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31
    专家论坛
    2021药物性肝损伤研究回顾和临床关注的问题
    赖荣陶, 于乐成, 陈成伟
    2022, 27(1):  1-3. 
    摘要 ( 178 )   PDF (73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探索与争鸣
    关于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的共识与争议
    冯丽娟, 贾继东
    2022, 27(1):  4-7. 
    摘要 ( 355 )   PDF (687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是针对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随着人们对肝硬化病理生理学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然而,在肝硬化并发症管理的许多方面,临床证据尚不清楚,国际指南的推荐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文献对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提供参考。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急性肝衰竭炎症驱动中的应用价值
    唐慧昕, 张译之, 陈煜
    2022, 27(1):  8-11. 
    摘要 ( 264 )   PDF (677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肝衰竭(ALF)是由多种肝毒性因素引起的以广泛炎症为特征的严重肝损伤,过度和失控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大量肝细胞凋亡、坏死,甚至对肝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ALF的病因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但内科治疗手段有限。已有研究证实干细胞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移植后细胞存活率低且有发生恶性转化的风险,因此干细胞的应用同样有限。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纳米亚群,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无固有毒性,且具有抗炎、抗凋亡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可能建立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疗法来修复肝损伤,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预后。本文就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急性肝衰竭炎症驱动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肝脏疾病中的自噬与能量代谢
    张璐懿, 龚作炯
    2022, 27(1):  12-14. 
    摘要 ( 519 )   PDF (660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疾病是危害全球千万人健康的常见病,其防治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全球范围内的形势都依然严峻。自噬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生理过程,在众多肝脏疾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噬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能量代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肝脏疾病中自噬与能量代谢的联系,希望可以从自噬及代谢的角度为肝脏疾病的防治开辟有意义的方向。
    肝硬化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宦红娣
    2022, 27(1):  15-16. 
    摘要 ( 236 )   PDF (647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多种病因、危险因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很高,其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代谢组学是组学领域的最新学科,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少、预测发生的生物过程准确、样本容易获得的优势,有望成为 AKI 早期诊断的新标志,鉴定 AKI 中可能存在的异常的代谢途径,探索药物治疗的新靶点以及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
    嗜酸性粒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宋方彬, 曹婉悦, 徐军明
    2022, 27(1):  17-19. 
    摘要 ( 254 )   PDF (659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发生于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过程,可严重损伤肝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最近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HIR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旨在阐述嗜酸性粒细胞在HIRI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为探索临床HIRI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药物性肝损伤
    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特点
    黄嘉敏, 赵霞, 孙宜康, 李宛莹, 苟继周, 周光德, 何清
    2022, 27(1):  20-22. 
    摘要 ( 302 )   PDF (866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Polygonum multiflorum-associated drug induce liver injury,PM-DIL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PM-DILI患者临床资料。肝穿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铁、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 8例PM-DILI患者男女比为1∶1,平均年龄43岁,其中6例为急性PM-DILI,2例慢性为PM-DILI。入院血清学检查异常主要包括转氨酶升高和淤胆均为7例。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点灶状坏死8例、界面炎5例、融合坏死4例,融合坏死以肝腺泡3带为主,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胆汁淤积5例,为肝腺泡3带的肝细胞、毛细胆管内淤胆,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中央静脉炎3例;病程长者可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例。结论 肝腺泡3带为主的急性淤胆和肝细胞坏死是PM-DILI主要组织学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静脉炎等血管损伤。
    基础疾病负担对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武亭, 王艳, 刘立伟, 李柯鑫, 王昱, 欧晓娟, 贾继东, 赵新颜, 马红
    2022, 27(1):  23-27. 
    摘要 ( 218 )   PDF (705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础疾病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排标准的DILI患者,依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分为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和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通过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损伤程度及预后。结果 313例DILI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227例(72.5%),其中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272例(86.9%),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41例(13.1%)。与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相比,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年龄更大[(63±8)岁比(52±14)岁]、体质指数[(24.2±5.2)比(23.1±3.6)kg/m2]及谷氨酰转肽酶[初始值 283.0(159.0,404.0)U/L比189.0(100.0,325.0)U/L;峰值 335.0(239.0,582.0)U/L比219.0(131.0,360.0)U/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严重程度及临床分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队列中,250例(79.9%)DILI患者恢复正常,41例(13.1%)发展为慢性DILI,22例(7.0%)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全因病死率及非肝脏相关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基础病负担组患者(19.5%比3.7%; 12.2%比0.7%,均P<0.01)。结论 基础疾病负担重的患者预后差,以非肝脏相关死亡为主。
    头孢呋辛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自动监测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惠磊, 李樱宁, 罗晶晶, 吴新安
    2022, 27(1):  28-32. 
    摘要 ( 250 )   PDF (966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头孢呋辛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借助自动监测系统,回顾性筛选合肥京东方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的271例患者,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203)和验证集(n=68),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训练集头孢呋辛致DIL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年龄≥60岁(OR=3.497,95%CI:1.177~10.391)、BMI≥28 kg/m2(OR=3.333,95%CI:1.207~9.202)、酗酒(OR=3.399,95%CI:1.129~10.234)、低蛋白血症(OR=3.272,95%CI:1.088~9.837)和用药剂量>2.25 g/d(OR=9.045,95%CI:3.397~24.083)是头孢呋辛致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头孢呋辛致DILI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774和0.758,校正曲线均趋近于标准曲线,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35~0.834)和0.765(95%CI:0.707~0.77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头孢呋辛致DILI的危险因素较多,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警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头孢呋辛致DILI的风险。
    制何首乌对CTLA-4抗体诱导的PD-1-/-小鼠肝损伤模型的改善作用
    王昱, 张春盼, 王艳, 刘立伟, 李轲鑫, 马子坤, 贾继东, 王伽伯, 赵新颜
    2022, 27(1):  33-37. 
    摘要 ( 224 )   PDF (1029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制何首乌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10只SPF级C57BL/6品系的P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制何首乌组(n=6)。两组小鼠均于实验前3 d、前1 d及实验开始后每周腹腔注射CTLA-4抗体,同时分别给予0.9% NaCI溶液和何首乌连续灌胃42 d,第43天处死后留血和肝组织,进行生化、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组织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制何首乌组小鼠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为(43.2±15.5)U/L比(32.8±6.7)U/L和(32.3±7.5)U/L比(23.8±14.1)U/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炎症坏死灶,主要以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浸润为主;而制何首乌组的炎症坏死灶数量显著减少,为121.5(104.0,147.3)比24(17.5,61.5),(P=0.014),肝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CD4+T细胞数量亦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制何首乌组肝脏内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39±0.77)%比(1.37±0.28)%,(P=0.028),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58±0.11)%比(0.34±0.14)%,(P=0.025),且其分泌的TNF-α比例显著降低(30.15±10.69)%比(11.56±6.05)%,(P=0.012);CD4+ T及CD8+ T细胞比例虽没有显著变化,但CD4+T细胞活化比例显著降低(26.20±3.47)%比(16.74±6.95)%,(P=0.044),CD8+ T细胞分泌颗粒酶B比例显著降低(77.05±4.23)%比(59.70±10.81)%,(P=0.020)。结论 制何首乌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活化,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模型起到改善和保护作用。
    病毒性肝炎
    信息化随访干预措施对HBV感染患者依从性影响分析
    王育光, 刘志威
    2022, 27(1):  38-41. 
    摘要 ( 203 )   PDF (806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信息化随访方式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疾病及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64例,有42例合并肝硬化。对纳入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微信+电话随访组87例,电话随访组88例,对照组89例。随访并对比三组在2年后肝功能、肝硬化人数及停用恩替卡韦时间等不同差异。结果 随访年后三组在失访人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与B组2年后两组在ALT(Z=-3.218,P=0.02)、AST(Z=-2.749,P=0.03)、Alb(Z=1.746,P=0.04)、乙肝病毒DNA(Z=-3.231,P=0.02)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FIB-4指数、APRI、γ-G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2年后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1.089,P<0.001)、AST(Z=-9.247,P=0.01)、TBil(Z=-7.623,P=0.01)、APRI(Z=-4.834,P=0.01)、γ-GT(Z=-2.867,P=0.03)、Alb(Z=3.187,P=0.02)、乙肝病毒DNA(Z=-10.078,P<0.00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2年后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275,P=0.04)、AST(Z=-2.045,P=0.03)、TBil(Z=-3.762,P=0.02)、APRI(Z=-1.461,P=0.04)、γ-GT(Z=-2.254,P=0.03)、乙肝病毒DNA(Z=-1.782,P=0.04)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b、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后A组肝硬化人数为12人,B组为16人,C组为24人。A组与B组(χ2=0.945,P=0.408)、B组与C组肝硬化人数(χ2=2.741,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两组肝硬化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3,P=0.013)。在2年时间内,A组有15例患者暂停使用恩替卡韦,B组有28例,C组有61例,三组停用恩替卡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1,P<0.001),通过Kaplan-meier 分析,结果显示A组使用恩替卡韦时间长于B组(83.0% vs 68.5%,χ2=5.754,P=0.016)及C组(83.0% vs 33.7%,χ2=61.601,P<0.001),而B组使用时间长于C组(63.5% vs 33.7%,χ2=32.451,P<0.001)。结论 通过对患者强化信息化干预,可以使患者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依从性提高,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及肝硬化发病率。
    血Tim-3联合γ-GT/胆碱酯酶比值在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黎妮, 黄裕林, 马世河
    2022, 27(1):  42-46. 
    摘要 ( 208 )   PDF (944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GCR)比值在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9例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受试特征者工作(ROC)曲线探讨血Tim-3和GCR在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分期和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结果 109例CHB患者中,G1 40例、G2 30例、G3 26例、G4 13例;S1 44例、S2 32例、S3 20例、S4 13例。CHB患者肝脏炎症不同分期血Tim-3和G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81,P=0.002;F=12.495,P=0.013);其中G2期患者血Tim-3为(16.09±3.57)ng/L,GCR为(1.04±0.29),高于G1期患者的(14.28±2.43)ng/L和(0.86±0.17),G3期患者血Tim-3为(18.65±4.81)ng/L,GCR为(1.26±0.38),高于G2期患者(P<0.05),G4期患者血Tim-3为(21.14±5.92)ng/L,GCR为(1.41±0.47),高于G3期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Tim-3和GCR均可预测肝脏炎症(≥G2)、(≥G3)和(G4)(P<0.05),但以Tim-3和GCR联合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0.05)。CHB患者肝脏纤维化不同分期血Tim-3和G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65,P=0.008;F=11.388,P=0.018);其中S2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1期患者(P<0.05),S3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2期患者(P<0.05),S4期患者血Tim-3和GCR高于S3期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Tim-3和GCR均可预测肝脏炎症(≥S2)、(≥S3)和(S4)(P<0.05),但以Tim-3和GCR联合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0.05)。结论 TIM-3和GCR均可预测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不同分期患者,尤以两者联合效能最高。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昕, 吕丹, 刘丹阳
    2022, 27(1):  47-50. 
    摘要 ( 244 )   PDF (685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继发缺血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8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02例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缺血性肝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辅助检查结果、临床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EGVB后继发缺血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EGVB患者中,14例伴有缺血性肝炎(转氨酶升高>10倍正常值上限)纳入观察组,余8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死亡5例,是对照组的4.46倍。观察组ALT、AST峰值多出现在入院第2日,依次为791.00(555.25,1657.5)U/L、2541.50(1480.50,4594.00)U/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γ-GGT、LDH、TBil、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脾长、脾门静脉、门脉主干内径、门静脉血栓、死亡、合并肝性脑病、合并脓毒症、Child-Pugh评分、腹腔积液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肝癌(P<0.01)、白细胞计数(P=0.014)、γ-GGT(P=0.025)、Child-Pugh分级(P=0.050)与EGVB后出现缺血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伴有肝癌、白细胞计数、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是EGVB合并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
    超声测量静脉内径在血吸虫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中的应用
    肖琨, 刘爱华, 刘琨
    2022, 27(1):  51-53. 
    摘要 ( 264 )   PDF (817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膜上静脉内径在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血吸虫肝硬化33例,乙肝肝硬化45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且身体健康的39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及健康人入院后均使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PV)、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SMV)进行测量。对比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DPV、DSPV及DSMV水平差异,借助ROC分析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价值。结果 健康人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0.4±1.8)mm、(7.1±1.1)mm、(6.9±2.4)mm,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1.9±2.6)mm、(9.3±2.2)mm、(10.7±2.0)mm,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4.8±3.3)mm、(9.4±2.4)mm、(10.8±2.3)mm;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水平显著低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证实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标准误为0.056,95%CI为0.624~0.845,最佳截断值为10.750,敏感度为0.822,特异度为0.590,P<0.05;经ROC分析证实DPV诊断乙肝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标准误为0.053,95%CI为0.722~0.928,最佳截断值为12.300,敏感度为0.727,特异度为0.923,P<0.05。结论 相对于健康人,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呈现出明显的增高,且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经ROC分析证实DPV最佳截断值为10.750 mm、12.300 mm时能够为两种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帮助。
    肝功能衰竭
    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胡大山, 刘欢, 宣佶
    2022, 27(1):  54-57. 
    摘要 ( 199 )   PDF (690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不同发病阶段停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后的病情变化,进一步增强规范用药意识。方法 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05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停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CIR)患者40例,分析停药种类和发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停药发生ACLF后经积极综合治疗的病情转归。结果 引起ACLF的停药种类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52.5%)。乙型肝炎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65.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阿德福韦酯(41.2%)的比例最高。40例停药患者中,乙型肝炎组患者的CHE[(7 235±825.2) U/L]、AFP[(156.7±34.0) ng/L]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CHE[(5 534±900.4) U/L]、AFP[(30.8±12.6) ng/L]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的TBA[(52.7±11.4) μmol/L] 、TBil[(95.6±17.5) μmol/L]、DBil[(62.7±8.6) μmol/L]、PT[(14.7±9.5) s]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BA[(67.5±15.5) μmol/L] 、TBil[(349.7±62.2) μmol/L]、DBil[(214.0±18.7)μmol/L]、PT[(30.5±12.9) s]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的ALB(30.3±7.2)、CHE[(7 005±890.4) U/L]、AFP[(139.5±28.7) ng/L]水平显著高于未愈组患者的ALB(25.3±9.4)、CHE[(5 021±976.4) U/L]、AFP[(29.8±4.7) ng/L]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的TBA[(40.7±18.2) μmol/L]、TBil[(96.5±15.3) μmol/L]、DBil[(53.5±7.2) μmol/L]、PT[(15.4±8.9) s]水平显著低于未愈组的TBA[(50.9±20.4) μmol/L]、TBil[(350.6±50.8) μmol/L]、DBil[(218.0±20.7) μmol/L]、PT[(29.7±11.4) s]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治疗有效组和未愈组在病情转归上比较,发生失代偿肝硬化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停药后发生ACLF病情较重,对病情的预后影响较大,停药需慎重。
    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价值
    崔大广, 肖玲燕, 刘永福, 史东阳, 杨凯, 郑以山
    2022, 27(1):  58-62. 
    摘要 ( 258 )   PDF (701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M30和M65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06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51例与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M30和M65水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下面积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评分分别为(23.02±5.18)分和(31.18±5.89)分,高于存活组的(10.49±1.05)分和(13.21±1.34)分(t=16.949、21.276,均P<0.01);死亡组的血清M30、M65水平分别为(1685.12±413.32)U/L和(2799.41±712.05)U/L,均高于存活组的(1001.40±316.49)U/L和(1808.85±669.43)U/L(t=9.507、8.608,均P<0.01)。CTP、MELD、M30、M65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分别为0.624(95%CI:0.525~0.716)、0.804(95%CI:0.716~0.875)、0.750(95%CI:0.656~0.829)、0.887(95%CI:0.810~0.940),4项联合的AUC为0.919(95%CI:0.850~0.963),明显优于CTP、MELD、M30单项评价(P<0.05),高于M65单项评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MELD评分和血清M30、M65能够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且4项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艾滋病合并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邓浩辉, 楼燕, 高洪波, 陈伟烈
    2022, 27(1):  63-67. 
    摘要 ( 328 )   PDF (696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和预后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2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22例AIDS合并HBV-ACLF和39例HBV-ACLF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差异,并对AIDS合并HBV-ACLF好转者与治疗失败者临床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 (1)AIDS合并HBV-ACLF与HBV-ACLF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前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Z=-2.478,P=0.013)在AIDS合并HBV-ACLF组显著低于HBV-ACLF组,HBV DNA(t=3.778,P<0.001)在AIDS合并HBV-ACLF组显著高于HBV-ACLF组,但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54.5% vs 46.1%,P=0.529),在12例AIDS合并HBV-ACLF治疗失败的患者中,2例(16.7%)患者因AIDS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死亡,10例(83.3%)患者因肝衰竭及其相关并发症死亡。(2)对AIDS合并HBV-ACLF好转和治疗失败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结果提示:好转组的年龄(Z=-2.574,P=0.009),MELD评分(t=-2.206,P=0.042),CD4+T淋巴细胞计数(Z=-2.374,P=0.017)显著低于治疗失败组,甲胎蛋白(Z=-2.317,P=0.020)在好转组显著高于治疗失败组。结论 AIDS合并HBV-ALCF患者预后差,应予提前干预,其肝脏炎症反应程度和预后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出血事件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旭东, 范锡伟, 王丽, 郭振凯
    2022, 27(1):  68-71. 
    摘要 ( 204 )   PDF (687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出血事件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HBV-ACLF患者156例(男119例、女37例),年龄(49.2±10.3)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BV-ACLF患者中出血51例(出血组),未出血104例(未出血组)。出血组、未出血组肝硬化31例(60.8%)、36例(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肌酐(Cr)、血小板(PLT)为(80.6±9.8)μmol/L、(70.5±12.4)×109/L,与未出血组[(62.4±8.4)μmol/L、(102.5±22.7)×109/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Ⅴ、Ⅶ及Ⅷ为(1.1±0.2)g/L、(31.6±8.7)%、(32.8±9.2)%及(192.4±32.7)%,与未出血组[(1.8±0.6)g/L、(64.8±14.7)%、(84.4±13.8)%及(118.0±26.1)%]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月,随访终点为患者出现HBV-AC7LF相关死亡。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随访1月生存率为84.3%(43/51)、93.3%(98/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随访3月生存率为51.0%(26/51)、73.3%(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后HBV-ACLF患者生存103例(生存组),死亡53例(死亡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可知,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多种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肝硬化、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和凝血因子VII活性降低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影响患者预后。治疗期间患者存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多种并发症时提示预后不佳。
    外周血NLR、nCD64在HBV相关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王鑫, 张国民, 牛兴杰, 李萍, 张冰
    2022, 27(1):  72-75. 
    摘要 ( 255 )   PDF (741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及非感染组40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短期预后将感染组患者分为好转组(29例)及未好转组(16例)。采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检测NLR、nCD6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NLR、nCD64联合检测对HBV-ACLF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LR为(10.33±3.16)%、nCD64为(74.41±19.06)%,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6.53±1.14)%和(43.49±1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97、8.575,均P<0.01)。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LR、nCD64对HBV-ACLF继发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56、0.789,P<0.01),且两项联合(AUC=0.837,P<0.01)诊断价值较高。好转组患者外周血NLR为(9.24±2.46)%、nCD64为(72.67±15.71)%,明显低于未好转组患者的(11.54±3.11)%和(85.89±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2.898,P=0.009、0.006)。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LR、nCD64对HBV-ACLF继发感染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84、0.765,P<0.01),且两项联合(AUC=0.823,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外周血NLR、nCD64可作为HBV-ACLF继发感染的诊断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指标,且两项联合检测价值更高。
    肝癌
    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秋, 林川
    2022, 27(1):  76-80. 
    摘要 ( 243 )   PDF (746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未来临床该疾病介入治疗后防治感染方案的制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院行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42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感染组;另搜集同时间入院行介入治疗后未发生感染的40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感染组。记录并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找出可能导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将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2=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原发性肝癌病程、放化疗、Child-Pugh分级、围术期侵入性操作、贫血、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OR=73.667、85.500、61.667、380.00、74.000、218.667、68.889,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1年)、原发性肝癌病程(≥1年)、放化疗(是)、Child-Pugh分级、围术期侵入性操作(≥3次)、贫血(是)、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针对合并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治疗,对提高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促进良性结局具有关键意义。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娇娇, 师豆豆, 黄启超, 陶梅
    2022, 27(1):  81-85. 
    摘要 ( 341 )   PDF (1020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1,ACSL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34例诊断为HCC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CSL1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CC中ACS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慢病毒转染构建ACSL1过表达的SNU739细胞;MTS、流式细胞术检测ACSL1对SNU73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SeahorseXF24分析仪、乳酸试剂盒探究ACSL1对SNU739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HCC组织中的ACSL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02± 2.57 vs 7.60±3.34,t=20.040,P=0.000);HCC中ACS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有相关性(c2=16.472,P=0.000);ACSL1蛋白表达水平是HC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HR=1.642,P=0.012);ACSL1可以显著增强SNU739细胞凋亡(t=13.886,P=0.000)、线粒体基础氧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F=83.429,P=0.001)以及线粒体最大氧耗率(F=859.792,P=0.000)。结论 ACSL1在HCC组织中低表达,ACSL1低表达的HCC患者预后更差;ACSL1可作为HC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有助于筛查早期HCC,提高HCC患者生存率。
    Curcumin协同ABT-737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初步研究
    郑锐年, 孙成晖, 贾筠, 林顺欢, 林钦雄, 刘淳, 郝艳艳, 潘学兵, 何宇, 邵俊伟
    2022, 27(1):  86-90. 
    摘要 ( 223 )   PDF (930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urcumin协同ABT-737对肝癌740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2 μmol/L Curcumin、5 μmol/L ABT-737或2 μmol/L Curcumin + 5 μmol/L ABT-737作用肝癌7404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7404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7404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ZEB1蛋白的表达和p-beta-catenin、p-JNK、Snail、Twist蛋白的表达。构建肝癌动物模型(Alb-Cre;P53f/f;Ras),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转移瘤情况,并对在肝脏形成的转移灶进行数量统计。结果 相比2 μmol/L Curcumin、5 μmol/L ABT-737,2 μmol/L Curcumin + 5 μmol/L ABT-737作用后,7404细胞梭形化明显减少(P<0.05),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Vimentin、N-cadherin、ZEB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beta-catenin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beta-catenin下游靶基因Snail、Twist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P<0.05)。相比对照组,Curcumin + ABT-737作用后,肝癌动物模型(Alb-Cre;P53f/f;Ras)中肝转移瘤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Curcumin协同ABT-737能抑制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JNK-beta-catenin可能参与EMT转化的抑制。
    其他肝病
    婴幼儿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疗效观察
    周菲菲, 刘永刚, 刘浩, 孙好凯
    2022, 27(1):  91-94. 
    摘要 ( 356 )   PDF (787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54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同时评价IHH患者治疗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IHH患者54例。选取同期年龄<14岁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IHH组、非IHH组年龄为(17.2±7.5)个月、(42.3±1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AFP<20 μg/L为41例(75.9%),>20 μg/L为13例(24.1%),非IHH组AFP<20 μg/L为8例(13.8%),>20 μg/L为50例(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非IHH组肿瘤直径为(5.6±1.8)cm、(8.4±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阻力指数(RI)<0.7为43例(79.6%),>0.7为11例(20.4%),非IHH组RI<0.7为16例(27.6%),>0.7为42例(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IHH患者局灶型43例(79.6%),多灶型7例(13.0%),弥漫型4例(7.4%);病变边界清楚52例(96.3%),边界欠清2例(3.7%);病灶存在钙化26例(60.5%),且均为局灶型患者。CT平扫IHH均呈低密度影,增强CT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IHH病灶MRI T1加权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增强MRI表现同增强CT。54例IHH患者随访观察26例(48.1%);17例因肝肿大、呼吸困难等予以药物干预,其中激素治疗8例(14.8%),普萘洛尔治疗7例(13.0%),激素联合普纳洛尔治疗2例(3.7%);9例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予以手术干预,其中外科手术切除7例(13.0%),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2例(3.7%)。病灶消退或治愈45例(83.3%),病灶显著缩小5例(9.2%)。存活51例(94.4%),3例(5.6%)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相较于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IHH患者年龄小、AFP水平低、肿瘤直径小。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是诊断IHH有效方式。多数IHH患者自然病程良好,激素、普纳洛尔及肝血管瘤外科切除均是缓解症状的治疗方式。
    肝移植术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冯丹妮, 张达利, 贺希, 张晓峰, 牛晓峰, 李志杰, 李丽昕, 刘佳, 庄云龙, 刘振文, 王洪波
    2022, 27(1):  95-97. 
    摘要 ( 353 )   PDF (672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肝移植术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36例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移植术后新发NAFLD患者与无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移植术后新发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1年时新发NAFLD的发病率为11.03% (15/136)。新发NAFLD患者与无NAFLD患者比较,术前BMI (27.85 比 23.17, P=0.003)、酒精性肝硬化 (66.7% 比 23.1%, P=0.001)、术前高血压病史 (33.3% 比 5.4%, P=0.016),肝移植术后1年时的ALT水平(24.0 U/L 比 21.5 U/L, 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酒精性肝硬化 (OR=4.79, 95%CI: 1.35~16.98)、术前高BMI (OR=1.23, 95%CI: 1.05~1.46)是术后新发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酒精性肝硬化和高BMI是术后新发NAFLD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Meta分析
    王德鹤, 王怡群, 周盼, 叶敏超, 张玮, 李莹
    2022, 27(1):  98-102. 
    摘要 ( 264 )   PDF (888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组织学及血清学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胰岛素增敏剂治疗NASH的随机临床安慰剂试验。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75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肝纤维化(RR=1.53,95%CI:1.09~2.14,P<0.05)、脂肪变性(RR= 2.29,95%CI:1.76~2.98,P<0.05)、肝细胞气球样变(RR=1.77,95%CI:1.30~2.42,P<0.05),以及血清学指标ALT(改变值MD=-18.42,95%CI:-29.79~-7.05,终点值SMD=-1.01,95%CI:-1.46~-0.56,均P<0.05)、AST(改变值MD=-8.26,95%CI:-15.12~-1.39,终点值MD=-15.09,95%CI:-21.12~-9.07,均P<0.05)、TG(SMD=-0.46,95%CI:-0.65~-0.27,P<0.05)、FPG(改变值SMD=-0.62,95%CI:-0.98~-0.26,终点值SMD=-0.50,95%CI:-0.93~-0.07,均P<0.05)、FINS(SMD=-0.77,95%CI:-1.11~-0.44,P<0.05)等,但不能改善肝脏小叶炎症(RR=1.53,95%CI:0.92~2.54,P>0.05)、TC(SMD=-0.21,95%CI:-0.63~0.21,P>0.05)和BMI(改变值MD=0.06,95%CI:-1.53~1.64,终点值MD=-0.33,95%CI:-1.44~0.78,均P>0.05)等指标。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NASH具有一定作用,在改善肝组织学和血清学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非诺贝特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观察
    李真真, 白杨, 黄婷
    2022, 27(1):  103-105. 
    摘要 ( 223 )   PDF (669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研究非诺贝特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血糖含量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TYPE 2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指导,并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非诺贝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含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0%、75.71%(P<0.05);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T、AST、FPG、2hPG、HbA1c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ET、TXB2均有所下降(P<0.05),PGF1、NO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非诺贝特联合胰岛素治疗TYPE 2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短篇论著
    草鱼胆中毒致严重肝损伤为主的多器官损伤救护体会
    汪文洋, 陈叶, 童姝睿, 胡玲, 陆雅, 范晔
    2022, 27(1):  106-108. 
    摘要 ( 206 )   PDF (710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鱼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救护过程,为合理处置同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生吞草鱼胆致重度中毒性肝损伤伴多器官轻度功能障碍一例的潜伏期、临床特征、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演变、医疗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生食草鱼胆1枚后约5 min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约5 h后出现上腹部绞痛,约10 h后发现血清ALT、AST和LDH剧烈升高,第3天发现肾功能轻度减退,第6天发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轻度升高,病程前2周患者的焦虑和恐慌心理明显。经洗胃护胃、血液净化、抗炎保肝褪黄、针对性心理疏导等综合救治护理措施,患者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结论 生食草鱼胆可致严重中毒性肝损伤合并轻度胃、肾、胰腺等多器官功能受损,并可引起明显焦虑等心理活动改变;及时清除体内的鱼胆毒素,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给予支持对症处置,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获成功救治。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继发因素及诊断
    王晓琳, 谢青
    2022, 27(1):  109-112. 
    摘要 ( 231 )   PDF (879KB)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全世界肝病的首要原因,常伴随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然而,一些不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性肝脏疾病、药物使用、肠道疾病、内分泌紊乱以及丙型肝炎病毒等,也会导致肝脏的脂质沉积,引起类似于NAFLD的临床表现。这些继发性的因素所造成的脂肪肝通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诊断脂肪肝时,需充分考虑并甄别脂肪肝的继发性因素。本文系统性总结了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继发性因素,为临床脂肪肝的患者的病因评估提供诊疗思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肾、骨损伤的风险及临床管理探讨
    祝胜郎, 肖光明, 韩亚娟, 雷鸣, 关玉娟
    2022, 27(1):  113-115. 
    摘要 ( 288 )   PDF (687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及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会对肾脏和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症等肾骨疾病在逐步老龄化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日益常见,但目前缺乏应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指导意见。本文意在阐明HBV感染人群的肾骨疾病风险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该人群中这两类合并症的重视,并结合指南推荐、临床实际就此人群的肾脏与骨骼健康状况评估、监测及合并肾骨疾病或其风险较高时的抗病毒治疗提出初步建议供借鉴。
    微小RNA参与调控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
    罗舒, 陈非, 秦蓉声, 陈英, 朱鹏
    2022, 27(1):  116-119. 
    摘要 ( 159 )   PDF (679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全身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HCC对药物的耐药问题也日渐凸显,对患者的总体预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微小RNA(micro-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其在HCC的致病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对miRNA功能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在HCC耐药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临床的重视。靶向调控miRNA来改善HCC耐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也显示出积极正面的结果,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主要停留在细胞及动物模型层面,距离临床实际应用仍有较大的差距,下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肝硬化并发感染的机制研究现状
    王希, 谭善忠
    2022, 27(1):  120-122. 
    摘要 ( 169 )   PDF (664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是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肝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表现。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肝功能低下、门静脉高压、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等临床表现。同时这些临床特征也是肝硬化容易并发感染的因素,因而从肝功能、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与免疫的关系入手,对肝硬化并发感染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及早发现感染,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病例报道
    成人Still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致急性肝衰竭1例
    刘广志
    2022, 27(1):  123-123. 
    摘要 ( 155 )   PDF (645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并存类风湿关节炎1例
    张丽丽, 胡建华, 张纯, 杨君, 吕文良
    2022, 27(1):  124-125. 
    摘要 ( 227 )   PDF (653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性脑病合并Wernicke脑病1例
    胡炜, 李春霞
    2022, 27(1):  126-128. 
    摘要 ( 160 )   PDF (746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