组)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25例、肝细胞癌(HCC组)3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1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13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8例。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特定性引物扩增DNA样本中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Usparse软件分析扩增序列,并依据分析结果(相似度≥97%)划分OTU,Silva数据库对OTU进行分类信息标注;QIIME软件进行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组间菌群差异性分析。结果 6组样本中门水平上丰度前4的菌门依次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Actinobacteria,HBV组、LC组、HCC组、ACLF组、AIH组和PBC组样本中4大菌门总占比分布为88.76%、97.22%、96.15%、92.88%、95.91%和93.36%。HBV组和HCC组Actinobacteria丰度显著高于LC组,HBV组Actinobacteriota和其他菌门丰度均显著高于LC组、HCC组和ACLF组,LC组和ACLF组的Actinobacteriota及ACLF组的其他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PBC组;LC组Bacteroidota丰度显著高于HCC组;HCC组的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HBV组。6组样本肠道菌群丰度依次为HBV组、PBC组、LC组、HCC组、ACLF组、AIH组。HBV组、LC组、HCC组和PBC组组内菌群差异性较大,组间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差异较大,ACLF组和AIH组中肠道菌群群落比较集中,群落结构相似。HBV组物种数明显多于LC组、HCC组和ACLF组,LC组少于低于AIH组和PBC组,HCC组和ACLF组均显著低于PBC组(P<0.05);HBV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LC组和ACLF组,LC组、HCC组、ACLF组Shannon指数均明显低于PBC组(P<0.05)。结论 HBV感染者随着肝损伤病情加重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下降,且HBV感染者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与AIH和PBC患者均均存在明显差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肝生化指标及代谢相关因素分析
    师阿盟, 王莹, 马文琦, 刘娜, 周志华, 周琦, 史海涛, 董蕾
    2023, 28(11):  1346-1350. 
    摘要 ( 117 )   PDF (1219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肝生化指标变化及代谢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的性别及年龄匹配的非均匀性脂肪肝、均匀性脂肪肝及健康人群各180例,比较三组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肝生化指标、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分析非均匀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中,167例为Ⅲ型(弥漫性非均匀浸润型),表现为大部分肝组织呈现密集细小增强的点状回声,小部分区域为低回声,低回声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无占位效应。18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男性(75.6%)、<45岁(52.8%)、BMI≥ 28 kg/m2(43.3%)占比较高。74.4%的病例ALT正常,25.6%的病例ALT增高,6.1%的病例ALT增高2倍以上。与健康人群相比,非均匀性脂肪肝及均匀性脂肪肝的ALT、AST、ALP、GGT水平均升高,且非均匀性脂肪肝的ALT、AST及GGT较均匀性脂肪肝低。与健康人群相比,非均匀性脂肪肝及均匀性脂肪肝的BMI、血压、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酸水平均升高,且非均匀性脂肪肝的BMI、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较均匀性脂肪肝低。BMI、血糖、血甘油三酯及尿酸是非均匀性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634(1.362, 1.959)、1.878(1.244, 2.835)、2.844(1.049, 7.710)及1.029(1.019, 1.039)。结论 非均匀性脂肪肝以弥漫性非均匀浸润型为主,BMI、血糖、血甘油三酯及尿酸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维生素D联合益生菌对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
    刘希, 舒畅
    2023, 28(11):  1351-1355. 
    摘要 ( 46 )   PDF (584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益生菌对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5例NAFLD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营养及生活方式干预,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和益生菌。对比3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肝功能指标、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炎性因子水平等变化。结果 3组干预后的BMI、AST及ALT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的BMI值接近(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AST和ALT水平表现为B组<A组<对照组,且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3组患儿干预后的HOMA-IR、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HOMA-IR、TC、TG水平表现为B组<A组<对照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B组干预后的25(OH)D3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25(OH)D3、TNF-α及IL-6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失调率分别为45.71%、37.14%,均较干预前的85.71%和80.00%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失调率(74.29%比71.43%)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失调率(45.71%比37.14%)接近(P>0.05)。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B组(94.29%)>A组(80.00%)>对照组(60.00%),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AFLD肥胖儿童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和维生素D,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性能比较
    陈坛寿, 缪铃梅, 施增金
    2023, 28(11):  1356-1358. 
    摘要 ( 48 )   PDF (35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对NAFLD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宁德市医院诊治的8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肝脂肪变性分级。所有患者均行SWE、MR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NAFLD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F0、F1、F2、F3的Emean值分别为(6.34±0.65)kPa、(8.08±1.22)kPa、(10.95±1.34)kPa、(14.25±2.02)kPa,ADC值分别为(1.25±0.18)10-3 mm2/s、(1.14±0.13)10-3 mm2/s、(1.04±0.09)10-3 mm2/s、(0.92±0.05)10-3 mm2/s。随着肝脂肪变性分级的增加,Emean值逐渐升高,ADC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诊断不同肝脂肪变性分级的AUC分别为0.855、0.823、0.841、0.827,MRE诊断不同肝脂肪变性分级的AUC分别为0.901、0.897、0.911、0.927。结论 相较于SWE,MRE诊断NAFLD肝脂肪变性分级的诊断效能更优。
    其他肝病
    肝淀粉样变性临床及影像分析
    郝磊, 任洪伟, 董景辉, 蔡剑鸣, 张萌萌, 刘长春, 高珅, 刘渊
    2023, 28(11):  1359-1362. 
    摘要 ( 56 )   PDF (234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7年2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各项资料,归纳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表现等。结果 12例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纳差、发现肝功能异常,入组患者中碱性磷酸酶升高者10例,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者11例,白蛋白降低者7例,肿瘤标志物全呈阴性者5例,CA125升高者4例,CA199升高者6例。12例均有肝脏体积增大,7例脾脏增大,7例有腹腔积液,9例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肝实质内可见“窗凌花”样斑片状低密度或低信号强化影。结论 肝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和肝功能异常,大部分患者可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部分肿瘤标志物异常,影像学多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和肝实质强化不均匀,可有类似“窗凌花”样强化,确诊肝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表现结合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两种不同引流途径行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的治疗效果
    顾霞, 仲跻凤, 苏东升
    2023, 28(11):  1363-1368. 
    摘要 ( 55 )   PDF (63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不同引流途径行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减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MOJ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行EMBE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行EMBE治疗。观察围术期指标,炎症免疫和肝功能更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开始下床时间、首次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为(29.46±6.30)h、(4.52±0.76)d和(3.93±0.47)万元,低于PTCD组的(32.75±6.25)h、(5.19±0.85)d和(4.46±0.58)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7、6.293、6.043,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NLR、TNF-α和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的TBil、ALP和Alb为(146.59±24.83)μmol/L、(168.34±31.65)U/L和(32.18±2.49)g/L,低于PTCD组的(180.27±31.54)μmol/L、(201.87±39.25)U/L和(30.83±2.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3、7.495、5.876,均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的高位梗阻缓解率为53.33%,低于PTCD组的85.71%,低位梗阻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为90.24%和30.36%,高于PTCD组的64.29%和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6、5.481、4.297,均P<0.05)。ERCP组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7.14%,高于PTCD组的0,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57%,相对于PTCD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9、4.351,均P<0.05);两组的胆道出血、胆漏和支架移位滑脱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PTCD行EMBE治疗MOJ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ERCP更适用于低位MOJ,PTCD更适用于高位MOJ。
    综述
    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牛丽娜, 窦婧, 李栋栋, 刘云霄, 王晓忠
    2023, 28(11):  1369-1371. 
    摘要 ( 152 )   PDF (545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主、有序的细胞死亡方式。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在肝损伤中有两种主要的细胞凋亡途径: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细胞凋亡涉及一组半胱天冬酶的激活,以及将起始刺激与细胞最终死亡联系起来的复杂级联事件。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诱导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凋亡是近年来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对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肝细胞、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肝细胞脂质代谢异常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发病和疾病进程中的研究进展
    陈佳豪, 周振华
    2023, 28(11):  1372-1374. 
    摘要 ( 281 )   PDF (493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危害性大,其病理关键与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有关。有研究表明,肝细胞脂质沉积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衰竭又可进一步加剧脂质代谢紊乱。本综述从肝细胞脂质代谢和线粒体功能两个方面,探讨肝细胞脂质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发病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分子机制。
    肝纤维化进程中巨噬细胞异质性对肝星状细胞命运的影响
    曹越, 邹燕婷, 宁柳心, 徐蓓莉, 张顺财, 蔡瑜
    2023, 28(11):  1375-1379. 
    摘要 ( 60 )   PDF (504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纤维化(HF)是肝脏受到各类慢性损伤后产生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可逆性病理修复反应。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巨噬细胞是肝脏中最大的固有免疫细胞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可通过各种信号调节HSC的活化与清除。研究巨噬细胞对HSC表型转换的重要调控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肝脏免疫微环境对HF演化方向的影响,以及从更广阔的视角中探寻抗HF治疗的新靶点。
    终末期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世欣, 曹攀, 石春霞, 王钰鲲, 张清奇, 郭金, 张丹眉, 龚作炯
    2023, 28(11):  1380-1381. 
    摘要 ( 50 )   PDF (37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认知和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机制复杂,为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结果。因此,了解终末期肝病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对其临床识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讨论
    对《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的质疑与商榷
    刘建军, 郑文凯
    2023, 28(11):  1382-1383. 
    摘要 ( 32 )   PDF (212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颁布了《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一文,反复阅读后有收益,也存疑惑。本文就一些疑惑问题提出商榷。
    病例报道
    全内脏反位肝硬化合并不明原因发热1例
    权昕, 崔曼莉, 路宁, 李茜, 温华, 张明鑫
    2023, 28(11):  1384-1386. 
    摘要 ( 39 )   PDF (5044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HBV再激活相关肝衰竭前期1例
    张从玉, 姜雪强
    2023, 28(11):  1387-1389. 
    摘要 ( 36 )   PDF (39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例
    杨威, 徐华兵, 杨秋燕, 汪芳裕, 宣佶
    2023, 28(11):  1390-1393. 
    摘要 ( 46 )   PDF (2957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