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31
    前沿、探索与争鸣
    端粒功能对肝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汪艳
    2020, 25(12):  1249-1249. 
    摘要 ( 153 )   PDF (671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与细胞因子协同维持肝脏稳态
    朱娅梅, 王嘉睿, 马世武
    2020, 25(12):  1250-1250. 
    摘要 ( 168 )   PDF (58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性脂肪酶在肝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杨菁, 范建高
    2020, 25(12):  1251-1253. 
    摘要 ( 214 )   PDF (627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移植降级治疗中的应用
    贺希, 张达利, 刘鸿凌
    2020, 25(12):  1254-1255. 
    摘要 ( 174 )   PDF (615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态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
    沈波, 陆伦根
    2020, 25(12):  1256-1257. 
    摘要 ( 208 )   PDF (61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功能衰竭
    血清标志物在各种原因引起肝衰竭预测预后和临床结局中的作用
    罗万蓉, 徐玉敏, 陈学兵, 陈皋, 史冬梅, 谢青
    2020, 25(12):  1258-1261. 
    摘要 ( 288 )   PDF (644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肝衰竭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以及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早期预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不同病因肝衰竭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组(51例)和预后不佳组(49例)。比较两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MELD-Na评分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疾病早期预后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好转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佳组(65.08比51.02,P<0.05),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NLR)、MELD-Na评分均明显低于预后不佳组(分别为4.00比5.69/21.40比28.02,均P<0.05)。在不同水平血清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MELD-Na评分区间,好转组与预后不佳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MELD-Na评分与肝衰竭预后相关。
    肝癌
    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系统评价
    何正阳, 商斌仪, 佘为民, 卓蕴慧
    2020, 25(12):  1262-1268. 
    摘要 ( 257 )   PDF (1666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自2010年至2020年5月收录的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RCT文献,经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手册质量评估后纳入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共1 222篇,筛选后纳入27篇,总样本量2 171例。meta分析得出: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以化瘀为治疗原则的疗效最佳;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比单纯TACE治疗,患者的半年生存期虽无明显差异,但1年生存期化瘀类中药联合TACE治疗优于单纯TACE治疗;2年生存期扶正、化瘀类中药联合TACE治疗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以化瘀类中药疗效为佳;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KPS)明显优于单纯TACE治疗。结论 中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尤其以化瘀类中药联合为著。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早期疗效
    郭萍, 袁志平
    2020, 25(12):  1269-1271. 
    摘要 ( 230 )   PDF (629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56)与单纯TACE组(n=68)。联合组接受TACE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单纯TACE组仅接受TAC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早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随访1年后两组存活情况。结果 联合组早期治疗有效率为73.21%(41/56)高于单纯TACE组早期有效率52.94%(36/68)(P<0.05)。联合组中放疗期间总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3.93%(19/56),其中发生急性放射性胃炎、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白细胞计数低于2.5×109/L的患者各1例,占比1.79%(1/56),两组治疗1年后总存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增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明显提高早期临床疗效,无严重放疗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
    IRE联合N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张伟华, 秦艳青, 沈金杰
    2020, 25(12):  1272-1274. 
    摘要 ( 254 )   PDF (628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80名患者分为IRE组(n=40)和IRE-NK组(n=40)。记录患者所经历的所有不良事件;评估肿瘤生物标记物(AFP),循环肿瘤细胞(CTCs)、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生活质量、临床反应、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PFS和OS的均值明显大于单纯IRE组(P<0.05)。IRE联合NK细胞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CTCs,提高免疫功能和Karnofsky功能状态。结论 本研究提示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联合治疗方法,即IRE和异体NK细胞免疫疗法。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这些结论。
    MRI T2WI图像纹理参数判断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刘冬, 李义, 曾庆
    2020, 25(12):  1275-1277. 
    摘要 ( 231 )   PDF (627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RI T2WI图像纹理参数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判断价值。方法 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2例,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判定患者是否存在MVI。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 T2WI扫描,并获得图像纹理参数(惯量、对比度、相关性、熵、逆差矩)。比较MVI组、无MVI组图像纹理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MVI的预测价值,以此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界值与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在8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MVI患者30例,无MVI患者52例。MVI组惯量、熵较无MVI组显著降低,而对比度、逆差矩较MVI组显著增高(P<0.05)。惯量、对比度、熵、逆差矩判断MVI的AUC分别为0.779、0.827、0.663、0.720,四项联合判断的AUC为0.876。当惯量≤170.080、对比度>0.492、熵≤7.070、逆差矩>0.142时,患者发生MVI风险更高。结论 MRI T2WI检查能明确肝细胞癌患者惯量、对比度、熵、逆差矩的变化情况,且四者对MVI判断均有较高价值,以四项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与64排增强CT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差异
    刘敏, 张进, 陆玉
    2020, 25(12):  1278-1281. 
    摘要 ( 200 )   PDF (715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Gd-EOB-DTPA-MRI)和64排螺旋CT(64-MDCT)对小肝癌(SHCC)病灶诊断表现分析。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经Gd-EOB-DTPA-MRI、64-MDCT检查SHCC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3.3±10.4)岁。纳入标准:术后诊断为HCC(手术切除、超声下引导穿刺活检)且病灶直径≤2 cm;接受Gd-EOB-DTPA-MRI和64-MDCT检查,检查间隔<4周;非转移性肝癌或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典型SHCC病灶MDCT或Gd-EOB-DTPA-MRI表现为动脉期病灶高强化,门静脉或延迟期强化迅速下降。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0例SHCC患者病灶74个(手术切除26个、超声下引导穿刺活检48个)。64-MDCT动脉期时SHCC病灶高增强68个(91.9%)、等增强6个(8.1%)、低增强0(0),Gd-EOB-DTPA-MRI肝胆期时SHCC病灶高增强1个(1.4%)、等增强4个(5.4%)、低增强69个(93.2%)。诊断SHCC病灶时,64-MDCT敏感度、特异度为79.5%、91.4%;Gd-EOB-DTPA-MRI敏感度、特异度为81.6%、82.0%;64-MDCT联合Gd-EOB-DTPA-MRI敏感度、特异度为67.8%、100%;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敏感度、特异度为94.2%、93.0%。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0.92)AUC值分别显著高于64-MDCT(0.84,P<0.05)、Gd-EOB-DTPA-MRI(0.81,P<0.05)及64-MDCT联合 Gd-EOB-DTPA-MRI(0.85,P<0.05)。结论 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对SHCC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助于SHCC的诊断。
    肝脏MRI联合血清DKK1、GPC3、FOXP3、CXCL13和AFP检测诊断肝细胞癌价值分析
    冯硕, 昝立山, 马军, 李凡, 贾建伟, 李增军
    2020, 25(12):  1282-1285. 
    摘要 ( 198 )   PDF (726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MRI技术联合检测血清DKK1、GPC3、FOXP3、CXCL13及AF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住院HCC患者80例为肝癌组,肝硬化以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为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各组纳入患者均行MRI检查,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DKK1、GPC3、FOXP3 、CXCL13、AFP。计算并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血清中四种标志物含量比较,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均高于健康人,肝癌组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MRI技术及血清DKK1、GPC3、FOXP3、CXCL13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8.8%、95.0%、91.3%、85.0%、93.7%,特异性分别为76.7%、85.0%、80.0%、71.7%、81.7%,且均高于AFP的[(81.3%,56.7%),P<0.05)]。结论 MRI技术联合血清DKK1、GPC3、FOXP3、CXCL13可以提高对HCC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IL-34水平评估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张瑜兰, 乔正梅
    2020, 25(12):  1286-1289. 
    摘要 ( 189 )   PDF (682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血清IL-34预测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HC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非病毒性HCC组)和 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ELISA评估血清IL-34水平。结果 非病毒性HCC组血清IL-34水平[(15.89±6.21)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03±0.83) pg/mL,t=22.122,P<0.001]。PLT、ALT、AST、ALP、总胆红素、AFP、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分期与IL-34呈正相关。ROC分析血清IL-34对非病毒性HCC的AUC=0.889,截断值 8.87 pg/mL,P<0.001,95%CI 0.820~0.958,敏感性82.98%,特异性92.45%。高IL-34(≥8.87 pg/mL,n=41)和低IL-34(<8.87 pg/mL,n=59)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4.360,P=0.002)。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FP、肿瘤大小、肿瘤分期、IL-34是非病毒性HCC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IL-34是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IL-34可能与非病毒性肝细胞癌预后有关。
    基于Micro-CT成像对肝癌原位移植瘤血管三维结构的定量研究
    刘巧遇, 李若坤
    2020, 25(12):  1290-1293. 
    摘要 ( 260 )   PDF (732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Micro-CT成像定量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血管的三维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20只,随机分为肝癌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肝癌组采用MHCC97H人肝癌细胞株构建原位移植瘤模型,正常对照组肝内注射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造模21 d后进行目标血管铸型和Micro-CT扫描,重建血管图像,观察肝癌和正常肝脏血管的三维形态并定量分析血管密度特征、血管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正常肝脏血管呈树枝状逐级分支,走行自然;肝癌血管分布杂乱,形态不规则。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肝脏,肝癌的血管占比[(5.57 ±1.16) %比(14.29 ± 2.89) %,P<0.01]、血管分支密度[(3.86±1.15)比(7.25±3.30),P=0.007]明显降低,平均半径缩小[(0.17±0.03) mm比(0.22±0.04) mm, P=0.004],平均DF[(1.20±0.01)比(1.16±0.00),P<0.01]、平均SOAM[(4.56±0.10) rad/mm比(4.33±0.20) rad/mm,P=0.004]增加,平均血管分支长度略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icro-CT的成像展示了肝癌原位移植瘤血管的三维结构,通过量化肝癌和健康肝脏的血管特征差异,可以进一步明确抑制肿瘤血液供应的潜在途径。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奥曲肽辅助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肾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
    胡掌朝, 白雪, 程帅师, 安俊丽
    2020, 25(12):  1294-1296. 
    摘要 ( 250 )   PDF (637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汇总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并探究奥曲肽辅助特利加压素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RS患者92例,年龄(50.4±9.8)岁。患者纳入时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HRS相关疾病诊断要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予特利加压素治疗;观察组予特利加压素治疗外,同时辅助奥曲肽治疗。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观察组[(1 050.6±325.4)mL]治疗后平均24 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687.0±248.5)mL,P=0.002<0.05],观察组[(54.0±4.2)kg]治疗后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7±6.0)kg,P=0.038<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及肝硬化病因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及钠离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14.0±11.2)μmol/L]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21.4±13.2)μmol/L,P=0.014<0.05],观察组[(33.4±6.8)g/L]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29.4±8.1)g/L,P=0.036<0.05],观察组[(11.3±3.0)mmol/L]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15.4±5.2)μmol/L,P=0.020<0.05],而两组患者研究后直接胆红素、肌酐及钠离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曲肽辅助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HRS患者能够增加尿量、降低体重,可以减少总胆红素、尿素氮的产生并能够增加白蛋白。
    预防性抗凝时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
    王明锋, 李光耀, 贾利猛, 欧云崧
    2020, 25(12):  1297-1299. 
    摘要 ( 202 )   PDF (628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预防性抗凝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 纳入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行术中抗凝干预,对照组在术后2 d行抗凝干预。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四项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及T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抗凝较术后2 d抗凝效果更好,有助于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
    ARFI联合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压力评估的临床研究
    叶晓航, 张荣荣, 陶晶
    2020, 25(12):  1300-1302. 
    摘要 ( 177 )   PDF (644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度(SWV)联合血清学指标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HF)和门静脉压力(Ppv)。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3±6.6)岁。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ROC曲线确定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截断点,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80例CHB患者S0、S1、S2、S3及S4期为9、27、27、6及11例,PLT为(185.5±40.8)×109/L,ALT为(44.7±9.2)IU/L,AST为(34.1±11.6)IU/L,SWV为(1.81±0.56)m/s。ARFI检测SWV值、APRI及FIB-4与HF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78、0.53及0.47,P<0.05);ARFI检测SWV值诊断显著HF截断点、AUC(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59 m/s、0.86(0.79~0.92)、67%及88%;APRI诊断显著HF截断点、AUC(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33、0.77(0.69~0.84)、89%及56%;FIB-4诊断显著HF截断点、AUC(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33、0.75(0.67~0.83)、74%及69%;三者联合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时AUC(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1(0.85~0.96)、95%及90%。CHB患者Dpv、Vmean、Qpv及Ppv分别为(1.2±0.1)cm、(18.9±1.8)cm/s、(1 240.6±148.0)mL/min及(3.3±0.2)kPa。Ppv与HF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5),同时ARFI检测SWV值、APRI及FIB-4与Ppv呈显著正相关(r=0.39、0.45及0.42,P<0.05)。结论 ARFI联合APRI、FIB-4可作为评价CHB患者HF、Ppv的参考指标。
    肝脏硬度值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监测评估作用
    钟金芝, 李劲
    2020, 25(12):  1303-1305. 
    摘要 ( 382 )   PDF (636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肝脏硬度值(LSM)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监测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HB患者256例。患者均接受为期2年的口服恩替卡韦(0.5 mg/d)、替洛福韦(300 mg/d)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纳入研究时监测指标,后每隔半年监测一次直至抗病毒治疗结束或发生肝脏相关事件(LRE),将治疗开始、每次监测时的时间节点定为Q0、Q1、Q2、Q3及Q4。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56例CHB肝硬化患者中出现LRE 28例,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肝癌8例及死亡4例。将未出现LRE患者定义为无LRE组,出现LRE患者定义为LRE组。两组患者中年龄、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A)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E组与无LRE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半年后LSM变化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LRE组Q0、Q1、Q2及Q3 LSM分别为(18.6±7.7)、(19.4±10.8)、(19.0±12.3)及(19.1±15.2)kPa,无LRE组Q0、Q1、Q2、Q3及Q4 LSM分别为(17.9±6.5)、(13.8±7.4)、(12.3±6.6)、(11.1±5.2)及(10.8±5.3)kPa。结论 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LSM值变化能够协助判断病情,具有一定的监测评估价值。
    病毒性肝炎
    四川德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陈学兵, 欧世梅, 刘建英, 刘舒舒, 王秀
    2020, 25(12):  1306-1308. 
    摘要 ( 181 )   PDF (631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四川德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型情况,为本地区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到2019年7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采用RT-PCR荧光探针扩增技术进行病毒基因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82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共检测出7种基因型及其亚型,分别为1b、2a、3a、3b、6a、1b+3b和2a+3b,其中1b型占到全部基因型的92.08%,有14例未能获得基因分型结果。男女性患者在各基因型之间的构成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患者中,基因3a、3b和6a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而基因1b型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基因1b型的患者比例高于以往几年同型的患者(P<0.05)。结论 四川德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占绝对优势,基因3型和6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
    其他肝病
    男性嗜酒者中脂肪肝的存在同样预示更高的代谢异常患病率
    季蕾, 范建高, 李锋
    2020, 25(12):  1309-1312. 
    摘要 ( 210 )   PDF (647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嗜酒者中脂肪肝与代谢异常患病的关系。方法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上海宝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4 578位职工中,根据定义识别男性嗜酒者,观察该人群脂肪肝和代谢异常患病的关系。结果 共有男性嗜酒者2 792人,其中474人(17.0%)患有脂肪肝。伴有脂肪肝者的体重指数为(26.98±2.46) kg/m2、收缩压(129.87±15.38) mmHg、舒张压(88.69±9.77) mmHg、甘油三酯(2.46±1.90) mmol/L、总胆固醇(5.51±0.96) mmol/L和空腹血糖(6.05±1.22) mmol/L明显均高于无脂肪肝者(23.70±2.69) kg/m2、(121.06±14.56) mmHg、(82.28±9.86) mmHg、(1.52±1.38) mmol/L、(4.95±0.91) mmol/L、(5.54±0.97) mmol/L(均P<0.001)。与无脂肪肝者相比,伴有脂肪肝者有更高的代谢异常包括肥胖(80.0%比30.8%)、高血压(60.8%比30.6%)、高三酰甘油血症(61.8%比25.9%)、高总胆固醇血症(42.2%比19.4%)和糖尿病(18.8%比8.1%)的患病率(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P<0.001)、高总胆固醇血症(P=0.044)和糖尿病(P=0.004)是嗜酒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男性嗜酒者中,脂肪肝不仅仅是酒精性肝损伤的表现,它的存在也提示更高的代谢异常发生率。
    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徐建浩, 居峰, 章艳
    2020, 25(12):  1313-1316. 
    摘要 ( 198 )   PDF (715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NAFLD 106例(NAFLD组)(男74例、女32例),年龄(43.5±6.7)岁。收集健康受试者100例(对照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42.5±7.8)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比较NAFLD组、对照组一般资料,NAFLD组BMI为(26.1±2.3)kg/m2,对照组BMI为(23.4±2.3)kg/m2,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HMW-APN为(1.8±2.1)μg/mL,对照组HMW-APN为(3.2±2.6)μg/m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TG为(1.6±0.7)mmol/L,对照组TG为(1.2±0.5)mmol/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TC为(4.7±0.8)mmol/L,对照组TC为(4.1±0.6)mmol/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LDL-C为(1.8±0.5)mmol/l,对照组LDL-C为(1.6±0.5)mmol/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HDL-C为(1.4±0.3)mmol/L,对照组HDL-C为(1.2±0.2)mmol/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FBG为(5.1±0.5)mmol/L,对照组FBG为(4.7±0.4)mmol/L,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D组HbAIC为(13.3±3.0)%,对照组HbAIC为(5.5±1.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受试者腰臀比、AST及ALT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MW-APN水平与TG(r=-0.402)、TC(r=-0.176)、LDL-C(r=-0.148)、FBG(r=-0.374)及HbAIC(r=-0.485)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而与HDL-C(r=0.316)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以是否发生NAFLD为因变量(是=1,否=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MW-APN是NAFL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BMI、TG、TC、FPG及HbAIC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MW-APN在NAFLD患者中显著降低,高水平血清HMW-APN是NAFLD的保护性因素,而低水平血清HMW-APN或可预测NAFLD发生。
    MRI R2*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评估中的最佳阈值探讨
    张天柱, 刘文军, 陈玉军, 黄佩杰
    2020, 25(12):  1317-1319. 
    摘要 ( 220 )   PDF (746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MRI R2*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评估中的最佳阈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84例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并诊断为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穿刺活检后的结果分为S1期组(汇管区纤维化增广,但只局限于窦周及小叶内,n=23)、S2期组(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有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仍然完整,n=24)、S3期组(小叶结构被破坏,但无肝硬化,n=27)、S4期组(早期肝硬化,n=10);均通过MRI扫描获取R2*测量值,并对四组R2*测量值进行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R2*值预测NAFLD患者肝纤维化S2、S3、S4期的价值。结果 比较R2*测量结果S2、S4组>S3组>S1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经ROC分析R2*值预测S2、S3、S4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663、0.790。结论 R2*值对评价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预测价值,但对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预测需进一步研究进行证实。
    SIRT1通过增强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降低细胞内脂质堆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马颖, 马玲, 马明
    2020, 25(12):  1320-1322. 
    摘要 ( 280 )   PDF (633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子伴侣诱导的自噬在SIRT1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下SIRT1和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在小鼠正常肝脏细胞过表达SIRT1并使用棕榈酸油酸24 h造模后,检测脂肪肝模型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和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siRNA下调SIRT1,检测脂肪肝模型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和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 SIRT1的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细胞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肝脏细胞内分子伴侣诱导的自噬水平上调。而SIRT1沉默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肝脏细胞内分子伴侣诱导的自噬水平下调。结论 SIRT1 可能通过上调分子伴侣诱导的自噬来减少肝细胞中的脂肪堆积,从而改善脂肪肝。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蜕膜组织T细胞和B细胞失调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王吕, 王惠, 汤卫春, 陆月梅
    2020, 25(12):  1323-1325. 
    摘要 ( 195 )   PDF (695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蜕膜组织中T细胞、B细胞失调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ICP孕妇11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孕妇1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蜕膜组织中T细胞亚型及B细胞含量。分析不同病情程度ICP患者蜕膜组织中T细胞、B细胞占蜕膜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蜕膜中T、B细胞占其蜕膜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对ICP的诊断效能。结果 ICP组蜕膜组织中CD3+、CD3+CD4+、CD4+CD25+和CD19+占蜕膜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46.3±4.0)%、(19.2±4.2)%、(6.4±2.0)%和(1.2±0.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0±3.0)%、(25.6±5.0)%、(14.5±3.2)%和(3.2±0.6)%,P<0.05]。116例ICP患者中,轻度86例(74.1%),重度30例(25.9%)。轻度ICP者蜕膜组织中CD3+、CD3+CD4+、CD4+CD25+和CD19+占其蜕膜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47.8±4.3)%、(20.4±4.0)%、(6.6±1.3)%和(1.3±0.5)%,显著高于重度ICP者[分别为(42.0±2.8)%、(15.6±4.5)%、(6.0±1.4)%和(0.9±0.3)%,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蜕膜组织中CD3+、CD3+CD4+、CD4+CD25+、CD19+占蜕膜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44、0.823、0.870。结论 蜕膜组织中T细胞、B细胞失调可能参与ICP的发病过程,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97例糖原累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王丽苹, 何婷婷, 崔延飞, 王仲霞, 景婧, 王立福, 朱云, 孙永强, 许文涛, 余思邈, 桑秀秀, 田淼, 王睿林
    2020, 25(12):  1326-1329. 
    摘要 ( 223 )   PDF (931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的临床及肝脏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97例经肝穿刺病理诊断为GS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7例GS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大和肝功能异常,伴不同程度的低血糖 73例(72.3%),其中3例(3.1%)出现低血糖惊厥,低体重24例(24.7%),生长迟缓11例(11.3%),消瘦8例(8.2%)。肝脏病理组织光镜下主要改变:肝细胞弥漫性肿胀,部分胞质空化、核小居中,肝细胞呈植物细胞样,纤维隔形成。肝脏病理PAS染色均为阳性。炎症程度 G0 17例(17.5%), G1 74例(76.3%),G2 6例(6.2%),纤维化程度S1 22例(22.7%),S2 31例(32%),S3 26例(26.8%),S4 18例(18.5%),多发性肝腺瘤2例(2.1%),肝癌1例(1.0%)。结论 GSD以儿童发病为主,多数有肝大、转氨酶异常,肝组织病理检查为确诊GSD主要手段,肝脏病理糖原染色阳性为其特异性病理特征,但分型依赖于基因检测。
    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与PRETEXT分期系统的比较
    贾益, 应海燕, 李少芳
    2020, 25(12):  1330-1333. 
    摘要 ( 220 )   PDF (761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与PRETEXT分期系统的比较。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母细胞瘤患儿114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3年总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患儿3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风险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后风险模型与PRETEXT分期系统,判断3年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114例患儿3年存活72例,死亡42例,3年总生存率为63.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FP半衰期(95%CI=1.262~5.291,HR=2.584)、ApoA-I(95%CI=0.327~0.833,HR=0.522)、PRETEXT分期(95%CI=1.146~3.596,HR=2.030)、病理分型(95%CI=1.213~2.803,HR=1.844)及远处转移(95%CI=2.074~5.096,HR=3.251)是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获得预后风险模型:风险系数(R)=0.949(AFP半衰期)-0.650(ApoA-I)+0.708(PRETEXT分期)+0.612(病理分型)+1.179(远处转移)。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与PRETEXT分期对判断3年生存率均具有较高价值(P<0.05),R判断3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高于PRETEXT分期的0.663。结论 基于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与PRETEXT分期均有助于判断肝母细胞瘤患儿3年生存率,而预后风险模型准确性更高。
    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王春妍, 曹宇, 郭远强, 赵黎莉, 冯雪, 文君, 李嘉
    2020, 25(12):  1334-1336. 
    摘要 ( 212 )   PDF (629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及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 mg/kg,48小时后造模完成。大鼠经麻醉后,留取肝脏组织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留取回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造模组中依次占61.25%、32.48%,对照组分别占72.50%、2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造模组变形菌门、疣微菌门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造模组埃希菌属、阿克曼属、罗马尼亚梭菌属、真菌属及严格梭菌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变形菌门、埃希菌属丰度升高,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
    短篇论著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郑爱梅, 张四芳, 刘晓燕, 郑丽
    2020, 25(12):  1337-1339. 
    摘要 ( 141 )   PDF (628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近几年来的68例IC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和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的凝血指标、肝功能和母婴结局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PT、FIB、D-dimer和t-PA等凝血指标,以及ALT、ALP、TBA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肝脏功能,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性较高。
    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丁益宏, 王昌泉, 李跃川, 薛全胜
    2020, 25(12):  1340-1341. 
    摘要 ( 240 )   PDF (616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近几年来的59例EGVB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和普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的出血控制时间、止血成功率和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的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流速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等疾病转归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EGVB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止血成功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远期再出血量和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安全性较高。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黄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涂丹, 姜冬梅
    2020, 25(12):  1342-1344. 
    摘要 ( 215 )   PDF (625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延迟断脐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和新生儿黄疸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8月收治的3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及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早期断脐和延迟断脐方法处理脐带,观察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黄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0~5天的血红蛋白(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第1~5天的经皮胆红素(TCB)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周时两组的贫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延迟断脐法可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但不会明显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水飞蓟宾葡甲胺对抗结核药继发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司进枚, 陈民, 李青青, 王茜
    2020, 25(12):  1345-1347. 
    摘要 ( 418 )   PDF (631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葡甲胺对抗结核药继发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50例抗结核药继发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对照组给予葡醛内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及肠道菌群指标(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差异,另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显著降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抗结核药继发肝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肝损伤,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
    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铁沉积研究进展
    刘莹莹, 王晓凡, 丛敏
    2020, 25(12):  1348-1350. 
    摘要 ( 161 )   PDF (627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XCR1、CXCR2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标志物
    杨晓娟, 于晓辉
    2020, 25(12):  1351-1354. 
    摘要 ( 128 )   PDF (646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致皮肤瘙痒1例
    邱晨, 贾胜男, 张倩, 张传辉, 金珍婧, 杨岚岚
    2020, 25(12):  1355-1355. 
    摘要 ( 126 )   PDF (596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癌与胆管细胞癌双重癌1例
    陈佳骏, 罗运权, 张海阳, 曹学冬
    2020, 25(12):  1356-1357. 
    摘要 ( 98 )   PDF (609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