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FP-L3、PIVKA-Ⅱ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李兰亚, 屠涛
2025, 30(4):
449-452.
摘要
(
32 )
PDF (37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沭阳县中医院接受诊治的CHB患者85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22例,年龄(47.3±7.4)岁。根据是否伴有HCC分为CHB慢性肝病(CHB-CLD)组(包括HCV及其肝硬化)、CHB-HCC组。比较CHB-CLD、CHB-HCC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预测CHB-HCC患者的价值。随访CHB-HCC,比较不同临床结局患者AFP、AFP-L3、PIVKA-Ⅱ的差异。结果 85例CHB患者中,CHB及其肝硬化病例为40例、28例,另外17例为CHB-HCC。CHB-HCC组年龄为(54.2±9.7)岁,显著高于CHB-CLD[(45.5±7.7)岁,P<0.05];CHB-HCC组AFP、Alb、ALT、AST、AFP-L3及PIVKA-Ⅱ为516.3(78.4, 1482.5)ng/mL、(31.0±2.1)g/L、80(51, 104)U/L、92(70, 137)U/L、12.8(8.6, 73.0)%及674.6(209.3, 1526.8)mAU/mL,与CHB-CLD[17.2(9.8, 32.8)ng/mL、(36.8±3.7)g/L、47(38, 66)U/L、44(32, 62)U/L、5.2(3.2, 6.7)%及27.2(18.1, 41.2)mAU/mL]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性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设定纳入的P值为0.05,排除的P值为0.10。 结果显示,AFP≥40.5 ng/mL、AFP-L3≥9.4%及PIVKA-Ⅱ≥57.8 mAU/mL对CHB-HCC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CHB-HCC时,AFP、AFP-L3、PIVKA-Ⅱ三者联合诊断AUC值为0.91,均显著高于AFP、AFP-L3、PIVKA-Ⅱ单独诊断[0.80、0.83、0.84,P<0.05]。随访2年,CHB-HCC组中存活6例、死亡11例。与存活患者比,死亡患者AFP、AFP-L3和PIVKA-Ⅱ显著升高(P<0.05)。结论 联合检测AFP、AFP-L3和PIVKA-Ⅱ水平能够有效诊断CHB-HCC,同时对预测患者临床结局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