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31
    指南与共识
    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2021, 26(10):  1057-1068. 
    摘要 ( 300 )   PDF (1063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抗HBV、HCV 治疗学的进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HBV/ HCV 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此版共识在以往专家建议/ 共识基础上,对近年新证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期为肝病专科、感染科以及这些科室以外从事与肝癌诊疗工作相关的临床医生及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前沿、探索与争鸣
    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马鸿倩, 鄢和新
    2021, 26(10):  1069-1072. 
    摘要 ( 205 )   PDF (796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和某些遗传性肝脏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肝脏的供给和需求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缺口。作为器官移植的替代方法,肝细胞移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然而原代人肝细胞(,PHHs)数量少,且难以进行体外扩增。人多能干细胞(hPSCs)可以无限扩增并分化为包括肝细胞在内的任何类型的细胞。本文讨论了hPSCs向肝细胞分化方案的技术改进,以及迄今为止开发的临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的异质性探讨
    张译之, 陈煜
    2021, 26(10):  1072-1074. 
    摘要 ( 302 )   PDF (783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不同于急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类独特疾病类型,东西方对于ACLF的定义存在分歧,且疾病发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患者长期预后转归不一,东西方对于ACLF的治疗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ACLF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慢性肝病基础、急性诱因和器官衰竭的类型等方面; ACLF的病程可以表现为快速/缓慢进展、快速/缓慢恢复以及迁延持续等。ACLF预后从最佳的理想结局无肝硬化到最差的死亡结局,通过系统综合的内科治疗,促进肝脏再生,争取最优结局,把握人工肝治疗时机和频率,识别出真正需要行肝移植的患者,使患者获益,社会获益。
    肝细胞癌的筛查与监测
    黄飞虎, 余姣, 万谟彬
    2021, 26(10):  1075-1077. 
    摘要 ( 245 )   PDF (789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四大肿瘤致死病因。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临床指南呼吁对高危人群进行HCC筛查与监测,以期尽早发现,以便实施治愈性治疗,从而减少HCC导致的死亡。但目前HCC监测证据并未得到“金标准”——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的验证。在精准医疗大趋势下,重新审视RCT,结合全球HCC监测做得最好的日本数据显示,对高危人群HCC 筛查与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癌症并提高总体生存率。我们需要认识到,与肿瘤切除、肝移植一样,HCC筛查与监测在无需RCT的情况下就应该被纳入实践。致力于改善该疾病患者目前的惨淡结局、有效减轻HCC的社会负担,我们需要以更务实的筛查与监测策略:细化高危人群风险分层,排除低风险人群和不能从监测中获益的终晚期患者免于监测,而将更多的高危人群纳入到监测人群中来,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实现HCC筛查与监测价值的最大化。
    考来烯胺预防难治性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1型胆汁淤积发作
    沈镇扬, 陆伦根
    2021, 26(10):  1077-1079. 
    摘要 ( 290 )   PDF (785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特征是间歇性胆汁淤积发作,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BRIC 1型与编码毛细胆管转运蛋白ATP8B1的基因突变有关。ATP8B1的缺乏会导致肠道对胆汁酸重吸收和肝脏对胆汁酸分泌失衡,导致胆汁酸聚集,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功能障碍。现有的治疗策略旨在缓解胆汁淤积发作期间的症状,如熊去氧胆酸(UDCA)、利福平、鼻胆管引流术和血浆置换术等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应用。考来烯胺作为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可结合肠道中的胆汁酸,防止肠内重吸收,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本文就考来烯胺在BRIC 1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因素
    刘百怡, 饶慧瑛
    2021, 26(10):  1079-1081. 
    摘要 ( 504 )   PDF (788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病因,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然而,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巨噬细胞作为调节肝脏稳态的重要角色一直备受关注。 肝脏巨噬细胞极化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和进展,“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NASH的发生和改善相关。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之间的比例存在动态平衡,M1/M2比例失衡可能是NAFLD发病机制的关键。本文针对影响NASH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巨噬细胞极化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NAFLD的治疗提供参考。
    肝癌
    HBV相关肝癌术后复发的系统性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张源净, 李铭龙, 王俊学, 谢莹
    2021, 26(10):  1082-1086. 
    摘要 ( 142 )   PDF (1045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系统性药物治疗对HBV相关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的疗效和预后,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3例肝癌术后(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复发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数据,在予以系统性药物治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化疗)后,基于RECIST 1.1标准来评估疗效;通过COX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因素,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疗效评估结果显示PD的患者7例,10 例为PR,26例为SD。单因素分析表明HBV DNA阳性、肿瘤分期BCLC C期显著影响了PFS(P<0.05)。基于OS的分析结果显示,腹水(HR 2.700 95% CI:1.058~6.889,P=0.038)、HBV DNA阳性(HR 2.873 95% CI:1.030~8.012,P=0.044)、AFP高水平(HR 4.753 95% CI:1.404~16.086,P=0.012)、肿瘤分期BCLC C期(HR 7.753 95% CI:2.365~25.414,P=0.001)等因素影响患者生存期,术前BCLC C期患者预后最差,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水、HBV DNA阳性、术前肿瘤分期晚的患者预示系统性药物治疗疗效较差,提示这类患者术后应密切检测病情,及时采取全面的系统治疗,以改善预后。
    RFA联合热灌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蒋富强, 卢伟, 杨剑, 杨超, 杜鹏
    2021, 26(10):  1087-1090. 
    摘要 ( 182 )   PDF (815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RFA)联合热灌注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初治的PHC患者90例,随机分为接受RFA联合热灌注TACE的观察组45例,RFA联合常规TACE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d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新生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凋亡分子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含量。结果 两组手术后的血清ALT、AST、GGT、sFas、sFasL含量均增加,血清AFP、CA199、HIF-1α、VEGF、bFGF含量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血清ALT(64.49±12.72)U/L、AST(70.39±11.38)U/L、GGT(128.69±21.28)U/L含量与对照组手术后的血清ALT(66.12±13.27)U/L、AST(71.12±10.93)U/L、GGT(126.78±25.82)U/L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84、0.306、0.303,均P>0.05);血清AFP(83.12±13.82)ng/mL、CA199(41.29±8.14)U/L、HIF-1α(313.32±62.39)pg/mL、VEGF(201.25±42.94)pg/mL、bFGF(4.58±0.72)pg/m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FP(113.28±19.48)ng/mL、CA199(58.35±9.35)U/L、HIF-1α(394.58±77.24)pg/mL、VEGF(262.44±51.38)pg/mL、bFGF(6.51±0.84)pg/mL含量,血清sFas(59.19±9.44)ng/mL、sFasL(73.12±12.57)ng/m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Fas(40.27±8.15)ng/mL、sFasL(50.38±9.24)ng/m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8、9.199、5.494、6.122、9.249、10.177、9.778,均P<0.05)。结论 RFA联合热灌注TACE治疗PHC的癌细胞杀伤作用优于RFA联合常规TACE,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细胞凋亡是介导这一作用的分子机制。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的疗效
    王国雪, 张爱民, 王权, 孙静, 李文刚, 段学章
    2021, 26(10):  1091-1095. 
    摘要 ( 311 )   PDF (820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10例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选择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 10例患者均对治疗有反应,其中7例达到了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ORR)为70%,疾病控制率达到100%。没有典型放射性肝损伤发生,CP评分进展6例。结论 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可控。
    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小肝细胞癌(≤3 cm)的应用价值
    梁旭, 刘圆圆, 杨学刚, 任静
    2021, 26(10):  1096-1098. 
    摘要 ( 174 )   PDF (797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效能和阅片者间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115个病灶)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HCC 89例、非HCC恶性肿瘤9例,良性病灶17例。两名放射科医生盲法独立回顾性阅片,依据LI-RADS v2018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两名医生的LI-RADS分类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名医生应用LI-RADS v2018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行McNemar检验。结果 两名医生LI-RADS分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84(95%CI:0.692~0.876);以LR-5类为阳性值,两名医生应用LI-RADS v2018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1.8%、96.2%、69.6%及58.4%、88.5%、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R-5/4类为阳性值,两名医生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8.8%、80.8%、79.1%及78.8%、65.4%、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版肝脏影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小肝细胞癌有中度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并具有较好的阅片者一致性。
    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佳, 郝丽君, 姜纬, 王珍琦
    2021, 26(10):  1099-1102. 
    摘要 ( 179 )   PDF (1002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HCC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52例。52例患者中恶性PVT 38例(恶性PVT组),良性PVT 14例(良性P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EUS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恶性、良性PVT组年龄为(58.0±9.2)岁、(63.1±5.2)岁,PVT组AFP为176.4(13.8,2150.4)ng/dl、4.8(2.2,146.8)ng/dl,HCC病灶直径为(8.8±4.6)cm、(5.2±4.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5,P<0.05);而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HCC病灶数量及HCC病灶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良性PVT组达峰时间为(48.3±25.8)s、(80.6±5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0,P<0.05),峰值强度为(17.4±5.0)dB、(12.5±5.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5,P<0.05);AUC为(2130.8±721.6)dB/s、(1114.3±816.7)d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05,P<0.05);上升时间为(16.6±8.4)s、(8.6±6.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6,P<0.05);动脉期增强为36例(94.7%)、8例(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7,P<0.05);延迟期廓清为32例(84.2%)、1例(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5,P<0.05)。CEUS诊断恶性PVT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100%和准确度为92.3%。结论 CEUS可用于HCC患者门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观察
    盛宝华, 毕腾飞, 王华宇
    2021, 26(10):  1103-1106. 
    摘要 ( 311 )   PDF (806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有无血管侵犯将其分为侵犯组(n=35)和未侵犯组(n=33)。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表现(边缘强化程度、肿瘤包膜情况、瘤灶分型、瘤内动脉情况、瘤灶数量)及肿瘤直径,Logistic回归分析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未侵犯组有肿瘤包膜、单结节型瘤灶、无瘤内动脉、肿瘤直径<5 cm患者比例高于侵犯组,分别为(66.67%比40.00%)、(66.67%比22.86%)、(60.61%比31.43%)、(66.67%比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肿瘤包膜无或不完整(β=1.864,P=0.034,95%CI=1.154~36.073)、瘤灶分型非单结节型(β=0.984,P=0.022,95%CI=1.154~6.196)、有瘤内动脉(β=1.494,P=0.040,95%CI=1.074~18.488)、肿瘤直径≥5 cm(β=1.908,P=0.026,95%CI=1.258~36.122)是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及肿瘤直径观察对辨别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有较高价值。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VEGFR表达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尹晓东, 后博, 李海洋, 张明雷
    2021, 26(10):  1107-1111. 
    摘要 ( 205 )   PDF (991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与血清VEGFR-2、VEGFR-3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TACE术前1天、术后7 d患者血清VEGFR-2、VEGFR-3表达水平,观察VEGFR-2、VEGFR-3与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关系。结果 疾病缓解患者VEGFR-2降低率[59.52%(25/42)]及VEGFR-3降低率[57.14%(24/42)]高于未缓解患者[32.14%(9/28)、33.33%(12/28),均P<0.05]。VEGFR-2未降低患者Child-Pugh B级[77.8%(28/36)]、肝硬化[55.6%(20/36)]、肿瘤最大径[(4.69±1.58)cm]、AFP[489.8(452.9)μg/mL]、VEGF[(335.7±55.8)pg/mL]均高于VEGFR-2降低患者[47.1%(16/34)、26.5%(9/34)、(3.89±1.46)cm、428.6(389.5)μg/mL、(248.9±46.9)pg/mL,均P<0.05];VEGFR-3未降低患者Child-Pugh B级[85.3%(29/34)]、肝硬化[55.9%(19/34)]、肿瘤最大径[(4.71±1.67)cm]、AFP[488.6(462.0)μg/mL]、VEGF[(322.9±56.1)pg/mL]均高于VEGFR-3降低患者[41.7%(15/36)、27.8%(10/36)、(3.91±1.39)cm、431.5(391.2)μg/mL、(253.6±51.0)pg/mL,均P<0.05]。随访时间15~34个月,失访6例。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显示,VEGFR-2降低患者的累积OS高于未降低患者(均P<0.05);VEGFR-3降低患者的累积OS高于未降低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R-3联合VEGFR-2对原发性肝癌生存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4,P<0.01,95%CI=0.77~0.94),特异度为72.3%,灵敏度为86.9%。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手术前后VEGFR-2、VEGFR-3变化水平与预后相关,VEGFR-2联合VEGFR-3可用于预测患者生存情况,外周血中VEGFR-2、VEGFR-3水平可能成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预后标志物。
    CT技术联合CTCs、AFP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李晨光, 窦文广, 付义彬, 吴清武, 岳军艳
    2021, 26(10):  1112-1114. 
    摘要 ( 152 )   PDF (796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CT技术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经过术后检测是否存在MVI分为MVI组(34例)和非MV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和分析;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CTCs、AFP检测,对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VI组的肿瘤直径≥5 cm、多结节型、CTCs阳性、血清AFP>400 μg/L占比人数显著高于非MVI组,肿瘤包膜完整的占比人数显著低于非MVI组(P<0.05);肿瘤直径、结节类型、肿瘤包膜、CTCs、血清AFP是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直径、结节类型、肿瘤包膜、CTCs、血清AFP是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术前使用CT技术联合CTCs、AFP对肝癌患者术后是否存在MVI进行预测评估。
    125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刘念, 刘劲梧
    2021, 26(10):  1115-1118. 
    摘要 ( 226 )   PDF (866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ICC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TIPS术,试验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两组标准缓解率、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流道累积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门静脉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标准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试验组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分流道累积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可明显降低ICC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稳定门静脉主干癌栓,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CT灌注参数与肝细胞癌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研究
    井昶萍, 韩冬, 陆洋
    2021, 26(10):  1119-1122. 
    摘要 ( 156 )   PDF (842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参数与肝细胞癌(HCC)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7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PI检查,记录各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结果,分析CTPI各参数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中Child-Pugh分级A级38例,B级24例,C级14例。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HAP、PVP、MTT及HAP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级患者HAP、HAPI显著高于A级、B级,PVP和MTT显著低于A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HAPI等CTPI参数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MTT和PVP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HAP(AUC=0.727,95%CI=0.562~0.892,P=0.013)、PVP(AUC=0.703,95%CI=0.574~0.832,P=0.026)、MTT(AUC=0.747,95%CI=0.601~0.894,P=0.007)、HAPI(AUC=0.694,95%CI=0.506~0.882,P=0.034)对判断Child-Pugh C级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预测概率判断Child Pugh C级的AUC为0.815(95%CI=0.689~0.942,P=0.001)。结论 CTPI参数与HCC患者Child-Pugh 分级密切相关,CTPI参数有助于判断Child-Pugh分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在肝癌转移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倪磊, 郭健, 于雪, 张凝, 韩依影, 杨瑜爱, 杨建仁, 李春蕊, 贾娟, 刘天华
    2021, 26(10):  1123-1127. 
    摘要 ( 161 )   PDF (1029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在肝癌转移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的表达水平;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诱导人肝癌MHCC97L细胞构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分子表达水平,qRT-PCR检测FUT4的表达水平;借助HCMDB数据库获取转移与非转移肝癌样本中FUT4的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基因,并通过OmicsBean数据库对FUT4及其共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低转移潜能人肝癌MHCC97L细胞相比,在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MHCC97H与HCCLM3中FUT4 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分别为MHCC97L细胞中的4.99倍和6.08倍;经TGF-β1诱导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呈纺锤形,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01),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EMT模型构建成功,且FUT4的mRNA表达水平在该模型中显著提高(P<0.01),为对照组的1.42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与非转移肝癌样本相比,转移肝癌样本中FUT4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并且提示FUT4及共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肿瘤转录调控异常、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ECM受体相互作用等KEGG通路参与肝癌转移过程。结论 FUT4高表达与肝癌细胞EMT及转移密切相关,为肝癌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以FUT4为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与靶点的新思路。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硬化结节癌变风险及微小肝细胞癌的价值
    高杰, 王珂, 张娜, 刘晓阁
    2021, 26(10):  1128-1131. 
    摘要 ( 204 )   PDF (840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技术诊断肝硬化结节(CN)癌变风险及微小肝细胞癌(s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27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记录127例病理结果。以超声引导穿刺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N、低度增生不良结节(LGDN)、高度增生不良结节(HGDN)及sHCC。比较不同病理阶段患者CEUS特征,分析CEUS判断CN癌变病理类型和sHCC的准确性。结果 127例患者随访8~32个月,平均(16.6±5.4)个月。最后一次穿刺病理结果显示127例患者中,CN者38例,LGDN者32例,HGDN者26例,sHCC者31例。CN、LGDN、HGDN及sHCC组TTP分别为(44.6±13.2)s,(38.4±10.9)s,(30.5±9.0)s及(23.8±8.5)s,P<0.05;MTT分别为(141.0±35.4)s,(130.4±29.8)s,(117.3±30.2)s及(109.5±27.4)s,P<0.05;RT分别为(40.6±11.2)s,(35.4±7.7)s,(31.2±9.3)s及(22.1±8.7)s,P<0.05。CEUS检查显示CN灌注模式(Ⅳ期31例,Ⅴ期5例,Ⅵ期2例,Ⅶ期1例)、LGDN(Ⅴ期4例,Ⅵ期24例,Ⅶ期3例,Ⅷ期1例)、HGDN(Ⅵ期23例,Ⅶ期3例)及sHCC(Ⅰ期24例,Ⅱ期2例,Ⅲ期5例),各病理阶段患者CEUS灌注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TP(AUC=0.642,95%CI=0.526~0.758)、MTT(AUC=0.651,95%CI=0.536~0.766)及RT(AUC=0.716,95%CI=0.606~0.826)对判断sHCC具有一定应用价值(P<0.05)。TTP、MTT及RT联合预测概率判断sHCC的AUC为0.802(SE=0.047,95%CI=0.710~0.895,P<0.05),敏感度为0.935,特异度为0.561。结论 CEUS能有效鉴别CN病理演变过程,CEUS检查有助于sHCC的早期检出。
    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生长抑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郑倩婧, 刘亚飞, 阙颖钊, 于卫华
    2021, 26(10):  1132-1136. 
    摘要 ( 160 )   PDF (825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收集83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PCR检测组织中分离培养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SST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ST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CAFs转染SST的过表达质粒后,取其上清培养液与肝癌细胞共培养,CCK-8实验、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分别用来检测肝癌(HCC)细胞增殖、侵袭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来检测CAFs培养液上清中趋化因子的含量。Kaplan-Meier法被用来评估SST对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与NFs相比,α-SMA (2.87±0.091)和Vimentin(2.93±0.085)的表达水平在CAFs中显著增加,而SST(0.328±0.07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6.441,P=0.001;t=30.886,P=0.001;t=11.197,P=0.001)。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SST的表达与肝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01;χ2=24.688,P=0.001;χ2=18.685,P=0.001)。CAFs的上清培养液可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而过表达SST的CAFs的上清培养液可抑制CAFs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的促进作用。ELISA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CL2(98.50±3.98)pg/mL、CCL5(78.32±4.21)pg/mL、CXCL21(24.32±5.11)pg/mL和CXCL25(20.34±4.77)pg/mL的表达水平在CAFs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Fs组(3.2±5.36,1.40±4.35,1.02±4.67,1.11±5.01)p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8.324,P=0.001;F=53.611,P=0.001;F=32.847,P=0.001;F=25.635,P=0.001)。过表达SST后,可显著抑制四种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951,P=0.001;F=13.806,P=0.001;F=17.824,P=0.001;F=18.347,P=0.001)。高表达SST的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χ2=4.679,P=0.031)和总生存率(χ2=4.304,P=0.038)均高于低表达患者。结论 SST在CAFs中表达下调,过表达SST的CAFs上清培养液通过抑制CAFs分泌的趋化因子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LncRNA-NEF转录激活FOXA2并通过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EMT过程
    车军, 杨柳青, 孙斌, 贾泽博
    2021, 26(10):  1137-1141. 
    摘要 ( 142 )   PDF (998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NEF对肝癌转移关键步骤EMT过程的分子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TGF-β诱导肝癌细胞系Hep3B细胞向EMT转化,通过构建pcDNA3.1-FOXA2过表达载体,过表达FOXA2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向MET转化,随后检测两种细胞的E-cadherin、Vimentin、Snail共3种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变化、lncRNA-NEF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侵袭能力变化。之后检测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经历EMT和MET转化后,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lncRNA-NEF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正常细胞(P<0.05);与对照组相比,TGF-β处理组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pcDNA3.1-FOXA2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GF-β处理组的Hep3B细胞内磷酸化的β-catenin(p-β-catenin)表达量显著增高,而总β-catenin蛋白水平不变,pcDNA3.1-FOXA2转染组的HepG2细胞内磷酸化的β-catenin(p-β-catenin)表达量显著降低,而总β-catenin蛋白水平不变。LncRNA-NEF是以顺式作用方式转录激活FOXA2,并通过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EMT过程。结论 LncRNA-NEF能转录激活FOXA2并通过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EMT过程。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高得勇, 娄小丽, 马爽, 张昆仑, 刘亮明, 刘鸿翔
    2021, 26(10):  1142-1145. 
    摘要 ( 270 )   PDF (810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前和治疗后肝肾功能、HBV DNA等临床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为(28.32±17.19)U/L较治疗前的(76.23±38.21)U/L明显下降(t=13.728,P<0.0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HBV DNA均由阳性转为阳性。治疗后的CD3+T淋巴细胞为(68.6±12.3)%、CD4+T淋巴细胞为(40.6±9.3)%和CD4+/CD8+为(1.3±0.6),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9.382、14.175、9.753,均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t=4.947、6.598、7.329,P<0.05);观察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30.3±6.2)%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12.368,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5.986,P<0.05)。乙肝肝硬化组患者治疗后IL-2(32.24±16.55) pg/mL和IFN-γ(9.08±5.23) pg/m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7.615、18.763,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5.784、13.643,P<0.05);治疗后IL-4(45.90±18.27) pg/mL和IL-10(19.85±5.63) pg/m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t=11.249、17.452,P<0.05),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t=10.476、9.415,P<0.05)。结论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状态,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部分恢复。
    超声内镜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和出血的作用
    吴菁菁, 董贾中, 王利慧
    2021, 26(10):  1146-1149. 
    摘要 ( 172 )   PDF (811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超声内镜(EUS)预测乙肝肝硬化(L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复发情况,以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行EVL治疗的LC患者116例,其中复发组38例,未复发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VL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EVL复发组、未复发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3.2)分、(6.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0,P<0.05);复发组EV程度呈F2、F3为20例(52.6%)、18例(47.4%),未复发组分别为63例(80.8%)、15例(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4,P<0.05);复发组、未复发组患者胃静脉曲张分别为27例(71.1%)、33例(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复发组EV直径、食管旁侧支静脉直径及交通支静脉分别为(10.1±2.5)mm、(9.1±2.4)mm及(3.5±0.6)mm,非复发组分别为(8.2±2.3)mm、(7.0±1.7)mm及(3.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8、10.246、4.405,P<0.05);而两组脾肿大、PLT及交通支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hild-Pugh评分、食管旁侧支静脉直径及交通支静脉最大径是影响EV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EV程度、胃静脉曲张及EV直径不是影响EV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EUS诊断EVL复发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1.6%、92.3%和88.8%。结论 EUS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LC患者EVL术后的复发,对于Child-Pugh评分差、食管旁枝静脉直径及交通支静脉最大径异常的患者需要重视并制定合理治疗策略。
    病毒性肝炎
    不同临床结果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基因组RNA检测的诊断价值
    马海霞, 赵丽萍, 陈文洁, 胡伟宏, 张世坤
    2021, 26(10):  1150-1153. 
    摘要 ( 150 )   PDF (1004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血清pgRNA在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1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HBV感染者,根据不同结局分为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肝硬化(LC)患者,每组70例。比较pgRNA的差异及其与HBV DNA和HbsAg的相关性。结果 HBV pgRNA水平在这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且与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显著相关(HBV pgRNA与HBV DNA:R=0.613,P<0.001;HBV pgRNA与HBsAg:R=0.503,P<0.001)。 在HBV DNA水平<500 IU/mL的患者中,有72.8%的患者HBV pgRNA检测阳性,而低于20 IU/mL的患者中有17.6%可以检测到HBV pgRNA阳性。结论 血清中HBV pgRNA水平是 一种反映肝细胞内病毒复制的标志物,检测血清 HBV pgRNA水平可为临床监测cccDNA水平提供参考。
    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及达拉他韦治疗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周静, 陆宇红, 王欣
    2021, 26(10):  1154-1156. 
    摘要 ( 214 )   PDF (797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及达拉他韦治疗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肝疗效。方法 对90例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因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HCV感染来我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抽中奇数签纳入A组,偶数签纳入B组,均为45例,A组采用常规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皮下注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比较两组治疗期间HCV RNA转阴率及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应答(SVR)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总胆红素(TBil)、AST水平,另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时段HCV RNA转阴率(62.22%比66.67%,86.67%比91.11%,93.33%比93.33%)、SVR发生率(91.11%比93.33%,84.44%比88.89%,80.00%比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12周HCV RNA转阴率显著高于治疗4周(86.67%、93.33%比62.22,91.11%、93.33%比66.67%,P<0.05)。B组治疗后AST[(27.56±4.32)U/L]、ALT[(35.42±6.71)U/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72.58±6.43)U/L、(117.58±15.46)U/L]及A组[(31.25±5.34)U/L、(42.38±5.47)U/L,P<0.05];两组治疗后TBil[(18.54±2.34)μmol/L、(18.16±2.54)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20.46±4.31)、(20.53±4.38)μmol/L,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11%,与B组4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及达拉他韦治疗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其他肝病
    2961名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晓鹤, 刘慧鑫, 陈红松, 饶慧瑛
    2021, 26(10):  1157-1162. 
    摘要 ( 151 )   PDF (833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在职医务人员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9年7月至8月于北京某医院在职体检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尿酸(UA)、肝功能、肝脏超声等体检结果。分析年龄、性别及代谢因素与脂肪肝患病关系,并分析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体检人员2961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2.23%(661/2961)。男性患病率为48.09%(290/603),高于女性的15.73%(371/2357)(χ2=289.98,P<0.01)。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组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34.5%(35/110)、46.9%(105/224)、55.1%(70/127)和56.3%(80/142)(χ2=202.30,P<0.01),各年龄组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的5.5%(38/632)、12.0%(110/914)、21.7%(117/538) 和38.8%(106/273)(均P<0.01)。在职医务人员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为5%(148/2961),男性(12.11%,73/603)高于女性(3.18%,75/2357)(χ2=80.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4,95%CI 1.03~1.05)、男性(OR 1.72,95%CI 1.34~2.22)、超重(OR 3.97, 95%CI 3.10~5.09)、FBG≥7.0 mmol/L(OR 3.23, 95%CI 1.69~6.15)、高尿酸(OR 2.20, 95%CI 1.71~2.83)、高血压(OR 1.58,95%CI 1.11~2.24)、高TG血症(OR 2.80,95%CI 2.18~3.59)、低HDL-c血症(OR 1.56,95%CI 1.10~2.18)、高LDL-c血症(OR 1.43,95%CI 1.11~1.84)为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对年龄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OR 2.05~6.19)、高三酰甘油血症(OR 2.91~3.67)在各年龄层均为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在20~29岁、30~39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7.28(95%CI 3.92~13.54)倍和2.01(95%CI 1.34~3.03)倍,均P<0.01;在40~49岁、≥50岁人群,糖尿病人群脂肪肝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3倍(95%CI 1.67~16.92)和2.95倍(95%CI 1.85~4.71)。结论 在职医务人员群体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糖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PTCD序贯经皮肾镜在介入术后难治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段昌虎, 刘晓晨, 丁建龙, 段建峰
    2021, 26(10):  1163-1166. 
    摘要 ( 197 )   PDF (1059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术后形成的难治性肝脓肿行经皮肝脏胆道穿刺引流(PTCD)序贯经皮肾镜清除肝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5例肝动脉介入术后难治性肝脓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转移瘤介入形成肝脓肿1例、巨块型肝癌反复行TACE后肝脓肿1例、外伤性肝破裂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肝脓肿2例、结肠癌术后肝右叶转移瘤介入后形成肝脓肿1例)以PTCD序贯经皮肾镜肝脓肿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肝脓肿诊断明确,采用常规介入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后序贯经皮肾镜行肝脓肿坏死组织清除引流,5例难治性肝脓肿均治愈,效果良好。结论 针对介入术后形成的难治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效果欠佳,又无法或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时,PTCD序贯经皮肾镜行肝脓肿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藏族地区80例肝包虫病施行根治手术的临床分析
    于雁宾, 庄云龙, 李丽昕, 王洪波
    2021, 26(10):  1167-1169. 
    摘要 ( 155 )   PDF (794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肝包虫病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藏族地区80例行根治手术肝包虫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相关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对接收的80例患者行根治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达到根治目的。术前肝功能评级为A级78例,占97.5%,B级2例,占2.5%。62例患者病变数目≤3个,占77.5%,多发病例18例,占22.5%。其中侵及胆管、血管、累及肝外及累及其余脏器的分别为2例、15例、21例和9例,分别占2.5%、18.75%、26.25%和11.25%。平均手术时间34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0 mL,平均引流时间7.9 d,平均住院时间27.5 d。并发症发生率21.25%(17/80),主要为脂肪液化14例和胆漏3例,后期均行相应妥当处理。结论 肝包虫病根治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菊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邵幼林, 张锁才, 吴剑明, 谢静, 龙春梅, 郑婷婷, 柳龙根
    2021, 26(10):  1170-1175. 
    摘要 ( 125 )   PDF (949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菊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菊三七-HSOS)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120天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7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菊三七等病史、入院时症状体征、检查项目、iMELD评分和治疗差异,采用Kalp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与患者120天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120天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AUROC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①患者服用菊三七日剂量和期限差别极大,两组患者主诉时长、服菊三七时长、服菊三七至发病的天数无统计学差异。②患者最主要症状包括乏力(96.36%)、食欲减退(96.36%)、腹胀(98.18%)、尿量减少(98.18%),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③死亡组血清TBil、DBil、TBA、WBC、Hb、INR、D-D二聚体和iMELD更高,CHOL更低。④采用Kalp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患者120天生存率更高,P=0.006 1。⑤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服菊三七时长、尿量减少、肝掌/蜘蛛痣、低分子肝素钠、CHOL、Hb和iMELD与患者临床结局相关。整合iMELD、Hb、CHOL、低分子肝素钠和肝掌/蜘蛛痣得出联合预测因子,其AUROC为0.91(95% CI: 0.83~0.99)。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有利于提高菊三七-HSOS患者存活率,联合预测因子可以预测菊三七-HSOS 120天预后。
    短篇论著
    原发性肝癌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朱晓红, 张彦昂, 张燕, 梁栋
    2021, 26(10):  1176-1177. 
    摘要 ( 174 )   PDF (776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脏损害的客观依据,并分析可能原因。方法 对90例肝癌观察组患者和88例正常对照组行胸部X线、心电图(ECG)、心电向量(VCG)及心脏超声(UCG)检测。结果 胸部X线及心电图的心脏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32.2%。进一步行心脏超声及心电向量检查检出率分别提高至45.6%、54.4%。结论 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脏损害发生率,仅以ECG和胸片作为肝癌患者心脏状况的检测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肝癌患者的心脏损害VCG及UCG上多表现为左室功能不全及心电不稳定性,推测可能与肝癌细胞对心脏的浸润、微循环障碍及神经调节、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有关。
    综述
    miRNA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在肝纤维化病程中的影响
    刘兴远, 白彬
    2021, 26(10):  1178-1181. 
    摘要 ( 154 )   PDF (800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NA是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近年来发现多种miRNA参与了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增殖及凋亡,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miRNA对HSCs的作用在肝纤维化病程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肾损伤及早期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王钰琛
    2021, 26(10):  1181-1183. 
    摘要 ( 214 )   PDF (846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目前已成为乙肝病毒感染中度流行区(HBsAg阳性率5%~6%,约7 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3 000万例[1],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HBV感染后不仅造成肝功能损害,还会引起患者肝外损伤,肾脏为主要累及器官之一。根据相关研究[2-3]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肾脏损伤患病率高于我国成年人肾脏损伤患病率,所以HBV感染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治疗HBV感染合并的肾功能损伤,可有效逆转或减轻肾脏损害。目前常用的血清肌酐等肾功能检测指标均为肾损伤的晚期指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尚缺乏相对全面的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数据。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
    陈冲, 刘平, 慕永平
    2021, 26(10):  1184-1187. 
    摘要 ( 324 )   PDF (804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一旦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则病情凶险,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故内镜筛查、预防首次出血、急诊止血以及止血后的二级预防在防治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一线的内镜下治疗EVB的方法主要有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EIS)、组织胶注射治疗(GVO)及联合治疗等,除此之外,还有近些年新兴的胃镜下精准断流术(ESVD),以及联合透明帽、金属钛夹及超声内镜(EUS)的应用等。这些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具有各自的优缺点,EVB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内镜治疗 GOV 患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致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范文瀚, 李成忠, 陈怡, 梁雪松
    2021, 26(10):  1187-1190. 
    摘要 ( 239 )   PDF (800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患者通过胆汁酸代谢、门静脉高压、免疫调节等各种机制引起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及易位,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可促进肝硬化的进展。本文就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及肠道菌群紊乱与肝硬化临床结局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病例报道
    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刘俊杰
    2021, 26(10):  1191-1193. 
    摘要 ( 107 )   PDF (956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1单抗所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高志远, 何新颖, 李卫民
    2021, 26(10):  1193-1194. 
    摘要 ( 153 )   PDF (876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1例
    张伟, 王锋, 陈章乾, 郑敏, 张黎黎, 王九萍
    2021, 26(10):  1194-1195. 
    摘要 ( 157 )   PDF (852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瘤导致肝衰竭2例并文献复习
    袁二燕, 吴荷宁, 张加艳, 孙立锋, 苏艳超, 王志强
    2021, 26(10):  1196-1197. 
    摘要 ( 153 )   PDF (771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