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因通路
    靳睿, 饶慧瑛
    2020, 25(10):  1019-1020. 
    摘要 ( 179 )   PDF (729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用于酒精性肝病精准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韩白乙拉, 常冰, 王炳元
    2020, 25(10):  1023-1024. 
    摘要 ( 111 )   PDF (651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扰素刺激基因C19orf66的抗病毒机制研究
    黄飞虎, 余姣, 万谟彬
    2020, 25(10):  1025-1026. 
    摘要 ( 184 )   PDF (660KB)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熊去氧胆酸预防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术后复发
    欧鹏程, 陈军
    2020, 25(10):  1027-1027. 
    摘要 ( 121 )   PDF (643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VID-19流行期消除HBV感染的机遇与挑战
    周双男, 刘鸿凌
    2020, 25(10):  1028-1029. 
    摘要 ( 150 )   PDF (639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长期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王瑞瑞, 江宇泳, 王宪波, 杨晋翔
    2020, 25(10):  1030-1033. 
    摘要 ( 216 )   PDF (727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于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确诊的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信息,以2018年10月31日为时间节点分为建模组(123例)和验证组(36例),建模组依据随访1年时的结局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47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年龄(OR:0.935,95% CI:0.883~0.990)、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OR:0.195,95% CI:0.082~0.462)、合并高血压(OR:0.364,95% CI:0.134~0.990)、并发上消化道出血(OR:0.364,95% CI:0.140~0.942)、并发肝肾综合征(OR:0.271,95% CI:0.094~0.777)、Maddery判别函数(OR:0.981,95% CI:0.969~0.994)和白蛋白水平(OR:1.061,95% CI:0.999~1.127)为ALC合并SBP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 CI:0.727~0.883);内部验证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00%,总正确率为91.67%。结论 年龄、既往SBP病史、合并高血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肝肾综合征、Maddery判别函数和白蛋白水平是导致ALC并发SBP患者长期预后差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
    病毒性肝炎
    HBsAg阳性孕产妇miR-122 rs7227488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
    林婧, 夏霖, 冯地路
    2020, 25(10):  1034-1037. 
    摘要 ( 230 )   PDF (728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产妇miR-12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4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年龄、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HBV宫内感染组47例,无HBV宫内感染组94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检测研究对象miR-122启动子rs7227488基因多态性,分析miR-122启动子rs7227488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sAg阳性孕产妇发生HBV宫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显示,无HBV宫内感染组与HBV宫内感染组G/A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均P>0.05);与无HBV宫内感染组44.6%相比,HBV宫内感染组55.3% rs7227488位点G/A点突变率显著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含量、miR-122 基因多态性位点rs7227488 AA型是HBsAg阳性孕产妇的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1.512、1.898,均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miR-122 rs7227488 AA基因型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2、mir-146a表达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
    刘娇, 刘青, 王大明, 贾兴旺
    2020, 25(10):  1038-1042. 
    摘要 ( 257 )   PDF (747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外泌体microRNA-122(mir-122)、microRNA-146a(mir-146a)表达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CHB患者285例,依据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清外泌体HBV DNA,分为低载量组(HBV DNA<1×105拷贝/mL)、中载量组(1×105拷贝/mL≤HBV DNA≤1×107拷贝/mL)和高载量组(HBV DNA>1×107拷贝/mL),每组95例。另取同期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95份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血清外泌体mir-122、mir-146a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外泌体mir-122、mir-146a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载量组血清外泌体HBV DNA 载量及mir-122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 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依次增加,mir-146a水平依次降低(P<0.05),血清外泌体mir-122、mir-146a水平呈负相关(r=-0.765,P<0.05),mir-122与HBV DNA 载量、HA、PC Ⅲ、C Ⅳ、LN水平均呈正相关(r= 0.773、0.764、0.699、0.665、0.697,P<0.05),mir-146a与HBV DNA 载量、HA、PC Ⅲ、C Ⅳ、LN水平均呈负相关(r=-0.840、-0.779、-0.731、-0.691、-0.738,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2上调、mir-146a水平下调,且与HBV DNA 载量密切相关,可能拮抗影响HBV DNA 复制及肝纤维化程度,与CHB发生发展有关。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2019年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
    张莉, 孟现民, 董平
    2020, 25(10):  1043-1047. 
    摘要 ( 282 )   PDF (680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耐药突变情况,分析耐药突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2019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HBV基因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对其HBV RT区的I169、V173、L180、A181、T184、A194、S202、M204、N236、M250共10个位点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同期内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消耗,简要分析NAs使用与HBV基因突变的关系;通过比较2019年HBV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的差异,分析性别、年龄、HBV DN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以及HBV基因型对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 2015—2019年期间有4 182例进行了HBV基因检测,其中651例发生基因突变,总突变率15.57%,突变率逐年降低;高耐药屏障NAs使用占比逐年提高。上海市HBV突变共有32种模式,M204I、M204V+L180M、M204I+L180M为主要突变模式,分别占总突变例数的32.41%、29.33%、16.44%;拉米夫定耐药率15.06%最高,其次为阿德福韦2.13%和恩替卡韦0.22%,未发现替诺福韦耐药。对影响HBV突变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基因型、ALT、AST、HBeAg、HBeAb与突变有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增长和HBeAb阴性为HBV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 1.2015年-2019年上海市HBV基因突变率逐年降低,可能与高耐药屏障NAs使用增加有关;2.HBV突变模式多样,但以M204I、M204V+L180M、M204I+L180M为主;3. HBV对拉米夫定耐药率高;需高度关注未来HBV对恩替卡韦耐药情况;4.年龄较大和HBeAb阴性的CHB患者更加容易发生HBV基因突变,对NAs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意义
    李丽, 单奔, 潘修成, 傅涓涓
    2020, 25(10):  1048-1051. 
    摘要 ( 294 )   PDF (792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按照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体检人群的外周静脉血清,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定量检测HBsAg及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OH)D水平高于健康人群[(24.48±10.51) ng/mL VS. (21.69±7.45) ng/mL,P=0.008],纳入采样时间因素考虑后前者血清25-(OH)D浓度为(28.66±11.65) ng/mL,两组差异更加明显(P<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维生素D充足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OH)D与ALT(r=0.18,P=0.04)、GGT(r=0.27,P<0.01)、HBeAg(r=-0.20,P=0.02)呈显著线性相关;当限定Log10 HBV DNA在(4.2~8) IU/mL时,血清25-(OH)D与其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n=119,r=-0.20,P=0.03)。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更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肝脏炎症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滴度及中高度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
    肝癌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术前预测模型建立
    陈涵波, 王恒武, 陈夫军
    2020, 25(10):  1052-1054. 
    摘要 ( 298 )   PDF (661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86例接受肝癌根治术联合肝断面取栓术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术前预测模型。结果 随访2年,86例患者中,死亡18例,存活68例(79.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OR:1.682,P=0.029)、肿瘤直径(OR:2.279,P<0.01)及肿瘤分期(OR:1.231,P=0.006)是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Alb是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OR:0.712,P=0.002)。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患者不良预后术前预测模型为Y=1.682X1+2.279X2+1.231X3-0.712X4(X1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X2为肿瘤直径,X3为肿瘤分期,X4为Alb),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判断不良预后的AUC为0.810,最佳截断值为7.500分。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与肝功能、Alb、肿瘤分期及肿瘤直径相关,术前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NK细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李莉, 周丰, 王晓今, 徐以兵, 施莉琴, 李震宇, 周桁, 傅青春, 陈成伟
    2020, 25(10):  1055-1057. 
    摘要 ( 503 )   PDF (659KB)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N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10例经手术切除、肝动脉介入、微波消融或放化疗后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回输其直系亲属来源体外培养的NK细胞。通过观察患者异体NK细胞过回输后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KPS评分)、肝肾功能、血常规、循环肿瘤细胞(CTC)、有效缓解率、总体生存率等指标变化,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结果 异体NK细胞回输后,1例患者细胞输注后半小时出现畏寒、寒战、胸闷,给予对症处理,15 min后症状缓解体温升高,最高至39.9℃,伴恶心、呕吐,予以胃复安及泰诺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次日有轻度肌肉酸痛;1例出现失眠;5例患者的精神、食欲、体力明显好转。10例患者输注后24 h CTC数由3~5/mL降至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随访3~36个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3个月总体生存率100%,有效缓解率80%(无死亡,2例SD,3例PR,5例CR),6个月总体生存率90%,有效缓解率80%(1例死亡,1例PD,3例PR,5例病CR); 12个月总体生存率80%,有效缓解率60%(2例死亡,2例PD,3例PR,3例CR);36个月总体生存率50%,有效缓解率30%(5例死亡,2例PD,3例CR)。结论 异体NK细胞治疗肝恶性肿瘤临床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在肝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吴洁, 董刚, 刘婷婷, 孙璐璐
    2020, 25(10):  1058-1061. 
    摘要 ( 273 )   PDF (728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HCC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接受TACE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SF-36)评分,最后对比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8%、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68.8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HC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CT和MRI检查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判肝结节性质临床应用
    马臻雏, 蒋兆杰
    2020, 25(10):  1062-1064. 
    摘要 ( 300 )   PDF (661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应用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评分系统,探讨CT和MRI在疑似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结节性质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疑似HCC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55.4±9.0)岁。制作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出CT、MRI诊断截断点。计量资料($\bar{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经手术(n=64)、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n=16)确诊病灶108个,其中HCC 71个,良性病变37个(肝血管瘤9个、局灶性结节增生11个、错构瘤4个、炎性病变13个)。CT、MRI检查≥LR-2、≥LR-3、≥LR-4及LR-5病灶时约登指数分别为0、0.190、0.354及0.096;0、0.042、0.381及0.150,提示当诊断≥LR-4病灶时CT、MRI表现最优。定义LR-4为CT、MRI诊断截断点,CT(40.8%)诊断≥LR-4病灶敏感度明显低于MRI(73.2%,P<0.05);CT(59.2%)诊断≥LR-4病灶特异度明显低于MRI(70.4%,P<0.05);CT(94.6%)诊断≥LR-4病灶准确度明显高于MRI(64.9%,P<0.05);而CT、MRI AUC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MRI对基于LI-RADS分类标准的HCC病灶诊断表现存在差异。与CT相比,MRI在动脉期高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低强化及包膜表现等病灶表现中具有明显优势,总体来说MRI诊断表现优于CT。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肝癌患者癌细胞周围浸润的评估价值
    赵海洋, 汤德, 江凯
    2020, 25(10):  1065-1067. 
    摘要 ( 190 )   PDF (690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肝癌周围浸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DKI扫描,其中肝癌组分别行肝癌组织、癌周肝实质、远癌肝实质检查,作为肝癌A组、肝癌B组、肝癌C组。比较四组DKI参数,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肝癌患者分成周围浸润组(41例)、无周围浸润组(15例),分析DKI参数对肝癌周围浸润的评估价值。结果 肝癌A组、B组、C组的MD、Dr、Da显著低于对照组,且FA、Ka、FA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A组的MD、Dr、Da显著低于肝癌B组、C组,且肝癌A组的FA显著低于肝癌B组(P<0.05)。周围浸润组MD、Dr、Da显著低于无周围浸润组,Ka显著高于无周围浸润组(P<0.05)。MD、Dr、Da、Ka评价肝癌周围浸润的AUC分别为0.749、0.733、0.720、0.685。结论 DKI技术对肝癌周围浸润的评估有较高价值,其中MD、Dr、Da、Ka可作为评价肝癌患者是否存在周围浸润的重点观察项目。
    肝细胞癌与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观察
    侯庆柱, 熊静平, 彭媛媛
    2020, 25(10):  1068-1071. 
    摘要 ( 348 )   PDF (707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与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HCC、cHCC-CC患者各60例,分别作为HCC组、cHCC-CC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入院当日采集2 mL肘静脉血,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对HCC、cHCC-CC的鉴别价值,并比较两组2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cHCC-CC组的局部浸润、肝内胆管扩张、累及门静脉、肿瘤包膜占比显著高于HCC组(P<0.05)。cHCC-CC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HCC组(P<0.05),两组血清CEA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血清CA19-9鉴别cHCC-CC、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标准误=0.046,P=0.000,95%CI=0.644~0.825),最佳界值为215.400mIu/L。随访2年,提示两组无瘤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cHCC-CC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HCC组(P<0.05)。结论 HCC、cHCC-CC患者的局部浸润、肝内胆管扩张、累及门静脉、肿瘤包膜情况存在差别,且血清CA19-9可作为鉴别二者的重要指标,其中cHCC-CC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肝动脉栓塞+微波消融治疗距重要脏器<0.5 cm特殊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
    安军海, 盛银行, 卫春苗, 段国斌
    2020, 25(10):  1072-1075. 
    摘要 ( 297 )   PDF (669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微波消融在距脏器<0.5 cm特殊肝癌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距重要脏器<0.5 cm特殊肝癌患者110例。根据病灶部位分成近膈肌组(n=38)、近心脏组(n=32)、近胆囊组(n=40)。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部位肝癌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微波消融治疗。比较四组的近期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复查时检测四组血清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白蛋白(PAB)、甲胎蛋白(AFP)水平,并观察并发症情况。随访2年,评估四组远期预后。结果 膈肌组、近心脏组、近胆囊组、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3.68%、71.88%、67.50%、82.86%,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复查时TSGF、AFP较治疗前下降,PAB较治疗前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腹腔黏连、胸腔积液、发热率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微波消融在距脏器<0.5 cm特殊肝癌患者中适用,近膈肌、近心脏、近胆囊者疗效接近,与普通肝癌者相比疗效无差异,安全性高。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薛健, 陈禄, 王睿, 唐晨虎
    2020, 25(10):  1076-1078. 
    摘要 ( 232 )   PDF (715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T)技术在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92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HT技术行SBRT,对照组行射波刀SBRT。分析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血清AST、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血清AST、ALT、胆红素、白蛋白分别为(53.52±14.85)U/L、(44.96±12.95)U/L、(10.98±3.45)μmol/L、(37.02±3.70)g/L,治疗前分别为(51.78±13.30)U/L、(42.36±11.37)U/L、(10.63±3.37)μmol/L、(37.67±3.85)g/L;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54.05±15.47)U/L、(45.67±14.75)U/L、(11.67±3.20)μmol/L、(36.42±4.51)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1.74%、78.26%,对照组分别为32.61%、89.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T技术的SBRT对肝细胞癌近远期疗效与射波刀SBRT疗效相近,且安全性较好。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IGF-1的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石光英, 周芳, 王红霞, 谢敬东
    2020, 25(10):  1079-1082. 
    摘要 ( 502 )   PDF (669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及昌吉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肝癌合并糖尿病组(n=60)和肝癌未合并糖尿病组(n=60)。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IGF-1、IGFBP-3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合并糖尿病组与肝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肝功能AST、AL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合并糖尿病组与肝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肿瘤标志物AFP及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合并糖尿病组IGF-1、IGFBP-3水平明显低于肝癌未合并糖尿病组(P<0.05)。HBV感染、饮酒、糖尿病、恶性肿瘤家族史和吸烟均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可能会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尤其是HBV感染、饮酒、恶性肿瘤家族史和吸烟的患者,需多关注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超声造影表现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王雪伟, 郭卫红, 黄晓云, 李斌
    2020, 25(10):  1083-1085. 
    摘要 ( 283 )   PDF (687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超声造影表现与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4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化程度,分成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指标,包括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分析各指标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分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140例患者中,高分化53(37.86%)例,中/低分化87(62.14%)例。中/低分化组的峰值强度高于高分化组,且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较高分化组显著缩短(P<0.05)。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预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高分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7、0.691、0.798、0.643。结论 与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相比,中/低分化患者的峰值强度增高,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明显缩短,且各指标对分化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肝病
    尿路感染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的meta分析
    黄丽涓, 彭子衡, 彭誉, 张晓梅, 刘小伟
    2020, 25(10):  1086-1089. 
    摘要 ( 330 )   PDF (949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尿路感染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有关尿路感染与PBC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PBC组有4 197例,其中有尿路感染1 538例;对照组有21 237例,其中5 092例有尿路感染病史。meta结果显示PBC组比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增高(OR:1.50,95%CI:1.26~1.77,P<0.01)。按地区进行亚组分析,北美地区PBC人群OR值为1.34,95%CI:1.23~1.46,P<0.01,欧洲地区的OR值为1.79,95%CI:1.37~2.33,P<0.01。结论 PBC人群中尿路感染发生风险高于一般人群,需设计更严谨的临床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因果关系。
    纤维蛋白原是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江丽萍, 陈阮琴, 陈明胜
    2020, 25(10):  1090-1093. 
    摘要 ( 299 )   PDF (678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指标在评估患者近期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17例HBV相关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TEG、凝血功能、生化、血常规等指标;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R值、K值、PT、INR、D-D、TBil、AST、Scr水平、HBV DNA载量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VS生存组:R值为6.60±3.86比4.84±1.4、PT为37.13±14.35比24.60±6.67、INR为3.40(2.57~5.51)比1.84(1.46~2.21)、D-D 为5.32(3.51~9.34)比1.78(0.77~4.29)、TBil为366.20(326.95~464.85)比218.45(107.20~330.65)〕(P均<0.05),而CI值、MA值、Angle角、PTA、Fg、PLT水平均低于生存组(死亡组VS生存组:PTA为24.69±12.72比38.84±12.92、Fg为1.04±0.51比1.83±0.62、PLT为108.88±45.60比126.29±46.86)(均P<0.05);且影响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TBil(OR:0.993,95%CI:0.987~0.999)及Fg(OR:14.922,95%CI:2.302~96.741);TBil及Fg对HBV-ACLF患者90天生存率评估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33~0.886)及0.851(95%CI:0.777~0.925)。结论 Fg和TBil为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肠道艰难梭菌定植对老年住院患者肝生化指标的影响
    袁宝玉, 武强, 周聪, 沈芳
    2020, 25(10):  1094-1097. 
    摘要 ( 301 )   PDF (796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住院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分析定植者与非定植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而探索艰难梭菌定植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4月—10月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对培养阳性的35株菌株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谷氨酸脱氢酶和毒素,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肠道艰难梭菌定植对老年住院患者肝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87例老年住院患者检出艰难梭菌35株,阳性率为18.72%,产毒素菌株占82.86% (29/35)。老年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且定植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肝生化指标异常比例较非定植患者高(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是艰难梭菌定植易感人群,艰难梭菌定植可能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造成影响,且加大艰难梭菌感染风险,加重临床治疗负担,提示应加强对年龄大、免疫功能低下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入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的筛查和监测。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婧, 祝存奎, 孙秀媛
    2020, 25(10):  1098-1100. 
    摘要 ( 273 )   PDF (661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ACLF患者136例(男性107例、女性29例),年龄(51.9±7.7)岁。ACLF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诊断要求。IFI符合《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诊断要求。计量资料以$\bar{x}$±sM(P25,P75)表示,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ACLF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8例(57.3%)、酒精性因素11例(8.1%)、药物性因素28例(20.6%) 、自身免疫性因素12例(8.8%)及其他因素7例(5.1%)。患者糖尿病40例(29.4%)、血液透析46例(33.8%)、抗菌药物使用史61例(44.9%)及侵袭性治疗或操作54例(39.7%)。ACLF患者中IFI 62例,为IFI组;余下为非IFI组(74例),两组患者中糖尿病、血液透析、抗菌药物使用史、侵袭性治疗或操作及死亡例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患者存活70例,为存活组;死亡66例,为存活组,两组患者中血液透析、侵袭性治疗或操作、MELD评分及IFI例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LF患者合并IFI预后较差,患者需注意血糖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侵袭性治疗或操作。
    常规超声联合LAMP2、ARFI在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监测中的价值
    常隽, 张文婷
    2020, 25(10):  1101-1104. 
    摘要 ( 221 )   PDF (668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联合溶酶体膜蛋白2(LAMP2)、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在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经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PBC的96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LAMP2表达水平,检测各组ARFI。结果 PBC患者ARFI,LAMP2和超声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BC患者之间,ARFI,LAMP2和超声积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t检验结果表明,Child-Pugh为B级的患者ARFI,LAMP2和超声积分均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Child-Pugh为C级的患者ARFI,LAMP2和超声积分均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LAMP2、ARFI及超声积分与PBC患者Child-Pugh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LAMP2、ARFI可准确评估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EST术后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手术时机的相关研究
    王明锋, 李光耀, 贾利猛, 欧云崧
    2020, 25(10):  1105-1107. 
    摘要 ( 215 )   PDF (660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不同时期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为对象,均先行EST后择期行LC。按两种术式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EST后48~72 h内行LC,82例)和对照组(EST后72 h后行LC,83例)。观察LC手术时间、LC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LC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析两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并比较两组标本切片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LC手术时间、LC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LC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为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切片胆囊壶腹区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EST后48~72h内行LC安全可行,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中转开腹率。
    短篇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原因分析
    杨道坤, 梁海军, 王燕平, 高海丽, 王新伟
    2020, 25(10):  1108-1109. 
    摘要 ( 622 )   PDF (645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均为经过规范NAs抗病毒后乙肝病毒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者,并对其临床病例特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脂肪肝的有46例,占23%,自身免疫性肝病17例,占8.5%,丙型肝炎、戊型肝炎、EB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占2%、1%、2.5%、1.5%,其他感染性疾病22例,占11%,原因未查明者71例,占35.5%。结论 慢乙肝患者经规范NAs抗病毒后,病毒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合并脂肪肝、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原因未明者,这为今后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思路提供了依据。
    三种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林雪燕, 林志辉
    2020, 25(10):  1110-1113. 
    摘要 ( 222 )   PDF (730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药物联合内镜、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外科手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住我院的肝硬化EGVB患者资料10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38例、介入组32例和外科组31例,内镜组给予非选择性β阻滞剂(NSBB)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介入组给予TIPS治疗,外科组给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并发症、远期生存率情况。结果 治疗效果:内镜组早期再出血率26.32%明显高于介入组6.25%及外科组9.68%(P<0.05);三组在远期再出血率及静脉曲张消失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介入组肝性脑病发生率15.63%高于内镜组2.63%及外科组3.23%(P<0.05);内镜组新发腹水率(10.53%)及溃疡发生率(44.74%)均高于介入组(0%,0%)及外科组(3.23%,0%)(P<0.05)。三组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治疗、TIPS与外科手术治疗均能有效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TIPS与外科手术治疗近期疗效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但在远期疗效方面三者无明显差异。
    肝癌手术患者DYRK2表达水平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程伟华, 卢振华, 赵利锋, 吕高波
    2020, 25(10):  1114-1116. 
    摘要 ( 155 )   PDF (790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肿瘤组织中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Y)-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2,DYRK2)表达及其与HCC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8例HCC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中DYRK2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DYRK2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和肿瘤病理学资料、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CC患者的癌组织中DYRK2的组化评分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8±1.3分 vs 9.6±2.2分,P<0.001)。DYRK2低表达患者(95例)中AFP>20 ng/mL、肿瘤直径>5 cm、TNM III-IV期、复发患者比例较DYRK2高表达患者(63例)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DYRK2高表达组患者相比,DYRK2低表达组患者的PFS和OS均明显缩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YRK2低表达(HR=1.874,95% CI:1.521~2.339,P<0.001)和TNM III-IV期(HR=1.455,95% CI:1.210~1.782,P<0.001)是预测HCC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组织中DYRK2蛋白水平降低是预测HCC患者术后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DYRK2蛋白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有效标志物。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辅助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治疗晚期HCC的疗效观察
    张生, 苗志钊, 李少英, 周兵
    2020, 25(10):  1117-1119. 
    摘要 ( 173 )   PDF (686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螺旋断层放疗技术(HT)辅助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98例晚期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HCC患者分为TACE+SBRT组[(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HT辅助SBRT,56例) 和TACE+RFA组(TACE联合RFA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化疗效果、不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期间TACE+SBRT组肝区疼痛较TACE+RFA组显著减轻(P<0.05), TACE+SBRT组骨髓抑制较TACE+RFA组更为严重(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辅助SBRT与RFA治疗晚期HCC疗效相近,HT可作为RFA的替代治疗方案,但应注意防治毒副反应。
    2008至2018年南京地区儿童肝病谱分析
    彭姗姗, 郭银燕, 钟艳丹, 丁巧云, 曹兴国, 俞海英
    2020, 25(10):  1120-1122. 
    摘要 ( 193 )   PDF (804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肝病疾病谱的变化,病毒性和非病毒性肝病占儿童肝病的比例,为儿童肝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 1 月—2018年12 月在南京二院住院并诊断为肝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的儿童肝病 388 例。结果 2008年1月-2018年12月儿童病毒性肝病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儿童非病毒性肝病占同期儿童肝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儿童非病毒性肝病疾病谱为 6 种,以肝脏代谢相关性疾病最多(45.88%),其次为药物性肝炎(22.16%)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2.37%)。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非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着更高的ALT、AST、TBil、DBil、CHE、GGT,两者之间的PT、PT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非病毒性肝病疾病谱相比较之前几年有所扩大。在治疗中不能忽视非病毒性肝病。
    综述
    ATP7B基因外显率降低的机制及对Wilson病诊断的影响
    梁晨, 郑素军
    2020, 25(10):  1123-1125. 
    摘要 ( 199 )   PDF (719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与肝细胞癌
    赵丽, 罗娟, 陈晶
    2020, 25(10):  1126-1127. 
    摘要 ( 184 )   PDF (654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无创诊断评估研究进展
    朱悦, 季国忠, 杨丽华
    2020, 25(10):  1128-1130. 
    摘要 ( 165 )   PDF (666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纪要
    病例报道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彭晓凡, 张士亮, 赵文超, 王广义, 张平
    2020, 25(10):  1133-1133. 
    摘要 ( 161 )   PDF (684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内分流道限流术治疗TIPS术后持续性显性肝性脑病1例
    张广东, 袁牧, 杨培培, 李伍好, 梅琪, 谭玉林
    2020, 25(10):  1134-1134. 
    摘要 ( 202 )   PDF (683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罕见成人肝胆膈疝1例
    黄荧, 杨飞, 黄倩, 李菁妍, 薛玉保
    2020, 25(10):  1135-1136. 
    摘要 ( 129 )   PDF (743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