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30
    前沿、探索与争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慢性肝病的管理
    邹采仑, 贾继东
    2020, 25(9):  901-902. 
    摘要 ( 266 )   PDF (730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使肝癌治疗燃起希望
    胡捷, 周俭
    2020, 25(9):  903-904. 
    摘要 ( 308 )   PDF (637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在临床治疗与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邓芮, 符筱, 孙剑
    2020, 25(9):  905-907. 
    摘要 ( 352 )   PDF (644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性肝病中细胞的裂解性死亡
    朱娅梅, 马世武
    2020, 25(9):  908-910. 
    摘要 ( 202 )   PDF (735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毒性的评价与管理
    周霞, 周双男, 刘鸿凌
    2020, 25(9):  911-912. 
    摘要 ( 216 )   PDF (646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临床试验的思考
    翁宇航, 杨永峰
    2020, 25(9):  913-914. 
    摘要 ( 238 )   PDF (630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
    不同肝移植标准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张达利, 周霞, 冯丹妮, 贺希, 王洪波, 高银杰, 孙艳玲, 张利娟, 刘振文, 刘鸿凌
    2020, 25(9):  915-918. 
    摘要 ( 452 )   PDF (667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移植患者分别符合米兰标准、Up to 7标准和杭州标准的长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因HCC行肝移植的患者,分析不同移植标准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水平及肿瘤生物学差异,并比较不同肝移植标准下生存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分析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与米兰标准比较,超出米兰标准但符合Up to 7标准患者在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13.8%比21.8%, P=0.17)和无瘤生存时间[(10.93±0.3)年比(9.5±0.7)年, P=0.1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出Up to 7标准但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肿瘤复发率(13.8%比33.8%, P<0.01)、病死率(4.9%比23%, P<0.01)和长期总体生存时间[(12.2±0.23)年比(9.1±0.79)年, P<0.0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出米兰标准但符合Up to 7标准肝癌患者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是可以接受的肝移植标准。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李睿, 史勤生
    2020, 25(9):  919-921. 
    摘要 ( 286 )   PDF (714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氩氦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14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7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氩氦刀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采取Log-Rank检验,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联合TACE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10年长期有效性分析
    陈晖, 左琳琳, 李木松, 刘猛
    2020, 25(9):  922-925. 
    摘要 ( 592 )   PDF (943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治疗10年长期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210例行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从患者手术后随访至2019年1月31日,统计患者RFA治疗效果与随访结局,根据临床与文献,筛选出12个可能影响RFA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各亚组生存曲线差异,将生存曲线存在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RFA治疗患者10年长期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 21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首次完全消融率为89.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术后1周内均出院;随访至2019年1月31日,共144例患者死亡,32例复发;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消融安全边界、肿瘤是否临近大血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次消融效果、PLT、AFP及肝癌BCLC分级均与肝细胞癌RFA治疗患者10年生存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消融安全边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RFA治疗10年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RFA在治疗肝细胞癌中具有微创高效的优势,而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消融安全边界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RFA治疗10年长期疗效的独立因素,建议临床根据患者肝病背景及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锥形束CT用于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的价值观察
    姚欢, 梁春蕊, 何响玲, 张景, 林虹里, 钟红义, 王帆, 杨林
    2020, 25(9):  926-929. 
    摘要 ( 260 )   PDF (730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DynaCT)用于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153例,均行TACE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普通螺旋CT检测,术中行Dyna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比较普通螺旋CT、DSA、DynaCT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并比较DSA、DynaCT检查对病灶供血动脉的检出率,分析DSA、DynaCT检查评估TACE栓塞效果与实际栓塞效果的一致性。结果 普通螺旋CT术前检出肿瘤病灶158个,DSA术中检出病灶264个,DynaCT术中检出病灶427个。普通螺旋CT平均检出病灶数目显著低于DSA、DynaCT(P<0.001),DSA平均检出病灶数目显著低于DynaCT(P<0.001)。DSA病灶供血动脉检出率为56.44%,显著低于DynaCT的87.12%(P<0.001)。DynaCT对检出的427个病灶行栓塞效果评估,与实际栓塞效果一致的有408个(95.55%)病灶;DSA对检出的264个病灶行栓塞效果评估,与实际栓塞效果一致的有205个(77.65%)病灶。DSA检查评估TACE栓塞效果与实际栓塞效果的一致性显著低于DynaCT(P<0.001)。结论 DynaCT在肝癌TACE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NRF2/PI3K通路介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出现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段俊伟, 倪文
    2020, 25(9):  930-932. 
    摘要 ( 211 )   PDF (652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RF2PI3K通路介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出现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 建立肝癌细胞系SMMC-7721耐药细胞株SMMC-7721-SR,构建NRF2-siRNA转染肝癌细胞,并给与10 μmol/L索拉非尼处理48 h。采用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 检测 NRF2、Keap1、ARE、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NRF2、Keap1、ARE、p-PI3K和p-Ak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索拉非尼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存活率,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 凋亡发生(P<0.05)。索拉非尼对SMMC-7721细胞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SMMC-7721-SR细胞 (P<0.05)。SMMC-7721-SR细胞中NRF2 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SMMC-7721细胞,Keap1、ARE、PI3K和Akt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索拉非尼明显上调SMMC-7721细胞中NRF2 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P<0.05)。抑制NRF2 mRNA表达并给予索拉非尼处理后,SMMC-7721-SR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Keap1、ARE、p-PI3K和p-Akt 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索拉非尼激活 NRF2后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出现耐药;抑制 NRF2 可逆转肝癌细胞SMMC-7721对索拉非尼的耐药情况。
    S-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血管因子、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徐新宝, 殷杰, 吉浩明, 钱俐
    2020, 25(9):  933-936. 
    摘要 ( 292 )   PDF (666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近年来的72例中晚期HC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S-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两组的肿瘤血管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变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VEGFR2、MMP-9和caspase-8等肿瘤血管因子指标水平,以及AFP-L3、ALT和LDH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肿瘤血管因子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RR和DCR高于对照组,MTTP和MOS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栓塞后综合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HCC 患者采用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可抑制肿瘤血管再生,改善肝脏功能,提高临床获益率,安全性较高。
    病毒性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短期治疗HBsAg水平极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赵海东, 陈灵峰, 林巧欣, 李艺芳
    2020, 25(9):  937-939. 
    摘要 ( 374 )   PDF (656KB)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HBsAg水平极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 IHC)经短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HBsAg清除率。方法 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38例IHC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 既往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HBsAg水平均小于15 IU/mL。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g IFNα治疗组(12例)或对照组(26例)。治疗组皮下注射Peg IFNα-2b 180 μg/周,疗程为24周。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中位随访55.7(25.3, 79.2)周。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HBsAg的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特征、Peg IFNα-2b治疗与HBsAg清除间的相关性。结果 24周时,PegIFNα治疗组中83.3%(10/12)IHC获得HBsAg清除,41.6%(5/12)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中有7.7%(2/26)IHC获得HBsAg清除,无一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Peg IFNα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g IFNα-2b治疗可增加IHC的HBsAg清除率(OR=60.00, 95%CI: 7.39~487.14)。结论 Peg IFNα-2b短期治疗HBsAg水平极低的IHC可以提高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
    维生素D缺乏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
    高文, 杨雪, 窦爱华, 惠威, 刘梅, 徐斌, 段钟平
    2020, 25(9):  940-942. 
    摘要 ( 767 )   PDF (659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4例,肝硬化44例,肝细胞癌33例和13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等。结果 维生素D缺乏(<20 ng/mL)的发生率在肝癌(96.97%)和肝硬化(93.18%)患者中较高,健康人群为76.92%,乙型肝炎患者为77.83%。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为(16.38±5.53) ng/mL,慢乙肝组为(15.06±4.91) ng/mL,肝硬化组为(11.85±2.66) ng/mL,肝癌组为(10.59±3.06) ng/mL。4组患者不同季节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血清维生素D与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肝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维生素D与健康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之间维生素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与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相关。维生素D水平与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PTA、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8+、CD45+)等参数相关,提示维生素D与肝脏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有一定联系。结论 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能参与乙型肝炎免疫功能的调节,这可能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肝内胆汁淤积对肝脏硬度值测定的影响
    严华, 郑立敏, 杨小红
    2020, 25(9):  943-945. 
    摘要 ( 376 )   PDF (659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肝内胆汁淤积(IHC)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旨在评价瞬时弹性成像在IHC病情监测及治疗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HC患者56例,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38.4±7.5)岁。IHC诊断符合ALP>1.5倍正常值上限且GGT>3倍正常值上限、影像学提示无胆管扩张。计量资料[M(P25,P75)]表示,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IHC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 22例(39.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2例(21.4%),药物源性因素8例(14.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6例(10.7%)及其他原因(重叠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布加综合征、EB病毒感染、淋巴瘤)8例(14.3%)。按METAVIR评分,IHC患者治疗前F0、F1、F2、F3、F4各分期为5例(8.9%)、9例(16.1%)、15例(26.8%)、11例(19.6%)、16例(28.5%),治疗后为14例(25.0%)、11例(19.6%)、9例(16.1%)、6例(10.7%)及16例(28.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瞬时弹性成像诊断IHC患者≥F2肝纤维化时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8kPa、98%、50%及0.77;≥F3肝纤维化时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9.2 kPa、88%、83%及0.90;F4肝纤维化时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13.5 kPa、91%、98%及0.93。IHC患者治疗前LSM值为[12.8(9.0,24.2)]kPa,治疗后[9.6(5.2,18.1)]kP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是评估I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病情监测和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具有足够的诊断性能。
    输血及非输血型慢性HCV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菲, 胡静, 王一明
    2020, 25(9):  946-947. 
    摘要 ( 294 )   PDF (634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输血及非输血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平行对照试验原则,回顾性分析本院84例HC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输血途径感染者42例,为观察组,另42例为非输血途径HCV感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人口学资料和病理特点相关指标,记录输血与非输血型HCV感染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职业及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V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途径HCV感染患者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经输血途径感染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门体分流发生率及预后分析
    王涛, 李木松, 韩秋然, 李彩虹, 孙静伟
    2020, 25(9):  948-951. 
    摘要 ( 404 )   PDF (664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门体分流发生率及治疗后预后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220例,均采用TIPS手术降门脉高压,同时对术中发现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采用弹簧钢圈、血管硬化剂或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封堵。统计所有患者中自发性门体分流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死亡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有85例38.64%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术后1年内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为32.41%、腹水为36.47%、上消化道出血为23.53%;支架畅通率在术后1年内降至78.82%。合并与未合并自发性分流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术后1年内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32.41%与未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21.4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肝性脑病病史是TIPS手术后1年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自发性门体分流发生率为38.64%,在经TIPS联合封堵治疗后可达到封堵目的并有效降低患者门静脉高压,术后1年内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与患者术前有肝性脑病病史有关。
    TIPS联合GCVE用于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用价值
    王宁, 林芳明, 吕明
    2020, 25(9):  952-954. 
    摘要 ( 363 )   PDF (651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7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行TIPS联合GCVE,为观察组。另37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记录术后血栓情况和1年再出血率。结果 两组术后白蛋白、INR、TBIL及Fi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腹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肝性脑病与术后1年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相近,TIPS联合GCVE术后再出血率更低,但可能增加肝性脑病风险。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文杰, 江丽萍, 王洪燕, 陈阮琴, 陈明胜
    2020, 25(9):  955-958. 
    摘要 ( 283 )   PDF (665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的影响因素,及早预防CCM。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2015年2月—2018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 CCM 的患者45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并发CCM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各个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CCM中的作用。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 CCM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Child-Pugh 分级(OR=3.794,95%CI:1.320~10.901)、MELD评分(OR=1.218,95%CI:1.107~1.341)、年龄(OR=1.079,95%CI:1.034~1.125)及Hb(OR=0.978,95%CI:0.962~0.994)。结论 Child-Pugh 分级、MELD评分、Hb及年龄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CCM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肝病
    30例肝脏结核临床诊治分析
    王小娟, 梁树辉, 刘清
    2020, 25(9):  959-960. 
    摘要 ( 220 )   PDF (638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脏结核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肝脏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脏病理。结果 30例患者中,发热24例,右上腹隐痛19例,腹胀21例,体质量下降22例;实验室检查贫血17例,白细胞降低9例,白细胞升高1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20例,腺苷脱氨酶(ADA)升高14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者11例。T-SPOT·TB阳性18例, PPD皮试阳性1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可见各种类型肝内病变。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23例,外科手术病理诊断2例。结论 肝脏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其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影像学结合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肝结核。
    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预后分析
    李静, 熊励晶, 杜丽娜, 蒋茂林, 杨静, 谢晓丽
    2020, 25(9):  961-964. 
    摘要 ( 245 )   PDF (668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突变基因及预后。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基因确诊为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随访。结果 6例患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95 kg,均于婴儿期起病。4例以皮肤黄染退而复现就诊,1例以生长迟缓就诊,1例以腹胀就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6例患儿AST、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均升高,3例患儿ALT升高,2例伴血乳酸升高以及3例甲胎蛋白升高,1例白蛋白降低、2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基因分析提示SLC25A13基因突变,包括:c.852-855del、c.615+5G>A、c.1177+1G>A、IVS16ins3kb、c.1362C>G、1210G>T c.1660-c.1661insGAGATTACAGGTGGCTGCCCGGG。就诊后予以无乳糖、强化中链甘油三酯配方奶喂养,其中5例平均治疗24 d症状明显缓解,1岁以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病例6就诊时已出现肝硬化、腹水、肝功能衰竭,伴发感染,最终放弃治疗。平均随访年龄1岁9月,均有喜高蛋白高脂饮食偏好。结论 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原因分析时应考虑到NICCD,早期就诊,早期行基因分析有助于早期确诊,确诊后给予饮食干预,治疗效果好,预后可,但仍需长期随访。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张梅芹, 沈兰超, 陈国峰, 吕春
    2020, 25(9):  965-967. 
    摘要 ( 463 )   PDF (714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及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记录,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78例,其中AIH患者32例(AIH组),PBC患者24例(PBC组),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22例(AIH-PBC组)。对于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AIH-PBC组[(412.4±226.4)U/L]患者ALP明显高于AIH组[(108.2±68.1)U/L],(P<0.05);AIH-PBC组[(430.5±152.8)U/L]患者GGT明显高于AIH组[(118.7±65.2)U/L](P<0.05);AIH-PBC组[(5.2±1.7)g/L]患者IgM明显高于AIH组[(2.5±0.8)g/L](P<0.05);AIH-PBC组[(182.6±68.1)U/L]中患者ALT明显高于PBC组[(98.7±45.7)U/L](P<0.05);AIH-PBC组[(174.9±70.2)U/L]中患者AST明显高于PBC组[(104.6±52.4)U/L](P<0.05);AIH-PBC组[(19.5±6.6)g/L]中患者IgG明显高于PBC组[(15.2±1.9)g/L](P<0.05)。AIH-PBC组中患者(72.7%)AMA表达明显高于AIH组(0%)(P<0.05);AIH-PBC组中患者(100%)AMA M2表达明显高于AIH组(0%)(P<0.05);AIH-PBC组中患者(72.7%)SMA表达明显高于PBC组(16.7%)(P<0.05);AIH-PBC组中患者(90.9%)ANA表达明显高于PBC组(12.5%)(P<0.05)。结论 AIH-PBC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及肝组织穿刺病理学表现兼具AIH及PBC疾病的特点,而血清生化指标、自身抗体检测水平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依据。
    ERCP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并发胆道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邓琰, 吴凡, 陈芦斌, 李宁宇, 寇伟伟, 王云
    2020, 25(9):  968-971. 
    摘要 ( 315 )   PDF (734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的33例,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3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吸虫病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数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另外统计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有效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组内对比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各1例,ERCP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中头痛、头晕均为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心动过速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安全有效,在解除胆道梗阻的同时还能对肝吸虫病进行杀灭,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其疗效分析
    高兰, 刘海蔚, 林璐, 陈开宁
    2020, 25(9):  972-974. 
    摘要 ( 388 )   PDF (654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T2DM伴发NAFLD患者144例,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二甲双胍,0.5g/次,2次/d,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mg/d,连用1周,以后1.2 mg/d,疗程12周。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 CHOP)、激活转录因子 6(ATF6) 和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基因表达。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FBG、2 h PBG、HbA1c、HOMA-IR、TG、TC和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BG、HbA1c、HOMA-IR、TG、TC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HOP、ATF6和GRP78基因表达2-△△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HOP、ATF6和GRP78基因表达2-△△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9%(5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45/7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7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3/7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T2DM伴发NAFLD患者的ERS,降低血糖和血脂,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FibroScan技术联合血清骨钙素在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
    张进, 张海
    2020, 25(9):  975-977. 
    摘要 ( 288 )   PDF (659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FibroScan测量肝脏脂肪衰减值、血清骨钙素(OC)评价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126例,年龄(45.0±8.2)岁;NAFLD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标准。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以约登指数最大时确定诊断截断点。结果 126例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中,肝脂肪变性分期中S0期27例、S1期46例、S2期35例、S3期18例,各期FibroScan检测CAP值分别为(208.4±32.6)dB/m、(221.5±40.4)dB/m、(265.4±37.1)dB/m、(311.5±50.4)dB/m,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期血清OC值分别为(23.1±2.4)ng/mL、(21.8±2.9)ng/mL、(20.4±1.8)ng/mL、(18.2±2.0)ng/mL,具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分期与CAP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38,P<0.05),而与血清OC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27,P<0.05)。血清OC诊断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AUROC、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4、20.9 ng/mL、84.8%、83.6%;FibroScan检测CAP值诊断AUROC、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5、255.8 dB/m、76.0%、90.4%。联合诊断后AURO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0、88.2%、92.6%。结论 血清OC、FibroScan测量CAP值对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后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升。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定量检测评估儿童脂肪肝的应用价值
    何美情, 韩磊, 彭健美, 高燕华, 任媛, 管湘平, 王娟
    2020, 25(9):  978-981. 
    摘要 ( 227 )   PDF (966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定量检测评估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96例NAFLD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124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均采用SWE技术测量肝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杨氏模量测值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分析杨氏模量测值与NAFLD严重程度、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并判断杨氏模量测值对儿童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杨氏模量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NAFLD患儿杨氏模量测值均呈正相关(r=0.322、0.467,P=0.000、0.000)。96例NAFLD患儿中,轻度NAFLD 32例,中度NAFLD 31例,重度NAFLD 33例。轻度NAFLD者杨氏模量测值显著高于中度NAFLD和重度NAFLD者(P<0.05),中度NAFLD者杨氏模量测值显著高于重度NAFLD者(P<0.05)。杨氏模量测值对儿童NAFLD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95。结论 SWE技术在评估儿童NAFLD及其病变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儿童NAFLD早期筛查。
    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期患者肝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胎儿结局的影响
    张艳伟, 杨锐, 岳欣, 韩国荣, 王根菊
    2020, 25(9):  982-985. 
    摘要 ( 239 )   PDF (676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患者肝生化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2019年8月ICP患者96例(ICP组),平均(29.5±1.3)岁。ICP符合“妇产科ICP诊断标准(第7版)”。另选取同期收治正常妊娠患者10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剖宫产等无明显差异(P>0.05)。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χ2检验比较。结果 ICP组患者血清胆汁酸(TBA)、ALT及AST为(35.9±5.8)μmol/L、(70.7±6.1)U/L及(86.0±7.9)U/L,与对照组[分别为(4.7±1.1)μmol/L、(16.0±4.1)U/L及(14.6±4.2)U/L]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ICP组患者hs-CRP、IL-6及TNF-α为(13.5±0.6)mg/L、(0.7±0.1)ng/L及(142.0±7.9)ng/L,与对照组[分别为(8.4±0.4)mg/L、(0.4±0.1)ng/L及(82.6±5.2)ng/L]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ICP组新生儿体质量、孕周、出生1 min Apgar评分、羊水浑浊、宫内窘迫及新生儿黄疸为(2860.4±30.5)g、(36.2±1.2)周、(8.2±0.3)分、33例(34.4%)、12例(12.5%)及28例(29.2%),与对照组[分别为(3205.8±40.2)g、(38.6±1.2)周、(9.4±0.4)分、7例(7.0%)、4例(4.0%)及8例(8.0%)]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CP患者肝生化指标显著异常,同时炎性细胞因子明显高于正常患者,ICP患者相较于正常患者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中需要加以重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任建峰, 张玉萍, 邵静, 张其胜, 高得勇, 王晓今
    2020, 25(9):  986-989. 
    摘要 ( 971 )   PDF (835KB) ( 7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肝功能异常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74例确诊的COVID-19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比较轻型/普通型(46例)和重型/危重型(28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氧饱和度(96.52±1.68 VS 87.61±2.99)、ALT(39.69±25.35 VS 57.25±37.89)、AST(29.28±15.38 VS 43.57±19.31)、LDH(218.56±72.85 VS 262.07±80.05)等指标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轻型/普通型患者ALT(66.82±21.65 VS 42.47±18.46)、AST(61.00±17.66 VS 36.83±16.30)及LDH(309.46±58.92 VS 218.38±45.12),和重型/危重型ALT(93.54±21.06 VS 49.54±19.75)、AST(57.93±14.22 VS 33.80±11.28)及LDH(329.79±54.78 VS 257.50±90.59)均明显好转,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与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分析中,ALT、AST、r-GT及LDH和氧饱和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低血氧饱和度和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基于Cocktail探针药物法分析辛伐他汀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李松, 陈君
    2020, 25(9):  990-993. 
    摘要 ( 274 )   PDF (723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分析辛伐他汀对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活性的影响,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CYP450酶中亚型相应的特异性探针底物,UPLC-MS测定探针药物血药浓度,并使用DAS3.0软件计算药代参数。通过空白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中探针底物药代参数的比较,评价辛伐他汀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中非那西汀的AUC降低,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和睾酮的AUC升高,奥美拉唑和美托洛尔的主要药代参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对大鼠的CYP1A2有诱导作用,对CYP2C9、CYP2E1和CYP3A4有抑制作用,而对CYP2C19和CYP2D6无显著性影响。
    MicroRNA27a抑制肝星状细胞脂质代谢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徐梓馨, 罗昕, 罗声政, 徐铭益, 林仁坤
    2020, 25(9):  994-997. 
    摘要 ( 307 )   PDF (936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究microRNA-27a(miR-27a)在肝星状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C57BL/6实验小鼠随机分组为高脂加CCL4组和普食加CCL4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情况,PCR检测高脂加CCL4组和普食加CCL4组小鼠肝组织中miR-27a表达水平及FAS、SCD1相关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miR-27a 的表达量比较,实验组结果表明miR-27a在PA刺激后的LX2细胞中表达下降;对比普食加CCL4组,高脂加CCL4组小鼠肝组织中miR-27a表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空白对照组,过表达miR-27a后的LX2细胞脂质沉积明显减轻,FAS、SCD1相关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脂加CCL4组小鼠促脂质合成因子FAS、SCD1相关mRNA表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R-27a可能是通过抑制FAS、SCD1 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脂质代谢,减轻肝脏脂质沉积,延缓肝脂肪变的发生发展。
    短篇论著
    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梁栋, 王瑞金, 王全楚
    2020, 25(9):  998-999. 
    摘要 ( 214 )   PDF (640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系统、全面地认识NAFLD。方法 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4年体检过的123 290例健康人群的ALT异常率及NAFLD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ALT异常率为11.19%,NAFLD的患病率为26.7%,无症状ALT升高与NAFLD的发生高度相关(χ2=8 523.585,P<0.001)。结论 NAFLD已成为当今全世界的第一大肝脏疾病,其与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密切相关,该病临床表现少,起病隐匿,肝功能检查异常率偏低,易被忽视,应引起足够重视。
    内镜超声辅助检查对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方案选择的评估价值
    申纪锐, 张雨, 张云华
    2020, 25(9):  1000-1002. 
    摘要 ( 213 )   PDF (664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内镜超声辅助检查对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方案选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超声辅助检查食管旁及支静脉情况后,经内镜下采用曲张静脉套扎术组治疗58例(套扎术组);内镜下采用组织胶注射术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组治疗62例(组织胶联合套扎组),观察两组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急诊止血率、再次出血率与随访6个月后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前后肝脏、脾脏弹性指数及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溃疡、穿孔、胸骨后疼痛、发热)。结果 套扎术组总有效率为81.03%低于组织胶联合套扎组总有效率95.16%(P<0.05);组织胶联合套扎组静脉曲张消失率91.16%明显优于套扎术组81.03%(P<0.05);组织胶联合套扎组肝脏弹性指数、脾脏弹性指数显著优于套扎术组(P<0.05)。结论 内镜超声辅助检查下采用组织胶注射术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组该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理想。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拉斯, 王婷婷, 王善志
    2020, 25(9):  1003-1004. 
    摘要 ( 160 )   PDF (654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伴发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治疗的脓毒血症伴发肝损伤患者88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使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3 d后TBil、AST、ALT肝功能指标、TNF-α、IL-6炎性因子、MDA、SOD氧化应激指标和SOFA、APACHE I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TBil、AST、ALT、TNF-α、IL-6、MDA、SOD表达水平和SOFA、APACHE 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27.46±3.14)μmol/L对(34.52±4.47)μmol/L]、AST[(64.59±10.13)U/L对(90.15±12.52)U/L]、ALT[(74.28±10.62)U/L对(97.22±12.81)U/L]、TNF-α[(27.32±4.02)μg/L对(38.54±5.13)μg/L]、IL-6[(23.56±3.12)μg/L对(32.35±4.17)μg/L]、MDA[(18.42±2.37)μg/L对(24.18±3.06)μg/L]表达水平和SOFA[(3.13±0.44)分对(4.27±0.64)分]和APACHEⅡ评分[(8.25±1.32)分对(12.32±2.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25.68±3.52)U/L对(18.74±3.13)U/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快速清除炎症氧化应激因子,保护脓毒血症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Cyr61作为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损伤的潜在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研究
    朱景丽, 黄亚彬, 何丽娟
    2020, 25(9):  1005-1007. 
    摘要 ( 276 )   PDF (694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急性肝损伤及谷胱甘肽(GSH)治疗后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PAP处理组及APAP+谷胱甘肽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Cyr61水平,及肝组织中的Cyr61 mRNA水平,评价Cyr61在APAP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及治疗后病情变化中的诊断评估作用。结果 (1)APAP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PAP处理组血清ALT及AST于处理2 h时表达增加(P<0.05),2~12 h逐渐升高至峰值(P<0.05),24 h变化趋于平稳(P<0.05);(3)APAP处理组血清及肝组织的Cyr6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APAP处理组血清Cyr61于处理后1 h表达上调(P<0.05),2~8 h逐渐升高(P<0.05),8h和12h到达峰值也变化趋于平稳(P<0.05),24 h开始降低(P<0.05);(5)APAP处理组肝组织Cyr61表达量于处理后1 h升高(P<0.05),2~8 h逐渐升高达峰值(P<0.05),12h和24h逐渐降低(P<0.05);(6)APAP+GSH治疗组血清和肝组织的Cyr6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PAP处理组(P<0.05),其变化规律与APAP处理组一致。结论 Cyr61有望成为诊断APAP所致急性肝损伤及评估治疗后病情变化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LncRNA SNHG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郭克锋, 常英英, 李宗民, 柳玉花
    2020, 25(9):  1008-1010. 
    摘要 ( 258 )   PDF (752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SNHG7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HCC组织及细胞系和正常肝组织及细胞系中的SNHG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对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SNHG7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细胞系,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数目及肿瘤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生存分析表明SNHG7高表达提示HCC患者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SNHG7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NHG7在HCC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情况及不良预后相关。
    综述
    着丝粒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崔忠源, 吴志贤
    2020, 25(9):  1011-1012. 
    摘要 ( 183 )   PDF (722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罗冬梅, 陶艳艳, 刘成海
    2020, 25(9):  1013-1017. 
    摘要 ( 204 )   PDF (676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肺吸虫病1例
    董晓锋, 梁栋
    2020, 25(9):  1018-1018. 
    摘要 ( 208 )   PDF (613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