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31
    热点论坛
    丙型肝炎肝硬化是否能逆转?
    洪佳, 尤红
    2018, 23(7):  567-567. 
    摘要 ( 194 )   PDF (720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再激活
    杨甲, 饶慧瑛
    2018, 23(7):  568-569. 
    摘要 ( 140 )   PDF (630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ilson病合并妊娠
    王世伟, 谢雯
    2018, 23(7):  570-571. 
    摘要 ( 110 )   PDF (558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的治疗
    顾天翊, 陆伦根
    2018, 23(7):  572-572. 
    摘要 ( 139 )   PDF (561KB)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AP谷氨酰胺回补反应与肝纤维化发生
    汪艳
    2018, 23(7):  573-573. 
    摘要 ( 250 )   PDF (553KB) ( 9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酸在肠-肝轴中的作用
    贾昊宇, 杨长青
    2018, 23(7):  574-575. 
    摘要 ( 211 )   PDF (1360KB) ( 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 著
    基线血小板水平可预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转归
    吴晓宁, 张伟,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关秋爽王冰琼, 陈姝延, 施漪雯,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2018, 23(7):  576-579. 
    摘要 ( 123 )   PDF (680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线指标中可预测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iver related events,LRE)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前瞻性随访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中,根据是否发生LRE将患者分为发生LRE组和未发生LRE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并分析基线指标中可预测LRE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10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随访3年,发生终点事件者18例(17.0%)。发生LRE组的基线血小板水平低于未发生LRE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见HBV DNA均显著下降。抗病毒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水平均增加,但未发生LRE组增加程度高于已发生LRE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水平是预测LR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基线血小板水平是预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脏相关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表现
    史芳芳, 胡海东, 郑增, 安维民
    2018, 23(7):  580-582. 
    摘要 ( 233 )   PDF (888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SNN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经证实的34例患者SNN的资料,对病灶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后的信号及强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共发现34个病灶,肿瘤最大径0.7~4.9 cm,病变分布左叶7例,右叶24例,尾叶3例。平扫MRI示DWI上7个病变呈稍低信号,8个病灶呈等信号,19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1WI示2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6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2WI示19个呈稍高信号,9个呈等信号,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个病灶内部未见明确对比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边缘见薄壁样强化,病变边界清晰,3个病灶各期均无强化呈低信号,另有3例病灶动脉期病变内见斑片状轻度强化,延迟期病变边缘强化,中央分隔样强化。结论 SNN的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为增强扫描时边缘持续薄壁样强化,边缘清晰,这对SNN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价值。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比夫定相关耐药的临床特点
    金坤, 刘秋霞, 王磊
    2018, 23(7):  583-586. 
    摘要 ( 243 )   PDF (59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治疗导致耐药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接受单一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相关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基线、治疗过程和发生病毒学突破时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替比夫定耐药突变的临床特点。结果 替比夫定耐药患者病毒学突破的中位时间为78周,其血清HBV DNA、ALT水平在发生病毒学突破时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位点耐药突变和多位点耐药突变血清HBV DNA水平在发生病毒学突破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5.50,P=0.03);检测到8个耐药突变位点、11种组合模式,均含有M204I位点突变。替比夫定耐药组较对照组,年龄、性别、HBeAg、ALT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耐药组12周、24周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男性、HBeAg、ALT基线水平低患者易出现替比夫定耐药;早期实现病毒学转阴及血清学转阴、转换的患者不易耐药。
    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立, 李俊义, 杜映荣, 刘春云, 李卫昆, 王辉, 李惠敏, 常丽仙, 祁燕伟
    2018, 23(7):  587-590. 
    摘要 ( 245 )   PDF (588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9例,给予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观察治疗结束12周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29例患者HCV RNA基线水平为(5.91±1.33) lgIU/mL,治疗2周时为(1.67±1.24) lgIU/mL,治疗2周75.78%患者HCV RNA达到检测下限;治疗12周时93.44%患者HCV RNA检测不到。129例患者基线的FibroScan值为(17.57±9.86);治疗12周时的FibroScan值为(8.32±1.47) kPa(与基线相比,t=15.852,P=0.000);TBil、ALT、AST基线时分别为(24.07±18.12) μmol/L、(91.42±54.56) U/L和(81.06±40.45) U/L,治疗2周时TBil、ALT、AST均显著下降(t=2.408,P=0.017;t=11.054,P=0.000;t=12.227,P=0.000),生化学应答达100%。6例未取得SVR12的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是独立预测因子。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头痛,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方案可获得较高的SVR12率和生化学应答率,肝纤维化改善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短链脂肪酸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刘倩, 陈成, 辛鑫, 胡义扬, 冯琴
    2018, 23(7):  591-595. 
    摘要 ( 337 )   PDF (1896KB)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并从肠上皮屏障功能角度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饲料对照组(ND)、高脂饮食模型组(HFD)、短链脂肪酸治疗组(HFD+SCFA)组、乳果糖(LA)治疗对照组(HFD+LA),每组10只,高脂饮食造模共14周,第11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体质量、进食量、肝重、肝体比、附睾后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及直径;空腹葡萄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组织TG、血清ALT、AST,肝组织病理以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给予SCFA干预4周后,体质量、肝重、肝体比、附睾后脂肪细胞直径、FBG、FSI、HOMA-IR、血清TG、血清TC较HFD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SCFA降低FSI、HOMA-IR、血清TG及TC的作用均优于LA(P<0.01或P<0.05);与HFD组相比,HFD+SCFA组小鼠肝组织TG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以及气球样变有显著改善,肝脏活动度积分(NAS)显著降低(P<0.01);SCFA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结肠上皮损伤、腺体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 短链脂肪酸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降低肠道炎性反应,提高肠上皮屏障功能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临床与基础研究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
    李秀兰, 刘青, 王夫川, 王明, 马晓鹏
    2018, 23(7):  596-599. 
    摘要 ( 209 )   PDF (590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NovaSure)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行NovaSure的1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3、4、5年,闭经率分别为75.92%、72.29%、75.47%、78.38%和75%,有效率分别为99.07%、95.18%、94.34%、94.59%和100%;总闭经率76.85%,总有效率93.51%,子宫切除率1.85%。年龄>45岁组患者的术后闭经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组患者,宫腔深度>6 cm组患者的术后无效率显著高于宫腔深度4~6 cm组患者(41.67%对3.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肝硬化及肝癌组的术后疗效与肝炎病毒携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vaSure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年轻、宫腔深度大于6 cm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远期效果满意。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在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贾春波
    2018, 23(7):  600-602. 
    摘要 ( 156 )   PDF (796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预后价值。方法 共收集肝硬化患者111例。入组时及入组后每3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数据和影像学检查数据,随访所有患者至研究终点(发生PVT或基线后12个月),评估DIC评分作为肝硬化患者PVT的一项新的预测指标的预后价值,并比较DIC评分与其他常见凝血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用于预测PVT发生的有效性。结果 111例患者中有15例(13.5%)发生PVT。在研究终点,PVT组的D-二聚体、Child-Pugh评分和DIC评分均显著高于非PVT组(均P<0.001),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非PVT组(P<0.001)。在4项因素中,DIC评分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45),其次是Child-Pugh评分(0.778),D-二聚体(0.732)和门静脉速度(0.709)。结论 在筛选出的4项因素中,DIC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的PVT早期预测价值最高。
    DC-CIK联合IFN-γ与IFN-γ、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韩际奥, 马英杰, 张意兰, 白璐, 王郁杰, 韩莉, 郭云霞, 秦宝山
    2018, 23(7):  603-606. 
    摘要 ( 144 )   PDF (587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DC-CIK联合IFN-γ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DC-CIK联合IFN-γ与IFN-γ、IFN-α1b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患者外周血HBV DNA、ALT和肝纤维化4项水平。并以FibroScan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的肝硬度值。结果 治疗后3组受试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9,P=0.027),DC-CIK联合IFN-γ组和IFN-α1b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要低于IFN-γ治疗组(P=0.044和P=0.010)。DC-CIK联合IFN-γ组以及IFN-γ治疗组治疗后肝硬度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403,P=0.000;t=2.611,P=0.015)。结论 DC-CIK联合IFN-γ治疗可提高IFN-γ的抗纤维化作用。
    血清M30及M65水平用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郭世民, 魏巍, 张自然, 李婧, 赵和平
    2018, 23(7):  607-610. 
    摘要 ( 142 )   PDF (944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30及M65水平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101例(ACLF组),同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9例(CHB组)及健康对照57名(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M30及M65水平。分析M30及M65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评估指标的短期预后价值。结果 M30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ACLF组(1495.00±792.81) U/L、CHB组(943.78±538.87) U/L及健康对照组(705.00±278.56) U/L;血清M65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ACLF组(2519.93±1298.06) U/L、CHB组(1790.23±870.20) U/L及健康对照组(622.01±270.37) U/L。ACLF组中,M30水平与MELD评分(R=0.406,P<0.001呈正相关,M65与MELD评分(R=0.526,P<0.001)也呈正相关。M30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为0.794(95% CI:0.708~0.880),M65的AUC为0.785(95% CI:0.697~0.874)。M30联合MELD评分预测90 d病死的AUC为0.854(0.782~0.926),M65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32(0.753~0.911),M30、M65及MELD评分三者联合的AUC为0.871(0.801~0.940)。结论 血清M30及M65用于HBV相关ACLF患者短期的预后价值较高,M30及M65联合MELD评分可以提高预后效能。
    血清中期因子和骨桥蛋白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郭玉清, 孙利
    2018, 23(7):  611-613. 
    摘要 ( 180 )   PDF (577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DK),骨桥蛋白(OPN)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肝病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HC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90例[3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30例肝硬化(LC),30例肝细胞癌(HCC) ]和30名健康志愿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PN和MDK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V感染相关肝病(CHC、LC、HCC)患者血清OPN/MDK水平均升高,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HCC组患者血清OPN/MDK水平均与甲胎蛋白(AFP)正相关(P<0.05)。在区分HCC和健康人群时,OPN曲线下面积(AUC)为0.92,MDK则为0.95,诊断界值分别为170 ng/mL和0.65 ng/mL。MDK在HCC诊断上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DK与AFP联合检测HCC则提供了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7)。结论 与AFP比较,MDK和OPN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诊断HCC的潜在血清标记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水平与肝组织学的关系
    杨炜炜
    2018, 23(7):  614-617. 
    摘要 ( 147 )   PDF (590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诊断为AI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AIHG)提出的简化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采用肝脏活检对所有AIH患者进行确诊。另选取2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集AIH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于-80 ℃保存,用于ADA活性的生化检测。血清ADA水平>20 U/L认为是高水平。结果 AIH患者的血清平均A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25.4±9.6 U/L对12.8±2.2 U/L,P<0.001)。AIH患者和健康者中ADA水平>20 U/L的比例分别为63.5%和0%(P<0.001)。血清平均ADA水平随组织学活动分期的增加显著升高[轻度肝炎患者(15.2±3.5) U/L,中度肝炎患者(3.1±10.0) U/L,重度肝炎患者(0.9±7.0) U/L;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ADA水平与组织学活动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24.5 U/L为重症肝炎患者的最佳截止值(灵敏度88%,特异性85.2%,曲线下面积0.88)。结论 由于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血清ADA水平很可能成为预测或监测AIH患者组织学活动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时间与体温的相关性
    刘敏, 吴武平
    2018, 23(7):  618-619. 
    摘要 ( 212 )   PDF (576KB) ( 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癌射频消融(RFA)过程中,患者体温与消融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RFA手术的肝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RFA治疗。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进行检测,从RFA开始后每5 min记录1次。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上述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手术时间是否相关,以及各时间点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结果 RFA治疗后患者HR、RR、T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Sp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消融时间与患者HR、RR、T呈正相关。患者T随时间增加呈现逐渐升高变化,但各时间点仅25 min与20 min、45 min与40 min相比T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RFA过程中,患者体温随消融时间延长而升高,且消融时间超过40 min时T明显变化,因此应注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射频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刘坤, 伍强
    2018, 23(7):  620-622. 
    摘要 ( 194 )   PDF (577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并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对中晚期肝癌肿瘤血供消失率、肿瘤坏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单独组(TACE组)(n=76)和联合组(TACE联合RFA组)(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血供消失率、治疗有效率、肿瘤坏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肿瘤血供消失率高于单独组(P=0.003),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独组(P=0.000),联合组肿瘤坏死率优于单独组(P=0.002),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独组(P=0.000)。结论 TACE联合RFA能够更好地阻断肿瘤病灶的血液供应,加速肿瘤坏死,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大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
    焦栓林, 赵晓蕊, 杜世奇, 秦建增, 张玉华, 欧阳洪, 曹小勇
    2018, 23(7):  623-624. 
    摘要 ( 189 )   PDF (576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高血小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给予支链氨基酸250 mL,静脉滴注,1次/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每隔12 h注射1次,持续治疗7 d;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疗程。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14 d的PT、APTT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且治疗后1 d、5 d的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7 d、14 d的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2/36),对照组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7%(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和大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应用对于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协同抗凝作用,临床尚需要观察其远期疗效。
    老年人群酒精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帆, 崔海梦, 罗庆锋
    2018, 23(7):  625-628. 
    摘要 ( 126 )   PDF (587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酒精性肝硬化(ALC)老年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783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07例ALC合并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207例年龄相符的ALC非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位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习惯以及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在教育水平,吸烟史,高血压,ALC持续时间,ALC家族史以及T2DM家族史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CRE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ALC病程长(≥15年)、T2DM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低、高TG水平、高γ-GT水平是ALC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具有ALC病程长、T2DM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低、TG水平高、γ-GT水平高等危险因素的ALC患者应该加强检测血糖水平,并积极控制TG、γ-GT水平。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张建, 郭兆霞, 苏少慧
    2018, 23(7):  629-631. 
    摘要 ( 222 )   PDF (580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实验组CHC患者48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38名。记录临床资料,空腹采血测定HCV RNA、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等指标,GDF-15浓度检测应用ELASA方法,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2名医师同时测定心脏超声。结果 实验组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GDF-15与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与左房内径(LA)、左室后壁厚度(LVPW)呈正相关。结论 在CHC患者中检测GDF-15有助于评估其心血管损害。
    64排螺旋CT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
    王军, 温娟
    2018, 23(7):  632-634. 
    摘要 ( 241 )   PDF (577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3例FNH患者,27例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FNH、肝癌不同能量水平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脂肪(钙)浓度、钙(脂肪)浓度、水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碘浓度的比值(LNR)。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除了部分能量点,FNH、肝癌的CNR在不同能量水平下随单光子能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动脉期,FNH、肝癌的最佳CNR分别为8.36±2.77,3.65±1.23,在门静脉期,FNH、肝癌最佳CNR分别为1.16±0.23,1.83±0.35。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癌的NIC及LNR均低于FNH;在两期,FNH、肝癌间钙(脂肪)浓度、脂肪(钙)浓度、NIC、L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水碘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在微小病灶的检出以及在FNH和肝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动脉化疗灌注术与化疗栓塞术对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影响对比
    董增辉, 殷占新, 王常富, 吕婷
    2018, 23(7):  635-636. 
    摘要 ( 230 )   PDF (568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肝动脉化疗灌注术与化疗栓塞术对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转移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化疗灌注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直径和Child-Pugh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区疼痛等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半年生存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63.38%(2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 (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直径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化疗灌注术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以明显提高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改善肝功能、缩小肿瘤面积(体积),且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 述
    乙型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武钰林, 杨慷
    2018, 23(7):  637-639. 
    摘要 ( 150 )   PDF (649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研究进展
    李璐, 邹怀宾, 陈煜
    2018, 23(7):  640-642. 
    摘要 ( 181 )   PDF (594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中微小RNA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唐怡, 曾令伟
    2018, 23(7):  643-646. 
    摘要 ( 240 )   PDF (601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HC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
    高晓红, 郝晓芳, 景鹏
    2018, 23(7):  647-647. 
    摘要 ( 98 )   PDF (563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CA72-4、AFP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孙春伟
    2018, 23(7):  648-649. 
    摘要 ( 151 )   PDF (582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失代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刘红梅
    2018, 23(7):  650-651. 
    摘要 ( 156 )   PDF (566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美罗华致乙型肝炎康复者乙型肝炎再活动1例及文献回顾
    张佳莹, 梁连春, 冯茹
    2018, 23(7):  652-652. 
    摘要 ( 161 )   PDF (558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别嘌醇致急性肝衰竭伴皮肤损害1例
    张惠勇, 吴秀欣, 徐成润
    2018, 23(7):  653-654. 
    摘要 ( 121 )   PDF (1550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替比夫定致肌酸激酶升高伴呕吐1例
    黄飞, 王寿明, 董源, 谢芳, 耿家宝
    2018, 23(7):  655-656. 
    摘要 ( 219 )   PDF (561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