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31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29(7):  0-0. 
    摘要 ( 46 )   PDF (13652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体外肝病模型相关进展
    张雨心, 鄢和新
    2024, 29(7):  757-759. 
    摘要 ( 62 )   PDF (480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体干细胞及多能干细胞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体外大规模扩增肝细胞。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建立的肝病模型具有更便捷、更低成本的优势,并且可以忠实有效地在体外反映肝脏生理功能,模拟各类肝脏疾病,为我们深入探究肝脏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便利且高效的工具。
    美国丙型肝炎消除计划的障碍与机遇
    宋曼茜, 饶慧瑛
    2024, 29(7):  759-762. 
    摘要 ( 36 )   PDF (54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HCC)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效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和RNA检测技术的发展,实现HCV的消除是有望达成的目标。本文聚焦于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联合成立的HCV指导小组的工作。该小组依托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覆盖的网站平台,致力于推进HCV消除计划[1]。本文分析当前美国关于HCV消除工作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障碍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强调政府提供的资源与HCV指导小组计划开展的工作对美国实现HCV消除目标的助力。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丁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筛查与治疗研究进展
    余姣, 万谟彬
    2024, 29(7):  762-766. 
    摘要 ( 56 )   PDF (67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共感染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HDV需要HBsAg蛋白质进入肝细胞,共感染通常是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形式。共感染患者面临更高的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HDV RNA阳性患者面临更高的肝相关并发症风险,且需要更复杂的治疗策略。提高HDV筛查覆盖率和接受度、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及加强政策制定者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参与,是应对HDV共感染的关键。本文探讨了HDV共感染的临床学意义、检测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旨在为优化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机制研究与争议
    方青青, 李锋, 陈世耀, 陈颖
    2024, 29(7):  766-769. 
    摘要 ( 64 )   PDF (42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从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转变是各种诱发和促发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也是患者存活率的拐点。近年研究显示,系统炎症、门静脉高压、代谢紊乱、免疫耐受等均参与了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发生与发展。目前还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阻断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本文就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发生机制的进展与争议进行综述,有助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研究技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能对患者获益。
    失代偿期肝硬化再代偿的研究进展
    牛日雨, 尹伟, 王益杰, 李成忠
    2024, 29(7):  770-773. 
    摘要 ( 72 )   PDF (519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既往认为肝硬化从代偿期到失代偿期逐渐恶化的进展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观察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病因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改善到类似代偿期的状态,再代偿的概念逐渐诞生。本文就失代偿期肝硬化再代偿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推动临床研究进一步细化,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肝癌
    肝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曾秋月, 奉镭, 王华敏
    2024, 29(7):  773-776. 
    摘要 ( 57 )   PDF (44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时出现过度修复反应,导致正常组织被取代而形成纤维疤痕的过程。肝巨噬细胞参与肝纤维化进展或消退的所有阶段,其作为肝纤维化的核心参与者,对肝纤维化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血小板除了血栓形成与止血功能,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直接影响肝纤维化,或与肝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研究肝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在肝纤维化中的影响,可以为抗肝纤维化提供新靶点与治疗思路。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效果
    靖长友, 朱桐, 张永宏, 李建军
    2024, 29(7):  777-801. 
    摘要 ( 54 )   PDF (55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不同时间间隔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肝细胞癌(HCC)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早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TACE治疗后接受RFA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0~14 d)22例,B组(15~30 d)34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BCLC分期0期20例,A期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肝癌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RR=0.045,95% CI: 0.003~0.623,P=0.021)是影响TACE联合RFA治疗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的5年生存率78%,B组为75%;A组和B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4%和11%。A组和B组的PFS分别为23个月和31个月,两组的OS均为60个月。A组和B组的PFS(HR=1.085,P=0.795)和OS(HR=0.514, P=0.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患者的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而TACE与消融的时间间隔对疗效无影响,TACE后30 d内行RFA安全有效。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
    钱叶强, 高路, 余春来
    2024, 29(7):  780-783. 
    摘要 ( 58 )   PDF (43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估治疗效果、肝功能、血清AFP水平、生存期、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R比例高于对照组为90.00%(27/30)比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28);治疗6周后ALT为(40.92±6.09)U/L,低于对照组的(46.33±8.13)U/L;治疗9周后血清AFP水平对照组为(153.25±42.23)μg/L,高于治疗组的(74.61±18.29)μg/L;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2.41±2.88)个月,总生存期为(34.18±5.77)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4.17±3.14)个月,总生存期为(21.68±5.36)个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应答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价
    张云江, 梁亮, 张东成
    2024, 29(7):  784-787. 
    摘要 ( 55 )   PDF (57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应答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 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治疗8个月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是否应答分为应答组35例和非应答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评估两组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应答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38.2±23.6)g/L,高于非应答组的(122.5±21.2)g/L(P<0.05);治疗后应答组甲胎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72.3±21.5)ng/mL、(12.3±2.1)μmol/L,低于非应答组的(468.9±71.2)ng/mL、(21.2±4.1)μmol/L(P<0.05)。应答组的甲胎蛋白早期应答率、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4%(32/35)、82.9%(29/35)、37.1%(13/35),非应答组分别为28.0%(7/25)、60.0%(15/25)、12.0%(3/25)(P<0.05)。截止到2021年3月,应答组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非应答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应答组的总生存期为13个月,非应答组的总生存期为11个月,死亡20例,其中应答组8例,非应答组12例;应答组的生存情况优于非应答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早期应答是影响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11,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显著,甲胎蛋白的早期反应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0例晚期肝癌行介入联合靶免转化治疗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分析
    段昌虎, 段建峰, 吴林, 邰升, 刘晓晨
    2024, 29(7):  788-793. 
    摘要 ( 48 )   PDF (396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晚期肝细胞癌行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〇一医院自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中位年龄55(33~72)岁;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例,B级4例;CNLC分期Ⅱb期4例,Ⅲa期6例;ECOG ps评分均≤1分;6 例合并肝硬化,4例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癌栓6例,无门静脉癌栓者4例;转化治疗前最大肿瘤直径13 cm,治疗前AFP>400 ng/mL者7例,AFP<400 ng/mL者3例;乙肝患者7例,丙肝2例, 1 例无肝炎;转化治疗方案:TACE+靶向+免疫方案治疗的有5例、HAIC+靶向+免疫方案5例,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4例、乏力2例、腹泻1例;中位转化时间为4月;转化治疗后术前的肿瘤最大直径为8.8 cm,转化治疗后术前的中位AFP 水平 17.2 ng/mL,术前影像学评估(mRECIST)CR 4例,PR 3例,SD 3例;术前 PS 评分均≤1 分。转化后行手术切除:3例行肝部分切除,7例行半肝切除;经腹腔镜手术7例,开腹手术3例。中位手术时间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8 d,术后中位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7 d。术后病理结果pCR 3例,pPR有7 例,MVI分级M0有 8例,M1有2例,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腹水1例,胆漏 1例,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出现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部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介入等局部治疗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血清PIVKA-Ⅱ在HBV相关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孔维菊, 任传路, 周昱岐, 李竞争, 何清, 袁俊菲
    2024, 29(7):  794-797. 
    摘要 ( 55 )   PDF (441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表达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2020年4月—2023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作为肝硬化组,同期收治的HBV相关肝癌患者67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1名作为对照组。使用新产业MAGLUMI X8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检测肝功能指标,使用ROCHE cobas6000 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以Graphpad prism分析血清PIVKA-Ⅱ水平诊断HBV相关肝癌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21.0(18.0~27.0)、2.1(1.7~3.3)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22.0(12.0~28.0)、2.3(1.7~3.4)ng/mL,肝硬化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21.0(15.0~46.0)、2.5(1.7~4.0)ng/mL,均显著低于肝癌组[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61.1(22.0~2021.0)、6.2(2.5~76.8)ng/mL, P<0.05];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为16.0(13.0~26.0)U/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分别为30.0(18.3~44.0)、31.5(20.0~47.3)、30.5(20.0~54.0)U/L, P<0.05];对照组血清AST和GGT水平分别为19.0(16.0~22.0)、24.0(17.0~35.0)U/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AST和GGT水平分别为24.0(20.0~31.0)、25.5(17.0~41.7)U/L,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31.5(20.0~47.3)、53.5(23.8~99.0)U/L,P<0.05]和肝癌组[分别为31.5(21.5~60.0)、60.0(25.8~135.5)U/L, 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IVKA-Ⅱ与AST、GGT和AFP水平呈正相关(r=0.173, P=0.004; r=0.323,P<0.001; r=0.286, P<0.001);使用Graphpad prism分析,与对照组相较,曲线下面积为0.7523,P<0.05,最佳截断值为41.00 ng/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较,肝癌组PIVKA-Ⅱ曲线下面积为0.7630,最佳截断值为43.50 ng/mL。结论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断HBV相关肝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HBV相关肝癌提供一定参考。
    60例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于健, 董文健, 夏建新, 彭仁聪
    2024, 29(7):  798-801. 
    摘要 ( 49 )   PDF (567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组(n=40)。比较两组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 肝血管瘤组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2.4±3.5)m/s、(16.1±2.5)kPa、(2.7±0.3)m/s、(2.3±0.2)m/s,均低于肝癌组[(40.6±4.5)m/s、(33.5±2.5)kPa、(3.8±0.6)m/s、(3.4±0.4)m/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闫玉凤, 袁敏, 何阳, 涂传涛, 施裕新, 王琳, 王越, 傅青春
    2024, 29(7):  802-807. 
    摘要 ( 43 )   PDF (194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94%,复诊率达到了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N-乙酰半胱氨酸对伴有肝硬化患者肝切除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王志钢, 颜瑞龙, 袁翠华
    2024, 29(7):  808-839. 
    摘要 ( 68 )   PDF (59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乌司他丁对伴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部分肝切除的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7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NAC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炎症氧化应激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术后3 d和7 d时,观察组的IL-1β和TNF-α水平分别为(43.59±6.17)、(35.94±5.10)μg/L和(26.53±3.91)、(20.48±3.27)ng/L,低于对照组的(47.92±6.58)、(39.71±5.76)μg/L和(29.86±4.35)、(25.61±3.8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4、6.249、6.725、7.314,均P<0.05)。观察组的MDA水平为(12.08±2.15)、(8.14±1.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4.35±2.39)、(9.82±1.76)μmol/L,观察组的SOD水平为(55.04±5.81)、(63.27±6.24)U/L,高于对照组的(52.15±5.46)、(58.79±6.4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2、6.823、6.739、6.541,均P<0.05)。观察组的ALT、γ-GT、TBil、TBA、SF、RBP、CysC水平为(80.59±6.51)、(59.34±5.62)U/L和(90.15±6.83)、(64.28±5.74)U/L、(21.06±2.37)、(15.79±2.08)μmol/L和(11.54±1.90)、(9.64±1.57)μmol/L和(385.92±31.70)、(351.48±27.09)ng/mL,低于对照组的(86.73±7.04)、(67.19±6.47)U/L和(98.74±7.49)、(70.26±6.15)U/L、(22.79±2.51)、(17.84±2.35)μmol/L和(12.76±2.02)、(10.79±1.83)μmol/L和(407.59±34.28)、(369.85±30.63)ng/mL,观察组ALB水平为(30.78±2.18)、(32.51±2.46)g/L,高于对照组的(29.16±2.04)、(30.76±2.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3、7.128、6.784、6.573、5.487、6.284、5.185、5.384、6.719、5.826、5.438、5.629,均P<0.05)。观察组的RBP和CysC水平为(62.28±5.39)mg/L、(52.06±4.92)mg/L、(2.60±0.52)mg/L、(2.42±0.43)mg/L,低于对照组的(68.17±5.74)mg/L、(57.48±5.26)mg/L、(2.81±0.59)mg/L、(2.64±0.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9、6.793、6.836、6.287,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HE、PHLF和AKI发生率为2.70%、2.70%、0、0,低于对照组的8.11%、10.81%、2.70%、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3.827、3.496、3.608,均P<0.05)。结论 NAC联合乌司他丁能抑制具有肝硬化背景的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
    傅鹏, 唐亚丹, 杨方方, 杨立新
    2024, 29(7):  813-816. 
    摘要 ( 48 )   PDF (424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及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技术对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节数量183枚),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性质结节超声造影特征,记录不同灌注时相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不典型增生结节主要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微小肝细胞癌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的增强方式,其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RBF分别为(38.95±13.73)、(104.82±31.59)、(42.93±11.39)mL/s,RBV分别为(1281.46±422.08)、(1347.25±416.98)、(729.61±218.36)mL,不典型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RBF分别为(42.92±12.36)、(27.26±6.52)、(25.17±7.36)mL/s,RBV分别为(1498.63±472.56)、(1984.63±315.09)、(603.94±96.83)mL,微小肝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的RBF分别为(63.19±10.58)、(28.33±5.96)、(18.24±5.13)mL/s,RBV分别为(3385.26±517.94)、(1205.94±256.37)、(372.19±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9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8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6个、微小肝细胞癌39个,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8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0个、不典型增生结节25个、微小肝细胞癌38个,超声造影诊断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964、准确率为0.934,Kappa值为0.850,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922、准确率为0.907,Kappa值为0.536,诊断微小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965、准确率为0.940,Kappa值为0.819。结论 经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微小肝细胞癌的增强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灌注时相的RBF、RBV也存在差异,采用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预防微小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价值。
    乙型肝炎肝硬化隐匿型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价
    王丽惠, 刘双平, 卢秋燕, 沈培根, 徐成润
    2024, 29(7):  817-820. 
    摘要 ( 57 )   PDF (471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隐匿型肝性脑病(CHE)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隐匿型肝性脑病和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6月期间第九〇九医院诊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存在隐匿型肝性脑病分为CHE组(n=69)和非CHE组(n=65);CHE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进展为肝性脑病,分为肝性脑病组(n=18)和非肝性脑病组(n=51)。比较CHE组和非CHE组临床资料、隐匿型肝性脑病患者预后情况,对CHE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比较CHE组和非CHE组临床资料可知,CHE组患者年龄、肝性脑病史比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合并感染比例、MELD评分以及肝功能C级比例分别为(58.3±13.1)岁、37.7%、98.6%、5.8%、50.7%、10.5±4.6以及17.4%,显著高于非CHE组的(51.9±12.9)岁、4.6%、53.8%、1.5%、24.6%、7.2±2.5以及1.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史以及肝功能分级是隐匿型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隐匿型肝性脑病患者预后情况可知,肝性脑病组患者肝功能C级比例、肝性脑病史比例以及MELD评分分别为50.0%、61.1%和14.7±6.3,显著高于非肝性脑病组的5.9%、29.4%和9.5±4.2。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隐匿型肝性脑病受年龄、肝性脑病病史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预后情况与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病史及MELD评分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关注上述危险因素,预防患者发生隐匿型肝性脑病,改善患者预后。
    微生态制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李燕, 陈倩, 周淑萍, 刘新矿, 徐斌
    2024, 29(7):  821-824. 
    摘要 ( 49 )   PDF (47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用于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筛选86例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HE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接受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43例)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血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肝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并评价认知功能量表数字连接试验(NCT)-A、NCT-B与数字符号试验(DST)结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观察组的血氨[(66.69±18.19) vs.( 87.88±21.35) μmol/L]、CRP[(6.57±1.43) vs.( 9.56±1.71) mg/L]、PCT[(0.21±0.08) vs. (0.29±0.09 )ng/L]、AST[(49.14±9.75) vs. (55.21±11.06) U/L]、ALT[(35.81±5.79) vs. (48.35±7.21)U/L]、γ-GT[(60.89±9.71) vs. (73.25±11.61)U/L]、TBil[(45.61±7.32) vs. (50.37±8.42)U/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CT-A(56.68±11.06 vs. 60.01±12.14)、NCT-B(67.76±12.83 vs. 71.85±14.69)、DST(105.42±21.68 vs. 126.48±23.41)评估结果的降幅更显著(P<0.05)。观察组4.65%转化为HE,低于对照组的HE转化率(16.28%, 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SHE能够降低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肝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HE转化风险。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血浆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刘艳午, 田丹, 宋晶晶
    2024, 29(7):  825-829. 
    摘要 ( 59 )   PDF (48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16例,均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采用超声SWE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Elisa法检测血浆NRG4水平。分析肝脏杨氏模量值及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16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中F1期33例(28.4%)、F2期38例(32.8%)、F3期26例(22.4%)、F4期19例(16.4%)。F1期、F2期、F3期、F4期患者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2±1.3)kPa、(6.3±1.2)kPa、(8.7±1.4)kPa、(11.9±1.6)kPa, P<0.05];F1期、F2期、F3期、F4期患者的血浆NRG4水平分别为(6.7±1.2)、(4.9±1.0)、(3.3±0.9)、(1.9±0.5)p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3, P<0.05);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02, 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85(95%CI: 0.75~0.94)、0.83(95%CI: 0.75~0.92)、0.86(95%CI: 0.76~0.95)、0.92(95%CI: 0.82~1.00)。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86(95%CI: 0.76~0.95)、0.82(95%CI:0.74~0.91)、0.88(95%CI: 0.80~0.97)、0.92(95%CI: 0.82~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92(95%CI: 0.84~0.99)、0.92(95%CI: 0.85~0.98)、0.94(95%CI: 0.88~1.00)、0.97(95%CI: 0.91~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AUC高于二者单一诊断(P<0.05)。结论 杨氏模量值和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良好,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初治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唐海涛, 王娴, 周佳琦, 王凤梅, 张文华
    2024, 29(7):  830-833. 
    摘要 ( 68 )   PDF (417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初治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 10月—2023年10月在甘肃武威肿瘤医院初治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接受TAF治疗患者34例,TDF治疗患者38例。比较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ALT、TBil、Alb、PT、CTP评分的变化,以及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例。安全性方面,比较两组24周、48周Scr、BUN的变化以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TAF治疗48周时中位ALT为27.10 U/L,低于TDF组30.90 U/L(P<0.05);治疗24周、48周后TAF组Alb分别为39.73、41.69 g/L,与TDF组比较,改善Alb水平更优(P<0.05);TAF组和TDF组治疗48 周时 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97.1%、81.6%,表明TAF病毒应答率优于TDF(P<0.05);两组 Child-Pugh 评分在24周和48周时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48周时,TAF 组的 BUN、Scr水平显著低于TDF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TAF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病毒性肝炎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母婴阻断停药后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刘明, 郭艳, 陈文婷, 况雪梅, 李世炼, 揭丽, 夏杰, 毛青, 朱研
    2024, 29(7):  834-839. 
    摘要 ( 57 )   PDF (59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启动以母婴阻断为目的的抗病毒治疗基线至产后96周内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ALT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产后96周内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于产后12周内停药、且完成产后96周随访的妊娠HBeAg阳性患者,观察抗病毒治疗基线、妊娠36周、产后停药时和/或产后24周、产后96周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以及生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共纳入146例中位治疗时间为16.4周的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及qHBeAg逐渐下降,HBV RNA逐渐增高,qHBsAg水平在孕36周时较基线降低,停药时升高超过基线水平。产后24周上述指标均反弹接近或超过基线水平。产后96周随访,共5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无一例发生HBsAg清除。产后停药时与产后24周肝炎活动比例最高(30.1% vs. 30.8%),但随访至产后96周,仅14例(9.59%)患者因肝炎活动需抗病毒干预。根据是否再次启动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4)与未复发组(n=132)。10例患者在停药6个月以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3.5月。两组间抗病毒治疗药物类型、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及停药后均有不同比例肝炎活动,停药时、产后24周达高峰,但仅少数患者需再次抗病毒干预,且与HBV活动相关的肝炎发作多发生在停药6个月以后,应加强停药后的长期规律随访。抗病毒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是预测产后停药肝炎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调素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雪梅, 宫富琪, 郑金娜, 于燕民, 徐菁, 杨永生
    2024, 29(7):  840-843. 
    摘要 ( 52 )   PDF (47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丙型肝炎患者35例,按近3个月是否接受IFNα-2b治疗分为治疗组(n=20)和未治疗组(n=15),检测2组血清Hepcidin水平。另用0、50、100、200、400 μL五种不同剂量的IFNα-2b处理HepG2细胞24 h。分别检测血清Hepcidin、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3(STAT3)及磷酸化 STAT3(pSTAT3)的mRNA表达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Hepcidin为(94.91 ± 16.28)ng/mL,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07.99±17.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6,P<0.05)。IFNα-2b剂量为0、50、100、200、400 μL时,HepG2细胞的Hepcidin mRNA表达分别为1.00±0.23、0.67±0.12、0.28±0.04、0.25±0.03、0.17±0.02,呈递减趋势,各组Hepcidin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400 μL低于0、50、100、200 μL;100、200 μL低于0、50 μL;50 μL低于0 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0、100、200、400 μL HepG2细胞的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2±0.11、0.74±0.12、0.68±0.09、0.66±0.06、0.66±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400 μL剂量的IFNα-2b的PSTAT3蛋白水平分别为0.76±0.14、0.65±0.06、0.57±0.07、0.54±0.05均低于0 μL的(0.8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400 μL剂量的IFNα-2b的PSTAT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IFNα-2b治疗后血清Hepcidin水平会下调,且下调幅度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磷酸活化受阻有关。
    其他肝病
    27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何萌, 韩笑, 贾继东, 赵新颜, 李鹏
    2024, 29(7):  844-847. 
    摘要 ( 54 )   PDF (40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E)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27例EGE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腹水、分型、肝功能、自发缓解及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7例EGE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35岁,男性多于女性(2.3∶1)。受累的消化道部位为胃和(或)十二指肠19例,16例为黏膜型,2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升高。浆膜型者外周血EOS计数及腹水发生率显著高于黏膜型和肌型者(12.85×109/L比8.24×109/L比11.11×109/L,P=0.029;87.50%比6.25%比0,P<0.001);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外周血EOS计数、EOS占比及IgE水平显著高于自发缓解患者(2.77×109/L比0.56×109/L,P=0.016;29.30%比8.05%,P=0.045;200.00 IU/mL比20.39 IU/mL,P<0.001)。外周血EOS计数联合IgE对自发缓解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92,95%CI:0.82~1.00。结论 EGE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炎性疾病,常累及胃和十二指肠;外周血EOS计数及IgE水平较高的患者推荐激素治疗。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贾莉, 赵华才, 杨兴萍, 刘佳
    2024, 29(7):  848-851. 
    摘要 ( 68 )   PDF (40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中国十九冶集团职工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胆道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根据结石的情况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菌种分析仪分离鉴定胆汁中的菌株。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受试者的抗生素使用史,胆汁菌株培养的阳性率、分布情况,胆汁中细菌的耐药情况等。结果 结石初发组55例,复发组50例。与复发组相比,初发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更高(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6%(46/55)和94.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01)。复发组革兰阴性菌为84.0%(36/50),大肠埃希菌为30.0%(15/50)高于初发组的63.6%(13/55)和23.6%(1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原菌分布初发组和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发组相比,病原菌耐药率在复发组中明显增高,耐药性明显增强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 初发和复发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相似,但复发组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初发组,临床医生用药应根据患者结石复发情况、耐药实验慎重选择抗生素。
    学龄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岳贇, 马丽, 王卫国
    2024, 29(7):  852-856. 
    摘要 ( 39 )   PDF (48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IM并接受治疗的140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指标。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 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儿61例,肝功能正常7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及EBV阳性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儿住院天数为7(6,9)d、淋巴细胞计数为10.10(8.65,14.82)×109/L,CD8+T淋巴细胞为7690.00(4585.37,11164.50)/μL,高于肝功能正常组的6(5,7)d、9.33(6.79,12.11)×109/L、5900.66(3637.12, 8746.0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为0.21(0.17,0.29)、中性粒细胞为2.7(2.06,4.12)×109/L、血小板计数为199(148,228.5)×109/L、系统炎症免疫指数(SII)为46.34(26.63,93.78),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II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SII诊断并发肝功能异常临界值为59.13,曲线下面积为0.758,诊断价值较高,且优于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结论 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当患儿存在高CD8+T淋巴细胞,低SII和低CD4+/CD8+比值时合并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
    以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式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比较
    郑香伟, 李士坤
    2024, 29(7):  857-861. 
    摘要 ( 45 )   PDF (462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分析以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式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特征,并观察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H患者98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急性起病组(n=46)和慢性起病组(n=52),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经分析,急性起病组和慢性起病组的首发症状中,黄疸在急性起病组中更常见,占比21.7%,高于慢性起病组的7.7%(P<0.05);而慢性起病组首发无症状者占比28.8%,高于急性起病组10.9%(P<0.05);炎症表现中,急性起病组中肝小叶炎症占比为56.5%,高于慢性起病组的34.6%(P<0.05),而门静脉炎占比仅为17.4%,低于慢性起病组55.8%(P<0.05);慢性起病组纤维化比例为82.7%,相对于急性起病组65.2%更高(P<0.05);生化指标上看,慢性起病组AST值为(169.9±10.4)U/L,低于急性起病组[(206.5±13.5)U/L, P<0.05],慢性起病组ALT水平为(196.7±11.4)U/L,低于急性起病组[(279.8±14.7)U/L, P<0.05],慢性起病组IgG水平为(1807.8±122.7),较急性起病组更高[(1648.8±110.9), P<0.05]。治疗6个月后,急性起病组ALT水平(20.1±2.0)U/L,低于慢性起病组[(24.7±1.9)U/L, P<0.05],IgG水平为(941.5±90.1),低于慢性起病组[(1122.7±100.2), P<0.05]。急性起病组的总有效率为95.7%,较慢性起病组的82.7%更高(P<0.05)。结论 不同的炎症导致的起病急缓不同,而起病急缓的首发症状和生化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急性起病的患者应用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较慢性起病更显著,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炎症类型和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适应性进行及时的用药调整。
    肝脏疾病成分输血与相关检验指标主成分分析和预测研究
    吴春芳, 杨森, 夏益兰, 汪月娥, 林勇, 姚玉荣, 楚青
    2024, 29(7):  862-866. 
    摘要 ( 49 )   PDF (152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相关检验指标在肝脏疾病成分输血的主成分分析和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接受成分输血的肝脏疾病患者与非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成分输血的类型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组和输注单采血小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输血情况,通过t检验与方差检验比较肝脏疾病与非肝脏疾病不同成分输血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和碎石检验(Scree Test)验证多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各指标的方差贡献进行观察,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各检验指标对于不同成分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96例肝脏疾病患者与216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肝脏疾病中57.3%患者输注血浆(55/96例),非肝脏疾病中54.2%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117/216例)。输注红细胞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0.61 g/L和82.82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0.80%和24.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值分别为45.94 U/L和25.43 U/L;总胆红素平均值为44.38 μmol/L和19.31 μmol/L,这四项指标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输注血浆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3.45 g/L 和111.43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1.70%和31.06%;ALT平均值分别为59.33 U/L和28.3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4.35 U/L和22.52 U/L;INR平均值分别为1.43和1.07;以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输血血小板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PLT平均值分别为36.70×109/L和50.76×109/L;AST平均值分别为54.20 U/L和31.19 U/L;PT平均值分别为15.95 s和12.98 s;APTT平均值分别为54.42 s和29.90 s;INR平均值分别为1.36和1.11;以上五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CA分析肝病患者不同成分输血前检验指标显示,血液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布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非肝病患者输血前检验指标中肝功能和凝血指标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通过ROC曲线分析肝病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组,HCT曲线下面积为0.912;血浆输血组中,INR和PT曲线下面积为0.964和0.953;在输注单采血小板组中,IN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结论 本研究对于不同成分输血前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预测,尤其对于肝病患者选择不同成分输血可以提供研究依据。
    综述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的诊疗进展
    陈然, 王帅, 高扬, 杨志琴, 徐严
    2024, 29(7):  867-870. 
    摘要 ( 64 )   PDF (1507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易合并感染,甚至进展为脓毒症,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文介绍了HBV-ACLF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法,为HBV-ACLF合并脓毒症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肝硬化与肝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马超, 敬进华, 余虹, 李玉玉, 郭峰
    2024, 29(7):  870-873. 
    摘要 ( 59 )   PDF (50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性骨病(hepatic osteodystrophy,HO)是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增加骨折风险,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从而导致病死率增加。本文重点讨论了肝硬化合并HO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改善肝硬化合并HO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调控HNF4α诱导肝细胞癌分化的机制进展
    丁一桁, 贾婧轩, 齐锦生, 栗彦宁, 郑丽
    2024, 29(7):  874-877. 
    摘要 ( 58 )   PDF (73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诱导肝细胞癌(HCC)分化中重要的开关因子,HNF4α甚至可重编程肝癌细胞为肝样细胞。在此过程中,调控HNF4α的上游因子有肝细胞核因子6等转录因子。另外,非编码RNA对HNF4α的调控也很重要。此外,去甲基化酶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会诱导HNF4α启动子的去甲基化,启动HCC分化,抑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也有类似的效果。本文将近年来在诱导肝细胞癌分化过程中激活HNF4α基因、非编码RNA及去甲基化修饰及相关通路等研究加以综述。
    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饶晨怡, 李锋
    2024, 29(7):  877-880. 
    摘要 ( 52 )   PDF (381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能进展为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门静脉高压被认为与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肝静脉压力梯度是临床上评估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因其检测为有创性,至今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方法来准确评估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进而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骨髓增殖性疾病1例
    莫瑞东, 殷荣坤, 盛滋科, 谢青
    2024, 29(7):  881-883. 
    摘要 ( 40 )   PDF (230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1例
    李珊珊, 卢旺, 孔明, 康玮玮, 邹怀宾, 陈煜
    2024, 29(7):  883-885. 
    摘要 ( 45 )   PDF (81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