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30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29(4):  0-0. 
    摘要 ( 20 )   PDF (13556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PC/BCP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
    李明慧, 王麟, 鲁凤民
    2024, 29(4):  371-373. 
    摘要 ( 38 )   PDF (47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下降/消失的HBV突变株逐渐转换为优势株,其中以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核心区(PC)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病毒累积造成具有不良预后的HBeAg阴性患者占比逐年上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突变病毒不仅促进HBV复制,还能诱导病毒蛋白在肝细胞内堆积,堆积的病毒蛋白将诱发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病变。本文对突变诱导的肝细胞病变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内镜肝病学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魏莹莹, 刘牧云
    2024, 29(4):  374-377. 
    摘要 ( 37 )   PDF (46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内镜等内镜下诊疗操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途径。这种将高级别的内镜下诊疗操作与肝病学紧密结合的领域,被称为“内镜肝病学”。在内镜肝病学中,针对肝胆疾病的诊疗操作多种多样,具体包括: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肝组织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压力梯度测量、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线圈与硬化栓塞、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本综述对内镜肝病学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巨噬细胞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清清, 陆伦根
    2024, 29(4):  378-380. 
    摘要 ( 36 )   PDF (38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特征为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PSC的药物。PS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诸多研究揭示了PSC与结肠炎和肠-肝轴的破坏密切相关,巨噬细胞参与PS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巨噬细胞在PS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RPK2调控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在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韩潘十力, 冯悦, 高沿航
    2024, 29(4):  380-383. 
    摘要 ( 35 )   PDF (47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质代谢紊乱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外研究尚未完全揭示酒精性肝病中脂质代谢紊乱机制。已有研究证实,SRPK2调控的前体信使RNA选择性剪接在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包括酒精性肝病中典型的脂质代谢紊乱机制以及选择性剪接的新机制,旨在为推动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γδ T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吕翌阳, 程俊, 江政, 李薇, 张松, 徐维田
    2024, 29(4):  383-386. 
    摘要 ( 40 )   PDF (39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γδ T 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肝脏作为人体的免疫器官,富含多种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γδ T细胞影响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通过综述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癌
    中心性肥胖和肝癌的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许姗姗, 仇丽霞, 柳雅立, 张晶
    2024, 29(4):  387-390. 
    摘要 ( 39 )   PDF (176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心性肥胖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腰围、经BMI矫正的腰围、臀围、经BMI校正的臀围、腰臀比和经BMI校正的腰臀比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来自欧洲一个包含224 459个样本的大型数据库。内脏脂肪体积数据集来自欧洲数据库,包括32 860名欧洲受试者的9 275 40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信息。肝癌的数据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包括372 184名欧洲受试者的汇总数据。对获得的数据集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结果显示,经BMI矫正的腰围会增加肝癌发生风险(OR=1.001, 95%CI:1.000~1.001, P=0.024),且被加权中位数(WM)分析(OR=1.001, 95%CI:1.000~1.002,P=0.020)证实,但在MR-Egger回归(OR=1.002, 95%CI:0.999~1.004,P=0.135)中未被证实。其他中心性肥胖指标与肝癌无关。结论 不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肝癌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经BMI矫正的腰围可能会导致肝癌发生,表明在相对较瘦的人群中,中心性肥胖与肝癌发生相关,且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全氟丁烷超声造影联合CEUS LI-RADS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刘婷, 杨金雨, 刘倩玉, 杨青
    2024, 29(4):  391-394. 
    摘要 ( 34 )   PDF (168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氟丁烷超声造影对HCC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全氟丁烷超声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在血管相及在血管后相(Kupffer相)的表现。参照CEUS LI-RADS 5类标准,出现APHE伴延迟(≥60 s)/轻度廓清;将血管后相低增强代替延迟或轻度廓清,以动脉期高增强(APHE)伴血管后相低增强为诊断标准。以病理结果及影像学随访为最终的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 84例患者中恶性病灶65个,良性病灶19个。CEUS LR-5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6.3%、93.1%、82.1%、95.5%、67.5%和0.695;APHE联合血管后相低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1.8%、93.1%、85.7%、95.7%、73.0%、0.749。APHE联合血管后相敏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P<0.05)。两种诊断方法与金标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PHE联合血管后相低增强作为HCC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全氟丁烷特有的血管后相可以为HCC的无创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卡瑞利珠单抗对不可切除肝癌DTACE术后肿瘤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冬冬, 殷荣华, 张燕, 周锐
    2024, 29(4):  395-399. 
    摘要 ( 24 )   PDF (563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行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后肿瘤进展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和武汉市第四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接受D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切除中晚期HCC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D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疗程均为无法忍受的TRAE或再次疾病进展或随访截止日。观察治疗后3个月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截止日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转化手术率、ORR、DCR、OS和PFS为17.86%、57.14%、82.14%、(13.83±2.24)个月和(8.38±1.5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14%、35.71%、60.71%、(9.75±1.79)个月和(6.36±1.2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3.853、3.481,t=8.273、8.015,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为(47.19±11.84)μg/L、(34.39±5.08)U/L和(52.30±5.84)U/mL,低于对照组的(80.35±16.72)μg/L、(51.46±7.35)U/L和(63.47±6.3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14,8.392,8.315,均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总胆红素(TBil)为(59.46±5.28)U/L、(61.69±5.47)U/L和(19.26±3.0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4.08±6.04)U/L、(76.25±6.29)U/L和(24.41±3.8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16、7.395、6.735,均P<0.05)。两组的TRAE均为1~2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可提高DTACE联合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后肿瘤进展的HCC患者疗效,且安全可控。
    构建和验证肝细胞癌胞吞作用相关的预后特征
    徐昀霏, 姚向庆, 罗梅娣
    2024, 29(4):  400-407. 
    摘要 ( 32 )   PDF (501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胞吞作用在多种疾病中都已证实与疾病进程有着紧密的关联,但关于胞吞在癌症中的作用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索胞吞相关基因在肝癌(HCC)中的角色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 我们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了HCC的转录组表达谱和匹配的临床信息。通过“limma” R包进行差异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基因。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了胞吞相关的预后特征,并在GEO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合TNM分期和其他临床变量,我们进一步建立了预后列线图。结果 成功鉴定了33个与胞吞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筛选出6个关键胞吞相关基因,包括ALDH2、C3、ANXA2、CD5L、IL33和HAVCR1。这些基因在HCC的生存中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通过多数据集的验证,预后特征显示出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合临床变量进行的深入分析证实,胞吞相关预后特征是HCC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我们构建了一个胞吞相关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在整体样本中的1年、3年和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70.7%、70.4%和70.1%,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本研究系统鉴定了胞吞相关预后基因并构建了HCC预后特征,该模型在预后评估中展现卓越准确性,为HCC治疗提供新思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Sulfiredoxin-1对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许兴文, 贾瑾堂
    2024, 29(4):  408-413. 
    摘要 ( 47 )   PDF (709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ulfiredoxin-1(SRXN1)对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以下三组:阴性对照+二甲基亚砜(NC + DMSO)组、NC + erastin(铁死亡诱导剂,10 μM)组和si-SRXN1 + erastin组。采用铁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铁含量;利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中ROS和MDA的水平;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SRXN1、GPX4、SLC7A11、ACSL4和LPCA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技术测定各组细胞中SRX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DMSO 组相比,NC+erastin组细胞中铁含量、ROS和MDA水平、ACSL4和LPCA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SRXN1的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8.46±0.60)vs(13.64±0.37)、(132.04±15.21)vs(203.82±13.17)、(97.35±9.58)vs(209.32±8.78)、(1.00±0.06)vs(2.15±0.03)、(1.00±0.02)vs(1.58±0.02)、(1.00±0.05)vs(2.94±0.16)、(0.88±0.02)vs(1.18±0.03)](P<0.01),而细胞中GPX4和SLC7A11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1.00±0.03)vs(0.33±0.02)、(1.00±0.08)vs(0.33±0.01)](P<0.0001)。与NC + erastin组相比,si-SRXN1 + erastin组细胞中铁含量、ROS和MDA水平和ACSL4和LPCA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13.64±0.37)vs(20.91±0.96)、(203.82±13.17)vs(261.38±16.92)、(209.32±8.78)vs(293.86±7.65)、(2.15±0.03)vs(2.70±0.09)、(1.58±0.02)vs(1.86±0.08)](P<0.01),而细胞中GPX4和SLC7A11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SRXN1的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0.33±0.02)vs(0.10±0.01)、(0.33±0.01)vs(0.14±0.001)、(2.94±0.16)vs(0.48±0.02)、(1.18±0.03)vs(0.64±0.06)](P<0.01)。结论 敲低SRXN1会升高细胞铁含量,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加重肝癌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X4和SLC7A11基因表达以减弱抗氧化能力和激活ACSL4和LPCAT3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脂质过氧化的形成有关。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
    刘静, 郭飞, 吴露露, 李贺
    2024, 29(4):  414-418. 
    摘要 ( 33 )   PDF (50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共振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S0~S1期41例、S2期28例、S3期17例和S4期14例。比较4组患者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联蛋白(LN)]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ROC分析ideal-iq参数联合血清学指标预测早期肝硬化(S4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S0~S1期组FF、R2*值、HA、CIV为(1.51±0.33)%、(54.58±8.15)Hz、(139.05±60.57)μg/L、(88.24±24.78)ng/mL,S2期组为(2.01±0.42)%、(69.07±7.44)Hz、(337.56±113.24)μg/L、(106.04±30.21)ng/mL,S3期组为(3.07±0.46)%、(94.55±10.53)Hz、(416.08±124.51)μg/L、(134.07±38.76)ng/mL,S4期组为(4.32±0.53)%、(111.14±11.42)Hz、(583.76±150.54)μg/L、(190.06±42.83)ng/m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42、178.839、75.985、38.451,均P<0.05);4组间血清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82、0.819、0.7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FF≥3.560 %,R2*值≥102.950 Hz,HA≥517.210 μg/L,CⅣ≥173.895 ng/mL,(均P<0.05),联合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为0.786,均高于单项指标。S0~S1期组ALT、AST、白蛋白为(134.65±37.85)U/L、(74.22±20.57)U/L、(45.15±3.76)g/L,S2期组为(192.08±47.52)U/L、(100.25±30.16)U/L、(43.45±3.01)g/L,S3期组为(214.12±55.63)U/L、(127.13±38.53)U/L、(40.35±5.24)g/L,S4期组为(159.14±43.71)U/L、(101.54±33.48)U/L、(37.42±3.65)g/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41、14.667、16.786,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LN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敏感度。
    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流状态的定量评价
    张安林, 徐杰, 唐洁, 陈德莉
    2024, 29(4):  419-422. 
    摘要 ( 31 )   PDF (43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流状态以及肝脾血管内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入院诊治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3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脾功能亢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肝脾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灌注参数。结果 脾功能亢进组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87.6(34.3,378.7)U/L、75.6(39.3,361.2)U/L和65.7(31.3,83.6)U/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2(12.6,25.1)U/L、18.0(12.0,24.8)U/L和16.3(11.6,24.0)U/L(P<0.05)。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7.2±1.3)mm、(13.5±2.5)mm、(16.9±2.4)mm和(1842±859.4)cm3,大于健康对照组的(5.6±0.8)mm、(10.0±1.6)mm、(14.3±1.8)mm和(398.5±149.8)cm3(P<0.05)。中度脾功能亢进组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8.0±1.2)mm、(14.9±1.4)mm、(17.8±2.0)mm和(2361.8±894.0)cm3,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7.0±0.8)mm、(14.1±2.5)mm、(17.9±2.2)mm和(1994.4±783.7)cm3,均显著大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的(6.4±1.0)mm、(11.9±1.9)mm、(15.9±1.8)mm和(1253.4±582.6)cm3(P<0.05)。脾功能亢进组患者尾状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和右后叶的PVP和TLP灌注参数分别为(46.3±15.5)mL/min和(54.9±21.0)mL/min、(40.7±14.5)mL/min和(49.6±15.1)mL/min、(37.6±13.9)mL/min和(49.7±13.2)mL/min、(41.8±13.6)mL/min和(47.5±15.3)mL/min、(44.7±14.5)mL/min和(56.3±10.0)mL/min,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0.4±52.7)mL/min和(91.6±56.8)mL/min、(87.8±39.4)mL/min和(98.6±51.3)mL/min、(78.0±46.5)mL/min和(87.7±48.4)mL/min、(79.2±51.1)mL/min和(87.0±42.1)mL/min、(73.1±39.3)mL/min和(85.0±37.1)mL/min(P<0.05)。HPI灌注参数分别为(18.5±12.7)%、(20.6±12.0)%、(23.6±14.8)%、(13.8±11.5)%和(20.6±7.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4±6.8)%、(14.2±8.2)%、(11.7±9.0)%、(12.2±9.6)%和(12.9±7.4)%。结论 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血管均出现扩张,且中重度患者扩张程度更显著,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血液灌注减少。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
    刘韵, 徐云, 韩亮, 钱艺, 谭碧波
    2024, 29(4):  423-428. 
    摘要 ( 36 )   PDF (94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实时弹性组织成像(RT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EVs)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腹部超声,RTE和上消化道内镜(EDG)等病例资料。分析LF index与不同程度EVs之间的关系。AUROC比较不同非侵入指标诊断患者出现EVs,高危EVs的性能。结果 127例患者中,EDG发现55例(43.3 %)有EVs,其中轻度33例(26.0 %),中度11例(8.7 %),重度11例(8.7 %)。食管静脉曲张组患者PLT更低,γ球蛋白、APRI、FIB-4及LF index更高(P<0.001)。LF index与EVs分级呈强正相关(P<0.001, r=0.802)。PLT、γ球蛋白、APRI、FIB-4及LF index诊断EVs的AUROC值分别为0.296、0.770、0.797、0.801和0.891。LF index最佳截断值为2.71,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7%、70.8%、76.4%、90.7%、3.2、0.1及81.8%。诊断高危食管静脉曲张时,PLT、γ球蛋白、APRI、FIB-4及LF index的AUROC值分别为0.262、0.858、0.862、0.897及0.935。LF index最佳截断值为3.28,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6.6%、90.5%、90.3%、87.1%、9.1、0.1、88.6%。结论 肝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所测得的LF index,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曲张具有很高的价值。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
    黄欣, 孟祥军, 吴莘
    2024, 29(4):  429-431. 
    摘要 ( 35 )   PDF (58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FZHY)对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FZHY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LX-2转染TGF-β或/和给予FZHY后α-SMA水平。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日口服扶正化瘀胶囊1.5 g,一日3次,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各组治疗前后瞬时肝弹性F值。结果 FZHY明显抑制LX-2生长,并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过表达TGF-β后α-SMA mRNA明显增加(57.14 ± 4.8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同时予10%或20%FZHY时,α-SMA mRNA不同程度降低(37.42 ± 3.65及21.79 ± 0.496),与TGF-β组相比,α-SMA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Western blot显示,FZHY能部分抵消TGF-β引起的α-SMA表达上调。治疗组瞬时肝弹性F值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ZHY可通过影响LX-2细胞增殖、调节α-SMA表达来实现抗纤维化作用。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贺宇, 张志红, 欧阳慧, 鲁石
    2024, 29(4):  432-435. 
    摘要 ( 28 )   PDF (36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公安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3例,同期健康人6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肝组织中CD163表达、血清CD163浓度、CD14+细胞比例以及表达不同种类细胞因子的CD14+细胞比例。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n=82)ALT水平和AST水平分别为(84.6±9.1)U/L和(69.3±7.2)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64)的(28.4±1.7)U/L和(22.5±6.9)U/L(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F<2者CD163+细胞数量、血清CD163浓度和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38.2±4.7、(73.6±2.1)μg/L和(73.7±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5±1.3、(50.1±2.6)μg/L和(61.0±8.4)%,F≥2患者CD163+细胞数量、血清CD163浓度和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74.9±8.0、(95.4±9.8)μg/L和(79.2±5.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F<2患者。F<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表达IL-2、IL-4、IFN-γ、IL-6、IL-8和TNF-α的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4.2±1.2)%、(3.8±1.1)%、(3.8±1.0)%、(3.7±1.3)%、(4.0±1.4)%和(6.7±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0.1)%、(1.1±0.2)%、(1.8±0.4)%、(1.6±0.6)%、(1.7±0.7)%和(4.6±2.1)%,F≥2患者表达IL-2、IFN-γ、IL-8和TNF-α的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2.2±0.8)%、(2.1±0.5)%、(5.6±2.0)%和(6.9±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表达IL-8的CD14+细胞比例为(5.6±2.0)%,显著高于F<2患者。结论 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
    病毒性肝炎
    IL-21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蔡云, 赵凯, 潘良, 周鑫
    2024, 29(4):  436-439. 
    摘要 ( 44 )   PDF (42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 IL-21)参与e 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stis B, CHB)免疫病程的进展。方法 入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由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45例、CHB患者免疫耐受状态(immune tolerant, IT)20例、非活动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 antigen, HBsAg)携带者(inactive carrier, IC)45例,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eAg、HBsAg、Anti-HBs、Anti-HBe、Anti-HBc)、ALT、HBV DNA 载量、IL-21浓度、IL-21+CD4+ T细胞、IL-21R+CD4+ T细胞频数。同时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CHB和IC组患者的血清IL-21浓度[分别为(82.21±22.32)、(72.32±25.26)pg/mL]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免疫耐受患者[(20.24±15.56) pg/mL,P值均<0.001],IC组患者的IL-21+CD4+T细胞频数为(7.42±2.34)%、IL-21R+CD4+T细胞频数为(6.46±1.55)%,均显著高于CHB组 (P值均<0.001)。血清ALT与IL-21浓度无相关性(r=0.136, P= 0.20)。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组治疗前外周血IL-21浓度为(92.58±25.76)pg/mL、IL-21+CD4+T细胞频数为(7.89±2.05)%、IL-21R+CD4+T细胞频数(7.01±1.51)%,均显著高于未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组(P值均<0.01)。结论 IL-21参与了HBeAg阳性CHB免疫病程的进展。
    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
    刘雅光, 胡连智, 董一侠
    2024, 29(4):  440-443. 
    摘要 ( 28 )   PDF (42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药物性、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计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联合布韦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以注射IFNα-2a进行治疗,联合布韦组以达卡他韦联合索非布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TBil、TBA、ALT、AST、GGT、ALP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16+/CD14+与CD14+CD16-/CD14+表达,记录两组不良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联合布韦组TBil、TB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布韦组干预后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干预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布韦组GGT、AL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联合布韦组CD14+CD16+/CD14+表达较常规治疗组降低,CD14+CD16-/CD14+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初治慢性丙型肝炎中,应用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能抑制肝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炎症及肝功能,通过对单核细胞的调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病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杨秋霞, 侯灼, 周秋烨, 和雨艳, 胡清荣, 尧颖
    2024, 29(4):  444-447. 
    摘要 ( 39 )   PDF (447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 IgG4 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AIH) 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观察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收集肝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 IgG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和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38例AIH患者中,有7例血清IgG4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IgG4染色阳性,患者归为IgG4-AIH组,另31例归为经典型AIH组。两组患者均以黄疸、乏力、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ALT、AST升高为主,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IgG4-AIH组患者ANA阳性为6/7,而经典型AIH组患者ANA阳性率为83.8%(26/31),IgG-AIH组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为(33.2±7.2),而经典型AIH组IgG水平为(26.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08)。IgG4-AIH组患者肝脏组织学炎症以G3、G4期为主,而经典型AIH以G1、G2为主,两者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纤维化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IgG4-AIH患者血清及肝组织IgG4水平显著升高,且肝脏病理检测提示炎症活动更明显,但IgG4-AIH与经典型AIH在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
    青海地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抗线粒体抗体差异分析
    王春秋, 陈婷, 张臻英, 张晓菲
    2024, 29(4):  448-452. 
    摘要 ( 33 )   PDF (47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青海省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共85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为A组共58例,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为B组27例。分析一般临床特征、合并疾病情况、血清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的病理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及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检出率、干燥综合征患病率、肝脏病理炎症分级、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5.41±76.63) 比 (255.90±244.90)U/L]、免疫球蛋白M[4.05 (2.75, 5.43) 比 1.99 (1.41, 3.51) g/L]水平、抗核抗体-G(χ2=9.67)、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χ2=5.74)患病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M及抗核抗体-G水平更高,B组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比例更高;两组病理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级以中重度为主,提示患者发病隐匿,病程漫长,确诊时病情分期较晚;如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建议完善甲状腺疾病的检查。
    其他肝病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马文军, 曲相珍, 周静亚, 马维娜, 李宏韬
    2024, 29(4):  453-456. 
    摘要 ( 31 )   PDF (47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DILI患者358例,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半年后)按照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预后较差(108例)与预后较好(250例)组,对所有患者自身抗体予以检测,将其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145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组(213例),对所有患者生化治疗进行检测。结果 358例患者中,引发慢性DILI的药物种类有十几种,其中中药的占比为31.0 %,解热镇痛类药物12.3 %,抗肿瘤药物11.7%,抗生素类药物9.2 %,其次为激素类、心血管类、保健品类药物等;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核抗体(ANA)阳性的患者占42.74%(153/358);358例慢性DILI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145例,自身抗体阴性者213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组中女性占比高于阴性组,且年龄大于阴性组;预后较差患者年龄≥60岁的占比高于预后较好者,肝细胞型的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较好组,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高于预后较好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分别为(519.7±90.6)U/L、(410.4±91.3)U/L、(44.0±11.8)μmol/L、(33.4±11.8)μmol/L高于预后较好组[(330.8±88.9)U/L、(269.7±80.5)U/L、(31.9±13.5)μmol/L、(27.8±9.0)μmol/L],而白蛋白(Alb)水平为(46.0±14.9)g/L,比预后较好组的(60.1±18.1)g/L低;进一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年龄≥60岁、非肝细胞型、ALT≥435.4 U/L、AST≥325.2 U/L、TBil≥38.6 μmol/L、DBil≥29.2 μmol/L,Alb≤52.2 U/L是慢性DIL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618、1.996、1.632、1.602、1.600、1.747、1.929,均P<0.05)。结论 慢性DILI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在60岁以上、非肝细胞型、ALT≥435.4 U/L、AST≥325.2 U/L、TBil≥38.6 μmol/L、DBil≥29.2 μmol/L,Alb≤52.2 U/L,临床应对上述指标予以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征
    陈智峰, 邵挥戈, 谢开汉
    2024, 29(4):  457-460. 
    摘要 ( 33 )   PDF (40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HT)合并肝损伤患者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H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合并肝损伤组(66例)与未合并肝损伤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合并肝损伤组患者年龄、病程、基础代谢率分别为(44.7±5.7)岁、(4.4±1.3)年、(33.5±10.5)%,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36.5±5.2)岁、(2.4±0.7)年、(2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AST、ALT、GGT、ALP、TBil分别为(96.6±28.4)U/L、(113.2±35.5)U/L、(71.2±9.3)U/L、(162.8±34.3)U/L、(33.5±8.8)μmol/L,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43.8±13.5)U/L、(47.8±16.8)U/L、(33.3±7.5)U/L、(75.3±21.7)U/L、(17.4±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分别为(19.3±6.4)pmol/L、(86.7±25.3)pmol/L、(7.8±2.1)nmol/L、(253.7±19.5)nmol/L,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13.7±4.1)pmol/L、(35.6±11.2)pmol/L、(5.4±1.8)nmol/L、(216.8±17.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9%(7/47),未合并肝损伤组为33.3%(2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及基础代谢率差的HT患者更易发生肝损伤,HT合并肝损伤患者肝功能与甲状腺功能更差,临床并发症更多。
    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马连骏, 郝引, 李旭雪
    2024, 29(4):  461-463. 
    摘要 ( 34 )   PDF (145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患儿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儿中,伴有乙肝肝硬化23例(57.5%)。临床分型为Ⅲ型23例(57.5%),分流部位以门静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为主17例(42.5%),并伴随ALT、AST、总胆红素升高。CT表现示,病灶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25例;可见分流处肝静脉明显增宽33例(82.5%),未见明显增宽7例(17.5%)。超声示,病变均位于肝实质内近肝脏表面或叶段边缘,二维超声呈管型、囊状及不规则无回声;由CDFI技术检查可见自门静脉分支至肝静脉的红蓝交替的血流信号,无搏动性。结论 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部位以门静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为主,多伴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临床分型常见Ⅲ型,并伴随多项肝功能指标改变。
    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程琦, 周晛, 蒋卫民
    2024, 29(4):  464-467. 
    摘要 ( 35 )   PDF (172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的1例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回顾2003-2022年PubMed及中文数据库关于肝脏结核及播散性结核的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播散至肝脏和其他部位结核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以反复发热、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各种抗感染治疗无效,影像学检查示全身多发异常代谢增高灶,最终依赖活检明确诊断,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和该病例,共82例肝结核合并其他部位播散患者,平均年龄39.3岁(1~59岁),多以发热起病,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灶脓液培养或活检明确结核感染,抗痨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肝脏及淋巴结播散结核为少见肺外结核,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确诊依赖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早期诊断很重要。该患者确诊后使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良好。
    综述
    DNA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蒋月, 王建青
    2024, 29(4):  468-471. 
    摘要 ( 41 )   PDF (78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纤维化是一种由诸多理化因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疾病阶段,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基因机制失衡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常用的表观遗传修饰途径,通过修改基因结构从而影响相关因子的功能表现。目前资料表明,纤维化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DNA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具体机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病的病情评价、初步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
    龚红梅, 毛青, 蒋黎
    2024, 29(4):  471-475. 
    摘要 ( 46 )   PDF (53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衰竭是一组病死率超过50%的临床综合征,准确评估肝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也是肝移植的重要指导。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预后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不同的模型使用不同的参数,导致每个模型具有特定的价值和独特的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常用及新近建立的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最新模型的框架,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治疗方法。
    血清细胞角蛋白18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颜敏, 肖丽
    2024, 29(4):  475-478. 
    摘要 ( 78 )   PDF (45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角蛋白18(CK-18)是构成肝细胞中间丝的主要蛋白质,当肝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时会被释放入血。血清CK-18最初是用于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严重程度,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其他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清CK-18水平也会升高,可作为评估慢性肝脏疾病程度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本文围绕血清CK-18在不同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防治进展
    王梓依, 贺娜, 张粉娜, 张心怡, 郝帅, 孙荣荣, 王辉, 边娜娜, 闫红林
    2024, 29(4):  478-482. 
    摘要 ( 35 )   PDF (62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及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诞生,目前HCC的病因构成比已逐渐由嗜肝病毒转向非病毒性因素。其中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普遍流行使得非病毒相关HCC发病率迅速增加。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及一些药物毒素是HCC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病毒性肝细胞癌,非病毒性HCC发病机制复杂且部分对免疫治疗不敏感,因此加强对HCC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预防非病毒相关HCC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非病毒相关HCC的筛查监测方案及近期免疫治疗药物的进展,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血清尿酸水平对肝损伤预后的研究进展
    徐丹, 朱传龙
    2024, 29(4):  482-485. 
    摘要 ( 41 )   PDF (43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血清尿酸与肝损伤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尿酸的生物学作用、尿酸与肝损伤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潜在的机制。对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血清尿酸在肝损伤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病例报道
    Turner综合征所致肝硬化失代偿1例
    郑文凯, 谢芳, 姚传霞, 李平
    2024, 29(4):  486-487. 
    摘要 ( 27 )   PDF (106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考克斯嗜胨菌感染肝脓肿1例
    李俊缨, 程笑, 何钦俊, 蒋秀华, 陈金军
    2024, 29(4):  487-489. 
    摘要 ( 36 )   PDF (1732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