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2022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关于药物及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所致肝损伤的实践指导
    赖荣陶, 刘鸿凌, 陈成伟, 于乐成
    2022, 27(8):  835-840. 
    摘要 ( 240 )   PDF (768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6月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关于药物及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所致肝损伤的实践指导(Practice Guidance),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分类(固有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特异质性DILI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DIL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ILI患者肝活检的时机和价值、DILI的因果关系评估、HDS的肝毒性及易感因素和临床结局、特异质性DILI的自然史及治疗和预后、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临床实践中DILI的早期发现、DILI的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64条指导说明(Guidance Statements),这对于临床上识别、治疗和预防DILI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CAM的缺陷显而易见(Danan给Hepatology编辑部的信)
    赖荣陶, 于乐成,
    2022, 27(8):  841-841. 
    摘要 ( 87 )   PDF (627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游离DNA片段组学用于慢性肝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曾伟兰, 李璟, 汪艳
    2022, 27(8):  842-843. 
    摘要 ( 257 )   PDF (654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游离DNA(cfDNA)通常是指由组织细胞释放入外周血的没有被包裹的无细胞DNA。cfDNA作为一种理论上可以反映组织学损伤及其原位机制信息的无创指标,吸引了大量研究团队对其生物学功能特征和应用潜力进行探索。关于cfDNA片段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被称为cfDNA片段组学。cfDNA分子序列特征和片段组学特征在慢性肝病诊疗领域,包括肝肿瘤、肝移植以及炎症性肝损伤等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分析技术流程的细节标准化以及临床队列的设计质量,将有助于加速推进cfDNA应用研究的在慢性肝病诊疗领域的临床转化。
    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俞楼, 陆伦根
    2022, 27(8):  844-846. 
    摘要 ( 196 )   PDF (652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类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和转运障碍的一组疾病。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给临床带来诸多困扰。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新药物的开发,为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疗带来曙光。现将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Alagille综合征、胆汁酸合成障碍、胆道闭锁、囊性纤维化相关肝病等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治策略和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研究及管理对策
    谢扬, 范建高
    2022, 27(8):  847-848. 
    摘要 ( 112 )   PDF (651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与肝硬化肝癌的高发密切相关。除生活方式干预外,NAFLD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突破NAFLD防治的困境需立足于更加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更加完善的患者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关注和配套支持。本文讨论NAFLD的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科研协作,以及政策扶持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酒精性肝炎的治疗进展
    孙悦, 孟方圆, 苑广菲, 高沿航
    2022, 27(8):  849-852. 
    摘要 ( 189 )   PDF (682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目前,酒精性肝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戒酒、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早期肝移植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具有短期(28 d)生存优势,但对LILLE评分高于0.45的患者,6个月生存率显著降低;同时,尽管早期肝移植对激素无应答的患者有生存获益,但只有较小部分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符合早期肝移植的条件。由于药物疗效有限,早期肝移植可及性较低,因此,探索酒精性肝炎治疗新方向及靶点对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miRNA差异表达谱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谢志伟, 陆霭琪, 杨可立, 陈彬彬, 关玉娟, 肖光明, 李剑萍
    2022, 27(8):  853-857. 
    摘要 ( 164 )   PDF (911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差异表达谱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HBV感染患者55例,其中HBV-ACLF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20例,另设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25例,分析3组患者miRNA表达差异情况,及HBV-ACLF患者好转组与未愈组miRNA表达差异情况。结果 75例研究对象中,男59例,女16例,年龄(39.7±9.1)岁;HBV-ACLF组好转 17例,未愈13例。3组性别、年龄、肌酐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与CHB组、HC组比较,具有较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较高ALT、AST水平,且miRNA-144-3P、miRNA-205-5p、miRNA-96-5p、miRNA451a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ACLF好转组与未愈组比较,miRNA-205-5p、miRNA-96-5p均为上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HB患者及健康人群相比,HBV-ACLF患者miRNA表达谱存在差异;miRNA 205-5p及miRNA 96-5p高表达可能预示着HBV-ACLF 患者预后良好。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
    卢嘉惠, 张丛楠, 何鹏园, 欧梦党, 黄明星
    2022, 27(8):  858-862. 
    摘要 ( 876 )   PDF (735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TAF)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共86例,分为初治组22例,经治组 64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初治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未检出率和<20 IU/mL比例(50.0%比0.0%,22.7%比0.0%,P<0.001)高于基线,β2-微球蛋白(β2-MG,中位数1.82 mg/L比2.02 mg/L,P<0.001)及空腹血糖(中位数5.11 mmol/L比5.41 mmol/L,P<0.001)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未检出率高于基线,>20 IU/mL比例低于基线(64.1%比39.1%,12.5%比35.9%,P=0.003),总胆固醇(TC,中位数4.71 mmol/L比4.00 mmol/L,P<0.001)、甘油三酯(TG,中位数2.19 mmol/L比2.00 mmol/L,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中位数1.16 mmol/L比1.00 mmol/L,P<0.001)高于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位数2.61 mmol/L比3.00 mmol/L,P<0.001)及空腹血糖(中位数5.60 mmol/L比6.00 mmol/L,P<0.001)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F无论在初治还是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中,均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且对肾功能影响小,但有使TCH、TG及HDL-C升高和空腹血糖降低的潜在作用。
    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IMP-1和M-CSF水平变化
    张磊, 黄育红, 罗凌, 汪丽萍, 方春华, 冉斌, 李应
    2022, 27(8):  863-867. 
    摘要 ( 163 )   PDF (723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变化。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9年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连续抗病毒治疗2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IMP-1和M-CSF水平变化。统计CHB患者肝硬化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TIMP-1、M-CSF变化对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治疗前1 d相比,治疗6个月后CHB患者血清TIMP-1和M-CSF均降低(P<0.05),ΔTIMP-1、ΔM-CSF分别为(56.6±8.3)μg/L、(62.5±9.2)ng/L。治疗2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24.32%。发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门静脉内径、肝脏弹性值(LSM)、TIMP-1,治疗6个月后TIMP-1、M-CSF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ΔTIMP-1、ΔM-CSF则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ΔTIMP-1及ΔM-CSF均为影响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2、3.040、3.330,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ΔTIMP-1、ΔM-CSF预测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0.9 μg/L、61.4 ng/L,灵敏度分别为80.6%、72.2%;特异度分别为75.9%、80.4%,AUC分别为0.848、0.809。结论 血清TIMP-1、M-CSF水平变化预测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CHB患者是否发生肝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谢巧华, 王巍, 唐龙, 陈佳霖, 苏妙芳, 蔡奇志
    2022, 27(8):  868-870. 
    摘要 ( 174 )   PDF (673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预后。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德市医院诊治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AKI组、非AKI组分别为55例、121例。非AKI组、AKI组年龄(47.2±8.2)岁、(49.8±9.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3,P<0.05)。非AKI组、AKI组食管静脉曲张78例(64.4%)、47例(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6,P<0.05)。非AKI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NR、TBil、Scr、BUN、血清钠、血清钾分别为(68.5±8.6)%、(1.3±0.2)、(39.2±12.8)μmol/L、(68.9±21.8)μmol/L、(9.3±2.1)mmol/L、(138.4±8.0)mmol/L及(4.0±0.8)mmol/L,AKI组分别为(78.4±9.6)%、(1.5±0.2)、(70.5±19.2)μmol/L、(170.7±66.8)μmol/L、(13.7±2.5)mmol/L、(129.0±7.6)mmol/L及(4.7±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AKI组、AKI组MELD评分(15.5±3.6)分、(24.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KI组、AKI组感染39例(32.2%)、31例(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非AKI组、AKI组患者28 d生存率为87.6%(106/121)、65.4%(3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生存率为75.2%(91/121)、43.6%(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KI患者临床预后较差,随着AKI分期增加,血生化指标异常更为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986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佟印妮, 郑吉敏, 韩丹, 江萍, 王存凯, 王玉珍, 白云
    2022, 27(8):  871-873. 
    摘要 ( 246 )   PDF (762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近5年首次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布情况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硬化的不同肝功能状态、有无腹水、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差别。结果 986例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患者431例、酒精性肝病146例、隐源性肝病124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B级、A级分别为2.71、1.36、0.4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组血浆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2.16 mg/L,无腹水组为0.49 mg/L(P<0.05);腹水SBP组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4.52 mg/L,腹水非SBP组1.98 mg/L(P<0.05)。结论 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仍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D-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若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应警惕腹水及SBP的发生。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王利慧, 王荣希, 赵泽源, 郭振凯
    2022, 27(8):  874-876. 
    摘要 ( 159 )   PDF (672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HBV-DLC患者242例,伴有PVT 28例(PVT组)、不伴PVT 214例(非PVT组)。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PVT组年龄55(46,63)岁,非PVT组年龄51(43,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4,P<0.05)。PVT组男性15例(53.6%),非PVT组男性162例(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2,P<0.05)。PVT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4例(50.0%),非PVT组38例(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8,P<0.05)。PVT组糖尿病6例(21.4%),非PVT组糖尿病22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8,P<0.05);PVT组总胆红素、INR、D-二聚体、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分别为27.8(18.0,53.5)μmol/L、1.4(1.3,1.6)、2.1(1.0,4.9)、12(9,15)分、8(7,10)分,非PVT组分别为95.4(32.5,280.8)μmol/L、1.6(1.3,2.0)、1.2(0.5,2.9)、17(12,24)分、10(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635,-6.006、10.581、-9.130、-6.384,均P<0.05)。PVT组脾切除术6例(21.4%),非PVT组糖尿病8例(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6,P<0.05);PVT组内镜硬化治疗6例(21.4%),非PVT组糖尿病10例(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9,P<0.05)。而两组患者腹水、WBC、饮酒史、PLT、肌酐及TI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是影响HBV-DLC患者P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与HBV-DLC患者PVT发生有关,临床实践中需加以重视。
    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张鑫, 朱桂娟, 叶晓航, 张荣荣, 张睿, 朱礼尧, 姚梦础
    2022, 27(8):  877-880. 
    摘要 ( 171 )   PDF (740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61例。穿刺前1周内检测Fibroscan (LSM值)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计数,并计算 GGT/PLT比值(GPR)指数。分析GPR、LSM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CHB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HB患者F0-F4期LSM值分别为(5.06±1.48)、(5.65±1.48)、(6.29±1.14)、(8.65±2.75)、(14.03±4.2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27,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 r=0.730,P<0.01)。F0-F4期GPR值分别为0.32±0.22、0.46±0.40、0.57±0.50、0.80±0.72、1.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 ( r=0.384,P<0.05)。当以F≥2为分割点进行分组,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11、0.862; F≥3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722、0.911;F=4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11、0.926。结论 LSM+GPR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均高于单独的LSM 、GPR值,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效能。
    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分离株菌种及药敏分析
    姚朝光, 蓝婧, 黄理, 陈丽芬, 覃冬林, 黄洁婕, 黄佳
    2022, 27(8):  881-883. 
    摘要 ( 150 )   PDF (697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分离株菌种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痰液标本,分析分离株菌种分布情况,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病原菌中60.40%为革兰阴性菌,38.26%为革兰阳性菌,1.34%为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患者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主要分离菌株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70%,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7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敏感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菌株有一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30%)及碳青霉烯酶阳性率(<30%)。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分离株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主要分离菌株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菌株存在ESBL阳性。
    肝癌
    肝脏血管肉瘤CT及MRI影像表现
    荣雪飞, 刘树红, 董景辉, 任洪伟
    2022, 27(8):  884-886. 
    摘要 ( 400 )   PDF (1003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肉瘤(HA)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血管肉瘤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结果 4例均为多发病灶,4例行MRI和CT检查,2例仅行CT检查,1例病灶见瘢痕及肝动脉穿行,4例患者病灶内均有出血,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混杂或稍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患者动脉期病灶边缘或病灶内斑片状强化,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强化范围增大,即向心性或离心性强化。结论 HA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多发病灶ADC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向心型及离心性强化提示肝脏血管肉瘤。
    CK19、Ki67、CK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周锦宏, 崇杨
    2022, 27(8):  887-890. 
    摘要 ( 1525 )   PDF (677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角蛋白7(CK7)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65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K19、Ki67、CK7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癌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观察CK19、Ki67、CK7不同表达HCC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26/65)、73.85%(48/65)、70.77%(46/6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1.54%(1/65)、23.08%(15/65)、1.54%(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16、33.639、67.483,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有被膜浸润患者的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较高(P<0.05),CK19、Ki67、CK7阳性HCC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4.52%(9/26)、58.33%(28/48)、58.70%(27/46),低于CK19、Ki67、CK7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87.18%(34/39)、88.24%(15/17)、84.21%(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0、4.767、3.910,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中CK19、Ki67、CK7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浸润密切相关。
    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璐, 孙小虎, 白静慧
    2022, 27(8):  891-894. 
    摘要 ( 454 )   PDF (707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48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D-1抑制剂选用帕博丽珠单抗。随访入组患者,使用mRECIST标准评价肝内病灶疗效,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肝外转移灶疗效。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48例肝癌患者中,2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15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12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3.75%,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 (mPFS) 为7.39个月 (95%CI: 5.88~8.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 (31.25%)、 疲乏 (31.25%) 和高血压 (27.08%)。结论 以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相对可控,此治疗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多层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LAVA增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谢慧, 王亮亮, 江凯, 袁潇
    2022, 27(8):  895-897. 
    摘要 ( 190 )   PDF (754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增强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以病理学检测为诊断金标准,另选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肝脏良性结节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I扫描在小肝癌病灶中的检出率。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I扫描在肝脏良性病变中的检出率。ROC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I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中共检出80个病灶,多层螺旋CT和MRI扫描分别检出65个和74个病灶,MRI扫描病灶检出率高于CT(χ2=4.440,P=0.035)。10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中肝囊肿63例、肝血管瘤27例、肝脏炎性包块10例。多层螺旋CT扫描检出83例,MRI扫描检出91例,两组肝脏良性病变检出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829,P=0.093)。CT增强扫描动脉期阳性检出率高于CT平扫(P<0.05)。MRI增强扫描动脉期阳性检出率高于T2WI和T1WI(均P<0.05)。MRI较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更高(P<0.05)。结论 相对于多层螺旋CT扫描,LAVA序列应用在高场强MRI扫描中可更为准确地诊断小肝癌。
    其他肝病
    319例肝病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管路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海霞, 段忠辉, 赖曼, 徐曼曼, 孟庆华, 陈煜
    2022, 27(8):  898-902. 
    摘要 ( 171 )   PDF (903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不同抗凝方式对肝功能不全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管路寿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近12年进行CRRT治疗的319例肝病患者资料,对比全身肝素、枸橼酸钠局部抗凝与无抗凝对管路寿命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影响管路寿命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抗凝的管路寿命为10(6,21)h,肝素抗凝为13(9,23)h(P=0.203),枸橼酸钠局部抗凝为21(11,56)h,较肝素显著延长(P=0.000)。肝素抗凝组的出血发生率为30.8%,显著高于未抗凝组的11.4%和枸橼酸钠抗凝组的4.2%(P=0.000)。枸橼酸钠局部抗凝组总钙/离子钙 >2.5发生率为 25.8%,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分别为16.8%和12.1%,均高于其他2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HR=1.49 ,95%CI:1.16~1.90)和非枸橼酸局部抗凝(HR=0.51,95%CI:0.43~0.62)是肝病患者管路寿命<48 h的危险因素(P<0.005)。结论 肝病患者CRRT的管路寿命较短,肝素不能带来临床益处,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延长管路寿命,但枸橼酸蓄积的发生率增加,肝衰竭和非枸橼酸局部抗凝与管路寿命<48 h相关。
    EB病毒感染患者肝脏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杨娴, 张静怡, 杨文霞, 唐映梅
    2022, 27(8):  903-907. 
    摘要 ( 366 )   PDF (856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EB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及肝脏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时行肝穿刺活检、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RNA,EBER)表达情况及EBV DNA血清学检测的患者。根据EBV DNA结果将患者分为EBV感染组15例及未感染组41例。分析EBV感染患者就诊原因、出院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EBER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感染组患者以不同症状或仅有肝酶学异常就诊,出院时除EBV感染外,有9例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其中有3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所有行EBER检查的患者中,仅感染组1例患者EBER阳性,其余均为阴性,EBER阳性患者并无EBV肝炎肝窦内淋巴细胞呈串珠样排列等相关特征;E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较,年龄(P=0.012)、球蛋白(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患者合并肝损伤时,需考虑EBV感染可能。EBV肝炎病理学特征并无特征表现,当EBV感染患者存在发热、肝脾肿大时,EBER是诊断EBV肝炎的重要辅助手段。
    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特征及突变基因分析
    徐静, 董源, 王寿明, 郝坤艳, 于乐成
    2022, 27(8):  908-911. 
    摘要 ( 676 )   PDF (1043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的遗传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1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者的病史资料、肝脏生化、影像学结果、肝脏病理资料及本人与父母的UGT1A1的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者的胆红素升高通常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为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ALT、AST均正常,病理未见肝细胞炎症坏死,患者为UGT1A1的基因检测示第5外显子c.1456T>G(p.Tyr486Asp)的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该突变的杂合子。苯巴比妥诱导治疗有效。结论 c.1456T>G(p.Tyr486Asp)的基因突变为本例患者及其家系的致病基因,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脏无炎症损伤,苯巴比妥诱导有效。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及血脂分布特点分析
    王川, 陈佩贤, 苏树英, 陈焕伟
    2022, 27(8):  912-914. 
    摘要 ( 149 )   PDF (714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梗阻性黄疸(OJ)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OJ血脂异常患者与单纯OJ患者的血脂分布差异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OJ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112例(男性65例, 女性47例)OJ患者,年龄为62(41, 72)岁。根据血脂水平分为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OJ诊断符合要求;血脂异常诊断符合总胆固醇(TC)≥ 5.18 mmol/L、甘油三酯(TG)≥ 3.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 1.04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 3.37 mmol/L中至少一项。比较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OJ血脂异常患者脂类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12例OJ患者中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分别为39例和73例,OJ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65.2%。OJ的病因包括胆道结石97例(86.6%)、胰腺癌6例(5.3%)、胆道手术所致胆道狭窄5例(4.5%)、先天性胆道狭窄2例(1.8%)及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1.8%)。OJ血脂异常患者中,34例(46.6%)表现为TG升高、47例(64.4%)为TC升高、42例(57.5%)为LDL升高及21例(28.8%)为HDL降低。比较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单纯OJ组Alb、ALT、AST、ALP、GGT及TBil分别为40.2(36.7, 44.7)g/L、60(33, 108)U/L、56(34, 103)U/L、212(120, 352)U/L、214(78, 420)U/L及37.2(17.8, 78.5)μmol/L,与OJ血脂异常组 [33.2(29.6,36.9)g/L、92(57,202)U/L、104(61,180)U/L、394(265,678)U/L、355(167,730)U/L及218.0(141.7,301.6)μ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84, 3.204, 3.412, 2.824, 2.908及7.538, 均P<0.05)。单纯OJ组TG、TC、LDL及HDL分别为1.2(0.9, 1.6)mmol/L、4.2(3.6, 5.2)mmol/L、1.3(0.7, 2.4)mmol/L及1.0(0.8, 1.4)mmol/L,与OJ血脂异常组 [2.2(1.5, 2.9)mmol/L、5.0(3.9,7.3)mmol/L、2.4(1.8,3.1)mmol/L及0.2(0.1,0.3)m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29, 2.054, 2.224及-5.418, 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J血脂异常患者Alb、ALT、ALP及GGT水平与脂类指标相关性较好(r>0.3)。结论 OJ伴血脂异常患者以TC血症最为常见,Alb、ALT、ALP及GG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与脂类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血清sFlt-1和PlGF联合检测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文婷, 徐晓英, 卢蓉
    2022, 27(8):  915-919. 
    摘要 ( 170 )   PDF (698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联合检测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AFLP患者35例列入观察组,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根据治愈时间分为易治愈组和难治愈组。选择同期健康孕产妇35例,列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Flt-1、PlGF、PBG、Alb、TBil、PT和Cr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治愈时间亚组的血清sFlt-1和PlGF水平;比较血清sFlt-1和PlGF水平与PBG、Alb、TBil、PT和Cr水平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sFlt-1和PlGF水平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sFlt-1水平为(3 829.57 ± 506.41) pg/mL,高于对照组的(516.48 ± 87.25)pg/mL,PlGF水平为(152.64 ± 35.17) pg/mL,低于对照组的(375.62 ± 74.3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58, 16.492, P<0.05)。观察组的TBil、Cr和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BG和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症和难治愈亚组的血清sFlt-1水平[(5 024.86 ± 638.57 )pg/mL, 4 659.27 ± 471.83 pg/mL]分别高于轻症亚组[(2 908.59 ± 304.80)pg/mL, (3 260.85 ± 369.4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5, 19.473, P<0.05);PlGF水平[(98.38 ± 27.35)pg/mL, (107.34 ± 29.68) pg/mL]分别低于轻症和易治愈亚组[(187.45 ± 48.61) pg/mL, (172.56 ± 45.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76, 14.725, P<0.05)。Pearson分析显示,AFLP患者的血清sFlt-1水平与PBG和Alb水平呈负相关,与TBil、Cr和PT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PlGF水平与PBG和Alb水平呈正相关,与TBil、Cr和PT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sFlt-1和PlGF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AFL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0.903和0.976,联合检测的效能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sFlt-1和PlGF水平对AFL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效能更佳。
    MicroRNA-219在脂毒性环境下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徐梓馨, 廖红雨, 李慧一, 徐铭益
    2022, 27(8):  920-924. 
    摘要 ( 115 )   PDF (1130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在脂毒性环境下microRNA-219(miR-219)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低脂饲料(low fatty diet,LFD)与高脂饲料(high fatty diet,HFD)喂养小鼠,构建对照组及脂肪肝小鼠模型,HE、油红染色观察小鼠造模情况。使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从C57BL/6J小鼠提取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PHC),200 μmo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24 h以模拟脂毒性环境,检测AST和ALT水平判断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Q-PCR检测脂肪肝小鼠肝组织与PHC中miR-219表达水平,过表达miR-219后脂质代谢因子[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增殖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表达;油红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相比对照组,在高脂小鼠和PA处理的PHC中miR-21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HFD组为0.455±0.028,LFD组为1.000±0.125(P<0.05);PA处理组为0.676±0.064,对照组为1.000±0.190(P<0.05)。在PA刺激的PHC中,相比对照组,过表达miR-219组PHC中脂质代谢因子SCD1、FAS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SCD1(mi-miR219+PA:0.539±0.048, miR-NC+PA:1.000±0.033,P<0.01),FAS(mi-miR219+PA:0.722±0.036, miR-NC+PA:1.000±0.051,P<0.05)],油红染色也提示脂质沉积明显减轻;过表达miR-219后,PHC增殖因子(PCNA、Cyclin D1)的表达明显上升[PCNA (mi-miR219+PA:1.652±0.185,miR-NC+PA:1.000±0.203,P<0.05)和CyclinD1 (mi-miR219+PA:1.791±0.154, miR-NC+PA:1.000±0.135, P<0.05)],EDU检测也提示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另外,促凋亡因子Casepase3的表达下降(mi-miR219+PA:0.574±0.054,miR-NC+PA:1.000±0.35,P<0.05),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上升(mi-miR291:1.535±0.109,miR-NC:1.000±0.208, P<0.05)。结论 在脂毒性环境下,miR-219可明显缓解肝细胞脂质沉积,提高肝细胞活性,促进增殖而抑制细胞凋亡,缓解NAFLD。
    短篇论著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周冰清, 黎防, 蒋蓓莉
    2022, 27(8):  925-927. 
    摘要 ( 144 )   PDF (664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HB伴T2DM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组和A组,每组46例。B组采用拉米夫定和诺和灵30R治疗,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A组血清ALT(44.73±6.99)U/L、AST(42.90±6.67)U/L、TBil(13.05±2.08)μmol/L水平与B组[ALT(51.34 ± 9.17)U/L,AST(49.22 ± 8.54)U/L,TBil(16.17 ± 2.60)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A组血清FBG(5.57±0.88)mmol/L、HbA1c(6.49±0.92)%、TG(5.38±0.57)mmol/L水平与B组[FBG(6.28 ± 1.06)mmol/L,HbA1c(7.24 ± 1.35)%,TG(5.92 ± 0.88)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2组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A组(91.30%)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76.09%)(P<0.05);6个月后A组患者PCⅢ(137.43±29.60)mg/mL、HA(237.16±27.94)mg/mL、LN(245.11±29.89)mg/mL水平与B组[PCⅢ(166.03 ± 25.48)mg/mL、HA(254.24 ± 31.29)mg/mL、LN(273.83 ± 33.47)m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伴T2DM患者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能够促进肝功能恢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改善肝纤维,安全可靠。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高璇, 张翠丽, 曾涛
    2022, 27(8):  928-931. 
    摘要 ( 285 )   PDF (666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展性肝病。目前认为是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环境因素在AIH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AIH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标准药物治疗、替代治疗和肝脏移植,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AI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简要综述,为AIH新靶点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的临床研究现状
    周培, 张艳芳
    2022, 27(8):  932-934. 
    摘要 ( 222 )   PDF (664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LLV)是近年的热点问题,很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仍会出现LLV,最终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而目前国内外没有循证医学的诊治方案,也缺乏指南和专家共识给予临床指导,故本文就目前LLV在临床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关研究进展
    毛玉锋, 乔菲, 薛勤, 李元元, 王福生
    2022, 27(8):  935-939. 
    摘要 ( 164 )   PDF (700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较高的传播率和人群普遍易感性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目前,各国都提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产生群体免疫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现存超3亿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病人群相比于健康人群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而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重症化率。然而,关于这一特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数据有限,本文将围绕慢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这一特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病例报道
    首乌藤致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
    王芳, 谢青, 赖荣陶
    2022, 27(8):  940-940. 
    摘要 ( 318 )   PDF (640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丙型肝炎伴ANA、LC-1阳性的自身免疫现象1例并文献复习
    杨永生, 邵晨, 张雷
    2022, 27(8):  941-942. 
    摘要 ( 220 )   PDF (693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分析
    郑玲玲, 刘南南, 马珺珺, 孟银梅, 叶小欣, 张杰灵, 李卫
    2022, 27(8):  943-945. 
    摘要 ( 102 )   PDF (981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