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25
    前沿、探索与争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之争
    信丰智, 范建高
    2019, 24(11):  1219-1220. 
    摘要 ( 252 )   PDF (721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三大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之异同
    辛海光, 周惠娟, 谢青
    2019, 24(11):  1220-1224. 
    摘要 ( 256 )   PDF (912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遗传因素对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临床表型的影响
    张伟, 贾继东
    2019, 24(11):  1224-1225. 
    摘要 ( 154 )   PDF (646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体参与肝脏损伤与再生修复机制
    汪艳
    2019, 24(11):  1225-1227. 
    摘要 ( 154 )   PDF (658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与肝病:肝移植的新时代
    沃琪, 任咪, 张金彦, 徐军明
    2019, 24(11):  1227-1228. 
    摘要 ( 133 )   PDF (643KB)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药物选择策略分析
    卢捷, 陈立畅, 周惠娟, 谢青, 林兰意
    2019, 24(11):  1230-1233. 
    摘要 ( 328 )   PDF (680KB)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分析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165例,未治疗者25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者8例,基因型特异性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者44例,泛基因型DAA方案者85例。 除丙通沙是各基因型最常选择的方案以外,基因1b型患者中,选择基因型特异性DAA的比例(40%,44/111)明显高于其他泛基因型药物(7%,8/111)。结论 泛基因型DAA治疗是首选,价格是可选范围内除疗效与安全性以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意义
    顾静, 陈祖涛, 孙蔚, 甘建和
    2019, 24(11):  1234-1236. 
    摘要 ( 321 )   PDF (674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34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人群的外周血ALP水平差异。观察HBV-ACLF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和入院后1周ALP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HBV-ACLF患者ALP上升组和ALP下降组存活率的差异;分析HBV-ACLF患者入院后1周ALP的上升值与前白蛋白(PAB)和终末期肝病评分(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组、CHB组、健康对照组ALP水平分别为(421.37±136.35)、(116.14±38.62)和(104.23±35.19)U/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93,P<0.05),HBV-ACLF组ALP水平较CHB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q值分别为3.704、4.548,均P<0.05)。HBV-ACLF患者存活组ALP(86.17±19.36)U/L明显高于死亡组(29.46±8.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HBV-ACLF患者ALP上升组存活率73.08%(38/52)高于ALP下降组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8,P<0.05)。HBV-ACLF患者入院后1周MELD评分为(35.63±5.81)分,PAB水平为(73.57±32.69)g/L,入院后1周ALP上升值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AB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763,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ALP持续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标志。
    瞬时弹性成像在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吕玉翠, 何丽娟
    2019, 24(11):  1237-1239. 
    摘要 ( 239 )   PDF (715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TE)对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并进行TE检查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组织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肝硬化PHT组(51例)和肝硬化PHT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度值、脾硬度值、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肝硬度值和脾硬度值对非肝硬化PHT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肝硬化PHT组患者的肝硬度值为(6.21±5.27)kPa,低于肝硬化PHT组的(24.15±15.79)kPa,脾硬度值(59.56±17.22)kPa高于肝硬化PHT组的(40.49±13.7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5、5.699,均P<0.05)。非肝硬化PHT患者的TBil、AST、ALT水平分别为(16.26±4.28)μmol/L、(38.64±5.69)U/L、(40.23±5.74)U/L,均低于肝硬化PHT组的(24.94±5.24)μmol/L、(59.64±9.33)U/L、(60.32±8.14)U/L,(t=8.413、12.601、13.226,均P<0.05)。PLT、P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度值和脾硬度值诊断非肝硬化PHT的AUC分别为0.934、0.824,95%CI分别为:0.871~0.998、0.736~0.913,Cutoff值分别为14.05 kPa、52.84 kPa。结论 TE对于非肝硬化PHT患者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准确性高等优点,当肝硬度值为14.05 kPa、脾硬度值为52.84 kPa时,诊断非肝硬化PHT的约登指数最大。
    临床与基础研究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发生肝衰竭的预后因素
    汪道伟, 黄辉红
    2019, 24(11):  1240-1243. 
    摘要 ( 256 )   PDF (713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发生肝衰竭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测肝衰竭的ROC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停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将患者分为肝衰竭组与未衰竭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服药前病程、拉米夫定疗程、停药时应答情况、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服药前与停药时的生化学指标(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免疫学指标(HBsAg、HBeAg、抗-HBe)、病毒学指标(HBV DN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建立肝衰竭预测模型。结果 76例患者中,共33例(43.42%)出现肝衰竭。肝衰竭组中年龄>40岁、服药前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DLC)、服药前TBil高于正常水平、服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40%、停药时抗-HBe未转阳、停药时HBV DNA>1108拷贝/m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3.64%、21.21%、27.27%、60.61%、84.85%、45.45%,显著高于未衰竭组的32.56%、2.33%、6.98%、34.88%、62.79%、20.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服药前诊断为DLC、服药前TBil偏高、停药时抗-HBe未转阳、停药时HBV DNA>1108拷贝/mL为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预测肝衰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68与0.89(曲线下面积0.790),服药前DLC为0.82与0.76(曲线下面积0.750),TBil为0.86与0.83(曲线下面积0.840),停药时抗-HBe为0.81与0.75(曲线下面积0.80),停药时HBV DNA为0.98与0.94(曲线下面积0.970)。结论 年龄>40岁、服药前诊断为DLC、服药前TBil偏高为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应慎用拉米夫定。对于已经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抗-HBe转阳、HBV DNA≤1108拷贝/mL之前不可轻易停药。
    我院活检确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侯小娟, 白洁, 周璇, 刘海静
    2019, 24(11):  1244-1247. 
    摘要 ( 229 )   PDF (677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病因、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确诊DILI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病理学特点、疾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88例DILI患者中,致病药物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药(76例,40.4%),解热镇痛药(29例,15.4%),抗感染药(21例,11.2%);临床分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型87例(46.3%)、胆汁淤积型67例(35.6%)、混合型34例(18.1%);肝细胞损伤型患者ALT水平明显高于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P<0.05),胆汁淤积型患者ALP水平明显高于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患者(P<0.05);中药组皮疹和脾肿大发生率、TBil水平、用药持续时间以及DILI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183例出院患者中,有36例复发,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炎症G3以上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药是DILI最常见病因,肝细胞损伤型是DILI最主要临床分型,肝脏炎症G3以上是复发的风险因素。医药工作者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注意中药的肝毒性。
    血清PDGF、ApoB/ApoA1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李源源, 高莹, 曹蕾, 桂建雄, 周林
    2019, 24(11):  1248-1250. 
    摘要 ( 174 )   PDF (669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载脂蛋白B/A1(ApoB/ApoA1)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PB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乙肝(CHB)患者作为CHB组和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PDGF、ApoB/ApoA1、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BC组和CHB组PDGF、ApoB/ApoA1显著高于对照组,PBC组PDGF、ApoB/ApoA1显著高于CHB组(P<0.05)。随着PBC患者临床分期的提高,血清PDGF、ApoB/ApoA1水平及Mayo积分不断提高(P<0.05),血清PCIII、IV-C、LN、HA水平也不断提高(P<0.05)。PBC组和CHB组AST、ALT、GGT、ALP、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BC组GGT、ALP显著高于CHB组(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DGF、ApoB/ApoA1与PBC患者GGT、ALP、PCIII、IV-C、LN、HA、Mayo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ApoB/ApoA1与PDGF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DGF、ApoB/ApoA1是P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PDGF、ApoB/ApoA1与PBC的临床分期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B7-H3、IL-21水平及MRI影像学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武文辉, 崔立春, 党升强, 王剑
    2019, 24(11):  1251-1254. 
    摘要 ( 195 )   PDF (677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共刺激分子B7-H3(B7-H3)、白细胞介素-21(IL-21)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94例,同时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受试者B7-H3和IL-21水平,同时采用MRI测量ADC。结果 肝癌患者B7-H3水平为(240.02±27.81)ng/mL,明显高于健康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肝癌患者IL-21水平为(2340.14±221.28)pg/mL,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而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ADC值为(0.82±0.08)10-3 mm2/s,明显高于健康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Ⅲ~Ⅳ期肝癌患者血清B7-H3水平为(244.20±30.22)ng/mL,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HBV DNA阳性患者IL-21水平为(2401.45±231.20)pg/mL,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患者(P<0.05);Ⅲ~Ⅳ期性患者ADC值为(0.80±0.09)10-3 mm2/s,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IL-21与HBV DNA无相关性(P>0.05)。结论 HBV相关性肝癌患者B7-H3、IL-21水平明显升高,B7-H3和ADC值可能与临床分期有关,而IL-21与HBV DNA复制水平高低无关。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疗效对比
    王小东, 王石
    2019, 24(11):  1254-1257. 
    摘要 ( 237 )   PDF (677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资料,按术前减黄方案分为ENBD组(57例)和PTCD组(6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肝功能指标、术中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引流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前,ENBD组TBil、DBil、ALT、AST均明显高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两组TBil、DBil、ALT、AST、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围术期胆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行ENBD或PTCD均能够有效减黄,而后者减黄效果更可靠,能够更好地促进肝功能恢复;接受ENBD后胆系感染风险较低。
    TACE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李大伟, 王亚丽, 房芹
    2019, 24(11):  1258-1260. 
    摘要 ( 233 )   PDF (671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该方案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ACE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结果评价预后,根据预后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Child-Pugh分级、肿瘤部位、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门脉癌栓、肿瘤分期、腹水、肝硬化史、肝癌家族史,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10例HCC患者中,有83例(75.45%)生存,27例(24.55%)死亡。生存组肿瘤数目≥3个、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门脉癌栓、肿瘤Ⅳ期占比分别为27.71%、3.61%、2.41%、20.48%、12.0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59.26%、22.22%、18.52%、51.85%、33.33%(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肿瘤数目≥3个、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门脉癌栓、肿瘤Ⅳ期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ACE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HCC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但其预后受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门脉癌栓、肿瘤分期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肌酸激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
    孙海荣, 张天挺, 贾莉莉
    2019, 24(11):  1261-1264. 
    摘要 ( 558 )   PDF (732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与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HB患者10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CK增高情况,分成CK增高组、CK未增高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CK增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B并CK增高的危险因素。随访12个月,分析CHB并CK增高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 在102例CHB患者中,有43例CK增高,占42.16%,59例未增高,占57.84%。CK增高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占比分别为41.86%、25.58%,高于CK未增高组的20.34%、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是CHB患者CK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43例CK增高患者中,有4例发生肌病,占9.30%,经停药与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39例患者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后,CK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 CHB患者CK增高主要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抗病毒药物类型相关,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或对症处理,有利于改善转归。
    腹腔镜下T管引流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明芳, 梅娜, 冯鸥, 张佳
    2019, 24(11):  1264-1266. 
    摘要 ( 216 )   PDF (738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T管引流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9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148)和开腹手术组(n=148),腹腔镜手术组应用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治疗,开腹手术组应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再次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恢复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并计算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性别、结石分布、胆总管直径、术前总胆红素及胆囊切除手术史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出血量(24.69±10.74)mL,再次手术率1.35%,术后胃肠恢复时间(1.52±0.39)d,分别少于开腹手术组的手术出血量(69.38±20.17)mL,再次手术率12.16%,术后胃肠恢复时间(3.69±0.46)d,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发生1例腹腔感染占比0.68%,1例切口感染占比0.68%,1例切口脂肪液化占比0.68%;开腹手术组发生2例急性胆管炎占比1.35%,7例腹腔感染占比4.73%,11例切口感染占比7.43%,3例切口脂肪液化占比2.02%。腹腔镜手术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2%,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较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再次手术及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术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外周血γδT细胞在评估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支星, 颜学兵
    2019, 24(11):  1267-1269. 
    摘要 ( 147 )   PDF (713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γδT细胞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eg-IFN α-2a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病毒学应答组、病毒学未应答组。比较两组外周血γδT细胞、HBV D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γδT细胞对CHB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在106例CHB患者中,有85例病毒学应答,总病毒学应答率为80.19%。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后的外周血γδT细胞为(2.39±0.62)%,显著低于病毒学无应答组的(5.58±0.91)%(P<0.05)。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后的HBV DNA为(3.32±0.73)lg拷贝/mL,显著低于病毒学无应答组的(6.41±0.99)lg拷贝/mL(P<0.05)。外周血γδT细胞评估CHB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结论 Peg-IFNα-2a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下降,且其表达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
    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肝储备功能观察
    杨怀龙
    2019, 24(11):  1269-1272. 
    摘要 ( 190 )   PDF (678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射频消融(RFA)对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RFA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两组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肝脏硬度与吲哚菁绿试验15 min留滞率(ICGR-15)。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记录中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69.35%)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A、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脏硬度、ICGR-1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RFA治疗相比,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储备功能,提高中期生存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NK信号通路的动物实验研究
    郁平, 姬小凡, 王敏, 徐晓艳
    2019, 24(11):  1272-1274. 
    摘要 ( 181 )   PDF (733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动物模型,并分析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纳入40只清洁级SD发情期雌性大鼠,按4∶1比例与10只雄性大鼠同笼喂养,确定妊娠后将40只孕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继续常规喂养,观察组在常规喂养基础上注射孕酮和17-α-乙炔雌二醇,构建ICP模型,在妊娠后第3周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JNK含量和阳性细胞数。比较两组大鼠JNK含量和阳性细胞数,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分析其与JNK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大鼠血清TBil和肝组织中JNK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雌性大鼠TBil与JNK蛋白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55,P=0.000)。观察组JNK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NK信号通路参与ICP过程,且与ICP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短篇论著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90例临床特征分析
    李青梅, 张玮
    2019, 24(11):  1275-1277. 
    摘要 ( 283 )   PDF (726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特征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采集90例PBC患者的症状体征,并设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分析PBC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PBC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身倦乏力、绝经、纳差、脾肿大等;PBC患者临床特征有AMA-M2抗体阳性占98.89%,PBC患者ANA阳性占89.66%,其中ANA颗粒型阳性率最高,达75.85%;PBC患者GGT、ALP、Glb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高(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LT、Alb较PBC患者高(P<0.05);PBC患者IgA、IgM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高(P<0.05);PBC患者IL-6、TNF-α、IFN-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 PBC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身倦乏力、绝经、纳差、脾肿大等; ANA阳性偏高,其中ANA颗粒型阳性率最高;PBC患者以GGT、ALP、Glb、IgA、IgM升高为特征,IL-6、TNF-α、IFN-γ较正常人高。
    重型肝炎患者体表心电图QTc变化与预后
    袁梅, 朱宏英, 李旻昊
    2019, 24(11):  1278-1279. 
    摘要 ( 196 )   PDF (715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体表心电图校正QT间期(QTc)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体表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其QTc,并研究不同分期患者的 QTc。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Q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分别为(0.459±0.031)s 和(0.372±0.035)s, P<0.001,且QTc和重型肝炎分期相关,分期越晚,QTc 越长,Spearman 相关系数 0.554, P<0.01;Kendall 相关系数 0.441,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QTc 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雷替曲塞与5-FU联合吡柔比星临床疗效观察
    逄晓雷, 纪民, 段煜, 孙亭山, 赵旭
    2019, 24(11):  1280-1281. 
    摘要 ( 278 )   PDF (721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雷替曲塞较氟尿嘧啶(5-FU)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中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 随机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54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其中雷替曲塞组98例, 5-FU组156例。研究组为雷替曲塞联合吡柔比星组,对照组为5-FU联合吡柔比星组。治疗方式为每4周进行1次,共进行2~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情况。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组RR为51%,对照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P=0.0073); 研究组DCR为87.1%,对照组为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5,P=0.0046);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3.6个月,对照组为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6,P=0.00); 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1.2%,对照组分别为64.70%、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6、4.053,P值分别为0.037、0.041); 研究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1个月AFP、AST、TBil及CHE水平下降百分比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7、4.612、5.002、0.204,P值分别为0.039、0.044、0.026、0.713)。结论 雷替曲塞组针对中晚期肝癌治疗,无论疗效及肝功能副反应影响均优于5-Fu组,值得推广。
    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风险的无创检查研究
    杨银山, 黄明, 宋飞, 吴起杰
    2019, 24(11):  1282-1284. 
    摘要 ( 281 )   PDF (888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脏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两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在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16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TACE术后是否存在ALFD风险,将其分为观察组(伴ALFD风险,31例)和对照组(不伴ALFD风险,137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FIB-4、APRI及Child-Pugh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对TACE术后ALFD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前Alb、PLT、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ST、FIB-4、AP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AL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18、0.789。结论 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FIB-4、APR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ALF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中的评估作用
    李娟, 沈有秀, 杨永耿, 陈军, 李萍英
    2019, 24(11):  1285-1287. 
    摘要 ( 279 )   PDF (731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海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 2018年3月收治的12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67例,B级32例,C级2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并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不同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及肝脏硬度值(LSM)。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级组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LSM显著低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与C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LSM又显著低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SM与Child-Pugh分级总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HA、LN、PCⅢ、Ⅳ-C、LSM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越高,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水平越高,LSM越大,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评估的有效手段。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TMN1及Cav-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黄建, 包大伟, 刘文杰, 周武碧, 吴涵, 李秀芳, 张千, 张正卫
    2019, 24(11):  1287-1289. 
    摘要 ( 213 )   PDF (727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组织的微管去稳定化磷蛋白1(STMN1)、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新鲜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10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MN1及Cav-1蛋白的表达。结果 (1) 肝癌组织STMN1及Cav-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2%和69.1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 发生肝癌组织呈中分化、发生转移及TNM的I-II期患者的STMN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3) 发生肝癌组织肿瘤累及肝被膜、呈中低分化、发生转移的Cav-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 STMN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28.30个月,阴性患者为34.50个月,差异显著(P<0.05),Cav-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3.10个月,阴性患者为39.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原发性肝癌组织STMN1及Cav-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系;(2) STMN1及Cav-1蛋白与预后相关,说明此两种蛋白有望成为判断肝癌手术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特征观察
    王伟
    2019, 24(11):  1290-1292. 
    摘要 ( 228 )   PDF (895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PVD)特征。方法 选取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并AKI患者62例,作为AKI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2例,作为肝硬化组。两组均于入院当日测定PVD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PVD对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于入院当日测定两组血肌酐(C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总数、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肝硬化并AKI患者的PVD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KI组PVD为(13.27±2.07)mm,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1.19±1.38)mm(P<0.05)。PVD预测肝硬化并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683(标准误=0.048,P=0.000,95%CI=0.589~0.776),以PVD>12.517mm时,肝硬化患者合并AKI的风险越高。AKI组PLT总数为(55.73±36.42)109/L,显著低于肝硬化组的(91.64±35.16)109/L(P<0.05)。AKI组血Cr为(103.66±47.42)μmol/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79.41±36.55)μmol/L(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肝硬化并AKI患者的PVD与PLT总数呈负相关,其与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硬化并AKI患者的PVD明显增高,且其PVD与PLT总数、血Cr有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张明芳, 郝凯峰, 仲广生, 陈秀春
    2019, 24(11):  1293-1295. 
    摘要 ( 261 )   PDF (722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肝外恶性肿瘤相关。NAFLD与乳腺癌有类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本次研究探讨的是NAFLD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河南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300例乳腺癌患者(试验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随机选取同时间段30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试验组中有93例(30.7%)患者诊断为NAFLD,而对照组中为46例(15.3%),两组NAFLD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BMI=25 kg/m2将患者分为肥胖组(n = 116)及非肥胖组(n = 484),单因素分析表明,在非肥胖组中,NAFLD、初潮年龄和乳腺癌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生相关(P<0.05);而在肥胖组中,高血压、BMI、甘油三酯、NAFLD、初潮年龄及乳腺癌家族史与乳腺癌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非肥胖组中NAFLD与乳腺癌显著相关(OR=3.04,P<0.05),而肥胖组中NAFLD与乳腺癌无明显相关(P=0.16)。结论 NAFLD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非肥胖的患者NAFLD可以作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警惕乳腺癌发生的潜在风险。
    多排螺旋CT评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吴建忠, 葛永亮
    2019, 24(11):  1295-1299. 
    摘要 ( 197 )   PDF (1299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评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CV患者4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DCT检查,并计算APRI及FIB-4指数,患者均于检测后行肝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DCT、APRI及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 MDCT诊断肝纤维化,单独指标检测时脾容积诊断明显肝纤维化(F≥2)、严重肝纤维化(F≥3)及肝硬化(F4)的效能最高,高于肝段体积比(LSVR)及总肝容积。脾容积、LSVR及总肝容积三者联合检测诊断F≥2、F≥3、F4的AUC分别为0.951、0.929、0.938,高于APRI的AUC(0.859、0.851、0.857)及FIB-4的AUC(0.893、0.848、0.850)。结论 MDCT技术较APRI及FIB-4指数更能准确的定量评价慢性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IL-28B基因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转归的关系
    蔡博, 刘晓丹, 王小青
    2019, 24(11):  1299-1301. 
    摘要 ( 214 )   PDF (730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CHC)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C患者130例,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根据治疗12个月后的转归情况,分成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所有患者均于12个月后复查当日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评价患者肝功能、脂代谢情况。经多重高温连接酶法测定患者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比较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130例患者中,有101例(77.69%)转归良好,29例(22.31%)转归不良。转归良好组CC型占比为89.11%,高于转归不良组的58.62%,转归良好组CT型占比为10.89%,低于转归不良组的41.38%(P<0.05)。转归良好组的HDL高于转归不良组,ALT、AST、TB、Alb、TG、LDL、TC低于转归不良组(P<0.05)。CC型患者血清HDL高于CT型,ALT、AST、TB、Alb、TG、LDL、TC低于CT型(P<0.05)。结论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的CC基因型有利于CHC患者病情转归,带有CC基因型的患者在肝功能、脂代谢方面优于CT基因型患者。
    高频超声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双妮, 何鑫, 王进海
    2019, 24(11):  1301-1303. 
    摘要 ( 303 )   PDF (728KB) ( 10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症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24例患者分别采用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典型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为胆囊壁厚、毛糙,囊腔缩小,囊壁内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罗-阿氏窦,多为局限型。 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灶定位率、罗-阿氏窦显示率、诊断符合率和分型符合率等相关指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应以高频探头检测为主,辅以低频探头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燕玉, 陈红敏, 徐秋霞
    2019, 24(11):  1303-1306. 
    摘要 ( 198 )   PDF (745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49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HBV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ICP合并HBV感染,46例)和对照组(单纯ICP,103例)。对比两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及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ICP比较,ICP合并HBV感染者分娩时间明显提前,肝功能损害较严重,且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增高。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林先强, 符清宇, 沙丹
    2019, 24(11):  1306-1309. 
    摘要 ( 215 )   PDF (786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体检的1 047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病历资料,包括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并根据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47例肥胖儿童中,共检出476例(45.5%)NAFLD,其中男性309例(29.5%),女性167例(1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性别、肥胖持续时间、臂围、TC和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FLD组患儿年龄、体质量、腰围、BMI、TG、LDL-C、HDL-C、AST、ALT、FINS、HOMA-IR和UA分别为(11.6±2.8)岁、(60.1±13.4)kg、(83.9±6.6)cm、(30.1±4.8)、(1.3±0.6)mmol/L、(2.2±0.7)mmol/L、(1.1±0.2)mmol/L、(35.8±14.8)U/L、(53.1±29.7)U/L、(12.7±7.1)mmol/L、(2.0±0.2)、(313.6±75.1)μmol/L,显著高于非NAFLD组[(10.9±3.1)岁、(49.8±12.9)kg、(74.6±5.7)cm、(24.9±2.7)、(0.9±0.4)mmol/L、(2.3±0.6)mmol/L、(1.2±0.2)mmol/L、(21.9±4.5)U/L、(22.9±6.2)U/L、(9.5±4.1)mmol/L、(2.0±0.2)、(286.7±71.8)μmol/L,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HOMA-IR和UA是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效能分析结果显示,BMI、HOMA-IR和UA联合检测诊断儿童肥胖NAFLD的AUC为0.947(0.906~0.973)。结论 伴有高BMI、HOMA-IR和UA水平的肥胖儿童为发生NAFLD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对其提高警惕。
    徐州市263例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洪雷, 张青, 王培, 丁芹
    2019, 24(11):  1309-1312. 
    摘要 ( 214 )   PDF (739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徐州市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63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3例患者中男性205例,女性58例,男女比例3.5∶1;年龄(55±12)岁,年龄≥40岁占90.9%;急性黄疸型肝炎占87.83%;22.81%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第一季度为发病高峰。男性较女性TBil、PT高;Alb、CHE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60岁)较非老年(<60岁)患者TBil高;Alb、CHE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基础肝病较无基础肝病者PT高,ALT、CHE低,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是性别,而不是年龄和有无基础肝病。结论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第一季度为发病高峰期,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肝衰竭发生率22.8%。男性较女性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衰竭发生率高;老年较非老年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生率高。性别是影响肝衰竭发生的因素。
    综述
    隐源性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
    嵇小琴, 龚健, 李磊
    2019, 24(11):  1313-1316. 
    摘要 ( 213 )   PDF (682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丽萍, 刘启航, 程计林
    2019, 24(11):  1316-1319. 
    摘要 ( 185 )   PDF (678KB) ( 7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任天棋, 杨倩倩, 马鹤铭, 徐慧影, 张霞, 罗利婷, 牛俊奇
    2019, 24(11):  1319-1322. 
    摘要 ( 367 )   PDF (690KB) ( 20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肝纤维化与肝脂肪化
    郑晓东, 唐亮
    2019, 24(11):  1323-1324. 
    摘要 ( 197 )   PDF (655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秦利, 张京京, 折开娥, 吴桂清, 杜善平
    2019, 24(11):  1326-1328. 
    摘要 ( 161 )   PDF (669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王小琴, 杨小丽
    2019, 24(11):  1328-1329. 
    摘要 ( 224 )   PDF (657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衰竭1例
    郭荣荣, 张缭云
    2019, 24(11):  1330-1330. 
    摘要 ( 156 )   PDF (633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成人Ⅳ型胆管扩张症1例
    古珊珊, 周鸿科, 刘静雯, 吴小婷
    2019, 24(11):  1331-1332. 
    摘要 ( 142 )   PDF (750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1例
    吕成娇, 常越, 杨梅, 丁玉平, 李海, 张文
    2019, 24(11):  1332-1334. 
    摘要 ( 225 )   PDF (666KB) ( 10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