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30
    指南与共识
    2021年美国肝病学会腹水和肝肾综合征诊断评估和管理指南介绍
    刘玉凤, 熊号峰
    2021, 26(6):  579-584. 
    摘要 ( 451 )   PDF (887KB) ( 1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肝细胞癌自发消退的机制研究
    黄娇凤, 江家骥
    2021, 26(6):  585-586. 
    摘要 ( 167 )   PDF (754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警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潜在的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进展的风险
    高原, 李桂馨, 刘天旭, 陈红松, 鲁凤民
    2021, 26(6):  587-589. 
    摘要 ( 157 )   PDF (858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V感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的随访原则
    石庆阳, 饶慧瑛
    2021, 26(6):  590-592. 
    摘要 ( 169 )   PDF (769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tch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徐豪, 高超, 钦伦秀
    2021, 26(6):  592-594. 
    摘要 ( 169 )   PDF (771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桥蛋白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杨依娜, 朱娅梅, 马世武
    2021, 26(6):  594-596. 
    摘要 ( 161 )   PDF (774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丙型肝炎持续病毒应答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
    黄晓铨, 吴玲, 姜思雨, 李锋, 陈世耀
    2021, 26(6):  597-601. 
    摘要 ( 206 )   PDF (928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患者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对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9例,根据其首次接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组织胶治疗时HCV RNA是否阳性,分为SVR组和nSVR组,随访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49例患者中,26例SVR组患者与23例nSVR组患者内镜治疗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无出血率分别为78.4%比73.9%,58.9%比63.4%,58.9%比43.4%(P=0.478);两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的3年累积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食管套扎联合胃组织胶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HR 0.21,95% CI: 0.08~0.53, P=0.001)。结论 丙肝患者是否获得SVR不影响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是最佳选择。
    合并少肌症对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
    于蕊, 孙倩, 师强伟, 王春峰, 姚建宁, 张连峰
    2021, 26(6):  602-605. 
    摘要 ( 186 )   PDF (789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并少肌症对于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患者301例,收集其术前及术后资料,通过CT图像及软件分析测量L3层面的骨骼肌面积定义骨骼肌质量指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肝硬化患者中,少肌症的发生率为63.8%(192/301)。年龄(OR:1.088, 95%CI:1.024~1.156)、MELD评分(OR:1.004, 95%CI:1.003~1.005)、HE病史(OR:1.922, 95%CI:1.487~2.357)及合并少肌症(OR: 2.745, 95%CI: 2.311~2.902)是术后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合并少肌症可预测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真实世界研究
    冯倩嫦, 张春兰, 李凌华, 张健珍, 许敏, 蔡卫平
    2021, 26(6):  606-610. 
    摘要 ( 287 )   PDF (808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48例接受SOF/VEL治疗的CHC患者,疗程为12周,随访12周,观察其疗效及停药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及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DDI)。结果 48例CHC患者治疗1、2、4、8、12周时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39.6%(19/48)、72.9%(35/48)、93.8%(45/48)、100.0%(48/48)和100.0%(48/48); SVR12为95.8%(46/48)。在治疗12周及停药12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97.9%(47/48)、93.8%(45/4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复常率分别为95.8%(46/48)、95.8%(46/48)。2例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2)患者未调整SOF/VEL剂量并完成疗程;1例基线eGFR正常患者在治疗8周及12周时出现eGFR下降,未调整SOF/VEL剂量并完成疗程,停药12周eGFR恢复正常;48例CHC患者中有16例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占33.3%,其中10例患者有联合用药,联合1种药物3例,2种药物4例,3种药物1例,7种药物1例,9种药物1例,治疗期间无DDI发生。结论 采用SOF/VEL治疗CHC患者可获得较高的SVR12和生化学应答,且安全性良好。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的预测分析
    刘洪波, 单洪, 王宁
    2021, 26(6):  611-613. 
    摘要 ( 208 )   PDF (827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HBeAg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治疗时间的预测指标。方法 将入组的108例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结果分为治疗组和随访组,将年龄、性别、感染家族史、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纳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定义截断值。结果 108例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治疗标准的有29例,占比26.7%。年龄、感染家族史是需要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的截断值为35.5岁。结论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也有需要治疗的,年龄大、有感染家族史是需要治疗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35.5岁时,需要抗病毒治疗,而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不是独立预测危险因素。
    替诺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耐药和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胡侠, 周岳进, 卢成鸿, 潘华将, 王开鉴
    2021, 26(6):  614-616. 
    摘要 ( 234 )   PDF (778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恩替卡韦应答不佳和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在联勤保障部队906医院温州医疗区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对恩替卡韦治疗应答不佳患者(A组)36例,对恩替卡韦耐药(B组)44例,均换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单独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12、24、48周的HBV DNA转阴率,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替诺福韦酯治疗12、24和48周时,A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6.66%(24/36)、83.33%(30/36)、94.44%(34/36),均高于B组40.90%(18/44)、72.72%(32/44)、86.36%(38/44),在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8),在24周、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43,均P>0.05)。12周时A组肝功能复常率75.00%(12/16)高于B组的33.33%(8/24)(χ2=6.67,P=0.019),在24周、4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血磷轻度下降,未见明显肾损伤。结论 替诺福韦酯抗病毒疗效显著,对恩替卡韦耐药和应答不佳的患者可及时换用此药,延缓病情进展和演变。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导致肝衰竭发生的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段兴刚, 刘立, 刘良婷, 王应甜, 范群雄
    2021, 26(6):  617-620. 
    摘要 ( 322 )   PDF (791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导致肝衰竭发生的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由于停药导致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依据第12周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47例和死亡组5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方案、生化指标、病毒量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Mann - Whitney U检验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为88.14%(52/59),生存组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为18.75%(9/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存组患者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生存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ACLF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示:ACLF分级和肝硬化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肝硬化患者停药后,引起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较高,一旦进展为肝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同时,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导致肝衰竭的临床转归,取决于ACLF分级与是否合并肝硬化。
    基线维生素D水平对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李轩, 张丽娜, 王松, 王方, 聂广, 何清
    2021, 26(6):  621-624. 
    摘要 ( 268 )   PDF (950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维生素D水平对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收治的患者共115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病毒学指标、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维生素D水平,根据治疗24周乙肝病毒定量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维生素D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将性别、HBeAg状态、HBV DNA水平作为分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HBV DNA阳性组基线25(OH)D水平明显低于HBV DNA阴性组(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24周HBV DNA转阴率OR值随着25(OH)D水平逐渐增加,亚组分析中,24周HBV DNA转阴率OR值均随着25(OH)D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25(OH)D水平是影响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
    肝癌
    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邸亮, 赵晓飞, 丁兢
    2021, 26(6):  625-627. 
    摘要 ( 341 )   PDF (779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104例。根据随访信息,将患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复发与否的预测因素。结果 HCC患者复发组46例,非复发组58例。复发组、非复发组男性分别为40例(87.0%)、32例(55.2%),肿瘤直径>5 cm分别为27例(58.7%)、14例(24.1%),AFP>400 μg/L分别为16例(34.8%)、5例(8.6%),TBil>17 μmol/L分别为17例(37.0%)、10例(17.2%),MVI分别为29例(63.0%)、13例(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9、10.896、5.188、17.590,均P<0.05);而年龄、肝硬化、ALT>40 U/L、Alb>35 g/L、HBsAg及HBeAg等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AFP>400 μg/L及MVI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直径、AFP水平及是否MVI 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
    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赵凯, 薛晋峰, 薛鹏飞, 常鹏
    2021, 26(6):  628-631. 
    摘要 ( 293 )   PDF (846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TACE组(39例)。TACE组以TACE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TACE组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ce-8)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26/39),高于TACE组的43.5%(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P=0.040)。两组治疗前VEGF水平分别为(229.36±23.85)pg/mL和(228.61±24.1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P=0.891);治疗后8周VEGF水平分别为(135.16±12.82)pg/mL和(162.17±15.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7,P<0.01)。两组治疗前AFP水平分别为(462.79±22.16)ng/mL和(468.25±22.8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2,P=0.287);治疗后8周AFP水平分别为(84.16±12.47)ng/mL和(139.62±13.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4,P<0.01)。两组治疗前Caspace-8水平分别为(81.37±11.28)pg/mL和(82.15±11.6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0,P=0.765);治疗后8周Caspace-8水平分别为(104.92±13.46)pg/mL和(95.74±12.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P=0.003)。结论 阿帕替尼用于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较好,可降低VEGF、AFP、Caspace-8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及临床意义
    贾哲, 张珂, 黄容海, 赫嵘, 鲁岩, 蒋力
    2021, 26(6):  632-637. 
    摘要 ( 225 )   PDF (1227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同健康人群比较,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对临床评估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笔者收集了罹患肝硬化肝癌患者27名,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同健康人群比较外周血及肝、脾组织内细胞免疫功能;并同时对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及肝脾内免疫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健康人群比较,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同时该类患者肝脾组织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群亦明显下降。结论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
    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破裂出血患者肿瘤复发的临床价值
    罗良弢, 李春光, 刘文明
    2021, 26(6):  638-641. 
    摘要 ( 479 )   PDF (78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破裂出血患者肿瘤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破裂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对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腹腔积液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试验组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组织学分型、HIPEC均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PEC联合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破裂出血,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提高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21例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观察
    杨庆玺, 苏吉亮, 孙忠文, 刘元勋, 胡文娟
    2021, 26(6):  642-645. 
    摘要 ( 498 )   PDF (787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山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1例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肝癌未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对照组。对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素;对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淋巴结转移患者构成比及血小板、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χ2/t=7.64、9.71、14.41、45.43、20.1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AFP、D-D均为肝癌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04、4.076、4.987,P均<0.05);21例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分别为7例(33.3%)、5例(23.8%)、6例(28.6%),单一病灶7例(33.3%),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动脉区病灶14例(66.7%);脑梗死小病灶13例(61.9%)、中病灶6例(28.6%)、大病灶2例(9.5%);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AFP、D-D水平升高病例数分别为17例(81.0%)、13例(61.9%)、16例(76.2%)。结论 血小板、AFP、D-D水平升高是肝癌合并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1例肝癌合并脑梗死患者表现为多存在非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动脉区病灶、小病灶、血小板、AFP及D-D水平升高临床特点。
    转移性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短期内死亡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研究
    李飞龙, 张子倩
    2021, 26(6):  646-649. 
    摘要 ( 206 )   PDF (783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转移性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短期内死亡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5例转移性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死亡组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分级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癌分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死亡组PT、BUN、胆碱酯酶水平差异明显(P<0.05),但ALT、AST、血氨、血钠水平差异不大(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合并肝癌合并肝硬化、肝癌合并症数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合并门静脉合并癌栓、肝外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癌合并症3个及以上、肝性脑病分期Ⅲ与Ⅳ期、Child-Pugh分级为C级是影响转移性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短期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转移性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短期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多种,临床对于这类患者应做好密切监测与干预,控制风险因素,以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死亡,改善预后。
    其他肝病
    胆囊癌的临床及影像征象分析
    曹丽君, 李伟, 余海龙, 蔡剑鸣, 董景辉, 吕晓艳
    2021, 26(6):  650-654. 
    摘要 ( 294 )   PDF (1123KB)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胆囊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9例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胆囊癌34例,胆囊良性病变55例,比较两组直接胆红素、Ca19-9、CE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特征,如胆囊壁类型、胆囊壁厚度、强化方式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在鉴别胆囊良恶性疾病方面,血清学中Ca12-5(P=0.03)、Ca19-9(P=0.04)、乳酸脱氢酶(P<0.01)及CEA(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征象中胆囊病变分型(P<0.01)、病变厚度(P=0.01)、动脉期强化幅度(P<0.01)、黏膜线是否完整(P=0.03)、肿大淋巴结(P<0.01)、胆道梗阻(P=0.02)及ADC值(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黏膜线是否完整(OR值为345.35)、胆道梗阻(OR值为282.43)、ADC值(OR值为0.001)对胆囊癌诊断有临床价值。结论 黏膜线是否完整、胆道梗阻及ADC值在胆囊癌诊断中更有意义,结合血清学Ca12-5、Ca19-9、乳酸脱氢酶及CEA的增高,有助于提高对胆囊癌的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与生命质量调查研究
    贾丽燕, 景懿磊, 张千, 吕晓颖, 吴新瑞, 马方晖, 刘雯琼, 薛峰, 朱燕波
    2021, 26(6):  655-660. 
    摘要 ( 348 )   PDF (803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期间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命质量,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肝移植受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17日至2月21日对长期随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183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Basel评估量表(BAASIS)及肝移植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LTQ)组成。经数据分析获得疫情期间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命质量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二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例样本纳入分析。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5.25 ± 2.26)分,57.22%(103/180)受者依从性好;生命质量得分为(146.51 ± 29.73)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术后未能正常工作(b’=-0.192, P= 0.008)、术后时间长(b’= 0.188, P= 0.009)、少数民族(b’= 0.186, P= 0.010)。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睡眠质量差(b’=-0.252, 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高(b’=0.212, P= 0.003)、术后时间长(b’= 0.177, P= 0.009)、术后未能正常工作(b’= -0.150, P= 0.036)。结论 疫情期间肝移植受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好、生命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术后正常工作、术后时间长和少数民族对服药依从性的负向影响,睡眠质量差、收入低、术后时间短、术后未能正常工作对生命质量的负向影响,临床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晓菲, 陈杰, 任姗, 张小丹, 黄春洋, 单晶
    2021, 26(6):  661-663. 
    摘要 ( 315 )   PDF (778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初治患者5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予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注射两周后改口服治疗,总疗程24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年时检测肝功能和肝脏弹性。结果 治疗6个月爱媛标准判断疗效,观察组应答为23例(92.0%),显著高于对照组1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1年巴塞罗那标准判断疗效,观察组应答为20例(80.0%),高于对照组17(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治疗后6个月和1年,观察组肝弹性测定值为[(6.6±2.5)kPa,(6.8±3.0)kPa],低于对照组[(6.8±3.0)kPa,(7.4±2.7)k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急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聂虹, 宋洁, 时牛
    2021, 26(6):  664-666. 
    摘要 ( 441 )   PDF (782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起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经肝穿刺活检的AIH患者74例,年龄(53.4±11.3)岁,其中急性起病AIH 28例(急性组),诊断需至少符合以下一项:总胆红素(TBil)≥85.5 μmol/L,ALT(AST)≥10×正常值上限;非急性起病46例(非急性组)。(±s)或[M(P25,P75)]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急性组、非急性组AIH患者TBIL、ALT、AST、PT、INR、IgG、抗核抗体(ANA)、肝纤维化程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WBC、PLT、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抗-S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及肝炎炎症活动度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非急性组AIH患者黄疸、厌食、尿黄及厌油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疲乏、腹水、腹痛、体重下降、下肢浮肿及关节疼痛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以急性起病的AIH病例数量并不少见,而仅凭IAIHG评分难以甄别出这部分患者。相较于非急性AIH,急性患者肝脏转氨酶、凝血指标及肝纤维化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指标将有助于区分二者。在临床表现中,急性起病AIH以黄疸、厌食、尿黄及厌油等较为多见,这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
    胰岛素抵抗的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特征
    吕晓玉, 王中京
    2021, 26(6):  667-669. 
    摘要 ( 211 )   PDF (775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NAFLD合并IR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特征。方法 将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NAFLD合并IR患者(①组)、30例单纯NAFLD患者(②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③组)纳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三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同时以①组患者HOMA-IR平均值为划分界限,将其分为高IR组及低IR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结果 ①组与②组AST、ALT、TC、TG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③组(P<0.05),①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②组(P<0.05),两组均显著高于③组(P<0.05);①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显著低于②组(P<0.05),且两者CD4+CD25+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③组(P<0.05);高IR组CD4+CD25+Treg水平显著低于低IR组(P<0.05)。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下降,免疫功能异常,而IR将加重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调整患者生活习惯,缓解IR,在NAFLD患者病情中具有积极意义。
    血清miR-221与催乳素水平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唐改香, 李娅, 张旭
    2021, 26(6):  670-673. 
    摘要 ( 207 )   PDF (1035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221和催乳素水平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招募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肝脏活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老年患者65例,其中单纯非酒精性脂肪变性(SNAFL)组4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25例,同时招募3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定量研究对象血清中miR-221相对表达量及催乳素(PRL)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miR-221相对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NASH组、SNAFL组、对照组,组间比较P<0.001,PRL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SNAFL组、NASH组,P<0.05。miR-221与PRL水平对NAFLD诊断的 AUC值分别为0.795及0.880,P<0.001。PRL对诊断NAFL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3.3%、87.7%、91.9%、75.8%、0.71,诊断效能优于miR-221。miR-221与PRL对SNAFL与NASH诊断的 AUC值分别为0.862及0.710,P<0.001。miR-221对诊断SNAFL与NASH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6.0%、85.0%、85.0%、76.0%、0.61,诊断效能优于PRL。结论 血清miR-221及催乳素水平对于老年NAFLD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且催乳素对NAFLD患者及正常人的区分效果优于miR-221,而miR-221对于区分SNAFL与NASH患者的效能优于催乳素。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蔡涛, 孙兰珍, 蓝晓红
    2021, 26(6):  674-676. 
    摘要 ( 234 )   PDF (781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IL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入院治疗的DILI患者126例,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缓解组、未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IL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DILI患者治疗缓解92例,治疗未愈34例。对缓解组、未愈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缓解组年龄为(43.7±9.6)岁,未愈组年龄为(51.6±10.3)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2,P<0.05)。缓解组ALT、AST、INR分别为(94.2±40.5)U/L、(108.8±35.2)U/L、(1.9±1.1),未愈组分别为(350.4±204.8)U/L、(320.1±92.0)U/L、(1.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29、12.028、10.914,均P<0.05)。缓解组患者使用西药66例(71.7%)、中药/中成药9例(9.8%)、联合应用17例(18.5%),未愈组患者使用西药14例(41.2%)、中药/中成药8例(23.5%)、联合应用12例(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78,P<0.05)。将年龄、ALT、AST、INR及药物种类设为自变量,DILI患者预后状态设为应变量(赋值0=缓解,1=未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NR、药物种类是DIL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NR、药物种类是DIL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新生儿黄疸431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张杰, 李臻, 吴芳, 李雅春
    2021, 26(6):  677-679. 
    摘要 ( 321 )   PDF (777KB) ( 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黄疸4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病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黄疸的病因和高危因素。结果 感染因素172例(39.91%)、溶血84例(19.49%)、围生期因素如窒息、头颅血肿等49例(11.37%)、排胎便延迟等肠道原因22例(5.10%)、红细胞增多症4例(0.70%)、不明原因黄疸73例(16.94%),在高危因素中,糖尿病母亲婴儿80例(18.56%)、母亲甲状腺功能减退减45例(10.44%),新生儿低蛋白血症34例(7.89%),新生儿低血糖17例(3.9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转氨酶异常没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感染、溶血及围生期因素是我院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陈琼, 梅红, 高源, 徐平平, 陈晨, 吴玉平
    2021, 26(6):  680-683. 
    摘要 ( 322 )   PDF (789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病因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婴儿黄疸病例资料,符合美国儿科学会推荐ICH诊断标准为入组标准。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共271例ICH。主要病因考虑为感染性疾病110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9例、胆道系统结构异常81例、药物相关性肝炎3例、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共12例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7例,其他病因未知39例。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共61例。遗传代谢疾病19例中,发病率最高为Citrin蛋白缺乏所致ICH12例,其他病因有:Alagille综合征4例、先天性肉碱缺乏2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胆道结构异常疾病中,经胆道造影手术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有55例,32例行葛西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7例,胆道发育不良有9例。结论 感染性因素组以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主,血生化特征以不同程度胆红素指标升高及肝酶指标轻中度升高。胆道系统疾病以先天性胆道闭锁为主,表现为持续黄疸不能消退及排浅黄色或陶土样大便,营养状况差,胆囊B超提示胆囊形态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部分病例接受葛西手术治疗病情有所缓解。遗传代谢因素组,以Citrin缺乏为主,该病临床特征有黄疸、腹胀、生长发育迟缓、凝血相及甲胎蛋白指标异常等。IC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诊断和治疗都相当棘手。
    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彭媛, 周徐, 景宏舒, 朱雪晶, 史瑶平, 王涛, 崔丹, 施东华, 丁敏, 鄢和新, 翟博
    2021, 26(6):  684-687. 
    摘要 ( 345 )   PDF (830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人类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HepLPC)对巨噬细胞亚群M1及M2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细胞扩增培养体系(TEM)将原代肝细胞体外扩增转分化为HepLPC,培养过程收集HepLPC条件培养上清,离心后冻存备用。巨噬细胞为C57小鼠骨髓来源(BMDM),通过红细胞裂解处理后,加入小鼠GM-CSF 40 ng/mL培养,刺激诱导7 d,贴壁所得为实验所需巨噬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通过LPS 100 ng/mL刺激产生炎性状态的M1型巨噬细胞以及IL-4 40 ng/mL刺激产生具有抗炎及具有组织修复功能的M2型巨噬细胞。在定向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基础上,将HepLPC条件培养上清与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共同培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培养上清,细胞RNA和细胞蛋白,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PCR、ELISA等方法综合评价HepLPC条件培养上清对巨噬细胞不同亚群的影响。结果 小鼠GM-CSF刺激诱导BMDM贴壁,得到M0型巨噬细胞。F4/80+(巨噬细胞总标记)表达占比92.8%。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F4/80+,CD11c+表达占比88.1%;F4/80+,CD206+表达占比97.0%。LPS刺激6 h,M1相关炎性基因表达上调:IL6表达上调(823.200±174.500)倍,IL1β表达上调(8.389±0.029)倍,iNOS表达上调(24.650±1.196)倍;IL-4刺激6h,M2相关基因表达上升:CD206表达上调(114.000± 3.579)倍,IL10表达上调(2.634±0.028)倍,ARG1表达上调(53.260±8.083)倍;M1型、M2型巨噬细胞诱导成功。在此基础上, HepLPCs-CM共培养后,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IL6表达为(346.300±20.810),IL1β表达为(11.290±0.10),iNOS表达为(169.800±9.711);相关炎性因子下降:IL6分泌为(138.700±32.130)pg/(mL×105 cell),IL1β分泌为(0.710±0.019)pg/(mL×105 cell),iNOS分泌为(0.095±0.001)pg/(mL×105 cell)。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CD206表达为(40.88±0.1768),IL10表达为(22.2±0.1414),ARG1表达为(32.25±0.2121);IL10分泌增加,为(108.052±0.472)pg/(mL×105 cell)。结论 HepLPC条件培养基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活化,显著减低炎症相关因子的基因及分泌蛋白表达,并且可促进IL4诱导的修复型M2巨噬细胞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炎因子IL-10分泌增高。
    短篇论著
    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NLR和PLR值及肝功能的影响
    蒋铁根, 郑丽
    2021, 26(6):  688-691. 
    摘要 ( 148 )   PDF (838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IC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和思美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炎症、肝功能和临床指标变化,围产儿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IL-12和TNF-α水平、NLR和PLR值,CG、TBA、ALT和ALP水平,瘙痒症状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SD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ICP,能显著降低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围产儿并发症,用药安全性较高。
    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原发性肝癌和肝泡型包虫病的鉴别价值
    曹旭峰, 王建华, 潘涛
    2021, 26(6):  692-695. 
    摘要 ( 173 )   PDF (786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原发性肝癌(PLC)和肝泡型包虫病(HA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PLC、HAE患者102例,包括PLC患者53例,HAE患者49例,均行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表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病灶,以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中,两组实质期周边增强、动脉期内部增强、动脉期周边增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中,PLC组的最长径、周长、面积、体积明显低于HAE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HAE组(P<0.05)。对PLC、HAE的鉴别诊断中,二者联合的诊断准确性为98.04%,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5.29%、86.27%(P<0.05);二者联合的敏感度为98.1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4.91%、86.79%(P<0.05);二者联合的特异度为97.96%,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5.71%、85.71%(P<0.05);二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98.1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6.54%、86.79%(P<0.05);二者联合的阴性预测值为97.96%,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4.00%、85.71%(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通过实质期周边增强、动脉期内部增强、动脉期周边增强鉴别诊断PLC、HAE,超声弹性成像可通过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病灶的硬度鉴别诊断PLC、HAE,其中二者联合对PLC、HAE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综述
    肠道菌群促进肝癌发生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付豪爽, 赵爽, 谢青
    2021, 26(6):  696-700. 
    摘要 ( 297 )   PDF (1133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肿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发生于慢性肝病患者中。现有证据显示,微生物群在肿瘤发生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小鼠模型和HCC患者中促进HCC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生态失调、肠道屏障的破坏和细菌代谢物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回顾了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HCC患者潜在诊断工具以及免疫治疗新靶点的最新进展。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与影像技术分析肝脏的糖脂代谢能力
    李纪伟, 黎韵诗, 刘亚婷, 曹誉, 赖厚桦, 易佩伟, 汪艳
    2021, 26(6):  700-703. 
    摘要 ( 483 )   PDF (790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技术(NMR)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了NMR技术在肝脏疾病成像、诊断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NMR波谱(MRS)和NMR影像(MRI)数据分析,有望实现无创诊断临床肝病组织学表现。确定分析肝脏组织糖脂代谢的NMR方法,并逐渐提高其检测精确度,会对慢性肝病(尤其是代谢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杂核MRS 和MRI,或者新型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MRI,可以进一步研究肝组织的糖代谢过程。对于脂代谢的分析,主要应用方法有超极化13C磁共振、基于MRI的质子密度脂肪含量测定、同位素标记代谢通量分析等方法。本文将介绍各种MRS和MRI技术分析肝脏糖脂代谢能力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思路。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微创治疗的进展分析
    梁书菀
    2021, 26(6):  703-705. 
    摘要 ( 254 )   PDF (773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是国内高发恶性肿瘤病症,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多数病例发现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肿瘤远处转移、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医师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评估预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参照指标。本文主要以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分型、适应症为切入点,重点就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微创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探讨更加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免疫检查点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陈柳汛, 刘旭东, 张杨宇博, 郑辉, 梅浙川
    2021, 26(6):  706-708. 
    摘要 ( 337 )   PDF (781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治疗肝癌有效的新方法。近年来,针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CTLA-4、PD-1、LAG-3与TIM-3先后被证实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抑制 T 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免疫逃逸。本文总结近年来免疫检查点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靶向上述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病例报道
    肝性脑病合并席汉综合征1例
    惠娟, 刘晓峰
    2021, 26(6):  709-710. 
    摘要 ( 210 )   PDF (794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