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社评与争鸣
    热点论坛
    乙型肝炎病毒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
    喻一奇,张文宏
    2017, 22(8):  663-663. 
    摘要 ( 180 )   PDF (657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新数字模型
    欧鹏程,陈军
    2017, 22(8):  664-664. 
    摘要 ( 155 )   PDF (661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肝脏巨噬细胞为靶点治疗肝病
    蔡大川
    2017, 22(8):  665-670. 
    摘要 ( 124 )   PDF (714KB) ( 9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酸转运和信号转导对于胆汁淤积的治疗理念
    顾天翊,陆伦根
    2017, 22(8):  671-672. 
    摘要 ( 139 )   PDF (668KB)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研究进展
    郭晓燕,王璐,秦斌
    2017, 22(8):  673-674. 
    摘要 ( 117 )   PDF (656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 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分析
    李韶丰,叶俊钊,李睿,胡璇,赵文文,钟碧慧
    2017, 22(8):  675-679. 
    摘要 ( 206 )   PDF (864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 依据NAFLD诊断标准,纳入2009年至2015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8岁,排除其他肝病及酗酒者,采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系统及颈动脉超声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 共入组678例NAFLD患者,其中尿酸正常者410例,高尿酸血症者268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233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组腰臀比、BMI、收缩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合并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男性和女性按不同尿酸水平分成4组,Framingham风险评分随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P=0.012),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颈动脉增厚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不同尿酸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691、0.384和0.936)。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Framingham风险及CIMT与尿酸无相关。结论 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紊乱更明显,10年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经皮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戚星星,汤晓寅,王智,王涛,崔丹,翟博
    2017, 22(8):  680-684. 
    摘要 ( 250 )   PDF (2478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到2016年6月间,12例肝脏巨大血管瘤(≥10 cm)患者共13个肿瘤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通过磁共振或增强计算机成像(CT)随访,评估消融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10)岁。除1例同时存在2枚直径≥10 cm的肝血管瘤,其他患者均只有1枚直径≥10 cm。肿瘤最大直径平均(11.7±1.6) cm。13枚巨大血管瘤初始共接受17次微波消融治疗(4例采取有计划2次消融),单枚血管瘤的消融平均时间(39.0±14.4) min。术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非少尿型肾功能不全,无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9例患者10个巨大血管瘤完全坏死,体积显著缩小,一次性完全消融10/13枚。1例术后残留者因生长速度较快,于术后第5个月实施二次微波消融,复查完全坏死,故总体完全消融11/13枚。另外2例因残留体积较小而定期复查,未予任何有创治疗。结论 影像引导下微波消融肝脏巨大血管瘤安全、可行,且操作简单、快捷、恢复迅速、损伤轻微,无远期并发症,因而有潜力成为肝脏巨大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式。
    白藜芦醇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比较
    廖娥,邵勇
    2017, 22(8):  685-689. 
    摘要 ( 296 )   PDF (4423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白藜芦醇(RES)与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鼠效果,探讨RES治疗ICP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17α-乙炔雌二醇建立ICP模型,将孕13 d孕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CP组及治疗组(LRES、MRES、HRES、UDCA、UDCA-MRES),测定用药前后TBA及ALT水平,统计各组死胎率,HE染色观察母鼠肝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测定肝内SIRT1及TNF-α水平。结果 与ICP相比[胆汁酸水平(49.38±13.68) μmol/L,死胎率32.26%],LRES有明显降胆汁酸效果[(31.81±15.19) μmol/L,P<0.05],MRES降低死胎率效果明显(14.29%,P<0.05);UDCA-MRES联合用药存在协同降胆汁酸作用[(27.77±7.43) μmol/L,P<0.05],却比单独用药导致更高的死胎率(36.26%,P<0.05);RES能够明显增加SIRT1表达(P<0.05),降低TNF-α水平(P<0.05)。结论 RES与UDCA一样具有治疗ICP的可能,但其有效剂量仍需进一步探究。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下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导致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孙丽杰,,施宇光,张晓宇,,舒梦妮,,陈墨洋,于建武
    2017, 22(8):  690-694. 
    摘要 ( 226 )   PDF (708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窦内皮细胞(LSEC)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及LSEC功能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或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与LSEC共培养。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检测LSEC SIRT1活性、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LSEC脂联素受体2(Adipo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第Ⅷ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分化抗原簇31(CD3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4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联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与LSEC和HepG2细胞共培养组相比,LSEC和表达HCV核心蛋白HepG2细胞共培养组SIRT1活性(0.3±0.1比1.0±0.3,t=5.422,P<0.01)、mRNA(0.4±0.1比1.0±0.2,t=6.573,P<0.01)和蛋白(0.3±0.08比1.0±0.3,t=5.613,P<0.01)水平下降;脂联素[(3.41±0.61)比(5.82±0.87)μg/mL,t=5.556,P<0.01]分泌减少且AdipoR2蛋白(0.3±0.1比0.8±0.2,t=5.477,P<0.01)表达下降;eNOS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vWf蛋白(0.8±0.3比0.4±0.1,t=3.098,P<0.01)、CD31蛋白(0.9±0.2比0.3±0.1,t=6.573,P<0.01)、VEGF蛋白(0.9±0.3比0.5±0.1,t=3.873,P<0.01)表达增加;CD14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共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水平下降,ET-1和MDA水平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下调SIRT1活性及表达,下调脂联素及受体表达,引起LSEC收缩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窦微循环障碍。
    乙型肝炎病毒 C/D重组体毒株的三种鉴定方法
    李积杰,保成兰,尕玛才培,王赟,李微,周彬,王战会,李华
    2017, 22(8):  695-699. 
    摘要 ( 255 )   PDF (1010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 HBV C/D重组体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藏族人群中广泛流行,基因分型时易被错分为D基因型等问题,建立相对准确的鉴定C/D重组体的方法。方法 以来自西部地区的25例HBV感染者为例,分别通过PCR片段长度法、S和前C/C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法、全基因序列精细分析法对C/D重组体进行鉴定比较。结果 D基因型存在33 bp缺失,在S基因区酶切或测序的基础上,通过跨缺失区段的PCR产物长度可区分D与C/D重组体,该法简单易操作,适于大样本初筛;S和前C/C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法可明确鉴定C/D重组体,准确度高;全基因序列精细分析法可对重组类型和重组位点进行精确分析,结果最为可靠。结论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应综合考虑运用几种C/D重组体鉴定方法,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果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张程亮,贺雯茜,徐艳娇,常慕君,向东,杨金玉,刘东
    2017, 22(8):  700-704. 
    摘要 ( 235 )   PDF (12861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并评价其特征。方法 给予C57BL/6小鼠30%(w/v)果糖水饲养8周,正常组给予蒸馏水饲养。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分别于第2、4、6和8周处死部分动物后测定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并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IR),同时测定血清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取小鼠肝脏,行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30%果糖可使小鼠的体质量、肝重量和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的FI-IR持续升高,至第8周时为正常组的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果糖促使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脏第2周即出现小脂滴,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逐步扩大并在第8周肝脏出现明显的弥漫性大脂滴和脂肪变性。结论 30%高果糖饮食可以建立小鼠NAFLD模型,该模型在病理学表现、生化指标等方面与人类的发病特征相似,可用于单纯性果糖诱导NAFLD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临床与基础研究
    15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朱飞燕,黄德东,孔祥超,孟群,庄建文,施洁,来晓维
    2017, 22(8):  705-708. 
    摘要 ( 151 )   PDF (688KB) ( 8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 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1例DILI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损伤可疑诱发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表现、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DILI病例数逐年增加,151例患者中男109例(72.2%),女42例(27.8%),平均年龄(46.9±21.1)岁。44例(29.1%)为多药联合应用所致DILI,其次DILI可疑诱发药物种类是抗结核药(19.2%)、抗菌药(16.6%)、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9.3%)。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88.7%),胆汁淤积型(7.3%)及混合型(4.0%)。预后:治愈(65.6%),好转(31.1%)及无效(3.3%)。结论 引起DILI首位原因是多药联合应用,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及鉴别诊断
    沈小静,纪元
    2017, 22(8):  709-712. 
    摘要 ( 221 )   PDF (1218KB) ( 6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探究纤维多囊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方法 收集2例先天性肝纤维化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其中1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光镜下表现为先天性肝纤维化,临床上伴发肝肾囊肿,故诊断为Caroli′s综合征;另1例行肝穿刺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肝纤维化。两例患者均为年轻人,伴发门静脉高压及脾脏肿大,光镜下病理形态相似。2例病例均属于纤维多囊性疾病。结论 先天性肝纤维化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隐匿性及复杂性极易导致误诊及漏诊。因此,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对于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68例肝癌患者CT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袁烨,胡海东,张洁
    2017, 22(8):  713-714. 
    摘要 ( 135 )   PDF (675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方法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入选的168例肝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按照CT诊断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随访6~12个月,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68例肝癌患者CT扫描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情况,病灶的不同诊断图像具有临床典型性; 手术切除与介入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病灶图像清晰且准确,是目前临床肝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介入治疗费用低、创口小、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FibroScan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王静,亓民,张国强,赵富利,费睿成,赵瑞娟
    2017, 22(8):  715-717. 
    摘要 ( 206 )   PDF (688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FibroScan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是否合并门静脉高压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B组为病例组:乙型肝炎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31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脂肪含量及肝脏硬度。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病例组的年龄(50.06±2.72) 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577±2.49)%、尿素氮(5.59±2.83) mmol/L、凝血酶原时间(16.91±3.79)s、甲胎蛋白(133.04±8.56)μg/L、肝硬度(41.89±2.60) K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32±1.49,54.69±3.042,4.36±1.62,14.75±2.69,50.26±6.57,22.1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23.84±1.69)%、血红蛋白(111.50±2.78)g/L、红细胞比积(33.83±1.28)、血小板计数(73.35±4.83) 109/L、ALT(105.49±3.07) U/L、总蛋白(61.65±1.34) g/L、白蛋白(32.61±2.45) 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47±1.74,140.24±1.78,41.08±6.33,155.74±6.09,260.25±2.79,65.33±2.33,38.4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肝硬度增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9,0.977,1.045,均P<0.05)。结论 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肝硬度增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为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预测门静脉高压提供了依据。
    肝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与垂体激素变化的研究
    倪清涛,钟艳丹,蔡敏,杨永峰
    2017, 22(8):  718-722. 
    摘要 ( 275 )   PDF (878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HF)患者甲状腺激素和垂体激素变化及其与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我院HF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58例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35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垂体激素水平。结果 HF组血清T3、T4、FT3、TSH、FSH、LH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P<0.05),HF组血清T3、T4、FT3、TSH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P<0.05),HF组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GH水平(P<0.05)。HF非好转组TSH、FSH、LH明显低于好转组TSH、FSH、LH水平(P<0.05)。TSH为HF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HF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T3、T4、FT3及TSH,TSH值是HF的预后指标。而垂体功能也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TSH、FSH、LH、ACTH的下降,GH的上升,由此推测垂体功能异常可能是HF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原因之一。
    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反弹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的关系
    李瑞,李新艳
    2017, 22(8):  723-725. 
    摘要 ( 147 )   PDF (75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反弹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结束时HBsAg的水平,将患者分为HBsAg≤250 IU/mL的低水平组和HBsAg>250 IU/mL的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病毒学反弹率及病毒定量水平;同时分析HBsAg水平与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病毒定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病毒学反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周及48周时,高水平组病毒学反弹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病毒定量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病毒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周及48周时,高水平组病毒定量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各随访时间点,HBsAg水平与病毒定量水平均呈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反弹与HBsAg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血清D-二聚体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
    周年兰,向晓星,龙爱华,王甦
    2017, 22(8):  726-728. 
    摘要 ( 244 )   PDF (1302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9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 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D-D、PT、APTT和FIB水平,并观察其与Child-Pugh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Child A级的血清D-D及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和C级的血清D-D、PT及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hild A级(P<0.05),且Child C级显著高于B级(P<0.05);Child B级和C级的FIB显著低于Child A级和对照组,且Child C级显著低于Child B级(P<0.05)。血清D-D与PT 、APTT呈显著正相关性,与FIB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有肝硬化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腔积液)患者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 血清D-D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D-D水平对于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并发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揭方荣,郑嵘炅,邓泽润,潘珂君,努力比亚,唐莉,鲁晓擘
    2017, 22(8):  729-732. 
    摘要 ( 156 )   PDF (691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年内是否有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将发生消化道出血次数≥2次者归为再出血组,仅发生1次消化道出血者归为未再出血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2.71±27.12) g/L,未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2.58±26.97) g/L;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 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1.7%、7.6%、16.9%、73.7%),未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 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0%、0%、11.1%、88.9%);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21.2%、53.4%、25.4%),未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46.7%、35.6%、17.8%);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0.3%、79.7%),未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2%、97.8%);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65.3%、34.7%),未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35.6%、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血钠浓度(OR值0.353、95%CI 1.110~7.230、P=0.029),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OR值10.646、95%CI 0.012~0.742、P=0.025),有无腹水情况(OR值3.401、95%CI 0.139~0.6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红蛋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能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低钠血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征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分析
    王兆伟,袁挺
    2017, 22(8):  733-735. 
    摘要 ( 242 )   PDF (673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探讨钬激光碎石术的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实施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实施胆道镜下常规取石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临床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采用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能够有效提高取石效率,避免取石失败,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血清铜代谢与肝肾功能状态的关系
    方拴锋,张煜,张赟,朱晓华,叶蓓
    2017, 22(8):  736-737. 
    摘要 ( 137 )   PDF (681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的血清铜代谢与肝肾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40例HLD患儿,其中26例肝型和14例脑型,另选择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清铜和24 h尿铜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和血肌酐水平。结果 治疗前肝型HLD患儿血清CP水平低于脑型,血清铜低于脑型,尿铜高于脑型,血清ALT和血肌酐水平高于脑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型患儿上述指标水平较前无改变(P>0.05),但脑型患儿血清CP升高,血清铜升高,尿铜降低,血清ALT和血肌酐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血清CP、血清铜和24 h尿铜水平对HLD分型和疗效评价有重要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中晚期单纯性肝癌疼痛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因子及相关受体的变化
    黄骞,姜峰,刘合代,徐菊娣,倪裕丰,丁罡
    2017, 22(8):  738-741. 
    摘要 ( 157 )   PDF (885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晚期单纯性肝癌疼痛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因子及相关受体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单纯性肝癌患者110例,疼痛评分NRS<3的患者归入肝癌无痛组(B组)58例,6≤NRS≤8的患者归入肝癌合并疼痛组(C组)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5名为对照组(A组)。B+C组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组还接受WHO三阶梯治疗方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肝脏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及肝脏相应受体。结果 外周血中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呈A组、B组和C组的顺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C组外周血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呈不同程度降低,且与B组比降低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C组肝脏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及对应受体呈不同程度降低,与B组比降低明显(P<0.05),B组肝脏的TGF-β1、IL-1、PGE-2和ET-1R有不同程度地增高(P<0.05)。结论 在疼痛的持续刺激下,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发生了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变化,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等因子和/或相关受体在血液和/或肝脏组织表达增高,给予系统抗痛治疗,可明显降低上述因子及受体。
    肝硬化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陈丽萍,肖颖,谢兰丰,沈思兰,郑万方,钱方兴
    2017, 22(8):  742-743. 
    摘要 ( 194 )   PDF (673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确定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形式和受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69例诊断肝硬化的患者首先完成自我评估调查表、人口学信息、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患者的知识水平、患者的生命质量项目等调查,相关数据收集核对录入,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完成依从性调查的病例中只有28例(48.3%)报告他们从未漏服药物,遗忘、离家外出和睡眠是不能够依从的主要原因。缓解的腹部症状、乏力减缓和有力的自我激励是患者从未漏服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 患者不能够良好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考虑疾病的致死率和肝硬化症状的反复。提高和保持患者依从性需要对于恶化的以及症状反复的肝硬化病例的不间断的持续咨询提供帮助。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α-1b的疗效观察
    唐敏,向君华,赵荣,谈娅娟
    2017, 22(8):  744-746. 
    摘要 ( 201 )   PDF (682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后能够取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小儿CHB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其中58例患儿作为治疗组,给予齐墩果酸片加干扰素α-1b;另外2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单用齐墩果酸片。两组患儿均接受9个月的治疗,随访半年。随访期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HBV血清指标、HBV DNA以及肝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9个月及停药半年后,ALT 的恢复率均相差不大。在患儿接受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ALT恢复正常例数共47例,对照组ALT恢复正常例数共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在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患儿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5.2%、58.6%,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HBeAg、HBV DNA的阴转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齐墩果酸片,现阶段治疗小儿CHB使用干扰素α-1b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综 述
    肾脏转运蛋白在核苷(酸)类抗HBV药物肾脏清除中的作用
    徐爱静,孔德亮,薛建亚,李成忠
    2017, 22(8):  747-749. 
    摘要 ( 219 )   PDF (688KB) ( 7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声触诊组织定量法对肝纤维化临床评估的研究
    陈森,江峰
    2017, 22(8):  750-751. 
    摘要 ( 179 )   PDF (656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细胞异型增生22例临床特征分析
    于莉,马勇,丁烨莹,王云
    2017, 22(8):  752-752. 
    摘要 ( 149 )   PDF (660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服核苷(酸)类药物安全过渡替换干扰素探讨
    郭素芳,丰慧慧
    2017, 22(8):  753-754. 
    摘要 ( 110 )   PDF (679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探讨
    王晓龙,刘俊
    2017, 22(8):  755-756. 
    摘要 ( 129 )   PDF (673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郑信兵
    2017, 22(8):  757-758. 
    摘要 ( 144 )   PDF (666KB) ( 7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有氧运动对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胰岛素变化的影响分析
    杨丹亚, 杨建全
    2017, 22(8):  761-762. 
    摘要 ( 183 )   PDF (667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短期达到临床治愈1例
    蒋兆荣, 顾生旺
    2017, 22(8):  763-764. 
    摘要 ( 289 )   PDF (662KB) ( 1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囊肝伴CA19-9升高1例
    魏新亮
    2017, 22(8):  765-765. 
    摘要 ( 177 )   PDF (644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硬化伴癫痫持续状态1例
    叶刘, 陈晓迎, 葛平
    2017, 22(8):  766-767. 
    摘要 ( 145 )   PDF (657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