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30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29(9):  0-0. 
    摘要 ( 32 )   PDF (1361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前沿、探索与争
    根据每个国家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丙型肝炎消除方案
    王昕, 饶慧瑛
    2024, 29(9):  1017-1018. 
    摘要 ( 24 )   PDF (41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丙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和病毒应答率。治疗时间短,耐受性好,是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方案。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截止2030年全球“消除丙型肝炎”的倡议,将慢性肝炎感染的发病人数从目前的600~1000万例减少到90万例,年死亡人数从140万例减少到50万例以下,然而仅个别国家有望达成此目标。各国应依据丙型肝炎在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情况,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策略。加强丙型肝炎健康知识教育,加强人群筛查,关注重点人群,缩短诊断时间,获得治疗机会,将HCV感染患者与护理联系起来。
    前沿、探索与争鸣
    氨甲环酸在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孙梦雪, 唐敏, 杨长青
    2024, 29(9):  1019-1021. 
    摘要 ( 29 )   PDF (33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终末期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快速有效的止血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氨甲环酸(TXA)作为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近年来因其显著的止血效果在治疗EGVB中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综述氨甲环酸在EGVB治疗中的疗效评估、安全性考量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杨世欣, 郭金, 张丹眉, 龚作炯
    2024, 29(9):  1022-1023. 
    摘要 ( 47 )   PDF (39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染色质和细胞内颗粒蛋白组成。NETs不仅参与杀死病原体,也发生在无菌炎症中,介导组织损伤,并在急性肝衰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干预其形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的新策略。本文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新型标记物HBcrAg预测CHB功能性治愈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刘世超, 黄嘉敏, 伍婷, 黄国仪, 董京科, 王方, 何清
    2024, 29(9):  1024-1028. 
    摘要 ( 35 )   PDF (47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作为一种新兴生物标记物,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断与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与血清中的HBV DNA以及肝脏内的cccDNA均呈相关性。即使在血清HBV DNA无法检测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缺失的情况下,HBcrAg依然可被检出。值得注意的是,HBcrAg水平的下降与CHB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综述基于HBcrAg的病毒学特征对预测CHB患者功能性治愈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然而,目前关于HBcrAg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在CHB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仍未形成广泛共识,故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
    肝 癌
    HBV相关肝内胆管癌术后实际长期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
    胡志亮, 李风伟, 王葵
    2024, 29(9):  1029-1034. 
    摘要 ( 26 )   PDF (130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BV相关肝内胆管癌(ICC)术后实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生存的列线图。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HBV相关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数据。根据实际长期生存时间(5年)将患者分为长生存组和短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实际长期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在验证组中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共纳入508例患者,生存曲线精算长期生存率为23.4%,排除59例末次随访状态为存活而随访时间不足5年的患者后,术后存活超过5年的患者有85例,术后5年内死亡的患者有364例,实际长期生存率为18.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2000 IU/mL、CA19-9、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多发、周围组织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实际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在模型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831(95%CI:0.786~0.876)、0.804(95%CI:0.702~0.906),且模型预测曲线与校准后预测曲线接近。结论 长期生存的患者HBV DNA和CA19-9水平更低,单发肿瘤且直径<5 cm、无周围组织侵犯、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也更低。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HBV相关ICC术后长期生存。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陈元莉, 曾德锋, 范会文
    2024, 29(9):  1035-1039. 
    摘要 ( 29 )   PDF (64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3月我院就诊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将患者分为非MVI组(n=28)和MVI组(n=47)。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比2组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肝细胞癌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分析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对肝细胞癌发生MVI的预测价值。结果 MVI组廓清时间(60.57±19.45)s比非MVI组(83.23±25.74)s短(P<0.05),2组始增时间与达峰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边缘2 cm处硬度(S2)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VI组肿瘤边缘1 cm处硬度(S1)值(11.89±4.22)kPa、S1/S2index值(13.04±2.76)高于非MVI组(10.06±2.15)kPa、10.28±2.18(P<0.05)。MVI组肿瘤长径、肿瘤多发、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AFP)>400 μg/L占比高于非MVI组(P<0.05),MVI组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VI组(P<0.05)。肿瘤长径增加(OR: 2.843, 95%CI: 1.250~6.468)、肿瘤多发(OR: 3.251, 95%CI: 1.429~7.394)、AFP>400 μg/L(OR: 3.999, 95%CI: 1.758~9.097)、廓清时间缩短(OR: 3.504, 95%CI: 1.540~7.972)、S1/S2index值升高(OR: 4.272, 95%CI: 1.878~9.717)为肝细胞癌发生MVI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廓清时间、S1/S2index值及二者联合预测肝细胞癌发生MVI的灵敏度分别为82.98%、85.11%、85.11%,特异度分别为82.14%、85.71%、96.43%,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1、0.843、0.927(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廓清时间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S1/S2index值预测肝细胞癌MVI的价值更高。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朱继兰, 赵霞, 王市伟, 杨蕾
    2024, 29(9):  1040-1046. 
    摘要 ( 34 )   PDF (152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动态增强对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晚期HCC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均于免疫治疗前接受MRI及CT动态增强检查。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86例纳入训练组,37例纳入验证组。训练组免疫治疗8周后,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控制组(32例)和进展组(54例),比较两组MRI参数[增强率(Enhanced response, ER)、脂肪分数(Full fat, FF)、最大下降斜率(Mean squared deviation, MSD)、最大上升斜率(Modified surface index, MSI)、平均强化时间(Mean exit time, MET)、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PH)、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值、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ime-to-peak tension, Tp)]。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RI参数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晚期HC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并在验证组中加以验证。结果 控制组ER、MSI均大于进展组,ADC、Ktrans、Ve均小于进展组(P<0.05)。控制组灌注值、PH值均小于进展组,Tp大于进展组(P<0.05)。MRI参数ER、MSI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26、0.331, 均P<0.05),ADC、Ktrans、Ve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331、-0.342、-0.350, 均P<0.05);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性(r=-0.402、-0.394, 均P<0.05),Tp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性(r=0.387, P<0.05)。训练组MRI参数ER、MSI、ADC、Ktrans、Ve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70、0.761、0.720、0.731,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灌注值、PH、Tp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30、0.743、0.699,均小于MRI参数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联合预测的AUC(0.879)(均P<0.05)。联合预测在验证组中亦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868)。结论 MRI参数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于晚期HC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有良好预测价值。
    KRAS基因突变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DEB-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徐颖, 季汉超, 张海军, 徐静
    2024, 29(9):  1047-1051. 
    摘要 ( 32 )   PDF (51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基因突变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药物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8例行DEB-TACE治疗的中晚期PHC患者的临床资料,DEB-TACE前均已获取肿瘤组织标本并石蜡包埋,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DEB-TACE近期疗效及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58例患者中检出携带KRAS基因突变的有41例(25.95%),其中2号外显子(exon 2)第12密码子突变38例,第13密码子突变3例。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中国肝癌分期(CNLC)、AFP水平、肝内转移明显相关(均P<0.05)。突变型(KRAS-MT)患者的DEB-TACE治疗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明显低于野生型(KRAS-WT)患者,分别为31.71%(13/41)比71.79%(84/117)和68.29%(28/41)比86.32%(10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KRAS基因突变状态预测DEB-TACE疗效的灵感度为78.80%,特异度为76.40%,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0.764~0.936)。KRAS-MT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短于KRAS-WT患者(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OR=2.014)、CNLC分期Ⅲa期(OR=4.742)、有肝内转移(OR=3.861)、KRAS-MT(OR=5.137)的患者在接受DEB-TACE治疗后死亡风险较大(均P<0.05)。结论 KRAS基因突变与中晚期PHC患者DEB-TACE近期疗效和预后生存期有关,可作为DEB-TACE疗效和预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
    秦锶伟, 朱晓强, 许磊磊, 骆馨
    2024, 29(9):  1052-1055. 
    摘要 ( 25 )   PDF (46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8%)高于对照组[(58.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指标[(213.3±8.6)ng/mL、(154.3±8.3)×109/L、(4.2±0.5)×109/L、(2.0±0.3)×1012/L]均优于对照组[(117.5±6.8)ng/mL、(168.7±10.9)×109/L、(5.7±0.7)×109/L、(3.8±0.8)×1012/L,P<0.05];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23.5±7.8)IU/L、(30.7±4.9)IU/L、(6.7±2.7)μmol/L、(39.8±2.8)g/L]均优于对照组[(35.6±12.6)IU/L、(34.3±6.3)IU/L、(13.2±2.5)μmol/L、(36.0±2.3)g/L,P<0.05];观察组发热、腹水、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相比,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血栓和动静脉瘘的肝癌,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小,病情改善较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超声造影评估肝硬化小肝癌的价值及其与血清AFP-L3、GPC3、GP73水平的关系
    刘翠翠, 贺薏, 邱婧琦, 梁爽, 王倩, 张志博
    2024, 29(9):  1056-1059. 
    摘要 ( 22 )   PDF (64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在评估肝硬化伴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血清AFP-L3、GPC3、GP7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4例,其中小肝癌患者为观察组(n=71),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n=53)。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测,对比分析其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特征,以及超声造影的各项指标: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增强时间(ET)、增强斜率(ES)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L3( 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等癌症相关标志物。Pearson相关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动脉门高增强例数、PI、ES、MVD、AFP-L3、GPC3、GP73水平分别为65例、(28.93±2.14) dB、(2.42±0.48)、(52.35±4.12)条、(1409.57±15.02)ng/L、(751.48±62.68)pg/mL、(120.43±12.53)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7例、(22.10±1.67) dB、(0.86±0.21)、(31.84±2.47)条、(1213.35±13.74)ng/L、(583.84±49.11)pg/mL、(106.59±10.7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P和ET分别为(26.12±2.01) s、(19.07±1.73)s,对照组分别为(35.23±2.78) s、(23.64±2.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与PI、ES和MVD显示出正相关性,与TTP、ET呈负相关(P<0.05)。TTP、PI、ET、ES和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小肝癌的AUC分别为0.857、0.872、0.887、0.855、0.943。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与肝硬化伴小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显著相关性,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DCE-MRI联合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杨紫郡, 杨佳欣, 郭莉莉
    2024, 29(9):  1060-1063. 
    摘要 ( 26 )   PDF (56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评估效果。方法 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89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TACE治疗后1~2个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同时行DCE-MRI、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DCE-MRI、CT增强扫描结果单一及联合对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评估效能。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89例患者中共检出肝癌病灶116个,经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74个,完全灭活病灶42个。DCE-MRI、增强CT分别检出病灶残留或复发76个、77个,完全灭活病灶40个、39个。ROC分析得出,DCE-MRI、增强CT单一及联合诊断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0.48%、85.71%、92.86%,特异度分别为97.30%、95.95%、97.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9、0.908、0.951。DCE-MRI、增强CT单一及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细胞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887、0.829、0.906。结论 DCE-MRI联合CT增强扫描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且效能良好。
    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
    王国峰, 贾玉清, 束长新, 蔡晓东, 王洪勃, 徐件红
    2024, 29(9):  1064-1067. 
    摘要 ( 28 )   PDF (51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沿肝静脉主干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24.44±76.73)mL,观察组为(250.27±68.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5,P<0.05)。术后7 d,对照组AST、碱性磷酸酶、ALT、总胆红素分别为(73.33±8.23)U/L、(94.44±9.19)U/L、(84.61±8.53)U/L、(24.39±2.64)μmol/L,均高于观察组的(64.52±7.46)U/L、(94.44±9.19)U/L、(73.36±9.58)U/L、(22.14±2.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71±0.23、8.31±1.53、1.21±0.28,低于观察组的1.95±0.24、9.39±1.75、1.3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49.89±30.79)ng/L、(229.15±27.24)ng/L、(28.74±3.26)mg/L,高于观察组的(128.85±20.81)ng/L、(208.11±23.26)ng/L、(22.21±3.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88%(7/32),观察组为15.63%(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522)。结论 与常规入路相比,采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能够减轻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信迪利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董燕兵, 牛猛, 罗月宾, 闻听亮
    2024, 29(9):  1068-1073. 
    摘要 ( 26 )   PDF (71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肝癌(PLC)中晚期患者予以信迪利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2023年6月阜南县人民医院及北区诊治的PLC患者84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信迪利,观察组(42例)实施信迪利联合贝伐珠治疗。用药3个周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生成及肿瘤相关血清指标,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指标。Kapk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6.19%vs92.86%)和客观缓解率(42.86%vs64.29%)较高,死亡率(47.62%vs23.81%)较低(P<0.05)。观察组CEA、AFP、CA19-9、DCP水平[分别为(16.7±3.3)ng/mL、(138.7±27.7)ng/mL、(142.7±20.3)U/mL、(30.5±4.3)mA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4±4.2)ng/mL、(176.2±35.2)ng/mL、(165.6±23.6)U/mL、(35.2±5.1)mAU/mL](P<0.05)。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2.9±4.8)%、(1.7±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4±4.5)%、(1.4±0.3)](P<0.05)。观察组VEGF、MMP-9、Ang-2水平[分别为(22.5±4.3)ng/mL、(40.5±5.2)mg/L、(21.6±3.6)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4±5.1)ng/mL、(44.6±5.5)mg/L、(25.1±4.2)μg/L](P<0.05)。结论 信迪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中晚期PLC疗效显著,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均下降,免疫功能及生存率均提高,且用药安全。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成像特点及其与肝转移瘤的鉴别
    李炜, 黄世坤, 任道昌, 唐艳,
    2024, 29(9):  1074-1076. 
    摘要 ( 29 )   PDF (44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成像诊断肝血管瘤(HH)、肝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月期间诊治的HH、肝转移瘤各82例。按照标准重建算法沿着瘤体边界手动仔细勾画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时期在内的瘤体轮廓,自动获取CT增强扫描参数。结果 HH肝血流量、肝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为(152.4±23.8)mL/(100 g·min)、(22.5±4.7)mL/100 g、(14.2±1.3)s、(33.6±9.2)%,与肝转移瘤[(193.5±31.6)mL/(100 g·min)、(14.1±3.5)mL/100g、(9.3±1.0)s、(27.0±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HH共有病灶116个,其中<10 cm、>10 cm分别为80个、36个。>10 cm HH病灶瘤体容积、瘤体增强容积、动脉期强化比率为(104.2±23.2)mm3、(41.8±9.3)mm3、(41.3±4.6)%,与<10 cm HH[(314.5±72.3)mm3、(53.8±10.9)mm3、(27.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病灶融合、肝包膜下分布、靶环征、类圆形中心低密度及牛眼征为43例(52.4%)、60例(73.2%)、23例(28.0%)、3例(3.6%)及1例(1.2%),与肝转移瘤[2例(2.4%)、0(0)、0(0)、51例(62.2%)及37例(4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结果作为试验组,参照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定义HH、肝转移瘤分别为阳性、阴性结果,MSCT诊断HH敏感度90.2%(74/82)、特异度84.1%(69/82)及准确度87.2%(143/164),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系数=0.710)。结论 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HH鉴别诊断的一致性较好,表明应用CT增强扫描模式检查能够及时了解HH患者的血供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甄别HH,对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作用。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住院肝硬化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营养状态分析
    申友书, 代梅, 赵菲, 杨平
    2024, 29(9):  1077-1080. 
    摘要 ( 32 )   PDF (42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及营养状态,以早期发现患者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为制定营养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硬化患者164例,入院48 h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测量两组患者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皮褶肌厚度(TSF),握力(HG),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结果 164例肝硬化患者中,60例有营养不良,104例无营养不良。其中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12例(20%),B级27例(45%),C级21例(35%);代偿期患者营养不良15例(25%),失代偿期45例营养不良(75%);伴腹水患者营养不良患者24例 (40.00%);有营养风险患者的AC、AMC、TSF、HG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两组患者的BMI、AC、AMC、HG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应尽早行人体测量指标及营养风险的筛查、以便制定营养干预措施。
    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诊断和治疗的病例系列研究
    华静, 潘亚杰, 吕雪艳, 陈如悦, 曾庆磊
    2024, 29(9):  1081-1084. 
    摘要 ( 27 )   PDF (48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患者4例,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并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61±8.91岁,男性占3/4;3例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为酒精;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Child-Pugh分级为C级,1例合并肝肾综合征、MELD评分大于20;(2)3例积液外观呈乳糜样,1例表现为淡黄色;3例乳糜微粒阳性,3例同时存在乳糜性胸腹水,1例单纯乳糜性胸水、1例单纯乳糜性腹水;(3)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后4例患者积液均较前消退,血肌酐好转,随访1月、3月、6月后3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随访4月后死亡。结论 乳糜性胸腹水患者给予大剂量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有助于积液消退,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肝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的临床研究
    邓文佳, 王磊, 王浩然, 赵鸽
    2024, 29(9):  1085-1090. 
    摘要 ( 25 )   PDF (180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确定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建立HE诊断模型,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乳酸、降钙素原和胆汁酸水平在H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肝硬变患者371例,运用Spearman分析相关系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识别影响HE发生的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HE患者降钙素原(378.2±71.5)pg/mL、胆汁酸(41.6±9.5)μmol/L均高于非HE患者的(47.3±8.1)pg/mL、(9.7±0.8)μmol/L(P<0.05),HE患者乳酸(0.29±0.11)mmol/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8±1.1)μmol/L均低于非HE患者的(0.94±0.17)pg/mL、(10.2±2.3)μ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乳酸、降钙素原、胆汁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HE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41、0.29和-0.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胆汁酸水平的升高(P=0.004)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P=0.058),发生HE的风险增加。胆汁酸水平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的AUC值为0.720,表明该诊断模型取得了满意的评价效果。模型公式为logistic回归方程P=-2.4544+0.0117胆汁酸水平+0.019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论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HE诊断模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特别是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胆汁酸水平被认为更有意义。
    血栓弹力图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
    孙梦秋, 张爱霞, 张莉, 林子曦
    2024, 29(9):  1091-1095. 
    摘要 ( 23 )   PDF (57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参数(TEG)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20例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健康体检人群纳为对照组,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n=20)和未出血组(n=20)。将出血组随机分为A组(n=10)和B组(n=10),A组给予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B组给予TEG试验指导输血。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检验结果,绘制ROC曲线来分析TEG检验结果与常规凝血实验的评估价值,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和输血成分用量。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的PLT及FIB水平显著小于未出血组[PLT:(67.13±33.18)vs.(84.23±29.34)×109/L;FIB:(1.47±0.49)vs.(1.97±0.52)g/L,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血凝块形成时间(K)显著高于对照组,凝固角(α)、最大振辐(M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的α角及MA水平[分别为(45.45±5.79)deg和(40.71±5.25)mm]显著小于未出血组[分别为(51.34±5.14)deg和(48.46±6.08)mm,P<0.05];PLT、FIB、α角及MA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5(P<0.05),且α角曲线下面积最大;B组预后好转率显著大于A组(100% vs. 60%),住院天数为(9.12±1.02)d,显著小于A组(11.48±1.25)d,(P<0.05);B组红细胞和血浆[分别为(3.14±0.67)U和(534.07±80.42)mL]用量小于A组[分别为(4.11±0.74)U和(617.18±90.51)mL],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分别为(0.32±0.07)U和(33.48±6.25)U]显著大于A组[分别为(0.25±0.06)U和(28.12±5.02)U](P<0.05)。结论 TEG凝血测试比标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常规凝血测试更能指导患者输血管理,其中α角参数诊断效能最高。TEG通过精准指导输血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预后。
    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CT灌注成像研究
    丹巴玉珍, 王婉婷
    2024, 29(9):  1096-1099. 
    摘要 ( 31 )   PDF (63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CT灌注成像。方法 2021年8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05例作为发生组,再选择同期未见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灌注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平均造影剂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血管渗透性分别为(13.8±3.5)s、(19.9±5.4)s、(40.8±11.3)mL/(100 g·min),均高于对照组[(10.2±2.4)s、(17.1±3.1)s、(31.7±10.2)mL/(100 g·min)],发生组的血流量为(16.5±3.6)mL/(100 g·min),低于对照组[(22.8±5.3)mL/(100 g·min),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灌注成像中平均造影剂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血管渗透性、血流量变化在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CT灌注成像中平均造影剂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血管渗透性、血流量变化可作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指标,具有极高的评估价值。
    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转录因子MafB的表达及对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
    李珉, 荆巧玲, 常柏
    2024, 29(9):  1100-1104. 
    摘要 ( 38 )   PDF (69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转录因子MafB的表达及对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同时为寻找中医辨证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入院诊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中医证型分型,肝郁脾虚证型为41例(肝郁脾虚组),其他证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和淤血阻络型)24例(其他证型组)。纳入同期健康人59例。比较不同组别临床特征和免疫学相关指标。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AL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免疫学相关指标可知,慢性丙型肝炎组单核细胞MafB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单核细胞MafB蛋白相对丰度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NF-α1水平和血清INF-β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IL-4水平和IL-1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2a和基因型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INF-α1水平显著低于基因型1b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NF-α1显著低于肝郁脾虚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MafB表达水平与血清INF-α1显著负相关,与血清IL-4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转录因子MafB表达水平升高,且可以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免疫系统严重的调节紊乱,这种免疫功能的失调可能是丙型肝炎进展为为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何谱, 刘文宗
    2024, 29(9):  1105-1108. 
    摘要 ( 29 )   PDF (40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分为低病毒血症组60例,完全病毒学应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病毒血症的二线初治率显著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为18.75%(6/32)比2.63%(2/76),用药依从性显著低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为71.88%(23/32)比 91.67%(5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ST为(30.22±8.34)U/L比(28.30±8.23)U/L、ALT为(25.35±3.49)U/L比(27.03±4.63)U/L、TBil为(14.35±3.71)μmol/L比(13.74±2.87)μmol/L及HBcAb为(94.66±23.82)S/CO比(95.14±26.73)S/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血症组的HBeAg阳性率为59.38%比10.53%、HBsAg为(3.24±0.36)IgIU/ml比(2.87±0.32)IgIU/ml、基线HBV DNA为(7.40±1.33)比(5.78±1.42),均显著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P<0.05)。用药情况(二线初治)、HBeAg阳性、HBsAg水平、基线HBV DNA水平与完全病毒学应答呈负相关(r=-0.411、-0.352、-0.413、-0.492,P<0.05),用药依从性好与完全病毒学应答呈正相关(r=0.4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HBsAg水平、基线HBV DNA水平是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OR=2.809、1.861、1.311,P<0.05),用药依从性好是低病毒血症的保护因素(OR=0.81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eAg阳性、HBV DNA高载量、HBsAg高定量是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用药依从性好则有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临床应尽早对具备高危因素的CHB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对接受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反应的影响
    陈小玉, 贾桂, 孟琴, 杨春梅
    2024, 29(9):  1109-1112. 
    摘要 ( 25 )   PDF (51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持续病毒学反应(SV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收治的60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组(n=20)和DAAs组(n=40),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探讨治疗期间CHC患者IP-10水平变化,分析IP-10水平对接受DAAs治疗CHC患者SVR的影响。结果 CHC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P-10水平及肝IP-10 mRNA、肝IP-10蛋白水平分别为[(70.8±4.7)U/L、(427.5±15.4)pg/mL、(2.0±0.4)、(2.7±0.5)],均高于对照组[(21.5±6.0)U/L、(135.1±33.5)pg/mL、1、1,P<0.05]。接受DAAs治疗期间,CHC患者的血清IP-10水平逐渐下降,且SVR患者的血清变化更为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水平低于450 pg/mL、治疗12周后下降程度大于30%是预测接受DAAs治疗CHC患者SVR的独立因素(OR=5.333、5.485,P<0.05)。结论 IP-10能够干扰病毒复制,接受DAAs治疗期间CHC患者血清IP-10水平动态下降可用来预测SVR。
    肝功能衰竭
    不同预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的肝功能衰竭临床特点以及肝组织学特征的比较
    王有洁, 谢佩玉
    2024, 29(9):  1113-1116. 
    摘要 ( 27 )   PDF (37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预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肝功能衰竭(autoimmune hepatitis related liver failure,AIH-LF)临床特点以及肝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AIH-LF患者150例,根据预后分为缓解组74例,无效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肝组织学特征。结果 无效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为42例(55.3%)、慢加急性肝衰竭43例(56.6%)、出血21例(27.6%)、AFP为(112.2±26.3)ng/mL、MELD评分为27.54(23.4,30.1)分,缓解组分别为23例(31.1%)、27例(36.5%)、10例(13.5%)、(144.6±30.9)ng/mL、20.3(18.9,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抗体ANA、AMA和P-ANC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的LKM-1和SLA/LP检出率分别为2例(2.7%)和3例(4.1%),无效组分别为11例(14.5%)和16例(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肝组织学比较,缓解组患者的界面性肝炎率、肝纤维化F2期率高于无效组(P<0.05),而门静脉炎症率、胆管损伤率、浆细胞浸润率、小叶性肝炎率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不同预后的AIH-LF患者临床特点及肝组织学特征有差异,与预后好的患者相比,预后差的AIH-LF患者AIH病程更长、出血症状更多,肝组织的门静脉炎症、胆管损伤以及肝纤维化更严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董旭, 廖威, 许明晓, 葛玲玲, 陈怡, 李成忠
    2024, 29(9):  1117-1122. 
    摘要 ( 30 )   PDF (65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空腹血糖特点及低血糖发生率,分析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与临床转归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308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情况分为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33.1%。低血糖组与非低血糖组的性别、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MELD分级及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是否合并腹水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尤其女性、基线总胆红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合并腹水是HBV-ACLF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是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AUC=0.7910(P<0.01, 95%CI: 0.7394~0.8425)。临床结局为好转组192例(62.3%),移植及死亡组116例(37.7%),低血糖与临床最终不良预后相关(χ2=8.379, P=0.004),空腹血糖每降低1 mmol/L,肝衰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增加19.9%(OR=1.199, 95%CI: 1.055~1.362, P=0.005)。结论 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且与死亡率相关,女性、基线总胆红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合并腹水的患者风险较高,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
    药物性肝损伤
    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艳, 王倩怡, 冯丽娟, 王民, 陈莎, 王宇, 赵新颜
    2024, 29(9):  1123-1127. 
    摘要 ( 40 )   PDF (1893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阐明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2023年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患者2例,通过文献检索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21例。总结患者性别、年龄、卡介苗膀胱灌注次数、肝脏生化结果、肝脏病理活检、结核杆菌检测结果、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结果 本中心共诊治2例、文献共报道21例资料较为齐全的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损伤。2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34~88)岁,接受卡介苗膀胱灌注次数为6(1~17)次。主要表现为ALP和(或)GGT明显升高,伴或不伴ALT和AST升高,52.2%(12/23)患者血清TBil升高。结核菌检测阳性6例,阴性14例,检测结果不详3例。共20例接受肝穿刺活检,其中19例呈肉芽肿性肝炎,1例呈汇管区扩大及炎症细胞浸润,未见肉芽肿形成。7例接受抗结核治疗,14例接受抗结核+激素治疗,2例只接受激素治疗。87.0%(20/23)患者痊愈,2例患者好转后没有继续随访,死亡2例。结论 卡介苗膀胱灌注相关肝炎表现为ALP和(或)GGT明显升高,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黄疸,绝大部分呈肉芽肿性肝炎,少数患者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部分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痊愈,大部分患者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只接受激素治疗后痊愈,提示免疫反应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病情复发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李明静, 李贝贝, 孟庆宇, 钟新梅
    2024, 29(9):  1128-1131. 
    摘要 ( 29 )   PDF (36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病情复发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65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后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3)和未复发组(n=2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组织学特征,分析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高危因素。结果 复发组、未复发组年龄分别为(44.2±7.9)岁、(40.8±7.5)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89.4±13.2)U/L、(87.2±12.5)U/L、(47.3±6.3)μmol/L、(105.4±15.4)U/L及(14.2±2.7)s,与未复发组[(37.5±7.1)U/L、(32.3±7.0)U/L、(15.2±2.0)μmol/L、(45.3±8.5)U/L及(12.6±2.3)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未复发组(9.9%、23.7%),复发组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更严重(75.8%、3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均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OR=5.068、4.909、4.993、4.604、4.688、4.531、4.627、5.023,P<0.05)。结论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复发时,患者多表现为高龄、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严重,临床需对此类群体多加关注。
    其他肝病
    度拉糖肽联合生酮饮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彭钰涵, 刘子兰, 张潇
    2024, 29(9):  1132-1136. 
    摘要 ( 34 )   PDF (49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度拉糖肽联合生酮饮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7),偶数为观察组(n=47),对照组予以胰岛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观察组予以度拉糖肽联合生酮饮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同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观察组FBG(6.10±1.22)mol/L、2hPBG(8.21±1.75)mol/L、HbA1c(6.21±1.25)%,低于对照组的(7.35±1.58)mol/L、(10.23±2.06)mol/L、(7.69±1.58)%。观察组TC(3.22±0.87)mol/L、TG(1.22±0.21)mol/L,低于对照组的(4.69±1.01)mol/L、(2.15±0.57)mol/L。观察组AST(23.54±3.59)U/L、ALT(41.32±4.76)U/L、GGT(31.62±4.01)U/L,低于对照组(32.78±4.27)U/L、(52.36±6.02)U/L、(49.86±5.75)U/L。观察MDA(642.51±90.27)mol/L、8-iso-PGF2α(125.35±11.05)pg/mL,低于对照组的(724.25±95.21)mol/L、(142.58±11.47)pg/mL,而GSH-Px(151.21±15.67)U/mL高于对照组(120.52±12.5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拉糖肽与生酮饮食联合治疗老年T2DM伴NAFLD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与胰岛素联合生酮饮食相比,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相当。
    采用Cre-loxP技术构建肝脏特异性Trappc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郑帆帆, 李霞, 高枫, 李梦瑶, 杨彦玲, 李优磊
    2024, 29(9):  1137-1140. 
    摘要 ( 25 )   PDF (291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肝脏组织特异性Trappc11基因敲除小鼠(Trappc11flox/flox-Alb-Cre+/-)模型以探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带有loxP位点的Trappc11纯合子小鼠(Trappc11flox/flox)和带有Alb-Cre的转基因小鼠(Alb-Cre+/-)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出Trappc11flox/+-Alb-Cre+/-小鼠,将其与Trappc11flox/flox小鼠进一步杂交可获得Trappc11肝脏特异性敲除鼠。将3~4周龄的Trappc11flox/flox-Alb-Cre+/-Trappc11flox/+-Alb-Cre+/-Trappc11flox/flox-Alb-Cre-/-小鼠各3只,提取各组织脏器中的DNA,检测Trappc11的敲除效率和特异性。然后,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进一步验证。于第4周开始监测摄食量和体重等指标。结果 我们成功繁育出肝脏特异性Trappc11基因敲除鼠,敲除心、脾、肺、肾、胰腺、肌肉、脂肪和脑组织中该基因表达未受影响,mRNA水平敲除效率达85%以上且TRAPPC11蛋白水平下降。该敲除鼠目前生长状态良好,饮食饮水正常,可用于后期繁殖与机制研究。结论 已经构建成功的Trappc11flox/flox-Alb-Cre+/-鼠将为探索Trappc11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提供在体模型。
    综 述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刘源, 李玉瑶, 鲁冰洁, 钱平安, 聂红明, 沈婷婷
    2024, 29(9):  1141-1145. 
    摘要 ( 30 )   PDF (79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特征,肝硬化患者因蛋白质摄入减少、分解代谢失衡、自身合成不足等原因,患病率较高,同时也是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本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CT及MRI是量化骨骼肌质量的金标准,能准确地评估切面的肌肉和脂肪含量。传统医学将其归属于“痿证”范畴,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内外合因和湿浊独胜、湿热蕴胃和寒湿伤脾、肝肾亏虚和肺热津伤、湿化寒浊和君相火弱、久病入络和气滞血瘀5个方面。西医临床以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营养、运动干预等为主,中医治疗根据辨证论治,予健脾渗湿、平调寒热、滋阴清肺、温阳祛浊、通络化瘀等治法。中西医诊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肌少症患者生存质量并延缓病程进展,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改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聂子杰, 沈潇垚, 胡晨, 陈光明
    2024, 29(9):  1146-1149. 
    摘要 ( 24 )   PDF (44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除酒精以外的肝损伤因素导致,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能诱发涉及多个系统的并发症。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NAFLD发病率迅速上升,因此易操作、周期短且符合人类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一直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基因改造小鼠因缺乏重要的受体配体或基因过表达导致内分泌紊乱,易发展成以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为特点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方便建立符合人类NAFLD特征的小鼠模型。本文基于基因改造的NAFLD小鼠模型进行综述,为后续NAFLD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NAFLD进展与肠道菌群的联系
    敬进华, 金星, 马旭, 张福礼, 赵雪静, 毕刚, 戴伯华, 刘瑛, 郭峰, 丁国宁
    2024, 29(9):  1150-1153. 
    摘要 ( 40 )   PDF (44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影响全球30%的人口,可以表现为单纯性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 ,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参与对肝脏的多重攻击,并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肠-肝轴理论,肠道菌群与NAFLD不同进展阶段的关联,探讨其在NAFLD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病例报道
    肝移植术后肾毛霉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李珊珊, 卢旺, 邹怀宾, 孔明, 康玮玮, 陈煜
    2024, 29(9):  1154-1155. 
    摘要 ( 19 )   PDF (506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胰腺、肝脏和胆管1例
    任亚丽, 张校, 徐维田, 龚铁军, 张松
    2024, 29(9):  1156-1159. 
    摘要 ( 27 )   PDF (458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治疗肝肉瘤样癌1例
    朱洪江, 王连峰
    2024, 29(9):  1160-1161. 
    摘要 ( 21 )   PDF (204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