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30
    前言、探索与争鸣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发的骨质疏松和肌少症
    曾民德,
    2019, 24(6):  603-605. 
    摘要 ( 158 )   PDF (772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现状与展望
    杜凌遥, 唐红
    2019, 24(6):  606-608. 
    摘要 ( 130 )   PDF (692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肝病患者应用他汀治疗的安全性及肝脏获益
    黄磊杰, 范建高
    2019, 24(6):  609-611. 
    摘要 ( 197 )   PDF (688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转分化是肝内胆汁淤积治疗的新方向
    张启迪, 陆伦根
    2019, 24(6):  611-611. 
    摘要 ( 168 )   PDF (660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管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再生医学的机遇
    金银鹏
    2019, 24(6):  612-613. 
    摘要 ( 114 )   PDF (680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跌倒风险同样存在
    简佑容, 陈颖, 陈世耀
    2019, 24(6):  613-614. 
    摘要 ( 160 )   PDF (678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ASLD-FDA-DILI研讨会速递
    已有基础肝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控和管理
    陈军
    2019, 24(6):  615-615. 
    摘要 ( 159 )   PDF (662KB)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估上市前药物发生DILI的风险
    杨长青
    2019, 24(6):  616-616. 
    摘要 ( 195 )   PDF (650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治疗所导致的肝脏损伤
    赖荣陶
    2019, 24(6):  617-618. 
    摘要 ( 169 )   PDF (662KB) ( 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疗法和肝脏毒性:持续增加的挑战?
    谢雯
    2019, 24(6):  618-619. 
    摘要 ( 124 )   PDF (661KB) ( 7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DA 关于 DILI 上市前评估指南及其修订
    宫丽崑
    2019, 24(6):  619-619. 
    摘要 ( 209 )   PDF (647KB) ( 7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
    蔡大川
    2019, 24(6):  620-620. 
    摘要 ( 127 )   PDF (656KB) ( 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DILI指南修订的进一步考虑
    于乐成
    2019, 24(6):  621-621. 
    摘要 ( 175 )   PDF (650KB) ( 5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接受放疗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何雅婧, 张植明, 何伟猛, 侯金林
    2019, 24(6):  622-627. 
    摘要 ( 148 )   PDF (733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与非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放疗患者HBV定量以及肝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影响因素,并对总体生存时间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8例HBV相关性HCC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肝癌病灶三维适形放疗。根据放疗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ETV组87例和非ETV组41例。放疗结束后每4~8周复查肝功能及HBV DNA定量等,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比较两组间乙型肝炎再活动率、肝脏毒性发生率及生存率差异。结果 放疗结束后ETV组仅有1例患者(1.15%),而非ETV组有12例患者(29.27%)出现乙型肝炎再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疗后共51例患者出现肝脏毒性,其中ETV组26例(29.89%),非ETV组25例(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TV组与非ETV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27±2.53)个月(95%CI: 14.305~24.235)和(11.43±5.29)个月(95%CI: 1.059~21.801),两组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7)。结论 在HBV相关性HCC人群中,放疗前进行ETV抗病毒治疗较非ETV治疗能够更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再活动以及肝脏毒性的出现,然而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并无差异。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出现ALT一过性升高的临床意义
    赵晶晶, 韩方正
    2019, 24(6):  628-630. 
    摘要 ( 258 )   PDF (702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出现AL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恩替卡韦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 例,其中出现ALT升高的28例设为A组,未出现ALT升高的58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24、48、96周的ALT复常率、HBsAg下降幅度、HBV DNA及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24周,A、B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5.0%、51.7%,A、B组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47(0.19,0.52)、0.25(0.07,0.41) 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B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9.3%、67.2%,A、B组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62(0.27,0.74)、0.32(0.11,0.47) 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A、B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69(0.30,0.99)、0.36(0.20,0.60) lg IU/mL,A、B组HBsAg水平分别为(3.30±0.29)、(3.48±0.44) 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内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出现一过性ALT升高者,可能促进了HBV DNA的清除及HBsAg水平的下降。
    血清白细胞介素-3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相关性
    钟玉钗, 陈占玲, 莫伟平, 张拔山, 胡可丁
    2019, 24(6):  631-634. 
    摘要 ( 237 )   PDF (714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213例SLE患者肝损伤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合并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IL-33与SLE患者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213例SLE患者中,有42例出现肝损伤,171例无肝损伤。肝损伤组病程≤3个月所占比例及感染、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抗U1-nRNP抗体阳性率、血细胞沉降率、SLEDAI评分及免疫球蛋白G、血清IL-33水平显著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33对SLE患者合并肝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6,预测SLE肝损伤最佳截断值为939.475 pg/mL,敏感度0.760,特异度0.8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3个月(OR=3.394,95%CI=1.156~9.952)、神经精神系统损害(OR=4.116,95%CI=1.638~10.336)、血液系统损害(OR=4.118,95%CI=1.118~4.980)、抗UI-nRNP抗体阳性(OR=2.061,95%CI=1.055~4.017)和血清IL-33(OR=1.189,95%CI=1.012~2.779)均是SLE患者合并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IL-33参与SLE病理过程,与SLE肝损伤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早发及晚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结局观察
    李亚男, 韦娟冰
    2019, 24(6):  635-637. 
    摘要 ( 205 )   PDF (699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早发及晚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结局。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70例,按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组(<28孕周)68例和晚发型组(≥28孕周)102例。统计两组患者轻、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早发型组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P<0.05),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晚发型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显著低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分娩孕周显著短于晚发型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晚发型组(P<0.05),Apgar评分显著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羊水Ⅱ度以上污染、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P<0.05)。结论 与晚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比,早发型患者围生儿结局更差,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果糖诱导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建立及评价
    贺雯茜, 杨金玉, 徐艳娇, 兰露露, 张程亮, 刘东
    2019, 24(6):  638-642. 
    摘要 ( 409 )   PDF (953KB) ( 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果糖诱导L0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方法,并对该细胞模型脂质合成进行评价。方法 体外培养L02肝细胞,以不同浓度的果糖处理24 h诱导细胞脂肪变性。Cck-8法检测果糖对细胞的活性影响,检测培养液中ALT、AST含量变化以确定果糖对肝细胞的损伤。油红O染色观察胞内脂滴沉积情况,并测定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确定最佳模型浓度;同时利用蛋白印迹检测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蛋白表达,并与游离脂肪酸(FFA)干预相比较。结果 L02肝细胞在0 ~ 32 mmol/L果糖干预下活性无显著改变,细胞无显著损伤。果糖浓度为4 mmol/L时,L02肝细胞内即有大量脂滴形成。且细胞内TG含量显著增加,为正常对照的1.5倍。4 mmol/L果糖能显著上调ChREBP、SREBP-1和ACC1蛋白表达。相对于FFA,果糖对SCD1和ACC1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结论 采用4 mmol/L果糖可成功诱导L02肝细胞脂肪变性,该模型适用于高果糖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合成研究。
    临床与基础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曹俊英, 卢君瑶, 白玉盘, 袁小凌, 包玉洁, 许洁
    2019, 24(6):  643-645. 
    摘要 ( 319 )   PDF (756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NAFLD可以发生在其他类型肝病患者中,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及AIH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NAFLD和它们有相似的生化学和组织学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AIH及AIH重叠PBC患者合并NAFL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我们评估了2006年-201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肝脏穿刺确诊的AIH及AIH重叠PBC的患者。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名受试者(12名男性,55名女性)。NAFLD的总患病率为20.9%。与不伴有NAFLD的AIH及AIH重叠PBC的患者相比,伴有NAFLD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女性所占比例较低。2、年龄更大。3、碱性磷酸酶水平较低。4、两者炎症坏死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差异。5、两者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并NAFLD的AIH及AIH重叠PBC患者与不合并NAFLD的患者存在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至关重要。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脂代谢相关差异蛋白的研究
    熊静平, 范晓棠, 张跃新
    2019, 24(6):  645-648. 
    摘要 ( 150 )   PDF (843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脂代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中心诊治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血清标本22份,肝硬化未合并PVT患者的血清标本23份。采用相对和绝对同位素定量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联合色谱质谱技术筛选两组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脂代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共检测出800个蛋白,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蛋白共有17个,其中7个蛋白在两组间有差异,3个差异表达蛋白(APOA1,FABP1,APOB)在脂肪消化和吸收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 APOA1、FABP1、APOB可能为肝硬化发生PVT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肝癌及肝硬化继发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庞连胜, 赵万春
    2019, 24(6):  649-652. 
    摘要 ( 215 )   PDF (772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肝癌及肝硬化继发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组70例、肝癌组40例)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清尿素、肌酐、CysC及尿β2-MG、尿mAlb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分析。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组与肝癌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CysC、尿β2-MG、尿mAlb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中,Child-Pugh C级者的血清尿素、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A、B级患者(P<0.05),A级与B级者的血清尿素、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的三项联合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 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均能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对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联合进行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检测,对于诊断继发性早期肾功能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
    3.0T场强下的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肝性脑病局部脑代谢改变的评价作用
    马文伟, 侯海燕, 蒋冬, 高俊
    2019, 24(6):  653-655. 
    摘要 ( 162 )   PDF (754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0T场强下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肝性脑病(HE)局部脑代谢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及30例健康志愿者,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8例)和HE组(肝性脑病并发症的慢性肝性脑病患者,24例)。记录3组患者的颅脑MRI表现,并比较3组脑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r、Cho/Cr、Glx/Cr和mI/Cr。结果 肝硬化组与HE组患者的脑实质T2WI上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基底节区的苍白球及邻近区域的T1WI上可见双侧对称性高信影,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以双侧额叶等部位较为常见。HE组与肝硬化组的Cho/Cr、mI/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E组与肝硬化组Cho/Cr、mI/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组Glx/Cr高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P<0.05),但肝硬化组与对照组Glx/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AA/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与HE患者均存在脑代谢异常,证实脑代谢改变早于HE症状,且Glx峰的升高可较准确地预示HE的出现。
    合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
    武丽萍, 李鸿彬, 许晓东
    2019, 24(6):  655-658. 
    摘要 ( 182 )   PDF (768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2 000例,其中有286例合并脂肪肝,作为脂肪肝组,1 714例未合并脂肪肝,作为CHB组。两组均采用抗病毒治疗48周,在疗程满后入院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结果 脂肪肝组、CHB组治疗后血清ALT、TBil、AST低于治疗前,血清Alb高于治疗前,但脂肪肝组血清ALT、TBil、AST仍高于CHB组,血清Alb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治疗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5.94%、79.72%,较CHB组的67.97%、88.9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脂肪肝、ALT≥174 U/L、Alb<30 g/L、TBil≥91 μmol/L、AST≥175 U/L是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B患者合并脂肪肝不利于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会降低抗病毒疗效,且其为无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器官衰竭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
    钟慧筠, 殷思纯
    2019, 24(6):  658-661. 
    摘要 ( 175 )   PDF (770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对短期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HBV相关ACLF器官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HBV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记录研究组3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分别为46.67%、65.56%、58.89%、35.56%、41.11%,高于对照组的24.44%、42.22%、35.56%、11.11%、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是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有53例(58.89%)预后良好,有37例(41.11%)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与年龄、病程、肝功能分级、乙肝肝硬化有关,通过建立危险因素模型,有利于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FHIT基因表达的关系
    赵鹏伟, 黄建钊, 柳严, 张佳伟, 刘延, 刘江伟
    2019, 24(6):  661-664. 
    摘要 ( 148 )   PDF (815KB) ( 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术后3年生存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HIT基因表达对患者3年内生存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性分析明确FHIT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随访3年,在180例患者中,有118例生存,占65.56%,有62例死亡,占34.44%。生存组高分化、肿瘤Ⅰ~Ⅱ期、肿瘤<5 cm、无淋巴结转移占比分别为51.69%、50.85%、65.25%、74.58%,高于死亡组的17.74%、19.35%、27.42%、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灰度值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标准误=0.041,P<0.001,95%CI=0.655~0.817)。Cox回归性分析提示FHIT基因表达、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是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FHIT基因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它是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膈顶部肝癌超声引导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在不同腹水量患者中的差异对比
    张炎, 陶苗苗, 侯庆兵
    2019, 24(6):  664-666. 
    摘要 ( 121 )   PDF (695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膈顶部肝癌超声引导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在不同腹水量患者中的差异进行对比。方法 于2016年4月—2018年6月采用病例抽样法抽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膈顶部肝癌患者189例;按照腹水量将所有受试者分为A组(腹水量<500 mL)56例、B组(腹水量500~1 000 mL)88例和C组(腹水量>1 000 mL)45例;采用GE LOGIQ E9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高频探头5-10MHZ引导。采用LDRF_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多极消融针;对不同腹水量组患者的有效率、瘤内出血率、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89例膈顶部肝癌患者中,A组(腹水量<500 mL)共56例,B组(腹水量500~1 000 mL)共88例,C组(腹水量>1 000 mL)共4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痊愈121例,显效4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100%。随访0.5~1年,复发15例,再次经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愈。术后瘤内出血24例,周围血管神经损伤16例,感染等并发症29例。三组患者的瘤内出血率、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瘤内出血率、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B组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肝癌疗效显著,对于腹水量不超过1 000 mL的患者安全性更高,腹水量超过1 000 mL的患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略高的瘤内出血、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风险,但治疗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肯定。如一次未痊愈,可再次治疗。因此,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膈顶部肝癌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超声引导下激光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差异
    张丹, 李曾, 柏艳红, 易照雄, 陈颖, 刘正敏, 徐洁, 唐凤珍
    2019, 24(6):  666-669. 
    摘要 ( 217 )   PDF (706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56例接受了激光消融治疗和57例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根据其癌灶直径大小和位置进行分组,以是否完全消融作为评价指标,对激光和射频消融的疗效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差异。统计方法选用χ2检验。结果 对于不同大小的小肝癌和非高危位置的小肝癌,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高危位置的小肝癌,激光消融的完全消融率为92.3%,射频消融的完全消融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此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射频消融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激光消融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均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手段,对于不同大小小肝癌的消融都有着同样的疗效,但是对于高危位置的小肝癌以及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上,激光消融则更具有优势。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心脏血流动力参数变化情况
    李亚东, 张红霞, 赵颜斌, 张辉
    2019, 24(6):  669-671. 
    摘要 ( 233 )   PDF (694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心脏血流动力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45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的心率、每搏指数、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左心作功,并比较手术组手术前1 d与术后1个月的心率、每搏指数、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左心作功。结果 手术组术前心率、外周循环阻力为(79.55±6.38)次/min、(1 826.58±625.34)dyn·s·min-1,显著高于对照组(75.94±5.25)次/min、(1 410.33±598.57)dyn·s·min-1,每搏指数、平均动脉压、左心作功分别为(36.28±3.46)mL·min-1·mL-2、(80.14±4.48)mmHg、(5.79±0.41)kg·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1±3.70)mL·min-1·mL-2、(84.00±5.74)mmHg、(6.03±0.48)k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与外周循环阻力降至(76.01±5.11)次/min、(1 556.86±575.65)dyn·s·min-1,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每搏指数、左心作功升高至(38.75±3.59)mL·min-1·mL-2、(5.97±0.43)kg·m,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每搏功增加,心率降低,心脏血流动力参数获得改善。
    胃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量的影响
    王金玲, 叶英
    2019, 24(6):  672-674. 
    摘要 ( 147 )   PDF (696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因肝硬化而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GV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成功止血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近期及远期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3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05);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χ2=5.416、6.136,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VS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结论 临床中给予肝硬化GVS联合EVL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近期及远期发生再出血的风险,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FibroScan测量结果与肝穿刺病理的关系
    秦敏
    2019, 24(6):  674-676. 
    摘要 ( 279 )   PDF (697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FibroScan测量结果与肝穿刺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3例,均进行FibroScan检查并于1周内进行肝穿刺活检。记录肝穿刺活检结果及FibroScan测量的LSM值。以肝穿刺活检结果为基准计算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整体符合率与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FibroScan所测量的LSM值与Knodell评分、活检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93例患者中,经肝穿刺活检证实S0期9例、S1期21例、S2期28例、S3期20例、S4期15例,肝硬化发生率16.13%(15/93)。FibroScan检测结果显示,S0期10例、S1期23例、S2期27例、S3期21例、S4期14例。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整体符合率96.77%(90/93),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100%、特异度93.33%(14/15)。不同纤维化病理分期患者LSM值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与Knodell评分(r=0.861,P=0.000)及活检病理分期(r=0.714,P=0.000)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且是一种价廉、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可重复性高,虽然尚无法完全取代肝组织活检,但在初次活检后随访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胸腺肽α1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李永芳, 李娟, 吴慧慧, 蔡伟, 刘芸野
    2019, 24(6):  677-679. 
    摘要 ( 173 )   PDF (698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HBV-ACLF患者21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124例,观察组86例,动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及转归。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12周各实验室指标及MEL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28 d的死亡率降低(17.7 %/32.6 %,P<0.05)。137例合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临床特征及治疗后1、2、4、12周各实验室指标及MEL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钙素原水平治疗组相比观察组显著下降(2周内)(P<0.05);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显著升高(35.7 %/20.8 %,P<0.05);治疗组28 d的病死率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23.8 %/43.4 %)(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降低HBV-ACLF短期死亡率,提高合并感染患者早期感染控制率及住院期间总的有效率。
    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孙涛, 杜凤梅, 戴立娟
    2019, 24(6):  680-683. 
    摘要 ( 737 )   PDF (708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肝纤维化状态与血糖、血脂和尿酸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 206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肝活组织检查。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载脂蛋白A I(APOA I)和高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在1 20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S0~1期268例(22.2%),S2期416例(34.5%),S3期302例(25.0%),S4期220例(18.2%)。治疗前后,随着纤维化分期进展,ALT、AST、HBV DNA 病毒载量升高(P<0.05)。S0期与S4期患者治疗前ALT、AST、HBV DNA病毒载量分别为(56.9±23.5)U/L、(43.2±31.8)U/L、(5.73±0.86)lg拷贝/mL与(86.5±20.0)U/L、(73.7±25.3)U/L、(7.26±0.81)lg拷贝/mL。治疗后各纤维化分期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均降低,S0期与S4期患者ALT、AST、HBV DNA病毒载量分别为(17.3±6.8)U/L、(29.1±2.1)U/L、(2.36±0.51)lg拷贝/mL与(34.5±6.2)U/L、(35.8±5.3)U/L、(5.31±0.62)lg拷贝/mL,治疗前后,随着纤维化分期进展,TC和HDL-C上升,LDL-C下降(P<0.05)。治疗后S4 APOB (1.2±0.4)g/L高于S0~1(0.7±0.1)g/L、S2(0.8±0.2)g/L和S3(0.9±0.3)g/L。结论 CHB患者肝纤维化情况严重,且与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存在密切关系,糖代谢异常可加重肝细胞受损程度,且促进炎肝脏纤维化进程,而肝纤维化越重TG和HDL和LDL水平越低;肝纤维化与尿酸无明显相关性。
    丹酚酸B抑制肝纤维化-肝癌小鼠进展的信号通路研究
    林雪茹, 王福祥
    2019, 24(6):  683-686. 
    摘要 ( 141 )   PDF (1085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丹酚酸B(Sal B)抑制肝纤维化-肝癌(HCC)小鼠进展的信号通路。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l B组,二乙基亚硝胺灌胃诱导肝纤维化-肝癌模型,于造模当天开始,Sal B组给予每日20 mL/kg Sal B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灌胃至16周末。于肝纤维化期(12周末)、肝癌癌前病变期(16周末)分批处死小鼠,解剖摘取肝脏,观察肝脏形态,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Smad3C、p21、pS-mad3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肝纤维化期,模型组pSmad3C蛋白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p21、pSmad3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l B组pSmad3C、p2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al B组pSmad3L、P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肝癌癌前病变期,模型组pSmad3C、pSmad3L、p21、P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l B组pSmad3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al B组pSmad3L、P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al B组p21蛋白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丹酚酸B可通过增强pSmad3C/p21介导的抑癌信号,减弱pSmad3L/PAI-1介导的促癌信号,阻碍小鼠肝纤维化-肝癌进展。
    小窝蛋白-1在肝癌细胞及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甜, 张烨琼, 吴艺锋
    2019, 24(6):  687-689. 
    摘要 ( 182 )   PDF (693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av-1在肝癌细胞及其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肝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以上标本的Cav-1表达情况,并探讨Cav-1与肿瘤分化程度、周围器官侵犯、血管侵犯等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av-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肝癌间质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间质(P<0.05)。Cav-1在肝癌实质中的表达与肝硬化、周围器官侵犯、血管侵犯、癌栓形成有关(P<0.05)。Cav-1在肝癌间质中的表达与最大径,是否多发,是否有卫星、侵犯周围器官、血管侵犯、癌栓形成有关(P<0.05)。结论 Cav-1在肝癌中的表达上调,在肝癌间质中的表达下降,其表达水平均与肝癌的侵袭性相关,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有效靶标。
    短篇论著
    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病灶大小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
    孙建设, 王汝梅, 高国强
    2019, 24(6):  690-692. 
    摘要 ( 181 )   PDF (700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不同病灶大小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不同病灶大小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超声造影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61例)在RFA术中进行超声造影。两组于术后3个月入院复查,分析短期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ALT、碱性磷酸酶(ALP)、AST水平,评价肝功能损害情况。随访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再次复发率、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大病灶灭活率为64.71%,高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总灭活率为83.33%(75/90),高于对照组的70.24%(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Alb、ALT、AST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血清Alb、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次复发率为11.48%,低于对照组的25.43%(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对13.56%,P>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RFA治疗,能提高大病灶的完全灭活率,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中期复发率。
    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检验重复性与一致性比较
    华燕美
    2019, 24(6):  692-694. 
    摘要 ( 225 )   PDF (763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罗氏与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检验重复性与一致性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原装进口罗氏与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滴度为60、170、1 700、17 000 IU/mL的WHO标准HBV DNA样本各20次,评估两种试剂的可溯源性和可重复性。再检测曾经或正在接受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9组(HBV DNA 载量分别为<50、50~200、~102、~103、~104、~105、~106、~107、~108IU/mL),每组20例,评估两种试剂的一致性。结果 WHO标准HBV DNA样本检测得到罗氏检测试剂ICC值为0.93(F=12.51, P<0.0001),国产检测试剂为0.82(F=8.72, P<0.0001),可得罗氏检测重复性优于国产组。通过两组临床血清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得两者相关系数r=0.849, P<0.0001,相关性良好。两组临床血清检测的Bland-Altman图,可见两种检测试剂结果差值90%的位点位于95%置信区间参考范围内,说明两种检验方法间一致性良好。结论 罗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国产试剂相比,一致性良好,但罗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重复性优于国产试剂,是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载量监控的金标准。
    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学特征
    邬海燕, 嵇笑笑, 陈贺, 潘修成
    2019, 24(6):  695-697. 
    摘要 ( 154 )   PDF (697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以社区获得性、继发性血流感染为主。预后不佳,治疗无效率达23.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91株,64.1%),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50株,35.2%)、肺炎克雷伯杆菌(20株,14.1%);多重耐药菌(MDR)占57.7%。ESBLs阳性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76.2%对39.3%)。革兰阳性菌(51株,35.9%)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株,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1.3%),MRS共16株(10.6%)。所有病原菌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3株(2.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4.23%)。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DR感染问题严重,CRE及MRSA需重视。
    恩替卡韦联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的临床研究
    汪洁, 张秀华, 钟辉, 汪依帆
    2019, 24(6):  697-699. 
    摘要 ( 192 )   PDF (761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标准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0.5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在标准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75 m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治疗2月末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显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和肝功能ALT、AST、TBil指标及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肝损伤发生率低,能提高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妊娠期替比夫定不间断抗病毒干预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
    顾爱玲, 繆玲
    2019, 24(6):  699-701. 
    摘要 ( 110 )   PDF (761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替比夫定不间断抗病毒治疗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乙型肝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两组均从孕28周给药,直至产后4周停药。分别在两组孕妇治疗前、分娩前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HBV-DNA)、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新生儿结局,包括体质量、头围、身长、Apgar评分。分别在出生时及出生后6、12个月检测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 两组分娩前ALT、HBV-DNA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前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体质量、头围、身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6、12个月的HBV-DNA、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患者妊娠期采用替比夫定不间断治疗,不仅能下调孕妇的HBV-DNA载量,上调Alb水平,而且可降低新生儿6、12个月的HBV-DNA、HBsAg阳性率,对新生儿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螺旋CT多期扫描与血清CXCL13、NGAL联合检测在肝癌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尹玉香, 张云, 董秋霞
    2019, 24(6):  702-704. 
    摘要 ( 186 )   PDF (698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与血清CXCL13、NGAL联合检测在肝癌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在两院进行治疗的疑似肝癌疾病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CXCL13、NGAL水平。结果 肝癌组血清NGAL、CXCL13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肝癌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87、0.62、0.95和0.47,从中可以看出该方法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均偏低。血清标志物对肝癌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0.87、0.78、0.96和0.51。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肝癌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0.95、0.88、0.98和0.80。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与血清CXCL13、NGAL联合检测在肝癌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不明原因发热首诊的细菌性肝脓肿89例临床分析
    梁栋, 张燕, 董晓锋, 朱晓红, 王建斌, 刘妲妲, 王全楚
    2019, 24(6):  704-706. 
    摘要 ( 271 )   PDF (699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以不明原因发热首诊的89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8.4岁;合并胆道疾病35例(39.3%),合并糖尿病31例(34.8%)。临床表现以高热69例(77.5%)、寒战58例(65.2%)、乏力51例(57.3%)、右上腹痛28例(31.5%)为主。感染相关指标以CRP敏感性最高,其异常率分别为白细胞(92.1%)、中性细胞比率(95.5%)、CRP(100%)、PCT(86.4%),部分患者存在肝损害。超声为PLA的首选检查,其联合CT基本可确诊97.8%病例,87.6%脓肿为单发,69.7%脓肿的直径<5 cm。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68.4%,以肺炎克雷伯杆菌(46.1%)、大肠埃希菌(36.5%)为主。治疗方面,在合理抗感染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手术等方式,总有效率为91.0%。结论 PLA的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胆道疾病、糖尿病为该病的易感因素。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查用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手术等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许书慧, 郑地明, 钟瑛, 曾少芬
    2019, 24(6):  706-708. 
    摘要 ( 159 )   PDF (701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对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纳入时间在2014年4月~2015年5月,以治疗方案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2年,分析恩替卡韦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期,在HBV DNA转阴率上,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68.49%比48.44%)(P<0.05),在ALT复常率上,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76.71%比53.13%)(P<0.05),在糖尿病控制率上,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72.60%比50.00%)(P<0.05)。在2年的治疗观察期,对照组SCr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在治疗1年及2年时点,SCr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高(P<0.05);研究组在治疗期间的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和治疗前比,差异微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年及2年,研究组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eGFR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治疗1年及2年时点,eGFR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研究组在治疗期间的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和治疗前比,差异微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年及2年,研究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各个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上的差异较小(P>0.05),在总发生率上,组间表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在有效治疗乙肝期间,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荣锋
    2019, 24(6):  709-710. 
    摘要 ( 201 )   PDF (687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应用灰阶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0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进行研究,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前,所有患者均进行灰阶超声(灰阶超声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组),诊断参考标准以病理结果为准,同时联合应用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出灰阶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度、0+灵敏度。结果 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经穿刺活检确诊,肝无纤维化患者17例(32.69%),肝纤维化患者35例(67.31%)。灰阶超声组中,肝纤维化真阳性患者15例(28.85%),肝纤维化假阳性患者2例(3.85%),肝无纤维化真阴性患者15例(28.85%),肝无纤维化假阴性患者20例(38.46%);超声弹性成像组中,肝纤维化真阳性患者32例(61.54%),肝纤维化假阳性患者1例(1.92%),肝无纤维化真阴性患者16例(30.77%),肝无纤维化假阴性患者3例(5.77%);观察组中,肝纤维化真阳性患者33例(63.46%),肝纤维化假阳性患者1例(1.92%),肝无纤维化真阴性患者16例(30.77%),肝无纤维化假阴性患者2例(3.85%)。超声弹性成像组、观察组的准确度92.31%(48/52)、灵敏度90.38%(47/52),准确度94.23%(49/52)、灵敏度94.23%(49/52)和灰阶超声组的准确度57.69%(30/52)、灵敏度42.31%(22/52)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准确度、灵敏度与超声弹性成像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灰阶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相比,后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肝纤维化做出诊断,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术批评与争鸣
    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之我见
    程媛, 叶永安
    2019, 24(6):  711-712. 
    摘要 ( 160 )   PDF (680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中一个问题的商榷
    刘建军, 刘常林, 闫爱英, 王璐, 高成斌
    2019, 24(6):  713-714. 
    摘要 ( 205 )   PDF (674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免疫联合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康帅, 刘莉
    2019, 24(6):  715-717. 
    摘要 ( 167 )   PDF (688KB) ( 4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李宇, 张平, 郑渝梁, 邓昌玉, 苟菊花
    2019, 24(6):  718-719. 
    摘要 ( 147 )   PDF (684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特点及干预研究
    林莲
    2019, 24(6):  720-721. 
    摘要 ( 103 )   PDF (682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史君兰, 赵有丽, 卢苗
    2019, 24(6):  722-723. 
    摘要 ( 141 )   PDF (687KB)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晚期肝癌2次破裂出血救治成功1例
    朱晓红, 张燕, 梁栋, 王全楚
    2019, 24(6):  726-726. 
    摘要 ( 102 )   PDF (661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波刀和TACE联合治疗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HCC并肝内转移1例
    郑英, 翟卫春, 耿闻男, 李斌, 于晓辉, 康生朝
    2019, 24(6):  727-728. 
    摘要 ( 129 )   PDF (824KB)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