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31
    指南与共识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病毒与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3, 28(1):  1-10. 
    摘要 ( 305 )   PDF (1293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眸2022
    药物性肝损伤
    赖荣陶, 娄玮蒨, 陈成伟, 于乐成
    2023, 28(1):  11-13. 
    摘要 ( 151 )   PDF (774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管理
    冯丽娟, 王宇, 贾继东
    2023, 28(1):  13-16. 
    摘要 ( 156 )   PDF (800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病
    高沿航
    2023, 28(1):  16-20. 
    摘要 ( 138 )   PDF (760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
    沈梓萱, 李海
    2023, 28(1):  20-22. 
    摘要 ( 170 )   PDF (713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杨蕊旭, 范建高
    2023, 28(1):  22-25. 
    摘要 ( 170 )   PDF (734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肖潇, 马雄
    2023, 28(1):  25-27. 
    摘要 ( 159 )   PDF (713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迈向再无病毒性肝炎威胁的2030
    吴晓宁, 尤红, 贾继东
    2023, 28(1):  28-30. 
    摘要 ( 281 )   PDF (716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除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降低母婴传播率外,还应在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筛查和大规模治疗。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必然要求。
    血清HBV RNA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方芷欣, 邓芮, 孙剑
    2023, 28(1):  30-32. 
    摘要 ( 270 )   PDF (1404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难以被彻底清除,其根源在于感染后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微染色体可长期稳定存在于肝细胞核内。HBV RNA作为cccDNA的直接下游转录产物,近年被发现可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指标用于监测患者肝内cccDNA的数目和转录活性,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当前血清HBV RNA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有关HBV RNA的研究方向,期望推进其在慢性肝病领域的临床转化。
    肝功能衰竭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附7例报道
    赖曼, 王苏丹, 沈琳, 刘海霞
    2023, 28(1):  33-36. 
    摘要 ( 268 )   PDF (1661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收治的7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7~65岁,均有肝衰竭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发热7例,皮疹4例,淋巴结肿大4例,脾大6例。7例患者在病程中均有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影像学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大、骨质侵犯等。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这类患者缺乏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应尽早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
    肝硬化及并发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
    翟庆慧, 刘婉姝, 田华, 李东泽, 辛绍杰
    2023, 28(1):  37-40. 
    摘要 ( 299 )   PDF (747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相关并发症对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中国ACLF诊断标准,对1409例患者随访观察。应用Kaplan Meier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评价随访过程中组间生存的差异及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CLF类型及分期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ACLF 28 d及360 d非肝移植生存率分别为57.93%(460/794)、24.96%(141/565),而非肝硬化组分别为81.74%(358/438)、66.88%(210/314),χ2分别为13.618、58.631,P<0.01。360 d生存曲线Log Rank (Mantel-Cox) 检验结果显示,χ2=113.090,P<0.01。并发症数量与ACLF预后显著相关(χ2=268.642, P<0.01)。Cox多因素回归显示,肝硬化、3个及3个以上的并发症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817(95%CI:1.460~2.260)、1.753(95%CI:1.379~2.229),P<0.01。ACLF 并发症与ACLF临床分型、ACLF分期以及MELD-N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0.340、0.472,P<0.01;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58,P<0.01。结论 肝硬化及并发症是影响ACLF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的严重程度是ACLF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沈周明, 陈伟杰, 刘一村, 张莉, 薛红, 卞兆连
    2023, 28(1):  41-45. 
    摘要 ( 249 )   PDF (807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7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23)。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SSH-ACLFⅡ、MELD、MELD-Na、iMELD和CTP评分对ACLF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计算COSSH-ACLFⅡ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年龄为(50.8±12.5)岁比(63.0±12.5)岁(t=-3.910,P<0.01),肝性脑病为16.33%比37.50%(χ2=4.043,P=0.044),消化道出血为6.22%比41.67%(χ2=11.583,P<0.01),总胆红素为229.10 μmol/L(113.80,363.40)比294.45 μmol/L(241.88,366.30)(U=-2.243,P=0.025) ,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67±0.49比1.94±0.56(t=-2.117,P=0.038),血肌酐为64.14±18.20比94.51±40.60(t=-3.497,P=0.020),尿素氮为4.68(3.12,6.55)比6.82 mmol/L(4.05,10.44)(U=-2.178,P=0.029)。死亡组COSSH-ACLFⅡ(6.58±0.95比7.78±0.86,t=-5.238,P<0.01)、MELD(20.46±6.52比24.28±3.76,t=-2.653,P<0.01)、MELD-Na(21.40±9.45比26.15±8.01,t=-2.120,P=0.038)、iMELD(40.73±8.64比51.81±14.92,t=-4.019,P<0.01)和CTP(10.00±1.74比11.00±1.47,t=-2.416,P=0.018)评分均高于生存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不同评分系统预测ACL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OSSH-ACLFⅡ(AUC=0.826,95% CI:0.727~0.925)、MELD(AUC=0.688,95% CI:0.565~0.811)、iMELD(AUC=0.765,95% CI:0.684~0.882)、MELD-Na(AUC=0.651,95% CI:0.521~0.780)和CTP(AUC=0.640,95% CI:0.504~0.775)。用约登指数确定COSSH-ACLFⅡ的最佳截断值为7.02,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Ⅱ>7.02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COSSH-ACLFⅡ≤7.02组,Log-Rank=1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SSH-ACLFⅡ评分模型对于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预测优于MELD、MELD-Na、iMELD和CTP评分。COSSH-ACLFⅡ>7.02提示ACLF患者预后不良。
    58例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子瑜, 牛垚飞, 王明强
    2023, 28(1):  46-49. 
    摘要 ( 185 )   PDF (812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58例急性肝衰竭(AHF)病因、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15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AHF患者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45(28, 66)岁。AHF诊断符合要求。依据临床结局状态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病史资料,58例AHF病例中已知病因44例、未知病因14例。已知病因包括药物源性、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药物源性包括中草药10例(17.4%)、对乙酰氨基酚7例(12.1%)、抗菌药物4例(6.9%)、抗结核药物2例(3.4%)、抗肿瘤化疗药物及抗凝药物(苯丙香豆素)各1例(1.7%);病毒性肝炎包括HBV 5例(8.6%)、HEV 2例(3.4%)及HAV、巨细胞病毒、EB病毒各1例(1.7%);还包括肝外恶性肿瘤转移3例(5.2%)、酒精中毒2例(3.4%)、胆道严重感染2例(3.4%)及布加综合征、心力衰竭各1例(1.7%)。比较存活、死亡AHF临床资料,存活组年龄[40(28, 58)岁]显著小于死亡组[47(36, 66)岁, Z=-2.205,P<0.05];存活组≤2期、>2期肝性脑病分期为19例(86.4%)、3例(13.6%),而死亡组则为9例(25.0%)、27例(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2, P<0.05);存活组PLT、LDH、PTA、INR及动脉血氨为120(88, 225)×109/L、260(124, 443)U/L、30(24, 61)%、1.8(1.2, 2.3)及71(60, 92)μmol/L,与死亡组[86(70, 148)×109/L、382(227, 593)U/L、16(12, 46)%、3.4(2.5, 3.8)及152(116, 170)μ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052, -9.450, 15.600, -23.634及-25.466, P<0.05)。对上述存在差异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性脑病分期、INR及动脉血氨是AHF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HF患者病因主要包括药物源性、病毒性肝炎,分别以中草药和HBV多见。另外,年龄、肝性脑病分期、INR及动脉血氨是AHF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放腹水对肝硬化患者腹腔内压及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
    郭贺冰, 王雪梅, 刘景院
    2023, 28(1):  50-54. 
    摘要 ( 212 )   PDF (1478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超声肾脏血流灌注指标特点、腹腔内压与肾阻力指数的关系,以及放腹水对腹腔内压、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血流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肝硬化腹水伴腹内高压患者21例。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肾脏血流灌注指标,采用腹腔穿刺直接测压法来测定腹腔压力。分别测定放腹水前、累计放腹水2500 mL、累计放腹水5000 mL、累计放腹水7500 mL时的腹腔内压、超声肾脏血流相关指标和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腔内压与肾阻力指数的相关性,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分析大量放腹水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 本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存在明显的腹腔高压,腹腔内压为18(15.5,21)cmH2O;肾动脉阻力指数(RI)普遍增高,RI为0.727(0.72,0.755);腹腔内压与肾阻力指数存在中等相关性(r=0.491,P<0.01)。放腹水能够显著降低腹腔内压:放腹水前腹内压18(15.5,21)cmH2O、累计放腹水7500 mL时腹内压12(9.5,13.5)cmH2O(H=26.584,P<0.01)。随着腹腔内压的下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有下降的趋势:放腹水前平均动脉压81(77,90)mmHg,累计放腹水7500 mL时平均动脉压76(75,81)mmHg(H=8.767,P=0.033)。随着腹内压的下降,肾阻力指数显著下降:放腹水前平均RI为0.727(0.72,0.755),累计放腹水7500 mL时RI为0.641(0.623,0.66)(H=64.104,P<0.01)。结论 腹腔内压与肾阻力指数存在相关性,放腹水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腔高压和肾动脉阻力指数。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何青莲, 余保平, 肖勇
    2023, 28(1):  55-60. 
    摘要 ( 282 )   PDF (1053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31日湖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肝硬化EGVB的患者142例,将其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Cox多因素预测模型与CTP、MELD、MELD-Na及CAGIB对180 d再出血概率的预测性能。使用DeLong法比较预测模型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UROC)。结果 随访180 d,61例(43.0%)患者发生再出血,81例(57.0%)无出血。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因(HR=1.970, 95%CI: 1.155~3.362, P<0.013)、门静脉血栓(HR=2.605, 95%CI: 1.102~3.869, P=0.024)、ApoA1(HR=2.009, 95%CI: 1.196~3.374, P=0.008)、纤维蛋白原(HR=2.683, 95%CI: 1.558~4.621, P<0.01)等与再出血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因(HR=3.922, 95%CI: 1.843~8.346, P<0.01)、门静脉血栓(HR=2.798, 95%CI: 1.385~5.652, P=0.004)、ApoA1(HR=2.207, 95%CI: 1.122~4.340, P=0.022)、纤维蛋白原(HR=2.729, 95%CI: 1.405~5.300, P=0.003)与180 d内再出血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Cox多因素混合模型(AUC=0.773, P<0.01)优于MELD(AUC=0.602, P=0.0388)、iMELD(AUC=0.620, P=0.0145)、MELD-Na(AUC=0.618, P=0.0166)、CTP评分(AUC=0.688, P<0.01)及CAGIB(AUC=0.625, P=0.0108)。结论 联合肝硬化病因、门静脉血栓、ApoA1及纤维蛋白原的混合模型,对于肝硬化静脉曲张再出血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肝硬化并发症患者经TIPS术治疗的临床预后分析
    姚勇, 奉镭, 刘天宇, 刘杰, 潘金
    2023, 28(1):  61-64. 
    摘要 ( 711 )   PDF (877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合并不同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经TIPS术治疗后的临床预后,探索TIPS术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最佳适应证。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或难治性腹水而行TIPS治疗,并分为静脉出血组(VB组)以及难治性腹水组(RA组)。收集上述病例的一般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Child评分、MELD评分等,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VB组:(61.4±10.3)岁,RA组:(63.5±10.5)岁]、性别(VB组男/女:32/20,RA组男/女:15/13)、Child分级病例数(VB组A级/B级/C级:24/26/2,RA组A级/B级/C级:7/18/3)及MELD评分(VB组:11.35±4.4,RA组:13.2±5.3)无差异(P>0.05),但两组间平均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8),R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8月,而VB组超过60月;支架术后狭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0月,支架术后无狭窄患者超过60月,两组间平均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25);MELD评分≤10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1.3月,MELD评分>10患者为36.1月,两组间平均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总生存曲线显示,本研究患者TIPS术后生存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60月时间节点的生存率为45.3%。结论 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相比,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TIPS术治疗后,具有更大的获益,且支架术后狭窄及MELD评分>10与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终末期肝病与营养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杨诚, 杨华升, 胡建华, 张丽丽, 徐琛
    2023, 28(1):  65-69. 
    摘要 ( 165 )   PDF (1062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总结终末期肝病营养相关研究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提供新的见解。方法 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从1992—2021年1月30日的肝病营养方面的英文文献,通过VOSviewer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其相关研究的作者、期刊分布及关键词分布。结果 《CLINICAL NUTRITION》杂志发文量最多,成果最突出的研究者是Jenab M和 Bamia C。研究热点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营养不良、生活方式干预等。结论 通过对期刊、引文、作者及关键词等相关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构建了一幅关于ESLD营养研究的全景图画,旨在为临床工作及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路。
    血清LPO、APN和TGF-β1水平检测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石红, 薛小春, 王德琴, 吕忠美
    2023, 28(1):  70-74. 
    摘要 ( 244 )   PDF (767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过氧化脂质(LPO)、脂联素(A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联合检测对酒精性肝硬化(ALC)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52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组、酒精性肝炎(AH)组和ALC组;将ALC组按照改良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和C级亚组,按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比较AFL、AH和ALC三组的血清LPO、APN和TGF-β1水平,比较ALC组中改良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B级和C级亚组以及MELD评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的血清LPO、APN和TGF-β1水平,Pearson分析ALC组LPO、APN和TGF-β1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肝脏硬度值(LSM)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LPO、APN和TGF-β1水平对ALC的诊断效能。结果 ALC组的LPO和TGF-β1水平分别为(7.56±1.68) μmol/L和(287.63±59.52) μg/L,高于AH组和AFL组的(4.92±1.03) μmol/L、(3.46±0.85) μmol/L和(215.19±43.87) μg/L、(168.53±32.48) μg/L;APN水平为(4.29±1.03) mg/L,低于AH组和AFL组的(7.46±1.82) mg/L和(12.57±3.46) mg/L(F=16.736、13.275、19.418,P<0.05)。ALC组中,Child-Pugh C级亚组的LPO和TGF-β1水平为(9.04±1.85) μmol/L和(341.67±70.25) μg/L,高于B级和A级亚组的(7.38±1.52) μmol/L、(6.13±1.27) μmol/L和(279.83±57.46) μg/L、(234.51±48.38) μg/L;APN水平为(3.37±0.85) mg/L,低于B级和A级亚组的(4.42±1.16) mg/L和(5.76±1.34) mg/L(F=13.259、11.762、15.386,P<0.05)。重度亚组的LPO和TGF-β1水平为(9.83±1.96) μmol/L和(364.78±76.91) μg/L,高于中度和轻度亚组的(7.54±1.61) μmol/L、(5.83±1.14) μmol/L和(290.62±59.73) μg/L、(225.76±45.82) μg/L;APN水平为(3.08±0.74) mg/L,低于中度和轻度亚组的(4.26±1.09) mg/L和(5.93±1.42) mg/L(F=15.461、13.628、17.853,P<0.05)。Pearson分析显示,ALC的LPO和TGF-β1水平与TBil和LSM水平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APN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与TBil和LSM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PO、APN和TGF-β1水平以及三者联合诊断ALC的AUC分别为 0.806、0.784、0.835和 0.928,联合检测的效能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LPO、APN和TGF-β1水平检测对AL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效能更佳。
    肝癌
    晚期肝癌免疫微环境CD38表达水平与PD-1抑制剂疗效相关性分析
    孙小虎, 王璐, 白静慧, 于洪
    2023, 28(1):  75-78. 
    摘要 ( 207 )   PDF (1631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晚期肝癌(HCC)患者CD38表达水平与PD-1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60例。采用肝穿刺的方法选取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取同期行手术治疗的10份HCC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分析CD38的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38的表达;对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HCC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CD38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影响晚期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KM-plotter数据库显示在HCC(HR=0.73,95%CI:0.54~0.98,P=0.036)及晚期HCC(HR=0.51,95%CI:0.26~1.00,P=0.045)样本中,CD38表达越高,患者的PFS越长。晚期HCC患者中CD38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10.126,P=0.006);CD38高表达的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的效果优于CD38低表达的患者(χ2=5.833,P=0.016),CD38的表达与PD-1抑制剂的效果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04, P<0.01)。相对于CD38低表达的患者,CD38高表达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24.19±3.89)周比(29.56±3.35)周]和无进展生存时间[(14.32±2.13)周比(17.52±3.02)周](P<0.05)。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及CD38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PFS相关。结论 晚期HCC患者的CD38表达低,高表达的CD38预示患者PD-1抑制剂效果较好。
    DN-HCC及DN患者超声造影及CEUS LI-RADS标准分类结果观察
    师旭, 乔向彬, 刘佳, 肖保军
    2023, 28(1):  79-82. 
    摘要 ( 287 )   PDF (1070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异型增生结节伴局灶性肝细胞癌(DN-HCC)及异型增生结节(DN)患者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CEUS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 LI-RADS)标准分类结果。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8例(80个病灶,其中DN 12个,DN-HCC 68个),接受CEUS检查。根据CEUS LI-RADS v2017标准,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结果 DN组动脉期同步等增强占比为66.7%,显著高于DN-HCC组的13.2%(P<0.05);DN组动脉期高增强占比为16.7%,显著低于DN-HCC组的58.8%(P<0.05)。DN组病灶动脉期和延迟期CEUS增强模式有三种,低/等占25.0%,等/等占66.7%,高/高占8.3%;DN-HCC组CEUS增强模式包括六种,其中等/等占4.4%,低/低占5.9%,等/低占8.8%,低/等占13.2%,高(含局部高增强)/低占29.4%,高(含局部高增强)/等占38.2%。DN组CEUS LI-RADS v2017标准分类中LR-3类占比为100.0%,高于DN-HCC组的26.5%(P<0.05)。结论 CEUS动脉期高增强或延迟期减退对DN与DN-HCC具有鉴别意义,值得临床验证。
    MS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HCC与IHPCC的鉴别价值
    殷锐, 殷慧康, 耿承军
    2023, 28(1):  83-85. 
    摘要 ( 199 )   PDF (1534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HCC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鉴别价值。方法 纳入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MS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经病理检查,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共有52例HCC,24例IHPCC。HCC患者MS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4.62%(44/52),IHPCC患者MS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54.17%(13/24),总符合率为75.00%(57/76);HCC患者MRI诊断符合率为92.31%(48/52),IHPCC患者MRI诊断符合率为66.67%(16/24),总符合率为84.21%(64/76);MSCT联合MRI诊断,Kappa=0.882,P<0.05,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05%(73/76)。结论 MSCT、MRI均可用于HCC与IHPCC患者鉴别诊断,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病毒性肝炎
    血清定量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比较
    陆伟, 张占卿, 阎俪, 黄丹, 林维佳, 周新兰, 丁荣蓉, 王雁冰, 李秀芬
    2023, 28(1):  86-94. 
    摘要 ( 148 )   PDF (1355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评价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方法 505例HBeAg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HBsAg、HBeAg采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DNA采用LightCycler 480 qPCR仪检测;血清ALT采用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参照Scheuer标准。显著肝炎活动分三个层级,依次定义为“ALT≥2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3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4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结果 根据ALT与HBsAg、HBeAg和HBV DNA的LOESS回归分析,279例患者被界定为疑似HBV高复制人群。总体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7和0.532、0.737和0.548、0.686和0.545,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依次为0.866和0.544、0.837和0.540、0.787和0.564。无论总体或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分别均显著大于和均接近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02和P均>0.150),HBsAg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均显著大于HBV DNA(P<0.001)。以HBsAg≤4.699 log10 IU/mL为标准,其预测总体人群ALT≥20 IU/L、≥40 IU/L显著肝炎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56.25%、89.52%和43.94%,预测疑似HBV高复制人群ALT≥20 IU/L、≥40 IU/L显著肝炎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7%和81.82%、80.51%和67.44%。结论 HBsAg对HBeAg阳性显著肝炎活动有良好预测意义,而HBV DNA没有预测价值。
    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多态性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性分析
    邓浩辉, 楼燕, 李晓强, 邱玖香
    2023, 28(1):  95-99. 
    摘要 ( 196 )   PDF (760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肌苷三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性(SN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b或α-2a)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92例CHC和87例CHB患者,纳入的患者均使用Peg-IFN α-2a或α-2b抗病毒治疗并有48周完整的随访数据,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并收集抗病毒治疗后第4、8、12、24、36和48周血小板变化,以及药物剂量调整情况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2例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5例(59.8%),AC型31例(33.7%),AA型6例(6.5%);纳入的87例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3例(60.9%),AC型29例(33.3%),AA型5例(5.7%)。在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AA/AC型在Peg-IFN/利巴韦林(RBV)治疗后4周(F=6.195, P=0.015)和8周(F=4.304, P=0.042)血小板下降水平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但在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小板下降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CHC rs1127354位点AA/AC型的患者使用Peg-IFN/RB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eg-IFN剂量调整的构成比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χ2=4.796, P=0.029),但CHB 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剂量调整无显著相关性(χ2=0.051, P=0.822)。结论 CHC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RBV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显著相关,但CHB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无显著相关性。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临床研究
    李亚萍, 崔丹丹, 苟国娥, 蔺咏梅, 祖红梅, 徐光华, 高晓红, 党双锁
    2023, 28(1):  100-104. 
    摘要 ( 1243 )   PDF (762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 TM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该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4所研究中心感染科门诊使用TMF抗病毒治疗的91例CHB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12周、24周时患者HBV DNA的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血清学转换情况及肾功能、血脂代谢情况。结果 24周时共入组91例患者,初治28例,经治63例。在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初治患者分别有17.4%、47.9%,经治患者分别有48.4%、58.1%。基线与12周、24周初治患者HBV DNA [(4.88±0.54) lg IU/mL vs (2.69±0.35) lg IU/mL vs (2.40±0.39) lg IU/mL]显著降低(F=24.51,P<0.001);经治患者HBV DNA[(2.67±0.31) lg IU/mL vs (1.70±0.24) lg IU/mL vs (1.49±0.09) lg IU/mL]较前下降(F=5.83, P=0.009)。基于实验室标准12周及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4%和92%,AASLD 2018标准12周及24周的复常率分别为38.4%和73.9%。治疗24周后4.53%的患者HBeAg转阴,2.17%出现HBeAg血清转换,1.09%的患者HBsAg转阴,暂未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安全性方面,与基线相比CHB患者治疗24周时血Cr、eGFR、CysC无显著变化,对已有早期肾损伤的33例经治患者换用TMF继续抗病毒治疗24周后尿α1-MG和尿NAG、尿β2-MG较基线明显下降(P值均<0.05)。与基线相比,TG有下降趋势,T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F治疗CHB患者早期疗效显著,总体安全性相对良好。
    其他肝病
    62例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张胜男, 白朝辉, 刘蕾, 许耀
    2023, 28(1):  105-107. 
    摘要 ( 180 )   PDF (1408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62例DILI患儿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治疗药物、临床转归、肝功能指标、Roussel Uclaf 因果关系评估分值(RUCAM)积分。结果 临床分型中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占87.1%(54/62)。高发年龄段为 >1~3岁和>3~6岁,分别为33.9%(21/62)和41.9%(26/62)。DILI患儿的临床症状以食欲下降最为常见,占59.7%(37/62)。致患儿DILI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抗菌药、解热镇痛药、中药等。肝细胞型患儿ALT(765.26±217.52)U/L,胆汁淤积型患儿ALT(132.24±76.51)U/L,混合型患儿ALT(337.26±103.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57,P=0.000);肝细胞型患儿ALP(130.42±87.61)U/L,胆汁淤积型患儿ALP(315.64±105.62)U/L,混合型患儿ALP(201.36±171.3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0,P=0.004);肝细胞型患儿AST(571.36±191.64)U/L,胆汁淤积型患儿AST(269.42±105.57)U/L,混合型患儿AST(197.52±72.6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4,P=0.000)。治疗后转归良好,痊愈和好转率为93.5%(58/62)。51.6%(32/62)的患儿肝损伤与药物因果关系为可能性大。肝细胞型RUCAM评分(5.8±1.9)分,胆汁淤积型RUCAM评分(6.1±1.7)分,混合型RUCAM评分(5.2±1.5)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0,P=0.787)。结论 儿童DILI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解热镇痛药和中药的肝毒性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儿童的伤害。
    ERCP与LBEPS分别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比较
    汪洋, 徐震, 王正, 潘智
    2023, 28(1):  108-111. 
    摘要 ( 247 )   PDF (747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胆囊(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LBEPS)效果。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就诊的GS合并CBDS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BEPS联合LC治疗43例(研究组)、采用ECRP联合LC治疗39例(对照组),对比2组肝功能指标、胰腺损伤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11.28±3.45)d、手术时间(86.72±16.5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64±4.27)d、(112.42±20.57)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1.83±7.59)mL,明显低于对照组(46.89±9.6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碱性磷酸酶(ALP)(91.59±8.35)U/L、淀粉酶(AMY)(102.41±11.59)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1.28±5.24)U/L均高于术前(75.41±6.92)U/L、(81.53±7.96)U/L、(35.87±3.21)U/L(P<0.05);术后1 d,对照组ALT(60.75±5.63)U/L、ALP(90.62±8.11)U/L、AMY(110.84±12.43)U/L均高于术前(35.49±3.46)U/L、(76.83±6.57)U/L、(82.75±7.42)U/L(P<0.05),但术后1 d 2组ALP、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的血清AMY水平(102.41±11.59)U/L,明显低于对照组(110.84±12.43)U/L(P<0.05);术后3个月,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P<0.05),但2组术后3个月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合并CBDS患者LC分别联合ECRP、LBEPS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LBEPS联合LC更有助于减轻胰腺损伤,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且可减轻手术创伤。
    GITR阳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AAF/PH小鼠肝脏再生调控
    李丽, 何宇, 刘锴, 王萍
    2023, 28(1):  112-116. 
    摘要 ( 163 )   PDF (1202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前体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物GITR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AAF/PH组小鼠术后7 d肝组织重量即可恢复至对照小鼠水平。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不明显,但术后14 d时,肝脏汇管区中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外基质沉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Sox9+肝脏前体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肝组织Sox9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浸润的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术后14 d为对照组的1.47倍(P=0.0289),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阳性的CD8+ T淋巴细胞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术后7 d、14 d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P=0.0098)、0.65倍(P=0.0427)。尽管术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但术后14 d时GITR阳性的CD4+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0.85倍(P=0.0225)。结论 AAF/PH小鼠肝再生模型中伴随肝脏前体细胞的活化,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了小鼠的肝脏再生过程。
    综述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出血及再出血
    章正兰, 莫瑞东, 姜绍文, 谢青
    2023, 28(1):  117-120. 
    摘要 ( 243 )   PDF (95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后 1年内再出血率高达60%,门静脉压力升高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降低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目前已成为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以HVPG指导的NSBB治疗和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首次和复发静脉曲张出血的个体化方案已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探讨NSBB预防静脉曲张出血及再出血的个体化治疗。
    肝硬化心肌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现况
    陈欣, 陈琳
    2023, 28(1):  121-124. 
    摘要 ( 229 )   PDF (797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 ,CCM)是排除基础心脏疾病之后,在肝硬化患者中出现的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受损及电生理异常的慢性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因症状隐匿且常规检查的局限性而不易被临床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对CCM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CCM的认识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黄燕萍, 张琴, 孙明瑜
    2023, 28(1):  124-127. 
    摘要 ( 259 )   PDF (743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肝癌的早筛早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诊断的早期标志物,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综述主要总结了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慢乙肝患者在HBsAg阴转后仍需监测肝癌的发生。
    病例报道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肝结核1例
    杨英豪, 刘妲妲, 司梁燕, 梁栋
    2023, 28(1):  128-129. 
    摘要 ( 127 )   PDF (876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达本胺致HBV再激活引起肝损害1例并文献复习
    张丽丽, 胡建华, 勾春燕, 赵世娇, 吕文良
    2023, 28(1):  129-131. 
    摘要 ( 183 )   PDF (850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Still病合并肝功能衰竭前期误诊1例
    王丽惠, 刘双平, 郭永木, 陈小兰, 徐成润
    2023, 28(1):  131-132. 
    摘要 ( 161 )   PDF (862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源性腹水误诊为肝硬化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
    贾栋, 解有成, 康殷楠, 李初谊, 于晓辉
    2023, 28(1):  133-134. 
    摘要 ( 134 )   PDF (700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