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30
    社评与争鸣
    热点论坛
    肝脏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杨智彬,彭惠,马世武
    2017, 22(5):  381-384. 
    摘要 ( 124 )   PDF (689KB) ( 6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肝脏疾病成年期的管理
    杨烨,王建设
    2017, 22(5):  385-387. 
    摘要 ( 137 )   PDF (682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的筛查:前路漫漫
    陆录,钦伦秀
    2017, 22(5):  388-389. 
    摘要 ( 140 )   PDF (659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依赖和酒精相关性肝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李银玲,王炳元
    2017, 22(5):  392-393. 
    摘要 ( 101 )   PDF (672KB) ( 9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肝移植免疫耐受:未来之路
    奚志峰,夏强
    2017, 22(5):  394-395. 
    摘要 ( 131 )   PDF (124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CLIF-C OFs在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患者中鉴别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周惠娟,汤伟亮,陆小波,胡沛,姜绍文,徐玉敏,曹竹君,赖荣陶,王晖,蔡伟,谢青,余敏杰
    2017, 22(5):  396-399. 
    摘要 ( 201 )   PDF (701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欧洲肝病学会提出的适用于以酒精为病因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CLIF Consortium Organ Failure score,CLIF-C OF)是否适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 筛选并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患者854例,按CLIF-C OF标准分为ACLF组和非ACLF组。分析ACLF组和非ACLF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病死率。结果 ACLF组262例和非ACLF组592例。ACLF组较非ACLF组年龄大,肝、肾、脑、凝血、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情况均显著高于入院非ACLF组(P<0.01),28 d和90 d病死率均显著升高(27.1%比3.1%、39.6%比4.9%,P<0.01),提示病情更重。结论 欧洲肝病学会所提出的评分标准可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合并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筛选出一组病情更为危重、病死率更高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群体。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确实存在一群疾病程度更严重的ACLF群体,CLIF-C OF标准可将ACLF患者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区分出来,以指导临床医生治疗决策。
    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的荟萃分析
    丁荣蓉,施光峰,张占卿,周新兰
    2017, 22(5):  400-403. 
    摘要 ( 195 )   PDF (1443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TDF和ETV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ETV和TDF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时的RR=1.19,95% CI=1.09~1.30;96周时的RR=1.08,95% CI=1.02~1.14];两种药物的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药物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TV和TDF对CHB核苷(酸)类药物初治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但仍需进一步观察远期治疗的安全性。
    Dubin-Johnson综合征临床及病理特征
    余思邈,朱云,高含佳,杜宁,王立福,孙永强,景婧,王丽苹,张帆,王睿林
    2017, 22(5):  404-405. 
    摘要 ( 208 )   PDF (671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ubin-Johnson综合征(DJ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DJ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28.7±8.1)岁,平均TBil(59.2±11.1) μmol/L;平均DBil(40.9±9.3) μmol/L,肝穿病理组织肉眼可见呈黑色、灰褐色、黄绿色、灰黑色等黑肝表现。光镜下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内大量较粗大的深棕色颗粒沉积,以中央静脉周围为著,少数肝细胞水样变性,窦周炎不明显,汇管区无或轻度扩大,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界面炎。结论 DJS多发于男性,以青少年期发病为主,升高以DBil升高为主,肝穿病理检查为确诊DJS主要手段,黑肝表现及镜下深棕色颗粒沉积为其特异性病理特征。
    HNF4a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张伟,董政,孔慧芳,张百龙,毛威,高旭东,荣义辉
    2017, 22(5):  406-409. 
    摘要 ( 314 )   PDF (1427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组织中HNF4a蛋白表达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NF4a蛋白,观察172例患者肝细胞癌组织中HNF4a的表达情况;HNF4a蛋白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例参数间的关系、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HNF4a阳性率为81.98%(141/172),HNF4a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肝硬化、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转移复发无相关性(P>0.05),与AFP、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P<0.05)。HNF4a蛋白高表达患者中无病生存期为22个月,HNF4a低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为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分析显示,HNF4a蛋白表达是其风险因素(P<0.05)。结论 HNF4a蛋白低表达肝癌患者生存期降低的风险显著升高,HNF4a表达与肝细胞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是肝细胞癌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成人脂肪肝整肝肝细胞分离及大量冻存的实验研究
    李涛,佟辉,申川,祝哲诚
    2017, 22(5):  410-413. 
    摘要 ( 199 )   PDF (692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成人脂肪肝整肝肝细胞的分离以及人肝细胞大量冻存技术,为生物人工肝提供稳定的人肝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胶原酶经肝静脉逆行灌注的方法分离成人重度脂肪肝的整肝肝细胞,并比较常规冻存和程序冻存后肝细胞在细胞活性、贴壁率、LDH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的差异。结果 采用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胶原酶灌注液分离肝细胞的产量为(7.4±0.5)×106 cells/g肝组织,活性为(81.4±3.4)%,而未添加NAC组的肝细胞产量为(5.6±0.8)×106 cells/g肝组织和活性为(67.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的人肝细胞采用程序冻存后在细胞活性、贴壁率及白蛋白合成能力方面均相应高于常规冻存组(P<0.05),LDH漏出量低于常规冻存组(P<0.05)。结论 应用添加NAC的胶原酶灌注液经肝静脉逆行灌注可提高脂肪肝整肝肝细胞分离的活性及产量,采用程序冻存的方法可以提高冻存人肝细胞的活性,满足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的需要。
    DKK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研究
    谢兰丰,沈婷婷,郑册,王丕晓,魏巧芳,杨长青,张琴
    2017, 22(5):  414-417. 
    摘要 ( 172 )   PDF (1418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ickkopf-3(DKK3)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6雄性小鼠来构建NAFLD模型,通过检测肝功能、糖代谢变化、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及肝脏病理学变化评估NAFLD模型是否成功;并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DKK3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组小鼠NAFLD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组小鼠肝脏中DKK3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定量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3在NAFLD小鼠肝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提示DKK3涉及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临床与基础研究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张宇一,钱志平,张正国,邹颖,朱慧,张玲芳,滕杰,王介非,陈楠
    2017, 22(5):  418-420. 
    摘要 ( 157 )   PDF (853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肝炎ICU科收治的12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AKI)组和非AKI组。记录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分次收集入院后48 h内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液中NGAL水平。结果 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尿NGAL/尿肌酐(Cr)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合并AKI患者尿NGAL/尿Cr值与eGFR呈负相关(r=-0.832,P<0.01)。尿NGAL/尿C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结论 肝硬化患者尿NGAL/尿Cr值与eGFR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早期诊断肝硬化合并AKI敏感而准确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门静脉右支流速对肝硬化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王俐琼,王奇,张玮
    2017, 22(5):  421-423. 
    摘要 ( 250 )   PDF (863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中门静脉右支流速预测肝硬化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2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脾脏长度、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右支流速值,并绘制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依据不同肝硬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门静脉右支流速诊断肝硬化的AUC为0.720(可信区间为0.655~0.698),根据ROC 曲线选定的最佳分界点(cut-off)值为15.3 kPa(P<0.0001)。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69%,约登指数0.36。结论 门静脉右支流速对预测肝硬化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门静脉右支流速随之降低。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细菌分布的相关性
    李柏胜,谢兰丰,刘岩红,沈思兰,钱方兴,郑万方
    2017, 22(5):  424-425. 
    摘要 ( 157 )   PDF (682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细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65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细菌DNA,并与其粪便大肠杆菌培养出毒力基因Colv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检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标本的阳性率为64.6%,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的4.6%(P<0.01)。比对同一病例其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标本中细菌16S rRNA 阳性情况能达到7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阳性与肝硬化SBP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肝硬化TIPSS术后内毒素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沈文拥,吴涛,唐静,石建华,杨丹,杨美华,游明琼,刘爱民
    2017, 22(5):  426-428. 
    摘要 ( 174 )   PDF (686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后内毒素(E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0例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诊断重度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Child A~B级,心功能评估Ⅰ~Ⅱ级,接受TIPSS术。采用重复测量,在TIPSS术前1 d、术后3 d、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血浆ET、肝功能、凝血图、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心功能分级。结果 30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单位:pg/mL)分别为术前1 d(476.63±389.46)、术后3 d(767.88±491.61)、术后3个月(490.58±359.48)。TIPSS术后3 d血中NT-pro-BNP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1),而术前1 d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ET水平(单位:pg/mL)分别为术前1 d(13.56.±7.30)、术后3 d(24.78±13.43)、术后3个月(14.32±6.32)。TIPSS术后3 d血中ET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1),而术前1 d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S术前1 d、术后3 d、术后3月血浆NT-pro-BNP水平与ET水平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R=0.74、 R=0.79、 R=0.66;术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肝功能Child-Pugh得分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TIPSS术后早期NT-pro-BNP明显升高,但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ET水平升高有关。临床上TIPSS术后不能以单纯NT-pro-BNP水平高低来诊断治疗心力衰竭,需综合考虑。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侯建明,吴贺文
    2017, 22(5):  429-430. 
    摘要 ( 137 )   PDF (680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及3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根据ALT、TBil、A、A/G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观察轻、中、重度组及对照组间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IFN-γ、TNF-α、IL-4及IL-10),并观察IFN-γ、TNF-α、IL-4及IL-10分别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IFN-γ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IL-4及IL-10与其呈负相关,TNF-α与其无相关性。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相关水平(IFN-γ、IL-4及IL-10)可以反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病毒治疗时机选择的免疫学参照指标。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张慧贤,马向明,付庆江,高利常,曹立瀛
    2017, 22(5):  431-434. 
    摘要 ( 170 )   PDF (697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行TACE;观察组:采取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时近期疗效,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术后不良反应;并以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39%(P<0.01),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生存期与BCLC分期、术前AFP水平及肿瘤大小与病灶数有相关性(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BCLC分期及肿瘤大小、病灶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应用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且BCLC分期及肿瘤大小、病灶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甲双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曾炼坤,曾书琴,蒋婵,刘雪芳,邱友燕,夏碧文,沈立平
    2017, 22(5):  435-438. 
    摘要 ( 185 )   PDF (709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与单纯TACE在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 观察组于TACE术后第2天开始加服二甲双胍片, 对照组TACE后不用任何抗肿瘤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生存率、肝功能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TACE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5)。随访两组生存率,行TACE 12个月以后,观察组生存率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在TACE后第1天,均较TACE前升高(P<0.05),1个月后,则较TACE前下降(P<0.05);6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较TACE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6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好(P<0.05)。生存质量在TACE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较TACE前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较TACE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发现TACE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 加用二甲双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吴亚平
    2017, 22(5):  439-441. 
    摘要 ( 165 )   PDF (696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9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49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比较2组的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指标、肝脏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 (1)肝功能生化指标:治疗后2组的ALT、AST、A/G、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肝脏Child-Pugh评分:治疗后2组的Child-Pugh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2组的HA、LN、Ⅳ-C、PC-Ⅲ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4)病毒学指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与HBeAg/抗-HBe转换率依次为77.55%、24.49%、18.37%,均较对照组的61.22%、12.24%、6.12%提高(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加速肝功能的恢复,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和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
    李春艳,陈延平,徐光华,冯继红,魏华
    2017, 22(5):  442-443. 
    摘要 ( 122 )   PDF (675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HB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及肝组织、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cccDNA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20例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定量的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HBsAg、HBeAg、HBcAb等血清学标志物的测定,分析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肝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BVcccDNA,含量在7.63×104拷贝数/mg~9.46×108拷贝数/mg(对数值:7.55±1.08)之间;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9,P<0.01),与血清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0,P<0.01);肝组织HBVcccDNA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676,P<0.01),与血清HBsAg无相关性(r=0.195,P>0.05),与HBcAb呈显著负相关(r=-0.624,P<0.01)。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内HBVcccDNA呈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sAg定量尚不能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的指标,结合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等定量检测可以更全面反映HBV复制水平及患者病情评估。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张巍,崔中峰
    2017, 22(5):  444-447. 
    摘要 ( 214 )   PDF (694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40例经我院检查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前后血清PA、AST和ALT进行动态监测,疗程为3个月,比较服药前后三项指标的变化,选取40名门诊确认为健康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另选取无继发性肺结核的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单因素对照组。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之前,其血清PA与空白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及单因素对照组乙型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以后,血清PA水平降低,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单因素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和ALT升高,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单因素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2周后,血清PA发生变化率为75%,显著高于ALT的30%和AST的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PA浓度为(221±121) mg/L时,ALT和AST浓度超出正常范围,肝脏的药物损伤明显。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PA浓度,平均PA浓度越高者治疗预后的效果越好。结论 血清PA水平同AST和ALT一样是判断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治疗中肝功能损伤的重要检测指标,而血清PA在早期诊断中更具敏感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早期损害的常规检测指标来进行推广。
    超声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张伟娟,杜妍妍,张向向,杨博洋,郭志才,李小芬,郑汉城
    2017, 22(5):  448-450. 
    摘要 ( 206 )   PDF (764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小儿肝母细胞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肝胆外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肝母细胞瘤、且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完整的患儿106例,所有患儿均先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该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及术中所见+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母细胞瘤各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临床病史特征、外科手术、血清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肝穿刺活检确诊定性的10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病灶数共106个,均为单发病灶;在术中所见+病理检查(金标准)确诊的106例106个病灶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06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106/106),漏诊率为0;在肿瘤形态、边界清晰与否、包膜完整与否、有无钙化、囊变及坏死等方面的敏感性(真阳性率)分别为100%,82.47%,80.68%,74.65%,59.09%,45.36%,特异性(真阴性率)均为10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3.96%,83.96%,83.02%,83.02%,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中所见+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在肿瘤边界清晰与否、包膜完整与否、有无钙化、囊变及坏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形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直观地显示小儿肝母细胞瘤病灶的特点,建议将CT与超声诊断相结合,以提高对肿瘤形态、边界、包膜、有无钙化、囊变及坏死等方面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于清梅,孙彬彬
    2017, 22(5):  451-453. 
    摘要 ( 149 )   PDF (679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30例ICP孕妇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收入的3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异,以及胎儿肺动脉血流指数、板层小体(LB)、肺面积/体重比值,并且分析观察组胎儿肺损伤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ST、ALT、TBA均出现明显升高,而TBA增高倍数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面积/体重比值、LB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儿肺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胎儿肺动脉RI、胎儿肺动脉S/D呈正相关,与胎儿LB、胎儿肺面积/体重比值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TBA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若ICP孕妇的血清TBA水平增长较快,极易导致胎儿肺损伤的表现,可将血清TBA水平作为ICP孕妇的重点检测指标。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3 cm)的价值研究
    杨荣泉,谢洪群,杨彬,王嘉,刘韦华,刘晨
    2017, 22(5):  454-456. 
    摘要 ( 266 )   PDF (997KB) ( 1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直径≤3 cm的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探讨该方法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灶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分析结果,并与最终的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检验对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5.6%,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7.7%;对不同直径的病灶病理检查发现,不同直径(0~1、1~2和2~3 cm)的病灶良恶性的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不同时相的造影结果显示,门静脉期中,1~2 cm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低的比例显著少于2~3cm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相与延迟相的比较,两组病灶的增强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3 cm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诊断价值较高,而门静脉期时,直径≤2 cm的肝内恶性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用于区分不同类型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杜志娜,曲韬,尉迟敏
    2017, 22(5):  457-459. 
    摘要 ( 486 )   PDF (684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用于区分不同类型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31例首诊脂肪肝患者,纳入患者组,并按照其脂肪肝类型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n=49例)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82例),同时,选取7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组间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差异,分析上述指标区分脂肪肝类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患者组ALT、AST、GGT、TC、TG、HDL-C及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其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酒精性脂肪肝组AST、GGT水平及AST/ALT>2、GGT异常率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GGT及AST/ALT>2、GGT异常率可作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参考,但血脂指标对于脂肪肝类型的判断无明显意义。
    综述
    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周晓丽,梁庆升,孙颖,邹正升
    2017, 22(5):  460-463. 
    摘要 ( 172 )   PDF (868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波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胡璇,廖献花,叶俊钊,钟碧慧
    2017, 22(5):  464-466. 
    摘要 ( 151 )   PDF (702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劲国,许国雄
    2017, 22(5):  467-469. 
    摘要 ( 124 )   PDF (685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核苷(酸)类序贯α-2b干扰素治疗HBeAg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
    李琳,张志敏,王存丽
    2017, 22(5):  470-470. 
    摘要 ( 146 )   PDF (670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6 例临床分析
    王守兵,刘星,张克祥,孟召刚
    2017, 22(5):  471-472. 
    摘要 ( 173 )   PDF (671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李震寰,桑洁,鲁琪,黄晓方
    2017, 22(5):  475-477. 
    摘要 ( 161 )   PDF (683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致肝硬化1例
    谢彦兵,夏小凤,李海兵
    2017, 22(5):  478-478. 
    摘要 ( 269 )   PDF (660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腹盆腔多发转移1例
    李珊珊,刘梅,孔明,李璐,仵永枫,郑素军,陈煜
    2017, 22(5):  479-480. 
    摘要 ( 147 )   PDF (4811KB) ( 6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