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30
    前沿、探索与争鸣
    丁型肝炎流行病学
    王丽丽, 郑可心, 谢雯
    2020, 25(11):  1137-1138. 
    摘要 ( 202 )   PDF (721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刘盾, 周霞, 刘鸿凌
    2020, 25(11):  1138-1139. 
    摘要 ( 220 )   PDF (640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肝损伤中的危险信号分子
    兰小勤
    2020, 25(11):  1140-1142. 
    摘要 ( 252 )   PDF (655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激素及其类似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许炎煌, 范建高
    2020, 25(11):  1142-1144. 
    摘要 ( 206 )   PDF (66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V相关的肝细胞癌似乎更适合放射治疗
    吴志峰, 曾昭冲
    2020, 25(11):  1144-1146. 
    摘要 ( 150 )   PDF (658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随访管理系统在慢性HBV感染病例随访中的应用
    缪晓辉, 杨瑾, 钮蕴超, 周璐靖, 裴彬
    2020, 25(11):  1146-1147. 
    摘要 ( 218 )   PDF (625KB) ( 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依从性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韩宗儒, 闵晓春, 沈启刚, 尹有宽, 王森
    2020, 25(11):  1148-1152. 
    摘要 ( 319 )   PDF (674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NA)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113例接受NA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对其依从性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高危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113例患者中,有35例(31.0%)报告在过去3个月中漏服大于一剂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0岁(P=0.034)、自费药物患者(P=0.031)、合并2种或以上慢性疾病(P=0.021),以及不坚持在同一门诊定期随访的患者(P=0.012)更有可能具有较差的依从性。治疗1年,依从性差的患者HBV DNA的转阴率低于依从性好的患者(51.4% 比79.4%, P=0.004),而病毒学突破发生率高于依从性好的患者(14.3%比2.6%,P=0.017)。结论 年龄<30岁、自费药物、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以及不坚持在同一门诊定期随访与慢乙肝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相关。
    高敏HBV DNA及HBsAg定量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
    张小曼, 何彩婷, 张纯瑜, 许正锯
    2020, 25(11):  1153-1157. 
    摘要 ( 428 )   PDF (747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的高敏HBV DNA载量、HBs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等观察指标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肝病中心就诊的654例CHB患者的临床检测和病例资料,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高敏HBV DNA、HBsAg、HBeAg、ALT、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 GP73)。结果 654例CHB患者中,539例(82.41%)HBV DNA<2 000 IU/mL,427例(65.29%)HBV DNA<500 IU/mL。ALT、GP73异常率、HBeAg阳性率及HBsAg含量在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HBsAg含量在<20 IU/mL、20~499 IU/mL与500~2000 IU/mL间两两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阳性高敏HBV DNA病毒量与ALT、GP73、HBsAg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意义的曲线相关性(均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69、0.415。在HBeAg(-)患者中,HBV DNA 20~499 IU/mL组别的ALT异常率显著高于<20 IU/mL组(P=0.048);HBeAg(+)患者中,ALT、GP73异常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6、0.120)。427例HBV DNA<500 IU/mL CHB患者HBV DNA阳性率、ALT异常率与抗病毒治疗时间均呈负相关(P<0.01);GP73异常率、HBeAg阳性率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P=0.165、0.367)。未治疗组ALT异常率与治疗时间为1~2年、2~3年、大于3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9、0.001);未治疗组ALT异常患者中的HBV DNA阳性率与治疗时间为2~3年、>3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0)。结论 高敏HBV DNA检测结合HBsAg定量能够更加准确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对于HBV DNA<500 IU/mL抗病毒治疗患者,动态监测高敏HBV DNA,能显著降低病毒持续低水平复制引起的患者肝损伤,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分娩时停用抗病毒治疗的肝生化指标随访观察
    周桂生, 苏静, 龚萍
    2020, 25(11):  1158-1160. 
    摘要 ( 260 )   PDF (717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分娩时停用抗病毒治疗后肝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纳入昆山市康复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慢性HBV感染孕妇11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有55例接受抗病毒治疗,55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据此分成抗病毒组、对照组。分别在抗病毒干预前、分娩前、产后8周检测两组血常规的变化,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此同时,测定两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肌酐(Cr)、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析肝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前、分娩前以及产后8周的WBC、PLT、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差异(P>0.05)。抗病毒组分娩前、产后8周HBV DNA定量、Cr、TBil、ALT、AST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抗病毒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分娩时停药,产后8周内仍未见肝生化指标异常,表明分娩时停药较安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谢明容, 张川
    2020, 25(11):  1161-1164. 
    摘要 ( 281 )   PDF (715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LP1)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载量表达情况,分析患者血清FLP1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的2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S0组(42例)、S1组(39例)、S2组(46例)、S3组(38例)、S4组(39例)。比较5组患者的血清FLP1水平、HBV DNA载量拷贝数的对数值及HBV DNA阳性率,根据HBV DNA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将患者整体分为<3、3~4、5~6、>6等4组,比较4组的血清FLP1水平;经双变量直线相关检验,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FLP1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分级加重,患者的血清FLP1水平降低、HBV DNA载量拷贝数的对数值升高,HBV DNA阳性检出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PV-DNA载量对数值的升高,患者血清FLP1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FLP1水平与HBV DNA载量拷贝数的对数值呈负相关(r=-0.584,P<0.001)。结论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LP1水平降低,患者HBV DNA载量的对数值增加,阳性检出率升高,患者血清FLP1水平与HBV DNA载量间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考虑通过检测血清FLP1水平,来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四川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耐药突变分析
    林瑞, 陈竹, 陈艳, 王丽, 陈雄
    2020, 25(11):  1165-1167. 
    摘要 ( 380 )   PDF (662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情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489例反复肝功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肝功、HBeAg及HBV-DNA等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40.31±7.64)岁,以男性为主(332例,占67.89%)。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型(334例,68.30%)和C型(135例,占27.61%)为主,有288例患者发生了耐药突变(耐药率为58.90%,288/489),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0.78±8.62)岁。其中,单个位点突变者98例(34.03占%,98/288),包括rtM 204I(V)突变36例、rtL180M突变31例和rtN236T突变31例;2个位点突变者112例(占38.89%,112/288),以rtL180M合并rtM204I(V)突变(76例,占67.86%,76/112)最常见;3个及以上位点突变者78例(占27.08%,78/288),系在rtL180M、rtM204 I(V)突变的基础上合并rtN236T、rtA181V、rtA194T、rtS202或rtM250等位点的突变。B型的耐药突变率明显高于C型及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05 6)。结论 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临床医生对于反复肝功异常者需警惕耐药突变的可能,并根据患者的耐药突变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IL-17基因多态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
    张晓芳, 刘先进
    2020, 25(11):  1168-1170. 
    摘要 ( 272 )   PDF (660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多态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纳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4例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17水平,采用PCR法结合荧光探针定量检测HBV DNA含量,并以PCR扩增仪检测IL-17 rs763780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1年内进展至肝硬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HBV DNA含量>1×103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7 rs76378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 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患者1年肝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IL-17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密切相关,IL-17 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患者更易发生慢性HBV感染,且肝硬化发生率更高。
    肝癌
    血管栓塞部位与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胆管损伤的相关性
    战强, 任伟, 韩为清
    2020, 25(11):  1171-1174. 
    摘要 ( 290 )   PDF (667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部位与肝癌介入栓塞(TACE)治疗后胆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08例,所有病例均行TACE术。根据血管栓塞部位进行分组,分别为肿瘤供应血管组(A组,n=35)、左肝动脉组(B组,n=22)、右肝动脉组(C组,n=25)、肝固有动脉组(D组,n=26)。比较四组的胆管损伤发生率,并分析胆管损伤部位。经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A、B、C、D各组胆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29%(5/35)、9.09%(2/22)、8.00%(2/25)、11.54%(3/26),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108例患者中,共计12例发生胆管损伤,胆管损伤数目为21个,A、B、C、D各组损伤数目分别为8(38.09%)个、3(14.29%)个、4(19.05%)个、6(28.57%)个。A组损伤部位靠近肿瘤4个,未靠近肿瘤1个,B组损伤部位均位于I段,C组损伤部位均位于V段,D组损伤部位均位于肝门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少血供、TACE部位靠近胆管是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癌患者于肿瘤供应血管、左肝动脉、右肝动脉、肝固有动脉处行介入栓塞时,对胆管损伤风险未见明显影响,但介入栓塞部位靠近胆管时,可增加胆管损伤风险。
    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索
    杨云飞, 谢毅, 焦成文
    2020, 25(11):  1175-1177. 
    摘要 ( 329 )   PDF (660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及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等额分配至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A组为300 mg I/mL(1.90 mL/kg),B组为380 mg I/mL(1.50 mL/kg)]并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同时分析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CT检测结果及与肝癌血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高碘对比剂浓度组的肝实质门脉期CT值、主动脉动脉期CT值、门静脉门脉期CT值、动脉期检出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而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显著低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均有P<0.05)。结论 较高碘对比剂浓度[380 mg I/mL(1.50 mL/kg)]组在64排MDCT检测原发性肝癌过程中有更好的敏感性,同时该组对应的血流灌注各项参数提示患者的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压力值均相对较低,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超声造影检查在甲胎蛋白阴性和阳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胡健, 刘明春, 王瑜, 怀玉水
    2020, 25(11):  1178-1180. 
    摘要 ( 272 )   PDF (664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甲胎蛋白(AFP)阴性和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HCC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HCC患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53.1±7.9)岁。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患者中AFP≥20 μg/L 56例,74个病灶,为AFP阳性组;AFP<20 μg/L 34例,38个病灶,为AFP阴性组。AFP阴性组[24(70.6%)]患者HBV例数显著低于AFP阳性组[51(91.1%),P<0.05];AFP阴性组患者病灶单发、多发例数为29(85.3%)、5(14.7%),AFP阳性组患者病灶单发、多发例数为37(66.1%)、19(33.9%),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阴性组[(2.9±1.4)cm]患者病灶直径显著小于AFP阳性组[(3.8±2.5)cm,P<0.05]。AFP阴性组、阳性组患者动脉期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病灶个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FP阴性组患者门脉期病灶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个数为9(23.7%)、25(65.8%)及4(10.5%),AFP阳性组患者门脉期病灶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个数为44(59.5%)、30(40.5%)及0(0),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阴性组患者延迟期病灶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个数为22(57.9%)、16(42.1%)及0(0),AFP阳性组患者延迟期病灶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个数为58(78.4%)、16(21.6%)及0(0),两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阴性组[(29.0±4.1)s]患者达峰时间显著长于AFP阳性组[(23.7±3.6)s,P<0.05];AFP阴性组[(98.7±6.7)s]患者流出时间也显著长于AFP阳性组[(90.4±7.1)s,P<0.05];AFP阴性组(2 158.4±210.6)患者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AFP阳性组[(2 480.2±215.6),P<0.05];而两组患者到达时间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 在超声造影成像中AFP阴性和阳性HCC患者均表现为快进快退,其中AFP阳性患者快进快出更为明显,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区分AFP阴性、阳性HCC。
    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程秀莲, 韩利峰, 唐秀丽, 赵娜, 刘宁宁
    2020, 25(11):  1181-1184. 
    摘要 ( 419 )   PDF (702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QGY- 7701、Bel-7404和SKHep-1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利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索拉非尼对各细胞株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q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了索拉非尼在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对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索拉非尼对肝癌HepG2、MHCC97-H、QGY- 7701、Bel-7404和SKHep-1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3.17±0.09)μmol/L、(9.28±0.05)μmol/L、(11.97±0.07)μmol/L、(8.49±0.06)μmol/L和(10.54±0.03)μmol/L;当索拉非尼浓度为20 μmol/L,孵育细胞时间为72 h时,其抑制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均能促进肝癌HepG2、MHCC97-H、QGY- 7701、Bel-7404和SKHep-1细胞株的凋亡(P< 0.01);索拉非尼能够降低肝癌细胞株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论 索拉非尼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JAK-STAT信号通路普遍存在于各肿瘤细胞中,索拉非尼能够抑制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提示索拉非尼作用靶点可能是JAK-STAT信号通路,也可能是防治其他肿瘤的新靶点。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门静脉造影+多层螺旋CT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意义
    刘伟, 刘盛楠
    2020, 25(11):  1185-1187. 
    摘要 ( 337 )   PDF (658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围术期实施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治疗,围术期采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与随访,并评价该检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前入选患者中胃冠状静脉曲张48例(92.3%),胃短静脉曲张19例(36.5%),食管静脉曲张49例(94.2%),附脐静脉曲张10例(19.2%)。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35.3±2.2)cmH2O下降至(26.1±1.9)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01);术后6个月、12个月经随访发现38例患者(73.1%)静脉曲张情况消失并恢复血流通畅,静脉曲张改善后复发12例(23.1%),静脉曲张未改善2例(3.8%)。随访发现6例(11.5%)患者在术后12月内发生了再出血,4例(7.69%)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肝性脑病,3例(5.8%)患者在术后13~23个月发生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结论 TIPS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中应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显示静脉曲张情况、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进行曲张静脉栓塞和支架分流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杨晓冬, 喻明丽, 贾婷, 张秀灵, 高斯媛, 余向琼, 王丽萍, 施君
    2020, 25(11):  1188-1190. 
    摘要 ( 197 )   PDF (662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并SB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2 mL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清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间接反映肠屏障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PCT、CRP、IL-6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00%,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肝硬化并SBP患者加用微生态制剂,能提升疗效,促进患者肠屏障功能改善,临床推广价值高。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普萘洛尔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应答及无应答患者的特征分析
    陈小银, 孔繁静, 简维, 牛彦锋, 张万里, 李芬
    2020, 25(11):  1191-1194. 
    摘要 ( 320 )   PDF (668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经普萘洛尔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应答及无应答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我院10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对象,分别于普萘洛尔口服前和服药7d后行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对成功完成2次测定者展开随访,分析普萘洛尔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应答状况及出血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分析的共96例,血流动力学应答率占43.75%。应答者普萘洛尔短期服用后第2次心率、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低于服药前(P<0.05),无应答者第2次心率、肝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低于服药前(P<0.05)。应答者第2次肝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低于无应答者(P<0.05)。随访3年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占25.00%。血流动力学应答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未发生率为100%,显著高于无应答者的44.44%(P<0.05)。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服用普萘洛尔短期后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应答,而无应答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较应答者高。
    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危险因素研究
    吴刚, 汪磊, 林海, 唐黎
    2020, 25(11):  1195-1198. 
    摘要 ( 343 )   PDF (670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京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肝硬化腹水伴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药敏结果分为耐药组(77例,腹水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者)和非耐药组(81例,腹水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非耐药者)。比较两组病原菌构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伴SBP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药敏鉴定涉及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种类包括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耐药组病原菌对上述四种药物均耐药,非耐药组均不耐药。耐药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耐药组(P<0.05),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棒状杆菌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非耐药组(P<0.05)。耐药组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耐药组(P<0.05),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非耐药组(P<0.05),且血碳酸氢盐水平显著低于非耐药组(P<0.05)。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血碳酸氢盐是肝硬化腹水伴SBP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伴SBP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与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血碳酸氢盐偏低密切相关,具备这类特征者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
    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中氧化应激与ERK信号通路变化特点
    平大冰, 崔红艳, 孙鑫, 黄恺,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2020, 25(11):  1199-1204. 
    摘要 ( 350 )   PDF (1104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中氧化应激与ERK信号通路的变化特点。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分别于染毒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与染毒停止后1周、2周、4周观察肝组织SOD/GST活性及GSH含量、胶原沉积情况、羟脯氨酸含量、α-SMA的表达、Collagen I mRNA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测定MMP2/9活性,蛋白质印迹法分析MMP2/9、TIMP1/2、ERK和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随DMN染毒持续,模型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增加,可见宽大纤维间隔与假小叶,α-SMA阳染表达增加;染毒停止,肝脏胶原沉积与纤维间隔有所减轻,α-SMA阳染面积减少。蛋白质印迹发现,伴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大鼠肝组织明胶酶MMP2/9活性增强,TIMP1/2、p-ERK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肝纤维化消退过程中,MMP2/9、TIMP1/2、p-ERK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组(287.12±97.15、8.17±0.59)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与GS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自1周时已明显降低(277.81±27.40、8.19±1.26),4周时达最低点(121.83±21.69、5.95±2.21),染毒停止后有所恢复但仍持续较低水平(255.69±109.51、6.53±1.67)。GSH含量(53.71±17.07)在染毒1 d、3 d(63.33±16.94、70.72±21.46)出现一过性升高,而后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染毒停止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2.32±18.25)。结论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呈现相应的氧化应激变化特点,且其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肝损伤
    11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殷杰, 刘韬韬, 沈锡中
    2020, 25(11):  1205-1207. 
    摘要 ( 291 )   PDF (664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116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ILI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116例患者中,女性69例,年龄为40~69岁。82例患者可疑药物为中草药及保健品,以含三七及何首乌制剂为主;23例患者可疑药物为西药,以抗微生物药及解热镇痛药为主;11例患者可能由中草药及西药联合导致。服药到症状出现中位时间为28 d。70.7%病例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中草药所致的DILI患者中入院时ALT、AST、γ-GT显著高于西药所致DILI患者。9例患者行肝穿刺检查,病理检查均支持DILI诊断,只有1例合并AIH;不同临床分型中肝穿刺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型DILI患者肝穿刺比例最高。4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组患者入院时TBil、DBil、ALP水平显著高于非激素治疗组, 血清Alb显著低于非激素治疗组。94.8%患者治疗后好转,治疗无效患者入院时TBil、DBil、INR值显著高于治疗好转组患者,血清Alb显著低于治疗好转组。结论 DILI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药物以中草药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为主;肝穿刺非诊断所必需手段,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
    陈书平, 安红军, 郜水菊, 李文丽
    2020, 25(11):  1208-1211. 
    摘要 ( 446 )   PDF (678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提高对儿童DILI的认识。方法 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儿童DILI患者(<14周岁)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7.4±2.9)岁。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原发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及局部炎症疾病;药物种类包括西药和中药/中成药两类。西药70例(54.7%),包括抗菌类药物(大环类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结核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激素类药物。中药/中成药26例(20.3%),包括中药/中成药制剂、草药。联合使用32例(25.0%)。患者最小为5月龄,最大14岁,1岁以下8例(6.3%),1~3岁11例(8.6%),4~9岁68例(53.1%),10~14岁41例(32.0%)。DILI临床分型中肝细胞型80例(62.5%),胆汁淤积型24例(18.8%),混合型24例(18.8%)。DILI严重程度分级轻度56例(43.7%),中度65例(50.8%)及重度7例(5.5%)。经肝组织穿刺(共78例,60.9%)病理表现包括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点状坏死和(或)界面性肝炎。儿童DILI患者临床表现:乏力72例(56.3%);食欲下降69例(53.9%);恶心、呕吐25例(19.5%);皮肤黄染或尿黄38例(29.7%);皮肤瘙痒或皮疹16例(12.5%)。儿童DILI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后,治愈24例(18.8%),好转90例(70.3%),未愈14例(10.9%),无死亡病例。定义治愈、好转病例为有效组(n=114),未愈病例为无效组(n=14)。两组患者年龄、A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药物种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数儿童DILI患者经停药治疗后病情缓解,年龄低、服用中药/中成药的儿童DILI患者治疗预后差于年龄高、服用西药的。在今后儿童用药过程中应对药物使用重点防控、酌情使用,减少DILI发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模式
    吕飒, 朱冰, 徐天娇, 李东泽, 田华, 游绍莉
    2020, 25(11):  1212-1215. 
    摘要 ( 491 )   PDF (722KB) ( 5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甲亢重度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9~58岁,既往均未发现甲亢,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其中2例为亚急性肝衰竭,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胆红素>10×ULN, 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程度升高。给予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并于血浆置换后进行131I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分别随访至5个月、3个月肝功完全恢复正常,肝硬化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对甲亢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应以β-受体阻滞剂、个体化的糖皮质激素及人工肝为辅助,及时创造131I治疗时机,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预后。
    其他肝病
    水飞蓟宾胶囊结合非诺贝特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价
    翟玉荣, 李力, 黄玲, 段华容
    2020, 25(11):  1216-1219. 
    摘要 ( 1031 )   PDF (673KB)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水飞蓟宾胶囊结合非诺贝特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59例采用水飞蓟宾胶囊结合非诺贝特片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糖、血尿酸、血脂、炎症指标、肝脾CT比值、安全性指标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GPT、GOT、GGT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BG、FINS及SUA水平比治疗前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发生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降幅比对照组明显大,HDL-C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NF-κB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肝脾CT比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结合非诺贝特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肝功能,改善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临床结局
    王晶, 江振宇, 张静洁, 苏日古格, 苏琪浩, 党彤, 孟宪梅, 贾燕
    2020, 25(11):  1220-1222. 
    摘要 ( 377 )   PDF (659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不同组别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探讨PBC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诊治的215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5例就诊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PBC患者分按Child分级分为Child A组72例、Child B组69例、Child C组74例,均采用SF-36、GSES进行调查分析,来评判患者生活质量、自信心及自我控制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有差异,P<0.01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三组PBC患者SF-36及GSES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情况:PBC患者中Child A组SF-36、GSES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均<0.05;Child B组SF-36、GSES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均>0.05;Child C组SF-36、GSE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PBC患者在疾病进展中情绪波动很大,从Child A的情绪高涨,到Child C情绪低落,无不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情绪变化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等参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具体参与过程需更深层次、更系统的研究。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当发现患者情绪高涨及情绪低落时,应及时疏导和纠正,进而预防疾病发生及进展。
    Citrin缺陷病6例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特点
    王彩红, 卓志强, 黄冰清, 唐文涛, 谢新宝
    2020, 25(11):  1223-1226. 
    摘要 ( 451 )   PDF (673KB)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itrin缺陷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提高对Citrin缺陷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6例Citrin缺陷病患儿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随访资料。结果 6例患儿中5例因新生儿胆汁淤积就诊,初诊年龄为1 m 7 d~4 m,TBil为(141.3~231.3) μmol/L,DBil为(41.5~94.9) μmol/L,GGT为(133~313) U/L,TBA为(227.3~407.8) μmol/L均明显升高,DBil/TBil>20% ,AST为(49~148)U/L>ALT为(10~41)U/L,AFP为(>3 000~15 000)ng/mL均明显升高。伴低血糖(2.31~3.5)mmol/L 、总蛋白(39.7~60.4)g/L、贫血(90~109)g/L、PT(11.2~23.5)s等,血串联质谱示高瓜氨酸血症。尿质谱示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酸、4-羟基苯乙酸升高;5例患儿应用强化中链脂肪酸无乳糖奶粉,熊去氧胆酸及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治疗1~2月后黄疸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随访患儿体重及身高均在正常范围。1例患儿因发现总胆汁酸升高7年余,晨起低血糖晕厥2次就诊。患儿有喜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饮食偏好。6例患儿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分析发现5种SLC25A13 基因突变,c.852-855del为常见突变基因。例6基因检测到SLC25A13基因突变和SLC10A1基因突变,最终诊断为Citrin缺陷病和NTCP基因缺陷病。患儿正通过饮食治疗及随访中。结论 Citrin缺陷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新生儿期的胆汁淤积症应警惕Citrin缺陷病外,不明原因的低血糖晕厥及高蛋白质饮食偏爱的患儿也应警惕 Citrin缺陷。及早完善血尿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及早精准管理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短篇论著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李晓萍, 周宝勤
    2020, 25(11):  1227-1229. 
    摘要 ( 295 )   PDF (653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于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水感染和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近几年来的86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再入院48小时内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对照组待出现感染后使用抗菌药物;观察2组的炎症指标变化、肝功能和疾病转归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CRP、 PCT和IL-6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的腹水深度、生活舒适指数(SSD)、腹水感染率、院内感染率和总有效率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炎症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腹水感染率和并发症率,改善疾病预后。
    甲型肝炎所致儿童急性肝衰竭4例报道
    丁巧云, 钟艳丹, 郭银燕, 俞海英, 曹兴国, 彭姗姗
    2020, 25(11):  1229-1231. 
    摘要 ( 217 )   PDF (647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甲型肝炎所致儿童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青少年肝病中心治疗的4例甲型肝炎所致儿童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甲型肝炎感染所致急性肝衰竭,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及纳差、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3例患儿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要特点。结论 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复杂,甲型肝炎仅为其中一种因素,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需尽可能明确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替诺福韦对比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rtA181V/T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
    周培, 于淙, 渠淑云
    2020, 25(11):  1231-1233. 
    摘要 ( 213 )   PDF (651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治疗rtA181V/T单位点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 32例rtA181V/T单位点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TDF组(17例,300 mg,1次/d)和治疗后48周HBV DNA载量、ETV+ADV组(15例ETV:0.5 mg 1次/d,ADV:10 mg,1次/d),监测抗病毒ALT值及HBeAg定性指标。结果 发现两者挽救治疗后无论在降低HBV-DNA载量幅度、改善ALT水平、提高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DF及ETV+ADV在挽救治疗rtA181V/T单位点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相当。
    综述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
    张新, 王民, 王宇, 马红
    2020, 25(11):  1234-1237. 
    摘要 ( 179 )   PDF (675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疾病的外泌体治疗研究进展
    冯帆, 江梅, 邵勇
    2020, 25(11):  1237-1240. 
    摘要 ( 216 )   PDF (668KB) ( 7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伴干咳1例
    王少博, 张扬, 徐睿, 扈晓宇
    2020, 25(11):  1241-1243. 
    摘要 ( 290 )   PDF (916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3岁肝型Wilsion病1例
    魏敏, 卢利霞, 郑英, 于晓辉
    2020, 25(11):  1244-1245. 
    摘要 ( 171 )   PDF (640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总管T管引流引起急性肾衰竭3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杨斌, 刘欢, 孙象军
    2020, 25(11):  1245-1247. 
    摘要 ( 253 )   PDF (656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