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RNA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曾婉嘉, 吴昱, 陈香梅, 鲁凤民
    2022, 27(12):  1249-1252. 
    摘要 ( 294 )   PDF (735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针对肝病有了很多新的治疗策略,包括基于mRNA递送和RNAi技术的RNA疗法及靶向DNA的基因编辑技术等。其中,将mRNA分子递送至靶细胞中可以有效恢复缺失或无功能活性的蛋白表达,而小干扰RNA及反义寡核苷酸等则可靶向沉默致病基因或病毒基因组。以CRISPR/Cas9系统为主的多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基因的插入、校正及敲除等,是非常有效的治疗工具。本文总结了mRNA及RNAi疗法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并讨论不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问题。
    固有淋巴样细胞抗肿瘤免疫新进展
    王妍雯, 强思远, 付阳荷, 何嘉音, 杨乐晨, 齐洁, 戴雪瑜, 李斌
    2022, 27(12):  1252-1257. 
    摘要 ( 215 )   PDF (1080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即IL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缺乏抗原特异性受体的非T、B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群体。ILCs根据不同细胞标记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群,各类亚群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介导适应性免疫。ILCs的可塑性及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控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双向作用。了解ILCs的多样性、异质性及其独特功能路径,有助于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应懿, 陈挥昂, 谢青, 赖荣陶
    2022, 27(12):  1258-1263. 
    摘要 ( 281 )   PDF (705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机制不清,病理生理学特点不明,其诊断仍基于排除其他肝损伤原因。目前临床仍然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传统肝脏生物标志物作为肝损伤的临床指标, 仍缺乏特异性的DILI生物标志物。本文将传统的临床肝损伤指标,潜在的基于蛋白组学、转录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DILI新型生物标志物做一阐述。
    肝窦内皮细胞介导的细胞串扰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罗昕, 蔡晓波, 陆伦根
    2022, 27(12):  1263-1265. 
    摘要 ( 192 )   PDF (642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串扰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的终末阶段,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窦内皮细胞是肝脏中数量最多的非实质细胞,通过与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祖细胞等多种肝脏细胞的细胞串扰参与肝纤维化的进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窦内皮细胞介导的细胞串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门静脉成纤维细胞有望成为可再生肌成纤维细胞的新来源
    马鸿倩, 鄢和新
    2022, 27(12):  1265-1267. 
    摘要 ( 248 )   PDF (640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细胞在组织稳态和伤口愈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肝脏中,间充质细胞包括位于肝窦的肝星状细胞(HSCs)、位于门静脉和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有共同的基因表达谱,通过产生基质成为纤维化疾病的效应细胞。HSCs因具有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能力而受到广泛研究,被确定为肝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他肝脏间充质细胞,特别是门静脉间充质细胞也能产生肌成纤维细胞。然而关于门静脉间充质细胞的特性、组成、功能,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纤维化,目前所知甚少,一个主要的限制是缺乏能够分离或在体内示踪门静脉间充质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结合门静脉间充质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门静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作一阐述,介绍一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征(PMSCs)并可以生成肌成纤维细胞的门静脉成纤维细胞亚群,为后续研究这群细胞在小鼠和人类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汤汝佳, 周霞, 姚红宇, 胡彦明, 王欢, 王开利, 邢汉前, 赵军, 刘鸿凌
    2022, 27(12):  1268-1270. 
    摘要 ( 262 )   PDF (684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305例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保肝、利尿等基础上,进行腹水回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腹胀、纳差、体质量、腹围等),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腹水常规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经腹水回输治疗后,274例(89.8%)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表现为体质量下降,腹围减小,腹胀及呼吸困难减轻,食欲改善。31例(10.2%)患者无明显效果或病情有进展。治疗中10例(3%)出现低血压,4 例(1.3%)出现肌肉痉挛,2例(0.6%)出现腹部隐痛,术后均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上升(28.4 g/L比29.6 g/L,P<0.01),血小板计数有所下降(93.34×109/L比90.39×109/L,P=0.006),治疗前后血钠、INR、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常规保肝、利尿等基础上,联合腹水回输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岩, 景德怀, 许珍, 艾宽宽
    2022, 27(12):  1271-1276. 
    摘要 ( 202 )   PDF (690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8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放问卷对患者的营养风险、家庭关怀度、饮食行为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110例有营养风险,76例无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59.14%。有营养风险组的饮食行为得分、家庭关怀度得分为(30.99±7.17)分和(6.48±2.01)分,无营养风险组分别为(45.85±6.87)分和(7.90±1.67)分,有营养风险组的饮食行为得分、家庭关怀度得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在家庭月收入、职业、BM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营养风险组相比,有营养风险组中60~75岁和>75岁占比更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更低、非婚/离异占比更高,Child-Pugh B级和C级者占比更高、有门静脉高压、胸腔/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占比更高,家庭关怀度<7分及饮食行为<35分占比均更低(P<0.05)。年龄>75岁、Child-Pugh C级,非婚/离异、有门静脉高压、有胸腔/腹腔积液、有低蛋白血症、家庭关怀度<7分、饮食行为<35分均是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OR=1.669,1.417,2.305,1.338,1.296,1.605,1.315,1.617, P<0.05),学历大专及以上为保护性因素(OR=0.854, P<0.05)。结论 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饮食行为、家庭关怀度等是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对高营养风险患者做好营养风险筛查与健康宣教,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高频超声声像图定量参数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刘建湘, 李轶辉, 赵紫艳
    2022, 27(12):  1277-1279. 
    摘要 ( 165 )   PDF (978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声像图定量参数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5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05名。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定位肝实质区域图像中的缺陷后通过缺陷图单位面积局部最大值χ(D)、缺陷图均值Mean(D)及缺陷图熵ε(D)评估肝硬化病变程度。比较两组χ(D)、Mean(D)及ε(D)。比较Child-Pugh A、B、C级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定量参数。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χ(D)、Mean(D)及ε(D)分别为(5.4±2.5)、(4.4±2.3)及(4.5±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2.1)、(2.0±1.3)及(1.5±0.9),(P<0.05)。Child-Pugh A级(D)、Mean(D)及ε(D)分别为(4.7±1.9)、(3.9±1.7)及(3.3±1.5),B级分别为(5.1±2.5)、(4.3±1.9)及(3.7±2.0),C级分别为(4.5±1.8)、(3.7±1.8)及(3.2±1.5);A级与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级与B、C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的纹理参数χ(D)、Mean(D)及ε(D)明显增高,且可对Child-Pugh A、B级的患者进行评估,但对于Child-Pugh C级需结合其他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
    肝癌
    原发性肝癌发生KRAS基因突变患者的超声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黄诗雯, 曾美惠
    2022, 27(12):  1280-1283. 
    摘要 ( 223 )   PDF (728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KRAS基因突变患者的超声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组(n=63)和肝癌无转移对照组(n=105)。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KRAS基因突变采用KRAS/N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癌和癌旁组织中KRA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发生KRAS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特征及其KRAS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68例肝癌患者中共检出36例患者KRAS基因突变,均为伴肝外转移组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57.14%(36/63),无肝外转移组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64,P<0.05)。KRAS高表达组与KRAS低表达组对比,除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KRAS蛋白在肿瘤结节数≥2个、肿瘤包膜(-)、血流分级Ⅲ级及血管侵袭情况(+)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肿瘤结节个数1个、肿瘤包膜(+)、血管侵袭情况(-)及血流分级Ⅰ、Ⅱ级的患者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3.955、10.823、4.730,均P<0.05)。KRAS蛋白高表达组RI明显高于KRAS蛋白低表达组,肿瘤结节数≥2个的患者RI较肿瘤结节数为1个的患者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5、21.897,P<0.05)。log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RA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结节个数、肿瘤包膜、血流分级、血管侵袭情况及RI等超声参数均显著相关。KRAS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肿瘤的包膜形成减少,肿瘤结节个数越多,血管侵袭情况越严重,血流分级和RI值越高。结论 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存在明显的KRAS基因突变,且KRAS基因突变与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检测肝癌组织中的KRAS基因表达水平并结合彩超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原发性肝脏肉瘤3例超声造影特征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臧加伟, 李丽, 陈晓, 谭碧星
    2022, 27(12):  1284-1287. 
    摘要 ( 161 )   PDF (1015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肉瘤(PLS)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PLS患者的临床体征、超声表现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超声造影(CEUS)及病理学诊断经验。结果 3例PLS二维超声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回声团,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中心可伴囊性变、坏死或出血。3例PLS病灶的CEUS动脉期均表现为边界清晰,有包膜,其中2例呈不均匀稍高或高增强,内部呈“火焰”征,1例周边呈高增强;中心伴大部囊变坏死或出血,呈无增强。病灶门脉期开始缓慢廓清,呈低增强,整体廓清较肝转移瘤(LM)速度慢、程度低,始终未呈“黑洞”征。结论 原发性肝脏肉瘤多为单发、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其CEUS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而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LC7A1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詹有芳, 张珏, 王鹏
    2022, 27(12):  1288-1291. 
    摘要 ( 268 )   PDF (784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SLC7A1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120例HCC患者(HCC组),另选取肝硬化患者78例(LC组)。120例HCC患者中早期HCC患者60例,晚期HCC患者6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Bil、ALT、PT、Alb、AFP及SLC7A11水平,观察HCC患者TBil、ALT、PT、Alb、AFP及SLC7A11水平,以及AFP、SLC7A11及AFP联合SLC7A11的ROC曲线的诊断评价。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诊断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早期HCC患者血清TBil、PT水平明显低于晚期HCC组(t值分别为-5.015,-6.068,P均<0.01),Alb则高于晚期HCC组(t值为3.503,P<0.01),早期HCC患者血清 SLC7A11低于晚期HCC组[(55.71±18.98) ng/mL vs (65.31±22.31) ng/mL, t=-2.538, P<0.05]; 早期HCC患者血清TBil、PT明显低于LC组(t分别为2.999, 4.687, P均<0.01),SLC7A11、AFP、Alb则明显高于LC组[SLC7A11: (55.71±18.98) ng/mL vs (37.38±19.98) ng/mL, t=-5.462, P<0.01; AFP (673.58±587.90) vs (147.87±95.05), t=-7.775, P<0.01; Alb: (35.71±3.83) ng/mL vs (32.10±5.52) ng/ mL, t=-4.333, P<0.01];单独SLC7A11与AFP诊断HCC无明显差异(AUC分别为0.792, 0.801),但联合检测(AUC为0.869)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单独 SLC7A11与AFP诊断早期HCC无明显差异(AUC分别为0.752, 0.765),但联合检测(AUC为0.802)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SLC7A11在诊断早期HCC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和AFP联合检测时。
    对比DEB-TACE与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何海涛, 刘尚大, 韦广旭, 许康祥, 周鹏程
    2022, 27(12):  1292-1295. 
    摘要 ( 380 )   PDF (705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载药微球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传统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C患者35例,其中17例接受DEB-TACE治疗,18例接受cTACE治疗。术后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进行评估,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对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呕吐及发热的程度则根据CTCAE 4.0版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患者的肝功能。结果 DEB-TACE组患者的整体肿瘤客观反应率(ORR)高于cTACE组(58.8%比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EB-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9, 24)个月,cTACE组为12(8, 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7)。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但DEB-TACE组患者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高于cTACE组(94.1% 比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以腹痛为著(94.1%比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TACE治疗无远处转移的不可切除的ICC安全有效,短期疗效优于cTACE。
    人肝癌细胞MHCC-97L组蛋白乙酰化位点修饰水平变化的研究
    张建栋, 李梁和, 程海玉, 姜洞彬, 杨勤, 詹玮
    2022, 27(12):  1296-1299. 
    摘要 ( 170 )   PDF (808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人低转移性肝癌细胞株MHCC-97L组蛋白乙酰化位点修饰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肝癌的早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测人正常肝细胞株LO2及人低转移性肝癌细胞株MHCC-97L的增殖与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LO2及MHCC-97L细胞的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结果 RTCA结果显示,培育48 h后人低转移性肝癌细胞株MHCC-97L增殖速度明显大于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株的凋亡情况差异不大;MHCC-97L细胞株组蛋白H3K14、H3K18、H3K27水平较LO2细胞株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转移性肝癌细胞株MHCC-97L增殖速率显著高于正常的细胞株LO2,而自然凋亡率与正常细胞无差异,其组蛋白H3K14、H3K18及H3K27位点乙酰化修饰水平降低,这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和提高肝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或许对临床肝癌诊疗和药物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病毒性肝炎
    核苷类药物初治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替诺福韦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陈彤彤, 范蕊芳, 杨雅萱, 张烨琼, 许文雄, 彭亮, 李杨湄
    2022, 27(12):  1300-1304. 
    摘要 ( 162 )   PDF (737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alogues, NA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换用替诺福韦(Tenofovir, TD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经筛选后纳入108例患者,分为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治疗后继续ETV治疗组(ETV to ETV组)(32例)、ETV治疗后换用TDF组(ETV to TDF组)(30例)和非ETV的NAs治疗后换用TDF组(Non-ETV to TDF组)(46例)。观察各组在基线前后各个随访点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HBV DNA定量等病毒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ETV to TDF组与ETV to ETV组相比,第24周HBV DNA定量对数为2.0(2.0~2.0)IU/mL vs. 2.0(2.0~2.5)IU/mL(P=0.034);第24周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为83.3% vs. 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 P=0.021),ETV to TDF组明显优于ETV to ETV组;两组之间的总体的HBV DNA不可检测耗时分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 P=0.124),但HBV DNA不可检测耗时平均值两组分别为(24.8±3.57)和(36.4±5.35)周。ETV to TDF组与Non-ETV to TDF组相比,24和48周的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分别为83.3% vs.82.8%(P=0.935)和90% vs.93.5%(P=0.6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换药前ETV疗程在48~96周内在换用TDF后HBV DNA转阴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等。结论 换用TDF治疗其他核苷类药物初治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患者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换用TDF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继续ETV治疗更快促进ETV应答不佳患者的HBV DNA阴转。ETV疗程在48至96周内可能并不会影响后续换用TDF疗效。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再激活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影响因素及疗效评价
    邵松泽, 朱勇, 林丽
    2022, 27(12):  1305-1308. 
    摘要 ( 172 )   PDF (670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影响慢性乙型肝炎(CHB)再激活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因素以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再激活ACLF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45.1±6.0)岁。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此为基础上单独或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指标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结局ACLF患者影响因素。结果 68例ACLF患者中治疗好转48例(治疗好转组)、无效死亡20例(无效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可知,治疗好转组年龄[(41.4±10.2)岁]显著低于无效死亡组[(50.2±9.7)岁,P<0.05];治疗好转组中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及肝硬化失代偿期分别为21例(43.7%)、17例(35.4%)及10例(20.8%),均显著高于无效死亡组[3例(15.0%)、1例(5.0%)及16例(80.0%),P<0.05];前者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分别为19例(39.6%)、2例(4.2%)、2例(4.2%)及4例(8.3%),均显著低于后者[16例(80.0%)、6例(30.0%)、7例(35.0%)及8例(40.0%),P<0.05];治疗好转组中PTA、血氨及血肌酐分别为(38.6±7.8)%、(38.2±9.0)μmol/L及(62.4±13.2)μmol/L,与无效死亡组[(27.0±6.6)%、(63.4±15.6)μmol/L及(82.4±17.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年龄、PTA、血氨及血肌酐被验证为预测ACLF治疗无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LT、HBV DNA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2、24周后TBil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4周后PTA显著下降(P<0.05)。结论 年龄、PTA、血氨及血肌酐是影响CHB再激活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主要指标。
    其他肝病
    SPARC 敲除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影响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相关肝癌发展的研究
    常业飞, 郑盛, 胡滔, 洪颖, 钟勇, 张晓珺
    2022, 27(12):  1309-1313. 
    摘要 ( 205 )   PDF (1033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SPARC)敲除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影响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相关肝癌发展。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17只成年健康大鼠(对照组)及17只SPARC 基因敲除大鼠(研究组),两组各选取1只提取肝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剩余个体均使用链脲佐菌素注射并给予高脂肪饮食诱导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相关肝癌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病理变化及其肝细胞脂质沉积、脂质合成、脂质代谢、细胞活力相关指标及AMPK、α-Tubulin蛋白表达。结果 在第16周时,两组所有大鼠均发展为肝癌,研究组肝癌平均直径(1.39±0.14)mm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09)mm;NAS评分显示,研究组大鼠脂肪变性评分(2.71±0.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19)分,研究组小叶炎症评分(0.74±0.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7±0.11)分。HE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大鼠门静脉炎症减弱;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病变高于对照组;体外研究中,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细胞脂质沉积增加,且GL-TAG(23.15±5.39比5.73±1.47)、GPL(0.29±0.03比0.23±0.0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肝细胞中[U-14C]-甘油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PARγ2(1.95±0.20比1.01±0.11)、PPARα(1.27±0.12比0.98±0.09)、CD36(2.24±0.26比0.98±0.09)、FABP4(1.92±0.19比0.99±0.10)、FABP5(2.31±0.27比0.97±0.10)、ACC1(2.52±0.27比1.01±0.11)、FASN(1.28±0.13比0.99±0.09)、SREBP1(3.95±0.43比1.02±0.11)、LXRα(1.52±0.16比0.97±0.09)、CPT1(2.76±0.29比1.02±0.11)、LIPIN(2.49±0.26比1.01±0.11)、ACOX1(2.69±0.28比1.01±0.11) mRNA相对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CADS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细胞活力高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7.89±1.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47±1.2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细胞增加肝细胞中SREBP核定位,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AMPK、α-Tubulin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 SPARC敲除可通过调节大鼠脂质代谢、细胞活力及肝细胞内脂质积累增加等途径影响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相关肝癌发展。
    Gensini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奇峰, 苗雷明, 钟方明, 何雪波, 黄俊平
    2022, 27(12):  1314-1317. 
    摘要 ( 177 )   PDF (677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Gensini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AD患者340例,其中男性25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58.3±9.2)岁;将患者分为CAD合并NAFLD(NAFLD组)164例与单纯CAD(非NAFLD组)176例,比较两组资料,分析NAFLD组肝组织学特征Gensini评分结果。结果 NAFLD组年龄为(57.4±9.6)岁,显著小于非NAFLD组患者[(59.0±9.1)岁,P<0.05];NAFLD组BMI为(27.2±3.1)kg/m2,显著高于非NAFLD组[(24.8±3.4)kg/m2,P<0.05];NAFLD组腰围为(96.5±9.1)cm,显著高于非NAFLD组[(84.6±9.5)cm,P<0.05];NALFD组HDL、TG为(0.9±0.2)mmol/L、(1.8±0.5)mmol/L,与非NAFLD组[(1.1±0.2)mmol/L、(1.6±0.4)mmol/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NAFLD组Gensini评分为(56.9±9.1)分,显著高于非NAFLD组[(48.2±8.2)分,P<0.05]。记录收集NAFLD组冠脉病变程度轻、中及重度分别为32例(19.5%)、21例(12.8%)及111例(67.7%),非NAFLD为55例(31.2%)、38例(21.6%)及83例(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164例CAD合并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S0级20例,S1级57例,S2级64例,S3级23例,各肝脂肪变程度Gensini评分分别为(10.5±1.3)分、(34.4±4.2)分、(65.9±8.0)分及(130.8±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肝脂肪变程度CAD合并NAFLD患者Gensini评分具有显著差异,Gensini评分有助于定量评价患者的肝脂肪变程度。
    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疗效评价
    章仁华, 江凯, 陈永莹
    2022, 27(12):  1318-1321. 
    摘要 ( 191 )   PDF (669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汇总44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疗效等病历资料,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21年10月期间HLD患者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9.3±3.4)岁,年龄2~17岁。HLD符合诊断要求。根据年龄阶段,分为学龄前期(<7岁)、学龄期(7~12岁)及青少年期(>12岁);依据诊断指南分为不同临床类型。结果 44例HLD患儿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少年期分别为6例(13.6%)、34例(77.3%)及4例(9.1%);肝型、脑型、混合型及其他类型分别 26例(59.1%)、6例(13.6%)、6例(13.6%)及6例(13.6%),其中各型起病年龄为(8.4±2.0)岁、(11.2±1.2) 岁、(10.4±2.2)岁及(10.5±1.9)岁,肝型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HLD患者首诊症状以肝脏部位多见,其中以肝酶异常(升高)病例最多。HLD患儿K-F环阳性、血铜蓝蛋白阳性、24h尿铜阳性及腹部超声异常分别为33例(75.0%)、43例(97.7%)、43例(97.7%)及38例(83.4%)。学龄前期K-F环阳性率(0%)显著低于学龄期(85.3%)、青少年期(100%)(χ2=18.610, 10.000, P<0.05);学龄前期腹部超声异常率(33.3%)显著低于学龄期(94.1%)、青少年期(100%)(χ2=14.779, 4.444, P<0.05);肝型K-F环阳性率(57.7%)显著低于其他临床类型(均为100%)(χ2均为3.868, P<0.05)。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HLD患儿中锌剂、青霉胺联合锌剂治疗分别为18例、26例。比较资料可知,两组治疗前24 h尿铜、肝酶正常时24 h尿铜及复发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42, 14.150, χ2=4.011, P<0.05)。结论 HLD患儿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个体差异较大,以肝脏症状最为突出。肝型、学龄前期HLD患者K-F环阳性率、腹部彩超异常率显著低于其他组病例。单独应用锌剂或联合青霉胺治疗均对HLD有效,治疗方案优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血清NPY、IGF-1和PCT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
    韩涓, 储开东, 丁小芳, 朱敏
    2022, 27(12):  1322-1326. 
    摘要 ( 163 )   PDF (687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NHB患儿列入观察组,根据入院24 h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成轻度组(n=37例)、中度组(n=32例)和重度组(n=25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重度组分为苍白球异常信号组(n=10例)和无苍白球异常信号组(n=15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35名列入对照组。检测血清NPY、IGF-1和PCT水平,以及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尿素氮(BUN)水平。比较观察组轻、中、重亚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PY、IGF-1和PCT水平,以及ALT、Alb、UCB、Hb、BUN和cTnT水平;比较重度组中苍白球异常信号组和无苍白球异常信号组的血清NPY、IGF-1和PCT水平,Pearson分析血清NPY、IGF-1和PCT水平与ALT、Alb、TBil和UCB等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重度亚组血清NPY和PCT水平为(6.53±1.08)ng/L和(3.48±0.74)ng/mL,高于中度组的(5.82±0.91)ng/L和(2.75±0.58)ng/mL,轻症组的(4.48±0.79)ng/L和(1.82±0.43)ng/mL,对照组的(3.06±0.47)ng/L和(0.58±0.17)ng/mL;重度亚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中度组的(30.92±4.48)ng/mL,轻度组的(36.74±6.53)ng/mL和对照组的(49.56±8.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9,26.385,18.527,均P<0.05)。重度亚组血清ALT、UCB和cTn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亚组、轻度亚组和对照组,呈递减趋势(P<0.01);重度亚组血清Alb和Hb水平显著低于中度亚组、轻度亚组和对照组,呈递增趋势(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亚组的血清NPY和PCT水平为(7.12±1.24)ng/L和(4.05±0.89)ng/mL,高于无苍白球异常信号亚组的(6.08±0.97)ng/L和(3.18±0.67)ng/mL;苍白球异常信号亚组的血清IGF-1水平为(20.37±3.46)ng/mL,低于无苍白球异常信号亚组的(27.18±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2,6.925,8.647,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NHB患儿的血清NPY和PCT水平与ALT、Alb、TBil和UCB肝功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NPY、IGF-1和PCT水平对NHB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GLDH、GR对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杨帆, 王兰, 顾畅, 张薇薇, 朱月蓉, 邱红
    2022, 27(12):  1327-1330. 
    摘要 ( 482 )   PDF (682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GLDH及GR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全军肝病中心收治的111例DILI患者及同期体检中心100名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分析GLDH与GR在DILI组与健康组之间的差异、对DILI的诊断效能,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估 GR 不同活性水平时,其他肝功能的指标以及DILI患者住院期间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DILI组GLDH及GR分别为12.1(6.8,24.8)U/L、87(74,108.7)U/L,均高于健康组的3.80(2.50,5.68)U/L、58.15(51.35,62.80)U/L(P<0.01)。GLDH与ALT、AST、GGT、ALP、LD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28、0.308、0.262、0.234,GR分别为0.464、0.612、0.322、0.375、0.543。GLDH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61、72.97%、89.0%和0.620,而GR分别为0.941、90.99%、95.00%和0.824。将GR结果按照四分位距分成4组,发现在Q1至Q2阶段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了Q3、Q4阶段变化最显著的指标是AST[165(97,256) U/L,282(171,501) U/L]、ALT[302(158,502)U/L,545(234,974.75)U/L]、LDH[221(185,243)U/L,294(225.5,376.25)U/L]及PA[(154±80.23)mg/L,(103.07±86.00)mg/L](P<0.01)。分析56例DILI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发现入院时GLDH为20.05(13.45,31.3)U/L,入院(5±2)d后降低到8.3(4.53,15.38)U/L,而在(10±2)d后大部分可恢复到正常范围5.5(2.93,10.7)U/L。结论 GLDH与GR相对于传统肝功能指标在DILI诊断效能、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大的补充作用,可以作为新型的DILI血清标志物。
    NLR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损伤风险的预测价值
    王磊, 王兆伟, 徐志华
    2022, 27(12):  1331-1334. 
    摘要 ( 170 )   PDF (696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生肝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组(重症组8例、中度组34例、轻症组50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的NLR值、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肝损伤组、无肝损伤组的NLR值变化,绘制ROC曲线分析NLR对病情严重程度及肝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3组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入院即刻NLR、入院48 h NLR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入院即刻NLR显著高于中度组[15.24(8.01)比11.20(4.96),P<0.05],中度组与重症组的WBC[(14.26±4.39)×109/L比(15.32±5.7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96(5.24)×109/L比13.05(5.70)×109/L]、淋巴细胞计数[1.08(0.98)×109/L比0.85(0.32)×109/L]及入院48 h NLR[7.82(4.66)比8.21(6.5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的WBC[(16.32±4.63)×109/L比(11.83±3.56)×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3.30(8.20)×109/L比9.36(4.56)×109/L ]、入院即刻NLR[16.12(7.02)比6.54(3.96)]、入院48 h NLR[8.26(5.01) 比8.26(5.01)]均显著高于无肝损伤组,淋巴细胞计数[0.84(0.25)×109/L比1.40(1.01)×109/L]显著低于无肝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即刻NLR对非轻症AP、并发肝损伤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845、0.877,最佳截断值7.85、10.67),入院48 h NLR的预测效能次之(AUC=0.831、0.821,最佳截断值4.78、5.92)。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及肝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监测患者入院时的NLR值对AP严重程度及并发肝损伤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特比澳对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崔大广, 肖玲燕, 史东阳, 刘永福, 张帅, 杨凯, 郑以山
    2022, 27(12):  1335-1339. 
    摘要 ( 297 )   PDF (680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特比澳对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使用特比澳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炎症相关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分析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分别为(28.89±6.55)U/L、(33.14±5.56)U/L、(16.98±3.6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34.65±8.74)U/L、(43.12±6.37)U/L、(25.03±4.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WBC、RBC、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Hb、Alb、TP、P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IL-6、IL-10、CRP、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LT水平为(114.32±11.86)×109/L高于对照组的(81.25±11.26)×109/L(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低于对照组的80.00%(χ2=4.615,P=0.032)。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χ2=4.821,P=0.028)。结论 特比澳可改善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各项功能,增加血小板,降低病死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综述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新定义
    姜绍文, 章正兰, 谢青
    2022, 27(12):  1340-1343. 
    摘要 ( 709 )   PDF (795KB) ( 8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的共识认为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黄疸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标志着肝硬化由代偿期转化为失代偿期。肝功能失代偿与患者预后的严重恶化有关,因此失代偿被认为是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最重要的分层因素。然而,失代偿事件的类型和数目不同的患者,其临床病程和预后显然是不同的。急性失代偿(AD)主要发生在已经历过失代偿事件的患者中,描述AD的观察性研究为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病程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失代偿在部分患者中表现为AD,而在许多其他患者中表现为非急性失代偿(NAD):缓慢发展的腹水或轻度的1级或2级肝性脑病或黄疸,无需住院治疗。因此,肝硬化失代偿通过两个不同的形式发生:NAD和AD(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此外,NAD是首次肝硬化失代偿最常见的发生形式,而AD主要代表着进一步的失代偿状态。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现状
    张思琦, 任咪, 徐军明, 张金彦
    2022, 27(12):  1344-1347. 
    摘要 ( 223 )   PDF (666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HNENs)临床少见,惰性的临床表现以及非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使其术前诊断较为困难。PHNENs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多数情况下遵循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s)的治疗共识。随着NENs发病率和检出率的逐年上升,PHNENs的病例数也在增加,相关的临床检查及治疗方案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PHNENs的起源、病理分级、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做一综述。
    IL-35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邱晨, 杨红岩, 张倩, 贾胜男, 邵雪, 金珍婧, 杨岚岚
    2022, 27(12):  1347-1351. 
    摘要 ( 130 )   PDF (688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35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相关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等肝脏疾病中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对IL-35在多种肝病发病及病程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3b型CHC的流行、诊断和治疗现状概述
    徐艳雯, 王鑫, 梁晨晨, 刘立, 李生浩, 高建鹏, 姜华
    2022, 27(12):  1351-1355. 
    摘要 ( 183 )   PDF (689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丙型肝炎患者众多,据统计,2015年全球约有7 100万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其中基因3b型CHC与肝脏疾病进展关系密切,且突变率高,治疗具有挑战性。由于CH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现有检查方法存在局限性,其诊断存在相对困难。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丙型肝炎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但其治疗3b型CHC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仍不充分。本文就3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诊治现状进行讨论。
    肌少症与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敬进华, 余虹, 古再努尔·依力亚尔, 王晓忠, 郭峰
    2022, 27(12):  1355-1358. 
    摘要 ( 128 )   PDF (972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骨骼肌疾病,与跌倒、骨折、残疾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增加相关。肌少症发病人群广泛、病死率高、生活质量低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目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多项研究证据表明,肌少症与肝性脑病之间密切相关,但二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肌少症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致病因素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门静脉高压2例并文献复习
    张丽丽, 赵世娇, 胡建华, 勾春燕, 吕文良
    2022, 27(12):  1359-1360. 
    摘要 ( 73 )   PDF (631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谢小青, 王俊科, 刘亚贤, 马俊, 于晓辉
    2022, 27(12):  1360-1362. 
    摘要 ( 91 )   PDF (1160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