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31
    前沿、探索与争鸣(回眸2023,展望2024)
    临床肝脏病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李淑香, 段维佳,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2024, 29(1):  1-2. 
    摘要 ( 87 )   PDF (422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学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变迁所导致的肝脏疾病谱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临床肝病学正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肝脏病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临床肝脏病学的学科体系,加强医防融合、降低常见肝脏疾病的健康危害,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对少见、疑难及危重肝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以及加强临床研究、推动肝病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靶向HBV cccDNA形成的部分药物研究进展
    梁红妍, 申笙, 孙剑
    2024, 29(1):  3-5. 
    摘要 ( 55 )   PDF (393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HBV药物,即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类药物,虽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但无法彻底清除感染肝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患者难以实现完全治愈。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直接靶向HBV cccDNA形成的部分药物研究进展,为实现乙型肝炎治愈提供可能。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药物研发进展
    邢翔宇, 牛俊奇
    2024, 29(1):  5-9. 
    摘要 ( 106 )   PDF (608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目前仍未有批准治疗药物,随着流行率的日益增长和高度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相关药物研发的迫切性与日剧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NASH新药研发经历诸多波折,但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文将主要介绍在这一年取得的最新进展。
    肝硬化患者复代偿的临床研究进展
    邓优, 王琦, 赵红, 谢雯
    2024, 29(1):  9-12. 
    摘要 ( 68 )   PDF (477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的自然进程一般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虽然传统上认为肝硬化从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期是单向且不可逆的病程,但近期研究揭示,在有效治疗肝硬化潜在病因后,部分患者可能经历炎症减轻、纤维化消退,不再出现失代偿事件,最终实现肝脏功能的复代偿(再代偿)和疾病逆转。Baveno VII共识为肝硬化复代偿提供了明确的定义标准,包括消除主要病因、不再发生失代偿事件以及肝功能持续改善。肝硬化的复代偿涉及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如降低门脉压力、减少肝纤维化、改善肠道通透性及改善代谢等。随着针对特定病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肝硬化复代偿的重要性逐渐增加。目前,关于肝硬化复代偿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Baveno VII共识基于专家建议对肝硬化复代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对于肝功能改善标准、病情动态变化、预后分层等方面的细节仍存在不明确之处。因此,在诊断和管理肝硬化复代偿时,临床医师需要特别谨慎,尤其是考虑到相关的伦理问题和长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肝纤维化逆转:小进步尚待大突破
    吴雯玥, 孙亚朦, 尤红
    2024, 29(1):  13-15. 
    摘要 ( 63 )   PDF (441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化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过程,当肝纤维化的病因去除或控制后,肝纤维化进程可被延缓甚至逆转。本文对过去一年里肝纤维化逆转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旨在为肝纤维化逆转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肖潇, 马雄
    2024, 29(1):  15-18. 
    摘要 ( 84 )   PDF (549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愈发受到临床医师和科研学者的关注,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对2023年度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回顾。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与管理
    汪春雨, 冯丽娟, 王宇
    2024, 29(1):  18-21. 
    摘要 ( 86 )   PDF (505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等;近年来,肌少症作为肝硬化的并发症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2023年,国内外多项研究及指南,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证据和规范。本文对上述进展进行简要回顾,旨在为其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酒精性肝病
    高沿航
    2024, 29(1):  21-26. 
    摘要 ( 90 )   PDF (800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病(ALD)涵盖不同的疾病表型,从脂肪变到炎症(脂肪性肝炎)、纤维化,并最终在一部分患者中发展为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本文对2023年ALD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自然史、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慢病管理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做一总结,并突出戒酒管理对作为ALD病因因素和预后主要驱动因素干预的重要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新技术促进慢加急性肝衰竭早诊早治主动管理体系建立
    沈梓萱, 李海
    2024, 29(1):  26-28. 
    摘要 ( 42 )   PDF (33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3年全球在ACLF的机制、治疗及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而中国的团队也利用建立的高质量多中心队列和组学筛选技术,在ACLF预测方面形成了由中国证据支撑的精准预警新技术,推动了ACLF主动管理体系的建设。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
    诸葛宇征
    2024, 29(1):  29-30. 
    摘要 ( 357 )   PDF (321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tion,INCPH)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其发生相关的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关。另外,一些药物,如化疗药奥沙利铂、一些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也与INCPH的发病率增加有关。然而,晚近的研究发现,以往定义的INCPH只是一类血管性肝脏疾病中的一部分发展到明显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这一类血管性肝脏疾病具有相同的组织病理特征,即在汇管区门静脉和肝窦血管的相似病变。因此门静脉肝窦血管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ease,PSVD)取代了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这一改变深化了我们对血管性肝病的认识,有利于PSVD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本文就此做简要介绍。
    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近况
    刘哲睿, 翟兴冉, 邹正升
    2024, 29(1):  30-33. 
    摘要 ( 93 )   PDF (700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药物性急性肝衰竭(dru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DI-ALF)的患病率逐渐升高。DI-ALF主要特点是既往没有慢性肝病基础,服药后突然出现肝功能的迅速恶化,同时发生肝性脑病并伴随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DI-ALF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杨思恒, 殷荣坤, 陈榕, 赵钢德, 汤伟亮, 王伟静, 谢青, 莫瑞东
    2024, 29(1):  34-36. 
    摘要 ( 76 )   PDF (396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相关肝脏毒性(IM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诊断的14例IMH患者,研究IMH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转归特点。结果 14例IMH患者以男性为主(12例),中位年龄61岁。以黄疸、乏力、尿色黄染为主要症状,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8例),10例患者出现3-4级肝损伤。以保肝药物为基础治疗,有4例患者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后,5例死亡或自动离院(去除2例因突发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7例病情改善。5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为13.5,7例预后改善患者的NLR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H患者肝功能损伤以胆汁淤积型为主,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好转,预后较差。NLR有可能作为评估IMH预后的临床标志物。
    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及病理特点分析
    白欢欢, 冯惠君, 郭立杰, 张海丛, 何晓燕, 孟爽, 张向娥
    2024, 29(1):  37-40. 
    摘要 ( 56 )   PDF (638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纯淤胆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种类、病程、肝生化指标及变化趋势及病理形态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形态特点与病程及肝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岁以下年龄段以男性患者更多见,但40岁以上女性患者更多见。在引起单纯淤胆型DILI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及中成药类最多见(36.8%),其次为抗生素类(13.2%)及解热镇痛类药物(13.2%)。R值绝大多数<2(均值为1.5)。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具有不同变化特点;毛细胆管淤胆评分与TBil值呈中等强度相关性(r=0.545,P=0.016);小胆管变性评分与GGT峰值呈中等强度相关(r=0.538,P=0.021);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细胞淤胆呈正相关(r=0.528,P=0.024;r=0.500,P=0.041);TBil达峰时间与毛细胆管淤胆呈正相关(r=0.672,P=0.002);GGT恢复正常时间与小胆管变性呈正相关(r=0.551,P=0.018);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纯淤胆型DILI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肝生化学变化特点及病程演变。
    血浆置换联合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3~4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周小红, 杨景, 袁明娟
    2024, 29(1):  41-43. 
    摘要 ( 78 )   PDF (403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 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 接诊的 64 例 3~4 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 联合 DPMAS治疗 32 例,单纯药物治疗32 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TBil、ALT、AST、凝血功能指标(PT)的变化,并对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PE 联合 DPMAS 组的总有效率为 87.5%(28/32),比单纯药物组的 65.6%(21/32)明显提高。PE 联合 DPMAS 组在降低胆红素和提高凝血功能(P值分别为0.017 和0.025)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两组治疗后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0.497 和 0.10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 3~4 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移植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风险因素
    向璐, 张利娟, 杨俊连, 张达利, 冯丹妮
    2024, 29(1):  44-46. 
    摘要 ( 75 )   PDF (323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肝移植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风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肝移植术后患者55例,其中存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6例,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没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有静脉曲张患者的脾脏长度更长(117 mm比154 mm)、血小板水平更低(136 ×109/L比87×109/L)、总胆汁酸水平更高(6.0 μmol/L比24.5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脾脏长度是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3, 95% CI:1.01~1.12,P=0.031)。脾脏长度预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 CI:0.647~0.934,P=0.001), cutoff值为143mm,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91.3%。结论 脾脏长度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食管静脉曲张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刘普, 卓红平, 陶光举
    2024, 29(1):  47-49. 
    摘要 ( 54 )   PDF (38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按穿刺病理结果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测量T1WI及增强扫描肝胆期图像肝右前叶、右后叶、左叶、尾状叶及右侧竖脊肌的平均信号值,计算肝实质在肝胆期的相对强化程度。分析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55例,女47例,平均年龄35岁。根据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S0期21例,S1期18例,S2期29例,S3期20例,S4期14例。乙型肝炎患者S0、S1、S2、S3及S4期肝纤维化肝胆期RE分别为(86.2±9.7)%、(74.1±12.6)%、(70.9±10.7)%、(62.5±13.4)%及(45.6±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RE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的结果显示AUC为86 %,最佳截断值为55.4 %,敏感性为67.8 %,特异性为91.1 %。在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肝胆期RE为(52.7±6.1)%,低于不明显肝纤维化患者的RE(78.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Gd-EOB-DTPA增强MRI上肝实质在肝胆期的相对强化程度越低。因此,Gd-EOB-DTPA增强MRI有助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变化与TGFβ1、TIMP-1的相关性
    陈万峰, 许亚春
    2024, 29(1):  50-55. 
    摘要 ( 80 )   PDF (2629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检查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00例列入观察组,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组(n=22)、S1组(n=25)、S2组(n=23)、S3组(n=15)和S4组(n=15);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名,列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以及不同纤维化组的血小板、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LSM与TGF-β1和TIMP-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LSM、TGF-β1和TIMP-1对CHB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分别为(9.32±1.82)kPa、(113.42±10.98)pg/mL和(199.08±23.56)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41±0.25)kPa、(24.53±5.64)pg/mL和(120.32±1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5、53.758、21.653,均P<0.05)。CHB患者的PLT和血清Alb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降低,血清ALT、AST、γ-GT、TBil、DBil、HA、PC-Ⅲ、Ⅳ-C、LN水平以及FIB-4指数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均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LSM与TGFβ1、TIMP-1均呈正相关(r=0.564、0.587,P<0.05)。LSM诊断CHB肝纤维化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7、89.70%、85.49%,高于血清TGFβ1和TIMP-1的0.854、85.64%、83.78%和0.821、83.05%、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M、TGFβ1和TIMP-1水平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LSM的评估效能更佳。
    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王大龙, 王涛, 王康娥
    2024, 29(1):  56-59. 
    摘要 ( 71 )   PDF (60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3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判定肝纤维化分期,其中S0期14例、S1期20例、S2期21例、S3期13例、S4期9例。采用Mindray Hepatus 5检测仪检测肝硬度值,检测血清HBsAg、HBV DNA水平。结果 S0~S1期、S2期、S3期、S4期肝硬度值分别为(6.02±1.41)、(9.11±1.46)、(11.26±1.38)、(13.05±1.59)kPa,S4期肝硬度值大于S3期,S3期肝硬度值大于S2期,S2期肝硬度值大于S0~S1期(P<0.05);S0~S1期、S2期、S3期、S4期HBsAg水平分别为(216.81±42.09)、(142.68±35.17)、(53.61±11.54)、(26.51±8.14)IU/mL,S0~S1期、S2期、S3期、S4期HBV DNA分别为(1.14×106±1.79×105)、(1.06×106±1.54×105)、(9.61×105±1.39×105)、(8.47×105±1.33×105)IU/mL,S0~S1期HBsAg水平高于S2期,S2期HBsAg水平高于S3期,S3期HBsAg水平高于S4期,S0~S1期HBV DNA水平高于S3期和S4期,S2期HBV DNA水平高于S4期(P<0.05);经ROC分析,肝硬度值与血清HBsAg、HBV DNA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 0.746~0.912)、0.747(95%CI: 0.678~0.816)、0.723(95%CI: 0.624~0.82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62 kPa、148.306 IU/mL、1.092×106 IU/mL,敏感度分别为0.774、0.648、0.679,特异度分别为0.920、0.837、0.863,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 0.861~0.953),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8,P<0.05。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单独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价值,联合评估时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司进枚, 陈民, 徐小国, 颜学兵
    2024, 29(1):  60-63. 
    摘要 ( 82 )   PDF (467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搜集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标本来源、培养结果等信息。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感染组WBC、CRP、ALT、AST、TBil、Scr、INR、PCT及MELD评分分别为6.8(4.4,11.3)×109/L、35.8(17.3,43.8)mg/L、92(70,123)U/L、102(78,140)U/L、127.0(73.8,250.4)μmol/L、92.7(65.5,112.3)μmol/L、2.0(1.4,2.3)、6.2(2.0,9.0)ng/L及14(9,22)分,高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7(3.0,5.3)×109/L、11.2(7.6,18.9)mg/L、57(18,88)U/L、54(24,79)U/L、37.3(17.9,80.2)μmol/L、74.2(44.8,97.0)μmol/L、0.9(0.7,1.2)、0.2(0.1,2.8)ng/L及7(5,11);并发感染组Alb、PTA为28.3(27.8,31.6)g/L及45.3(37.9,50.8)%,均低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3.2(30.8,35.8)g/L及66.7(49.6,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多个感染部位分别为37例(77.1%)、11例(22.9%),前者自高到低囊括SBP 18例(37.5%)、肺部感染13例(27.1%)、泌尿系感染4例(8.3%)及胆道感染2例(4.2%),后者自高到低囊括SBP合并肺部感染10例(20.8%)、SBP合并真菌感染1例(2.1%)。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并发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16株(33.3%)病原菌,其中杆菌9株(56.2%)、球菌6株(37.5%)及真菌1株(6.2%)。杆菌自高到低为大肠埃希菌7株(43.7%)、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6.2%);球菌自高到低为屎肠球菌5株(31.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6.2%);真菌为白色念珠菌1株(6.2%)。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分别为4株、3株,对头孢呋辛耐药为5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为4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为4株,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分别为1株、2株及3株。结论 ESLD患者发生感染时可根据并发感染部位、既往抗生素用药史,结合病原菌流行谱及耐药检测分析,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方案。
    mNGS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与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家福, 余婷, 张培林, 刘雪涛, 王丽恒
    2024, 29(1):  64-67. 
    摘要 ( 99 )   PDF (549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进行腹水培养和腹水mNGS检测。比较mNGS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APRI指数、FIB-4指数、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hild-Pugh评分。采用腹水多核白细胞计数(PMN)联合腹水mNGS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N联合腹水mNGS检测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78.86%。随访结果显示,mNGS阳性组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和肝硬化相关指标评分。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的MELD评分分别为18.25和13.11、MELD-Na评分分别为23.82±11.77和14.58+11.27、Child-Pugh评分分别为11.25和9.75。结论 PMN联合mNGS检测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优于联合腹水培养,mNGS阳性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有较高的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RL-r、APRI、FIB-4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
    赵东志, 李国东, 常媛媛, 曹哲丽, 赵雅娟
    2024, 29(1):  68-72. 
    摘要 ( 136 )   PDF (465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C/R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NAFLD患者153例,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组81例、肝纤维化组72例。行MRI扫描检测C/RL-r;计算APRI、FIB-4水平;分析NAFLD患者实验室指标、C/RL-r、APRI、FIB-4水平与发生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RL-r、APRI、FIB-4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纤维化组ALT、AST、TBil、GGT、TG、C/RL-r、APRI、FIB-4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纤维化组,分别为(42.32±10.21)U/L比(36.21±7.78)U/L、(45.36±8.72)U/L比(27.45±5.40)U/L、(13.52±3.65)μmol/L比(12.24±2.16)μmol/L、(60.53±13.41)U/L比(53.69±12.44)U/L、(1.99±0.53)mmol/L比(1.05±0.33)mmol/L、(1.15±0.12)比(0.92±0.09)、(0.52±0.15)比(0.32±0.10)、(1.47±0.47)比(0.94±0.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肝纤维化组为(1.03±0.26)mmol/L比(1.32±0.45)mmol/L,(t=4.189、15.453、2.674、3.272、13.322、13.501、4.302、8.405、4.801,均P<0.05);NAFLD患者ALT、AST、TG、C/RL-r、APRI、FIB-4与发生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531、0.435、0.571、0.605、0.771、0.716,均P<0.001);ALT、AST、TG、C/RL-r、APRI、FIB-4水平高是影响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L-r、APRI、FIB-4、三者联合预测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30、0.754、0.936;相较于C/RL-r、APRI、FIB-4单独预测的AUC,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Z=4.495、3.999、4.677,均P<0.001)。结论 发生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C/RL-r、APRI、FIB-4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及FIB-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吴彬彬, 徐小琴, 顾星星, 解其华
    2024, 29(1):  73-76. 
    摘要 ( 74 )   PDF (48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 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均给予ElastPQ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三组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对比观察1组、观察2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2组ElastPQ值(6.82±1.54)kPa、NFS评分(-0.42±0.12)分、FIB-4指数(2.82±0.32)均高于观察1组(5.75±1.02)kPa、(-1.05±0.25)分、(2.25±0.16),观察1组均高于对比组(4.02±0.11)kPa、(-1.68±0.34)分、(1.02±0.1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观察2组中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均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r=4.967、5.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ElastPQ值会逐渐增高,ElastP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彩超测量ElastPQ值,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病毒性肝炎
    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疗效和检测血清HBV RNA的意义
    吕高燕, 王春娟
    2024, 29(1):  77-80. 
    摘要 ( 60 )   PDF (46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疗效和检测血清HBV RNA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期间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分析血清ALT和HBV RNA对快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可知,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ALT、HBV DNA和HBV RNA水平分别为(0.2±0.1)mg/dL、(121.5±59.0)U/L、0.8(0.5, 0.3)log10拷贝/mL和1.4(1.1, 1.7)log10拷贝/mL,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的(0.8±0.3)mg/dL、(168.3 ± 134.6)U/L、8.4(5.1, 10.6)log10拷贝/mL和7.2(5.0, 9.9)log10拷贝/mL,血清HBV DNA阴性率和血清HBV RNA阴性率分别为94.8 %和70.7 %,显著高于治疗前患者的0.0 %和0.0 %(P<0.05);分析血清ALT和HBV RNA对快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可知,ALT、HBV RNA单独预测快速病毒学应答的AUC分别为0.629、0.83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2、≥1.9,灵敏度分别为59.0 %、82.0 %,特异度分别为72.1 %、80.0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8 %、86.6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2 %、83.0 %。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对于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血清HBV RNA是快速病毒学应答的良好预测指标。
    基于livertox数据库的药物说明书乙型肝炎再激活风险警示标注情况调查分析
    吴玲, 魏龙, 苏琼丽
    2024, 29(1):  81-84. 
    摘要 ( 104 )   PDF (63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和分析996种药物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HBVr)在livertox数据库的记录情况与药品说明书中HBVr用药警示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统计livertox数据库中药物的HBVr提示信息,并与丁香园用药助手系统中收录的药品说明书HBVr用药警示信息标注进行对比。结果 livertox数据库中共有47个药物和1类药物有HBVr风险信息提示并已在我国上市。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10个药物说明书并无HBVr风险信息提示,有2个药物部分说明书有提示,部分没有。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及时修订药品说明,根据最新信息增加警示标语。临床医师及药师在临床使用中,需加强对病毒性感染患者的用药监护。
    肝癌
    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陈宗杰, 彭新建, 王瑜林, 胡添松
    2024, 29(1):  85-90. 
    摘要 ( 60 )   PDF (854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初治的巨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98例巨大HC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学特征和血清学标志物。使用X-tile软件计算肿瘤生长率对患者OS分组的最佳阈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肿瘤生长率患者TACE治疗后3年内OS差异,组间差异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 肿瘤生长率预测患者3年生存时间的最佳截止值为-11.7%/月,根据肿瘤生长率截断值,分为低肿瘤生长率组(n=52)和高肿瘤生长率组(n=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肿瘤生长率组的OS优于高肿瘤生长率组(χ2=7.120,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肿瘤生长率(HR=2.153,P=0.006)、存在PVTT(HR=1.942,P=0.006)是影响巨大HCC患者TACE治疗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联合治疗(HR=0.532,P=0.026)是保护因素。有57例(58.16%)进行了后续治疗。低肿瘤生长率组是否接受联合治疗对HCC患者的OS无显著影响(P=0.477)。而高肿瘤生长率组TACE后联合治疗者的OS优于未联合治疗者(χ2=4.312,P=0.038)。结论 肿瘤生长率对接受TACE的巨大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高肿瘤生长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在TACE后的联合治疗中获益更多。
    代谢综合征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武建, 王连才, 王亚峰, 杜长顺, 肖建安
    2024, 29(1):  91-94. 
    摘要 ( 60 )   PDF (434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13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89例、34例,年龄52(43, 60)岁。HCC、MetS符合相关要求。根据HCC合并MetS与否分为MetS组、非MetS组,比较两组临床以及手术资料,研究终点是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存活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作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MetS组年龄为55(45, 62)岁,显著高于非MetS组年龄[50(43, 59)岁,P<0.05];MetS组男性为27例(65.8%),显著低于非MetS组[62例(86.1%),P<0.05];MetS组BMI为(26.4±4.0)kg/m2,显著高于非MetS组[(23.0±3.7)kg/m2,P<0.05];MetS组WBC、中性粒细胞分别为5.7(4.2, 7.7)×109/L、3.5(2.6, 4.9)×109/L,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5.1(4.0, 6.6)×109/L、3.0(2.2, 4.0)×109/L,P<0.05];MetS组肝硬化、脂肪性肝炎为24例(58.5%)、11例(26.8%),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25例(34.7%)、7例(9.7%),P<0.05]。MetS组肝衰竭、高血糖为5例(12.2%)、11例(26.8%),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2例(2.8%)、7例(9.7%),P<0.05];MetS组各Clavien-Dindo分级为8例(19.5%)、12例(29.3%)、5例(12.2%)及2例(4.9%),非MetS组各Clavien-Dindo分级为17例(23.6%)、5例(6.9%)、4例(5.5%)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非MetS组综合并发症指数为8.5(0, 12.0)、0(0, 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2(4,60)个月,其中MetS组、非MetS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63.4%(26/41)、80.5%(5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非MetS组无复发存活率为51.2%(21/41)、63.9%(5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合并存在MetS时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增加,总体生存情况恶化,提示需要更为谨慎地面对HCC患者的代谢紊乱。
    组织内TRIM3及FoxO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分析
    张莉莉, 甄飞
    2024, 29(1):  95-98. 
    摘要 ( 68 )   PDF (56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组织内三重基序蛋白3(TRIM3)及叉头转录因子O家族1(FoxO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HC患者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RIM3、FoxO1表达,比较不同TRIM3及FoxO1表达PHC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不同TRIM3及FoxO1表达PHC患者的预后。结果 PHC患者肝癌组织中TRIM3、FoxO1阳性率(46.22 %、42.02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5.63 %、79.83 %)(P<0.05)。TRIM3阳性患者肿瘤大小<5 cm、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的占比显著高于TRIM3阴性患者(P<0.05),FoxO1阳性患者肿瘤大小<5 cm、单发、TNM分期Ⅰ~Ⅱ期的占比显著高于FoxO1阴性患者(P<0.05)。肝癌组织内TRIM3阳性患者、TRIM3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 %、3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0.242, P=0.001);FoxO1阳性患者、FoxO1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0 %、34.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6.978, P=0.008)。结论 组织内TRIM3及FoxO1表达与PH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PH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其他肝病
    西藏地区93例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
    冶俊山, 陈彪, 巴桑顿珠, 达瓦
    2024, 29(1):  99-101. 
    摘要 ( 58 )   PDF (394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小儿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囊肿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纳入93例患儿,其中男性53例,女性40例。58例(62.3%)无症状体检发现就诊,29例(31.1%)表现为腹痛。62例(66.6%)囊肿位于肝右叶,12例(12.9%)位于肝左叶,左右肝均有19例(20.4%),肝内多发囊肿34例(36.55%);囊肿直径(9.14±3.16)cm;43例(46.2%)行内囊摘除术,39例(41.9%)行外囊次全切除术,11例(11.8%)行外囊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残腔胆漏5例,胸腔积液11例,残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术后随诊1~4年,复发4例,均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定期B超随诊。结论 小儿肝囊型包虫病无症状感染体检发现居多,囊肿多位于肝右叶且具有多发囊肿占比大、外囊壁薄的特点,手术是主要的的治疗方法,术式应遵循个体化的方案。
    40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手术选择及其转归评价
    刘罗海, 李仕青
    2024, 29(1):  102-104. 
    摘要 ( 106 )   PDF (512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及预后转归。方法 2017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手术治疗,并评价转归结局。结果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以腹痛、腹胀、脾脏肿大为临床症状表现,伴随多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实施Rex手术28例(70.0%),实施脾肾分流手术8例(20.0%),实施肝移植手术4例(10.0%)。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术后均存活,随访结果显示,28例接受Rex手术患儿中,25例(62.5%)搭桥血管通畅,血流速度正常,无血管狭窄,剩余3例(7.5%)术后出现血管闭塞;8例接受脾肾分流手术患儿中,3例(7.5%)术后未见脾脏缩小,食管静脉曲张未缓解,但未发生呕血、黑便;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儿中,1例(2.5%)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再通。结论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可根据患儿肝内外门静脉发育情况进行术式选择,其中Rex手术能够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善肝脏灌注情况,避免术后不良情形的发生。
    sTfR、肝脾CT比值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张维, 刘清林, 张慢, 安阳, 曹睦涵
    2024, 29(1):  105-109. 
    摘要 ( 76 )   PDF (52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肝脾CT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MC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5日—2020年3月5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老年NAFLD患者11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其中老年NAFLD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26分定义为MCI组(61例),MoCA≥26分定义为非MCI组(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并对比3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利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NAFLD患者MoCA评分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MoCA评分<26分(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果 左侧NAA/Cr、右侧NAA/Cr、sTfR、肝脾CT比值在对照组、非MCI组、MCI组依次下降,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25、TG、LDL-C、MoCA在对照组和非MCI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和非MCI组比较,MCI组BMI≥25、TG、LDL-C明显更高,MoCA明显更低(均P<0.05)。老年NAFLD患者MoCA评分与左侧NAA/Cr、右侧NAA/Cr、sTfR、肝脾CT比值呈正相关,与L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fR、肝脾CT比值、BMI≥25、TG是老年NAFLD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fR、肝脾CT比值是老年NAFLD患者MCI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与其MCI发生均呈正相关。
    综述
    “口-肠-肝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陈璐, 杨妙芳, 汪芳裕
    2024, 29(1):  110-113. 
    摘要 ( 74 )   PDF (767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口腔炎症、口腔菌群是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口腔菌群通过直接影响肝脏细胞功能、破坏肠道稳态等途径促进NAFL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口-肠-肝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研究进展
    马驰, 杨涓, 郑盛
    2024, 29(1):  113-116. 
    摘要 ( 79 )   PDF (418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新型虚拟代谢器官”,广泛参与机体消化、吸收及营养,其还可通过肠-肝轴介导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发生与发展。各种肝脏疾病均有其特有的菌群分布特征,针对其菌群分布特征做出干预,可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细胞铁死亡在肝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吴姜杰, 齐家龙, 宋正己
    2024, 29(1):  117-122. 
    摘要 ( 97 )   PDF (703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是一种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是以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肝脏是人体内铁贮存量最大的脏器,铁稳态在疾病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肝细胞铁死亡也引起了肝病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铁死亡的机制及在肝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探索靶向铁死亡治疗肝病提供新的见解。
    白细胞介素-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敏, 李莉
    2024, 29(1):  122-126. 
    摘要 ( 100 )   PDF (57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很高。HCC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慢性炎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等。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HCC中具有关键作用,既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又限制了细胞的凋亡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L-6在HCC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HCC的生物学意义、作为 HCC 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及其治疗意义。我们还介绍了 HCC 中 IL-6 研究的挑战和未来方向,这可能为 HCC 新型靶向疗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胆囊癌中微小RNA的功能及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陈茜, 朱鹏
    2024, 29(1):  126-130. 
    摘要 ( 68 )   PDF (632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预后差的特点,导致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及医疗负担。GBC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上缺少早期预警及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不具有编码功能的微小RNA,其主要通过直接抑制靶向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显示,特异性miRNA在GBC的致病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同时,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特异性miRNA在GBC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也显示出了较为优良的临床价值。虽然靶向miRNA的GBC治疗方法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但是也为开发针对GBC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白细胞介素-4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董旭, 许明晓, 李成忠
    2024, 29(1):  130-133. 
    摘要 ( 65 )   PDF (51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因子是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重要化学介质。白细胞介素-4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与病程进展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研究历史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其在肝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有新进展。本文对其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寄生虫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程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生物标志物对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王莹, 蔡大川
    2024, 29(1):  133-137. 
    摘要 ( 47 )   PDF (648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感染是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肝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由于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较低、周期长,其识别和诊断存在困难,故积极寻找其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还可早期启动抗感染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病例报道
    肝移植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易栓症1例
    冉晓娟, 吴娴, 周文秀, 朱霞
    2024, 29(1):  138-139. 
    摘要 ( 58 )   PDF (1621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急性肝衰竭1例
    段瑞芳, 史志红, 王晓梅
    2024, 29(1):  140-141. 
    摘要 ( 51 )   PDF (361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